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陌生人董明珠:從電池、預制菜到玫瑰空調,歡迎閲讀。
1 月中旬的北京已近深冬。
一家位于三環外的格力專賣店稍顯凋零,沈文秋帶着好奇心前來詢問玫瑰空調的貨源,她希望為新婚的女兒挑選一款空調,銷售員語氣失落道," 只有線上有幾台,我們這裏沒有。"
最近,董明珠親自參與設計的玫瑰空調以土味和天價登上熱搜,被年輕人吐槽 " 又貴又醜 "。
這已經不是她第一次與年輕人起價值衝突,年前,她吐槽前秘書孟羽童不會寫文,利用格力的平台當網紅,只顧着賺錢的言論才剛剛走下熱搜。在年輕人就業困難的當下," 少拿錢看夢想 " 的觀點更不被買賬。
負面話題屢次發酵,但在董明珠看來,這些不過是 " 茶杯裏的風暴 "。
當新舊時代下價值衝突愈發激烈,這位性格執拗的話題女王依舊我行我素,無謂且無畏。但外界的風雨其實更猛烈了,她手中的王牌格力電器似乎進入了暗淡時刻。
01 新聞女王,鐵血依舊
自 2012 年成為格力 1 号位後,董明珠是格力最好的代言人。
在她執掌下的格力,你能看到熱血與争議集于一身。換掉老牌代言人成龍自己上陣,與雷軍下注 10 億賭約,用自拍照作為格力手機的開機畫面,承諾集團員工一人一套房,要把孟羽童培養成 " 下一個董明珠 "...... 她直來直往、正面硬剛、雷厲風行的女企業家形象深入人心。
從不缺話題和投資者的擁趸,很大程度上源于董明珠當時确實有拿得出手的戰績。
加入格力前期,董明珠就是不折不扣的鐵血銷冠,沒有高學歷,沒有復雜的家世,更沒有如馬雲、劉強東等人曾站在風口上的機遇,她的成功是個人奮鬥淬煉的結果,幾乎代表着普通人職業發展的天花板。
那時,董明珠還是打工者的一個高級範本,也是多數看客眼中的 " 自己人 ",她也自稱 " 就是個普普通通賣空調的 "。
她的部下評價她特别懂市場,懂得審時度勢。和紙上談兵的理論家不同,董明珠是實戰派,她不會套用孫子兵法,所有的決策和管理手段皆來自日復一日的市場經驗,在這個過程中沉澱下來的思考,最終内化成為商業直覺。
董明珠喜歡看關于鬥争的書籍,格力電器歷史上多次改革節點,她都拼命 " 剛 " 住了。渠道反水出問題時,她保住了經銷商代表,立起了一只新的經銷商隊伍;在主抓集團質量時,經常因此得罪人的方祥建,也得到了董明珠的提拔,成為高管;每當格力電器被兵臨城下時,董明珠一句 " 天塌下來,首先我頂着 ",是穩定軍心的最佳注腳。
翻看格力歷史的每一次行軍,會發現董明珠的商業思維不斷變化,很多企業家習慣坐在過去的功勞簿上睡覺,但她從不會固守經驗主義。如果不是最近的新聞,可以説她從未跟不上時代,也從未犯過致命錯誤。
操盤格力後,董小姐説五年再造一個格力,她沒有食言。花費六年時間,格力實現了收入翻倍,2018 年是裏程碑,營收規模首次摸到近 2000 億,淨利潤翻三倍。直到現在,格力的年收入穩定在 2000 億以上,鬥争了半輩子,年近 70 歲的董明珠考慮起接班人的問題。
孟羽童是在一個職場綜藝中得到董明珠賞識的," 在九個人裏唯獨選了她一個 "。提起喜歡這個 98 年小姑娘的原因,源于孟羽童明确表示過對工資不在乎,只要月薪達到 4500 元就滿意了,更在意個人成長,這被董明珠認為是擁有和年齡不相符的成熟," 品質好,價值觀好。"
兩人也的确有過一段蜜月期。董明珠對她竭力栽培,讓孟羽童做自己的秘書,大小場合相伴出席,甚至傳話孟羽童就是她的接班人,将來是 " 第二個董明珠 "。
