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海爾接盤汽車之家,這世界越來越抽象,歡迎閲讀。
前幾年流行過一個段子:當你騎車在路上被一輛豪車撞到之後,可以快速掏出手機,打開汽車之家,搜索下你心儀的車,現在賣多少錢 ……
段子歸段子,但反映了一個現實,至少在過去的十幾年間,汽車垂直網站成為了幾乎所有人,了解汽車產業,了解技術類型,了解市場價格,甚至細分到了解車型分類的重要視窗,以及信息、數據最詳盡的渠道。
而其中,汽車之家、太平洋汽車網、易車網和愛卡汽車等,成為了在當時最為重要的核心汽車垂直媒體平台。
不過,就在這幾天,發生了兩件事情。
其一,是愛卡汽車目前的運營團隊發出了聲明,表明了自 2024 年 5 月 1 日起,愛卡汽車已經被全新的團隊接手運營。
其二,2 月 20 日,海爾集團旗下的卡泰馳控股與中國平安旗下雲辰資本達成協定,卡泰馳控股将以總價約 18 億美金收購雲辰資本持有的汽車之家已發行普通股股份。交易完成後,卡泰馳控股将持有汽車之家約 41.91% 的股份,正式控股汽車之家。而曾在多家汽車企業任職的楊嵩,正式成為汽車之家的新任 CEO。
看起來這只是正常的商業化運營操作,并沒有什麼新奇的,但其傳遞出來的信息在于,這些垂直媒體的整體狀态,并不足以支撐以往的高利潤率了。
邏輯很簡單,但凡還能吃到肉,誰都不願意随便撒手,不是嗎?
這樣的情況,其實并不令人感到意外,畢竟在如今這個手機移動互聯網都已經基本開始慢慢被淘汰,AI 人工智能成為新發展方向的時代中,很多事情已經逐漸變得不再适用。
我們如何來看待這樣的轉變,以及如何在這樣的轉變中找到各自的生存之道?
信息獲取的模式發生了巨變
互聯網時代到來的一個重要标志,是使得人們檢索信息的能力、匯總數據的能力獲得了爆發式的提高。
在那一次的技術變革過程中,受到衝擊最為嚴重的是平面媒體產業。
一方面,不論是報紙還是雜志,獲取信息的整合、篩選、印刷、出版速度,顯得十分緩慢。另一方面,人們也開始習慣于每天上班打開電腦,先檢索一遍最新的新聞,而不再期待每天、每周甚至每個月的定期出版品。
當然,在技術輔助手段還遠沒有如今先進的時代,這樣的高速信息傳遞效果,是建立在高強度的工作基礎之上的。
比如,當時還在雜志工作的我,記得十分清楚的事情是,每當參加發布會,總是會看到網站的同行手捧筆記型電腦,邊聽邊寫稿。因為發布會結束後不多時,内容就需要出現在網頁上。
而對于獲取到這些信息的人們來説,這種及時、高效、準确的,來自現場的第一手資料,則完全可以滿足他們對于了解整個汽車產業變化,解答他們購車疑惑的需求。
當然,在後期,完全不需要紙張、印刷、發行成本的網站圖文信息,則将會以更為詳盡的評測類内容,填充到後續的内容中去。
而最為爆炸的則是,當時汽車垂直媒體對于一款車的拍攝、講解甚至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 ISO 產業機制,每輛車要拍多少張圖片,每張圖片需要從哪幾個角度來拍攝,都有一套完整的規矩和制式。
説實話,不論是買車的還是愛車的,在那個時代,誰不想足不出户,看遍一輛心儀汽車的全身每一處細節呢?
這是汽車垂直媒體成功的重要因素,快、細節,且可以無限制地進行多圖文、視頻制作,讓你對一款車真正做到手指輕觸就能了如指掌。
有了這樣的優勢,就有了對整個產業最重要的話語權。而對于當時仍在做紙媒的我們來説,輸給了時代,并不算丢人。
當然,站上過時代的風口的,有一天也将有可能被新一輪的風口所淹沒。
用户需要什麼,就該奉獻什麼
所以,什麼是新一輪的風口?
