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打赢暑期檔,何必是“好電影”?,歡迎閲讀。
作者 | 魏妮卡
編輯 | 李春晖
首先,讓我們恭喜暑期檔榮耀重歸電影。
連續經歷幾個劇集、綜藝唱主角的暑期檔,今年的暑期檔開局,算是讓咬牙開機的電影人徹底活了過來。
原本,圈内人是指望着暑期檔中段的 " 三巨頭 " ——《封神》《超能一家人》《巨齒鲨》來帶熱市場。誰知一上來就 " 蹦 " 出兩部超級黑馬——票房已破 30 億的《消失的她》,以及正向 20 億票房努力奔跑的《八角籠中》。甚至,硬糖君原以為最多混個 " 小眾口碑 " 的超長史詩動畫《長安三萬裏》,似乎都有了賣到 7、8 億的潛力。
同一時段,竟然有三部以上的電影賺錢、乃至賺大錢,電影市場多久沒給資本市場制造這樣的美好畫面了。難怪兩部超級黑馬背後的上市公司阿裏影業和貓眼娛樂,這些日子股價一路看漲,讓股民也能跟着喝肉湯。市面上更是又興起一陣關于 " 電影口紅效應 " 的讨論。
随着暑期票房的火爆,電影也久違地重回大眾輿論中心。
往往是你還沒來得及觀看某部暑期電影,關于它的讨論就已經充斥各大社交媒體以及你的朋友圈。這些讨論還充滿争議,有極正向的,也有負面的,證明确實是大眾的真實反饋。而這些讨論越是真實、越是對立,越讓你忍不住要去電影院親自 " 審判 " 一下。
這個暑期究竟發生了什麼,什麼讓大眾對院線電影重拾興趣。
是全國各地普遍的高温,不僅繁榮了各地的 " 夜間經濟 ",還帶動了室内商場與電影院的客流?亦或者以往陪伴大家過暑假的劇集市場,今年尚未出現像去年《夢華錄》《蒼蘭訣》一樣的話題劇,讓電影重回文娛内容的中心位置?還是中國電影本身真支棱起來了,拿出了完全不同以往、值回票價的作品?
宣發陣地,割據争雄
今年 3、4 月的時候,硬糖君還讨論過電影市場的 " 失聲 "()。當時上了一摞豆瓣 7 分以上的電影,卻乏人問津。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冷檔期很多影片的體量不大,片方也沒投入太多宣發費。而現在暑期檔電影之所以有聲量,可以説是既花了錢,也用了心。
據硬糖君所知,一些頭部宣發公司因為冷檔期活兒少錢少,甚至索性直接選擇 " 歇一歇 ",或者提早開始做起了暑期檔的大活兒。暑期檔如今的熱鬧,宣發應是有一份功勞的。
目前有話題度的上映電影,宣發策略也各有不同,各個平台表現差異很大。暑期檔第一大黑馬《消失的她》最初話題發酵的平台,并非短視頻。《消失的她》映前的抖音話題播放量很低,僅為 13 億出頭,甚至不如同期的《我愛你!》。
據某平台宣發朋友透露,《消失的她》因為是懸疑片,怕劇透,所以宣發上主打一個 " 藏 ",這就限制了在短視頻上的發揮。我們可以注意到,《消失的她》首映當日,短視頻仍然主打觀眾看哭的反應視頻。
但與此同時,小紅書上卻大量出現 " 當我和女朋友看完《消失的她》" 視頻,主打女朋友映後 " 變臉 " 的反差梗。當一周後,這類視頻也開始風靡于短視頻平台時,小紅書又出現了大量聯動《隐秘的角落》張東升一角的 " 海誓山盟 "、" 朋友圈文案 " 相關段子。
可以説,《消失的她》和《鈴芽之旅》一樣,在小紅書上通過圖文梗突破了圈層閱聽人。
相較于《消失的她》前期宣發的掣肘,《八角籠中》在短視頻上宣發則是如魚得水。
這些年王寶強的作品雖不多,但他的路人緣絲毫不減。他本身所代表的草根形象,是短視頻下沉用户最買賬的。《八角籠中》官抖數據在映前就爆了,有超 20 條百萬贊視頻,俨然成為電影短視頻營銷的新标杆。
《八角籠中》前期策略主打素人小演員們的 " 苦 "。這些小演員均是來自貧困山區,拍戲時他們真實的反應,提供了大量感人細節,很适合做短視頻的下沉營銷。只不過,這些短視頻大爆數據最初在點映上的票房轉換率,并不如預期。
最意外的是,大規模點映期間,該片的口碑也沒能擴散出來。這可能要歸結于 " 意見領袖們 " 的棄權票。媒體人、影評人對現實題材抱以高期待的,看後大多失望而歸,認為《八角籠中》只是一部低配版《我不是藥神》。
但好在片方緊急調整宣傳策略,由孩子們 " 賣慘 " 轉為王寶強 " 賣慘 ",開始講述王寶強個人拍攝這部電影的不易。比如,拍到沒錢找陳思誠借錢等。
正如去年暑期,很多觀眾為《明日戰記》買單,是為了支持在短視頻裏落淚的古天樂。現在,很多觀眾又一次走進電影院看《八角籠中》,是為了支持王寶強。
看新鮮,看真實
相較于兩部黑馬,現在票房小有起勢的《長安三萬裏》則是在微博端大搞圈層傳播與口碑維護,也起到了一定作用。
