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3億家庭參與國補背後,出現黃金坑,歡迎閲讀。
原創首發 | 金角财經(ID: F-Jinjiao )
作者 | 角爺
提振消費,正在成為最大的政策風口。
受益于 " 以舊換新 " 熱潮,全國 3 億家庭都在換新手機、新家電、新能源車,150 萬車主排隊換車,2800 萬台舊家電被淘汰,這背後藏着今年最猛的政策紅利。
當普通人只看到國補福利時,資本市場的聰明錢早已在港股消費板塊布下重兵。南向資金今年以來瘋狂掃貨 500 億港元,連外資都在加倉消費科技巨頭。
為什麼港股消費最先成為政策紅利下的香饽饽?想象一下:既能吃到國内消費補貼的真金白銀,又能用港股的 " 骨折價 " 抄底龍頭,這種 " 政策 + 估值 " 的雙重加持,頗有一些用拼多多的價格購買愛馬仕的味道。
政策紅包裏的黃金坑
2025 年開年以來,中國消費市場在政策密集發力與經濟内生修復的雙重驅動下,展現出強勁韌性。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1-2 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 4%,其中新能源汽車、智能家電、通訊器材等品類增速顯著。
商務部近期明确将 " 商品消費更新 " 與 " 服務消費擴容 " 作為全年工作重點,通過 3000 億元以舊換新補貼、消費券發放、優化消費場景等政策組合拳,全面激活消費潛力。截至 3 月 24 日,全國汽車以舊換新申請量突破 150 萬份,家電以舊換新銷量超 2800 萬台,政策效果已進入加速兑現期。
細看數據會發現,這一輪消費呈現分化更新的趨勢。
從消費價格上看,低價與品質消費并存。消費者在追求性價比的同時,對健康、科技、綠色產品的需求持續攀升,智能家居、運動裝備、健康食品等細分領網域增長亮眼。
從消費類型上看,服務消費占比提升。餐飲、文旅、醫療等服務類消費增速達 4.9%,高于商品零售 1 個百分點,成為消費增長新引擎。
從消費趨勢上看,科技賦能型消費提速。線上零售額同比增長 7.3%,直播電商、即時零售等模式重塑消費場景,人工智能終端設備加速滲透千家萬户。
簡單來説,這一次消費提振,并不是只有傳統的餐飲與文旅,消費的 " 科技含量 " 也越來越高。在此背景下,科技含量突出的港股消費板塊,作為連接中國内需與全球資本的核心樞紐,迎來歷史性配置機遇。
被低估的消費天團
説到消費,其實也是 A 股的熱門賽道。宏觀經濟要復蘇,消費抬頭是先行指标。
但是,A 股消費重在 " 酒味濃郁 ",但不夠全面,少了很多我們日常接觸的消費股,比如一些餐飲品牌、體育品牌等,包括上面提到的科技型消費。
而説到港股消費,很多人以為只有奶茶(蜜雪冰城)和火鍋(海底撈),其實不是。港股的消費板塊,集結了多種類型的消費公司。
比如" 科技消費雙修派 ":小米從手機到智能門鎖再到 SU7," 人車家 " 的生态,正在 " 接管 " 很多人的生活;再比如" 造車新勢力 ":理想、小鵬、蔚來等都在港股上市,中國車企的崛起都刻在這些新勢力的 K 線圖裏;還比如" 隐形生活霸主 ":美團美團的外賣小哥每天跑出繞地球 5 圈的距離,承包了 3 億人的一日三餐。
更絕的是,這批公司的市盈率現在比 A 股同類便宜 30%。相當于同樣的茅台酒,在港股市場打七折賣。
不過問題來了,這麼多公司,普通人怎麼買得完呢?退一步來説,就算忽略買入門檻的問題,消費板塊的行情是整體性向好,而個股的波動則要劇烈很多。
有沒有一種投資方式,可以将這些個股一網打盡,既要傳統消費,也要新消費,還要科技消費呢?
還真有。
這裏隆重介紹一下港股消費 ETF 易方達(513070)等產品所跟蹤的港股通消費指數。
在行業分布上,對比中證消費 50 的傳統消費(食品飲料、家用電器)風格,港股通消費指數更聚焦商貿零售、傳媒、社服等新興消費業态,提供了覆蓋多元消費賽道的差異化配置價值。
在稀缺标的覆蓋上,匯聚了互聯網平台、造車新勢力、醫美、潮玩、博彩等稀缺性标的。該指數前十大重倉股權重占比超 70%,囊括阿裏巴巴 -W(18.6%)、騰訊控股(14.5%)、小米集團(13.9%)、美團 -W(12%)等互聯網與智能硬體龍頭,以及比亞迪、理想汽車等新能源消費先鋒。這些企業兼具 " 消費 + 科技 " 雙重屬性。
從成長性上看,港股通消費指數覆蓋的前十大成分股業績成長性較高,2025-2026 年營收與淨利潤增速一致預期超過 10% 的标的較多。具體而言,其中多數公司處于技術更新主導的快速擴張階段,例如互聯網平台、造車新勢力等标的。
此外,歷史數據顯示,當前指數動态市盈率處于近五年30% 分位,顯著低于 A 股同類消費指數,安全邊際突出;該指數年化波動率 30.35%,最大回撤 68.17%,均優于港股科技與互聯網指數,體現出攻守兼備特性。
抓住紅利
説到這裏,相信你就懂了,為什麼消費提振的政策暖風,首先吹向的是港股消費板塊。
數據顯示,2025 年以來,南向資金淨流入港股消費板塊超 500 億港元,騰訊、美團等龍頭獲外資增持比例居前。而作為港股通标的,港股通消費指數基金可直接吸引内地資金配置,流動性溢價顯著。
從今年的趨勢來看,商務部預測消費市場将延續平穩增長,以舊換新、免税擴容等政策有望釋放萬億級需求。港股消費龍頭作為政策直接受益者,業績彈性可期。
同樣不可忽視的是,AI 等科技科技賦能消費更新。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深度應用,推動智能汽車、智慧家居、即時零售等新業态爆發。指數成分股中,比亞迪智能駕駛研發投入同比增 40%,美團無人機配送覆蓋城市擴至 50 個,創新動能充沛。
全球流動性改善預期也在增強。美聯儲加息周期接近尾聲,港股估值受壓制因素緩解。歷史數據顯示,在美元走弱周期中,港股消費板塊平均漲幅達 35%。
對于普通人而言,獲取政策紅包的方式不只是參與國補,還可以通過指數基金布局中國新消費浪潮。在政策護航、數據向好、資金湧入的共振下,當前正是低位配置的視窗期。
投資者可考慮關注港股消費 ETF 易方達(513070)等指數基金,一鍵布局港股消費核心資產,共享經濟轉型更新的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