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内卷的盡頭是什麼?,歡迎閲讀。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作者:梁雲風,題圖來源:AI 生成
一
内卷的盡頭是什麼?借着最近兩個内卷最慘烈的行業的新聞,今天管中窺豹,一起探讨下。
第一個新聞是教育部公布考研人數兩連跌,一度教育領網域慘烈的内卷,有退潮的趨勢。
貼一個圖,一目了然。
|2012 年 -2025 年碩士研究生報錄情況
從 2012 年開始研究生報考,經歷了一個先平緩增加再到陡峭上升的階段,2012~2016 年報名人數基本保持 10 萬上下浮動,這裏有一個背景是這五年的錄取人數也變化不大。
2017 年之後,研究生開始擴招,錄取人數增加,同時報名人數也大幅增加,到 2020 年,報名人數和招錄人數,與 2012 年相比都翻了一番,此後三年,報考人數一路高漲,但研究生招錄人數卻增長不大,由此慘烈内卷,此前冷門的法律碩士、教育碩士、文博碩士都人滿為患。
轉捩點發生在 2024 年(2023 年報名),報名人數從上年的高點 474 萬下降到 438 萬,再到 2025 年的 388 萬,兩年間下降了 86 萬。
研究一下研究生報考人數的波動,一個大的印象是研究生報考人數與經濟環境的變化密切相關。
當社會經濟好的時候,年輕人内卷的壓力較小,考研更多是一種内在需求;而當就業環境開始嚴峻,特别是疫情期間,年輕人一方面是卷學歷增加就業的籌碼,另一方面是希望通過考研來避開激烈的競争。
二
2023 年報名人數為什麼會成為一個轉捩點?
一方面是疫情放開後,大家工作機會更多了,不用通過考研來卷學歷或者避開就業;
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原因恐怕是大家發現,内卷的性價比在急劇降低。
内卷性價比下降,首先表現就是學歷貶值。當研究生也批量出產的時候,學歷自然就貶值了。近些年,研究生、博士生送外賣、當保安的新聞屢見不鮮,雖然從整體上看仍屬于少數,但研究生的整體學歷含金量确實是下降的。
還有一個例子,大家都感受到了,原來大廠、國企的招聘标準起點是本科(最多加一個 211/985),後面大家卷學歷,研究生擴招之後,招聘部門自然就把标準提到了研究生。這個時候,卷王們要麼繼續卷,要麼就接受這個内卷貶值的結果。
其次是内卷的投入產出比急遽下降。随着研究生的 " 市場化 ",越來越多的高校提高了研究生的學費,特别是學碩比例減少專碩比例提高,專碩成了很多高校創收的口子。
教育部數據顯示,到 2025 年,專碩招生規模将約占碩士招生總規模的三分之二,法碩、工商管理(MBA)、設計、應用統計、金融類專碩價格畸高。
比如,上海交通大學機械(工業設計)碩士從 2025 級開始,學費漲至 16 萬元 / 期。金融類碩士的費用更高,上海财經大學金融專碩的學費總額為 22.8 萬元。武漢大學的應用統計專碩則漲幅最快,2024 年還是 1.3 萬元 / 年,根據最新的招生簡章,2025 年就要漲到了 6 萬元 / 年,漲幅 360%,國内讀研終成 " 學費刺客 "。
有媒體統計,今年全國 39 所 985 大學中,至少有 11 所大學的專碩學費有所浮動。
更别説還有一些人,為了拿到一紙碩士文憑,到海外去讀 " 水碩 ",花大幾十萬費用拿到文憑後發現工資還是三四千,資本支出上升,產出減少,ROE 急速下降,導致部分投資者理性退出。
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學術委員會委員陳志文也曾表示,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 卷 " 學歷不一定能解決體面就業的問題,用三年甚至更長時間去取得一個碩士文憑,未必比大學畢業開始積累工作經驗的性價比更高。
這種對性價比的覺醒,不僅在國内,歐美也同樣如此,最近的《經濟學人》刊發了題為《Higher education:Diminishing returns》(《高等教育:收益遞減》)的文章,看來,并不是只有國内的研究生學歷貶值,英美兩國的碩士教育也在面臨挑戰。
而且有一點是必須提出的,那就是内卷下的碩士擴招并非好事。大家普遍的一個觀點是,當前的本科教育不如擴招之前的專科教育,研究生教育業嚴重放水,培養出來的人才還是遠遠達不到社會的期望。我熟悉的一個教授説,他每屆帶研究生五六個,每年在讀的碩博學生加起來将近 20 個,他的原話是," 根本管不過來,老師苦不堪言,學生也怨聲載道。"
這兩年考研人數下降,看來這個賽道終于卷到頭了,很多年輕人慢慢想通了,卷研究生還不如卷更加經濟實惠、投入產出比更高的——比如考公考編。
考公考編人數持續增加也説明,目前考公考編的性價比在上升,在求穩的大局勢下,甚至有高考高分考生為了編制讀專科的新聞。
三
性價比這個事,在我們要講的第二個新聞中也很明顯——最近比亞迪要求供應商降價的話題也可以讓我們從另一個角度看内卷這個事。
11 月 27 日,比亞迪發給供應商的一封降價函郵件中,比亞迪要求供應商從 2025 年 1 月 1 日起供貨產品降價 10%。而且郵件尾巴上還注明,郵件免回。比亞迪品牌及公關處總經理李雲飛出來回應,與供應商的年度議價,是汽車行業慣例。他同時強調,比亞迪基于規模化大量采購,對供應商提出降價目标,非強制要求,可協商推進。
與這個事相對的是中國光伏企業内卷,今年 10 月 14 日,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組織行業内 16 家頭部企業在上海舉行防止行業 " 内卷式 " 惡性競争專題座談會。
這也側面説明,如果卷這個事沒有利益,大家會自動出來反 " 卷 "。
所以卷還是不卷這個事,是有其背後的利益驅動的,從國内當前的情況看,過剩的產能、過度的競争帶來的是性價比的下降,最後,淘汰過剩的產能或者過度的競争,就成為内卷的盡頭了。
除了上面國内研究生報考人數的下降,還有更直接的例子是日本的青年就業話題。
根據日本文部科學省,2024 年春季畢業的日本大學生的就業率在 4 月 1 日達到 98.1%,同比增長了 0.8 個百分點,創下自 2004 年以來的新高。同時,日本高中生的就業率也屢創新高,今年日本高中生就業率同樣達到了 98.0% 的超高比例。
高中畢業與大學畢業不但就業率相差不大,收入水平也相差不大,有數據表明,2023 年日本大學畢業生的初始月薪為 23.97 萬日元(折合人民币 11500 元),而高中畢業生為 19.15 萬日元(折合人民币 9250 元),差距僅 2000 多元。
而且,日本企業重學力而非學歷,很多日本制造業企業的管理層都是從藍領升上去的,這就更減少了日本年輕人卷學歷。
在就業率屢創新高的同時,日本報考公務員的人數卻在逐年減少,今年日本報考公務員的人數僅占到應屆畢業生人數的 2.5%。在日本不僅很多企業招不到員工,政府也招不到公務員了。
在這種情況下,教育領網域不卷高中、不卷大學,更不會卷研究生,年輕人也不會轉過頭來卷公務員,相反,企業、政府還變着法提供工資福利,反向内卷。
我們什麼時候才有這種全社會的反内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