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户籍準入同城化漸行漸近,我能在大城市落户嗎?,歡迎閲讀。
8 月 3 日,公安部發布消息稱,将探索户籍準入同城化,試點實施靈活落户政策。其實早在 2019 年,國家發改委便曾發文推動户籍準入年限同城化累積互認。目前,浙江省正在走入累計互認的實踐層面。
户籍準入同城化漸行漸近,這是否意味着我們都能在大城市落户了?有關分析認為,同城化最終的目标是打破户籍限制,促進人口流入,但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本身具有人口吸引力,在人口流入方面還沒有太大的壓力。從長期來看,北京、上海實行這項政策不但具有可能性,而且具有必要性,但就當前來講,北京、上海等地由于其特定的歷史背景、人口總量和城市容量等,暫不會立即推行這項政策。
設想正走入實踐層面
8 月 3 日,公安部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公安機關服務保障高質量發展 26 條措施。在加強制度供給方面,推出一批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改革舉措:全面實施行政許可事項清單管理,大力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探索户籍準入同城化,試點實施靈活落户政策,為外籍商貿人員來華辦理口岸籤證并提供換發多次籤證便利,外國人申辦居留證件免于留存護照,試點下放保安服務公司設立和保安員證核發審批權限,探索旅館業 " 一業一證 " 改革。
關于其中提到的探索户籍準入同城化,近年來其實有過類似的表述。2019 年 2 月,國家發改委發布的《關于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中提出,放開放寬除個别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户限制,在具備條件的都市圈率先實現户籍準入年限同城化累積互認。2020 年 4 月 9 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中也提出,探索推動在長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率先實現户籍準入年限同城化累計互認,試行以經常居住地登記户口制度等户籍改革内容。此外,2021 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建設高标準市場體系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其中提到,推動户籍準入年限同城化累計互認。
此次提到的 " 户籍準入同城化 " 與此前提到的 " 户籍準入年限同城化累計互認 " 之間存在何種聯系?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盤和林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户籍準入同城化是想要的結果,而户籍準入年限同城化累計互認是想要達到這個結果所實施的一種方式。
盤和林介紹,若能實現户籍準入同城化,那麼如果某個居民在長三角工作,在城市群内部任意城市有積分的居民,可以将積分用于在長三角内部的其他城市落户。
值得注意的是,這一設想正在走入實踐層面。就在今年 7 月 31 日,浙江省發布《關于高質量推進户籍制度改革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其中提到,實行户籍準入年限累計互認。實行社會保險繳納年限同城化累計互認,來本省就業并已辦理基本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接續手續的,在申請登記常住户口時,其長三角城市群内的社會保險繳納年限可以與當地合并計算。推行居住年限設區市範圍内互認,鼓勵各地在長三角城市群内開展居住年限同城化累計互認。
大城市有落户機會嗎
從兩年前的《方案》到如今公安部發布的措施,户籍準入同城化腳步漸近,那麼,未來城市居民能借此在大城市落户嗎?浙江省給出了一種答案,不過,這一答案或許無法适應所有城市的情況。
一方面,《方案》在提到 " 推動户籍準入年限同城化累計互認 " 時,也提到了兩個表述:一個是除超大、特大城市外,一個是具備條件的都市圈或城市群。即:除超大、特大城市外,在具備條件的都市圈或城市群探索實行户籍準入年限同城化累計互認,試行以經常居住地登記户口制度,有序引導人口落户。
根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于 2022 年 10 月公布的《2021 年城市建設統計年鑑》,截至 2021 年年末,全國共有超大城市 8 個,分别為上海、北京、深圳、重慶、廣州、成都、天津、武漢。全國特大城市 11 個,分别為杭州、東莞、西安、鄭州、南京、濟南、合肥、沈陽、青島、長沙、哈爾濱。
另一方面,探索户籍準入同城化,與促進城市解決發展中的難題有關。盤和林認為,探索户籍準入同城化主要是為了三方面的目的:其一是增加人口流動,提高城市化人口,其二是提振房產市場,其三則是提高社會公共服務均等化。
但提及最關鍵的影響,盤和林認為,同城化最終的目标是打破户籍限制,這麼做是為了增加城市人口,給城市移民同等城市待遇。" 對于大城市來説,過去大城市人口快速流入,各大城市擔憂人口帶來的城市問題,但近幾年,諸如上海從 2013 年、,深圳從 2020 年開始,城市人口流入趨緩,城市化壓力減弱,此時有必要取消户籍制度來放開人口流入,及時做出政策調整。" 盤和林介紹。
不過,盤和林認為,北上廣深這樣的一線城市可能目前未必會這麼早地執行這樣的政策。" 因為這些城市本身具有人口吸引力,在人口流入方面還沒有太大的壓力,此外,這一政策其實也要看城市的人口容量和公共服務容量,比如教育、醫療這些公共服務能否支撐更多人的落户,所以我覺得從長遠來説,增人才肯定是大城市的一個方向,估計會有一定的差異化,但目前來説,北上廣深未必能夠參照杭州來執行這些政策。"
北京師範大學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長、,產業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也向北京商報記者指出,從長期來看,北京、上海實行這項政策不但具有可能性,而且具有必要性,但就當前來講,北京、上海由于其特定的歷史背景、人口總量和城市容量等,暫不會立即推行這項政策。" 北京、上海等城市仍以現行人口入户政策為主,輔以針對特定人才、急需人才和高精尖專業人才入户的靈活性,這樣既可以兼顧人才需要,又可以适當限制人口總量,确保城市基礎設施和城市運行的穩健性和高質量。"
不再 " 向天空 " 發展
實現户籍準入同城化在為城市解題的同時,自然也會促進城市的發展。
" 户籍準入同城化本質上是國家的一種戰略思維,為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和促進高質量發展新格局提供‘人力’支持。" 宋向清指出,破除 " 户籍限制 " 壁壘,在區網域範圍内試點人才流動,進而帶動全國人才資源大流通,人 " 活 " 起來了,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才 " 活 " 起來、," 動 " 起來。
宋向清介紹,目前我國城鎮化率已經突破 60%,城鎮化發展到了一個新階段,農村人口向城市轉移速度下降、數量減少,但城市間的人口流動性大幅提升,既有的户籍、護照等管理制度對 " 人口流動 " 產生了很大的阻力。" 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建設需要人口在全國甚至全世界的流動,但現行户籍制度、護照辦理及外國人口落户政策落後于時代發展需要,因此,探索‘户籍同城化’是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 " 人的流動 " 探索,讓‘人’動起來,全國統一大市場和經濟高質量發展才能‘動’起來。"
其實,早在 2021 年《方案》印發時,盤和林也已看到户籍準入同城化對于城市發展的的效益。他曾指出,户籍準入同城化不應被簡單看作是解除人口從中小城市向大城市的流動限制。
" 在我看來,這更像是一種區網域發展模式下的疏通政策。" 盤和林介紹,一方面,由于城市群内部的户籍準入同城化使得城市群的發展動能進一步增強,中心城市能夠更好地發揮擴散效應,由從前的所有人向大城市集中變為所有人向城市群集中,為城市群發展提供充足的勞動力人口供給。另一方面,随着城市群内部福利的逐漸均等化,城市群非大城市也将享受到大城市的醫療、教育優勢,從而再次強化了城市群的發展概念。随着交通基礎設施的不斷建設和完善,城市群内部将變交通為通勤,城市群内部的人口流動會愈發自由,推動城市橫向發展,而不再只局限于 " 向天空 " 發展。
北京商報記者 金朝力 冉黎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