在蛇年到來之前,科技發展的風口應該暫時還停留在移動互聯網商務領網域。但随着 Deepseek 的出現,移動互聯網與 AI 的結合,成為了真正的商業趨勢。
而仍然停留在互聯網信息檢索領網域的商業模式,毫無疑問就顯得落後兩個 stage 了。
其實,最近很具有話題性但與汽車垂直媒體遇到類似問題的,還有百度。
不久前,百度公布了去年的财報,百度去年營收 1331 億元,同比減少 1%,歸屬于百度的淨利潤為 238 億元,同比增長 17%;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百度的淨利潤為 270 億元,同比減少 6%。
盡管看起來還算不錯,但一個很大的問題在于,在整個科技產業範疇内,似乎已經沒有人将百度視作一個可以認真研究的對手了。因為,似乎所有同在產業内的人,都不太認可他們擁有移動互聯網基因。
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至今我依然習慣在手機的網頁功能内試圖用百度的搜索引擎去檢索内容,但他們的移動互聯網思維只是強制将答案跳轉到百度 APP 上而已。而如果你沒有下載這個 APP,則會被強制引導到 APP store 下載。這是使用體驗相當差的強制關聯。推廣 APP 的初衷是好的,但如果 APP 給出的内容與網頁沒有差異,則完全沒有必要。
當然,對百度來説,一個好消息是,移動互聯網時代要靠 AI 進入 2.0 階段了。比如字節的豆包,以及百度自己的蘿卜快跑,它們似乎都有機會在新時代展開追趕。
汽車垂直媒體的邏輯其實也一樣,将 APP 作為網站的映射,提供高效、詳盡信息的傳遞平台并沒有什麼錯。與此同時,汽車之家其實做過很多類型的商業版圖嘗試,比如推出 AR 看車的模式、推出線下商超模式等。但在更多人眼中,這種跨界跨得過于大了,并不能大規模将流量轉化為錢量。
當然,也有人開始敢于給出全新的嘗試,比如全盤 MCN 化。也就是弱化傳統由獨創内容推動模式,引入更多自媒體,将壟斷型的媒體輸出平台聚合轉化成一個完整的,由眾多自媒體,輸出各種角度内容、觀點、信息的媒體矩陣。
這是一個良好的嘗試,因為所有人都知道,這樣的傳播在極大程度上避免了 ISO 流程化的信息傳播模式,讓所有有價值信息的傳遞變得生動起來。
所以,如果要問,垂直媒體應該怎樣進行轉型?可能傳播更豐富、視角更廣闊、且更具備深度的觀點與内容,才是合适的。
畢竟,垂直的優勢在于定位還是足夠精準,觸達的人群依然十分固定。
還有更多可能
以上這些屬于我的獨立思考,但我也并不拒絕一切可能帶來改變的破圈勢力的介入。
比如,今天聊到的汽車之家,其實他們早就經歷過一次資本轉手的過程,平安接手時的願景是打造一整條汽車銷售 + 電商的完整鏈路。
這個商業邏輯并沒有錯。
畢竟,當年的汽車垂直媒體們還負責提供各家經銷商的優惠信息,以實現潛在客户資源的挖掘與擴展,促進銷售達成等任務。而随着汽車銷售完成,平安的車險業務将會無縫銜接,實現商業版圖的進一步擴大。
而要實現這種思維模式的一個最重要的實體化動作,其實是構建自身的汽車銷售體系。因而,我們可以發現汽車之家在後期打造了自己的汽車新零售模式。
當然,海爾今天的收購行為表示,以上的商業邏輯通順的模型,并沒有體現出更好的市場效果。而更多人想知道的是,如果和汽車銷售關聯緊密的平安都沒有獲取更好的商業回報,海爾能做什麼呢?
前兩天,我的朋友老王給了我一個全新的觀察視角。
對于中國白家電產業中重要的企業海爾來説,如何趕上汽車 " 冰箱、彩色電視機、大沙發 " 的浪潮,擴展自己的業務版圖,是一個值得推敲的事情。而收購汽車之家,未必不是一個全新的切入視角。
這個邏輯并沒有什麼問題,畢竟海爾并不是第一個想和汽車產業產生關聯的白家電企業。比如,早就已經進入過汽車產業并不成功,但又在去年末再次宣布進入汽車產業的格力,其實就可以算是一家。當然,如今已經被判定為基本獲得成功的,從手機到智能全家電,再到造車的小米,則更應該算一家。
所以,汽車垂直媒體究竟如何轉變,人們獲取汽車產品信息的渠道要如何調整;甚至獲取信息的豐富程度是否會因為各種破圈者的進入,而變得更為豐富,其實都是未知數,但卻又充滿想象空間。
當然,未來的段子可能也會有所變化。比如,被車撞了之後,倒地掏出手機,點開汽車之家,挑選心儀的冰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