因為國漫常走的老路子就是主打文化自信,這一次《長安三萬裏》也聯動了官媒發聲,定調了 " 唐代頌歌 " 的正面評價。接着又聯動群星宣傳,包括時代少年團、白敬亭、張譯、檀健次等一眾新晉流量。相較而言,《長安三萬裏》是一部更需要穩定住圈層閱聽人的動畫,目前微博的口碑維護明顯優于其他平台。
説到底,宣發起的作用只是拉第一批觀眾進電影院,後續票房走勢還得看觀眾買不買單内容。想要奔向更高的票房,必須抓住第一批走進影院的觀眾。這批觀眾裏,得有不少人給出好評,才能繼續擴散口碑,為後續票房走勢助力。
從内容上看,暑期檔電影都相對給了觀眾一定新鮮感,并非無比熟悉的類型,具有商業号召力的導演玩出了新東西。
比如,陳思誠首次嘗試了女性懸疑,王寶強做了一部非喜劇的現實題材電影。就連動畫廠牌追光,也跳出了 " 封神 " 與 " 白蛇 " 宇宙,開創性地将動畫的創作觸角伸向大唐歷史。
新東西的好處是,即使有觀眾吐槽,甚至給出激烈的負面評價,但很多人還是耐不住好奇心驅使,想去一睹為快。而且三部熱賣暑期檔電影,都有真實社會事件、歷史人物做故事參照,可讨論和衍生的話題就比較多。
比如硬糖君也參與過的話題——《消失的她》吃女性題材紅利()。總歸來説,紅利是讓陳思誠吃到了,招致部分觀眾不滿也是必然。但陳思誠畢竟是個商人,創作的本質也不是為誰發聲,而是基于社會事件進行融梗創作,好讓故事更有賣相。
而對大部分普通觀眾來説,其實壓根也不在意什麼女性話題的争論。大家進電影院只是去湊個熱鬧、圖個新鮮,且逞個口快、罵個渣男,僅此而已。
硬糖君認為,《消失的她》主要還是吃了懸疑 + 愛情片的紅利。越是營銷情侶别看、情侶看完吵架的梗,越會令情侶好奇。連社會新聞都來蹭熱度,比如男子在《消失的她》現場求婚,尴尬了。再者,痛擊渣男其實也算是一種愛情片。
《八角籠中》倒是沒蹭什麼紅利,唯一蹭的就是陳思誠了。電影純粹是赢在選題,王寶強終于做了符合自己形象的電影,代表草根發聲。
而且,故事狠狠擊中了當前社會的痛點:一無所有的底層人的出路在哪?影片裏,格鬥是一無所有的孩子們唯一的出路與希望。
普通觀眾不在乎拍攝手法與叙事技巧,王寶強只需要笨拙且真誠地講清楚故事、呈現該呈現的 " 苦 " ——貧困山區孩子們的生活狀态。就像短視頻裏那些很多人從未見過的邊遠農村生活,就足以滿足普通觀眾的同理心與好奇心。
舊類型全被抛棄
暑期檔的票房雖好,也不是人人有份。在映電影裏,最慘的非《掃毒 3》莫屬。
上一部邱禮濤執導的《掃毒 2》是在 2019 年暑期上映,斬獲 13 億票房。如今第三部同樣也在暑期上映,影片還集聚了港片三個 " 扛把子 " ——郭富城、古天樂、劉青雲,但卻無人問津,甚至連吐槽的聲音都沒有。
《掃毒 3》從原本業内預測的 6、7 億基本盤,驟降到 3 億票房。硬糖君查看了粵語區票房,雖然廣東省仍然是最買單《掃毒 3》的,但廣東省現在票房最高的電影也不是它,而是《八角籠中》。在此之前,是《消失的她》。
這證明連粵語區觀眾,都擁抱了新電影,抛棄了舊類型。容硬糖君提醒一下,《掃毒 3》雖然票房崩盤,仍然是今年票房最高的港片,可見今年港片的整體票房有多慘不忍睹。
前段時間,周潤發久違地重出江湖宣傳《别叫我 " 賭神 "》,還制造了不少朝陽、通州晨跑偶遇新聞。但仍然無濟于事,電影最終僅收四千萬票房。
硬糖君此前整理過,港片(香港導演、香港演員出演的常見警匪、災難、動作等類型片)是積壓片的大户,很多香港導演手上都壓了四五部電影。今年卸貨的電影票房不如預期,不知道片方後續是否會采取些措施。比如,傳聞 2021 年暑期的《怒火重案》就有重新剪輯過,從而拯救了電影票房,賣了 13 億。
疫情三年中異軍突起的、以《送你一朵小紅花》《我的姐姐》為代表的 " 哭片 ",也開始票房觸礁了。韓延這次執導《我愛你!》只能勉強賣到 4 億,遠低于此前此類電影票房。即使這部電影的口碑還高于他此前電影,豆瓣有 7.9 分。
更慘的是好萊塢大片。今年暑期檔破天荒地向進口大片敞開大門,撕下了 " 國產保護月 " 的标籤。阿湯哥的《碟中諜 7》定檔在暑期檔黃金時段 7 月 14 日,要知道前兩部《碟中諜》不是在暑期的最後一天上映,就是在冷檔期九月上映。
遺憾的是,明明是第一部享受暑期檔待遇的進口大片,卻被各家數據機構預測票房僅為 6、7 億。可見,大家已經不看好進口大片的票房,即使在暑期檔博了個好位置。畢竟今年進口大片整體票房不如預期,《速度與激情 10》只賣了 9 億,《變形金剛:超能勇士崛起》只有 6 億。
大 IP、舊類型的衰落與國產新類型的崛起,正向市場釋放一個信号:觀眾沒有抛棄電影,只是需要看點有巧思的新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