2020 年開始,直播帶貨風潮開啓,董小姐照樣未被時代抛下,除了親自上陣直播間外,她希望孟羽童能夠挑起直播業務的重擔。除了做好秘書工作,孟羽童在抖音上開設的 " 明珠羽童精選店 " 直播,進行小家電的銷售。
遺憾的是,格力的消費者不情願為孟羽童買單,半年時間,明珠羽童精選直播間的總銷售額都沒有超過 400 萬元,不及董明珠直播時一分鍾的數據。對于格力上千億收入的大盤子來説,就像沉入海裏的一根針。
銷售乏力,孟羽童自然失寵,主播身份迅速被加入格力的原自媒體人王自如代替。
後來,孟羽童的離職并不令人意外,但董小姐在随後幾次公開訓話中反復敲打,徹底打破了這對師徒惺惺相惜的平靜。
孟羽童離職 5 個月後,董明珠在一次訪談中高調地説," 網紅不網紅看品質,在格力去外面做廣告就是不合規。人才培養是個笑話,我看中的人到底是不是人才,由其自身的行為來決定,而選錯人才是最大的問題。"
從暗諷到明嘲,從接班人到負面典型,董小姐言語中明顯帶着情緒,過往直指年輕人的訓話也被翻了出來:" 建議立法對員工跳槽行為收取培訓費 "、" 只想着掙更多錢跟行屍走肉沒差别 "、" 錢不應該是大學生的夢想,錢是奮鬥的結果 ",自認字字珠玑,卻幾乎引起了眾怒,徹底将她推向了打工人的對立面。
有人説," 董小姐,什麼年代了,還畫餅呢?"、" 我都出來打工了,不就是為了錢嗎?"。不管格力如何解釋回應,價值觀碰撞都在所難免,場面一度難看。
但董明珠從來不認為自己錯了,相反,她依然覺得自己不會看錯人,不會看錯企業,不會看錯這個時代。
02 多元化迷霧
" 别人做芯片股價漲了,因為只是説説而已;董明珠做芯片股價就跌了,那是因為她真做。"
回看格力電器折騰過的新產業,大多虎頭蛇尾,并沒有濺起水花,看似是網友的調侃,沒想到一語成谶。
最近的一次收購動作,給股東造成真金白銀的損失,這讓董明珠備受指摘。
去年 12 月 20 日,格力公告宣布增持控股子公司格力钛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當日在資本市場大跌超 7%,抹平年内漲幅。
格力钛的前身是珠海銀隆,主營業務為钛酸锂電池,可以用于新能源汽車。2016 年,董明珠力排眾議試圖收購銀隆時,曾稱其為 " 埋在沙子裏的金子 ",是格力實現下一個千億營收的重要途徑。
收購過程并不順利。無論是拟以 130 億元徹底拿下銀隆,遭到 " 群臣 " 強烈反對後作罷,抑或是 " 攢局 " 王健林、劉強東等大佬以 30 億元獲得銀隆 22.39% 股權,這場拉扯五年的故事,以銀隆暴雷而變得愈發荒誕,财務狀況入不敷出、拖欠供應商貨款、工廠停工、中止上市,銀隆幾乎滿目瘡痍。
相比钛酸锂電池的價值尚未向外界證實,考驗股民耐心的焦點是銀隆債務雪球越滾越大。公開數據顯示,2020 年末,銀隆資產負債率超過 78%,就連董明珠也不得不承認," 後期才知道銀隆的窟窿到底有多大 "。
但倔強如董明珠,即使格力钛已經初步表現出遲暮,但她還是蒙眼入手。2021 年 8 月,格力電器通過參與司法拍賣公開競拍方式,以合計 18.28 億元的價格競得銀隆 30.47% 的股權,銀隆成為格力電器控股子公司,并正式更名為格力钛。
市場唱衰之聲不絕于耳,在他們看來,格力钛接連虧損已非優質資產,紛紛用腳投票。現在,格力钛 100% 股權的價值為 41.38 億元,距離 7 年前的約 134 億估值巅峰已跌去 69.1%。
格力電器還在公告中透露,未來 12 個月内,格力電器将擇機開展公司協定受讓格力钛其餘 27.53% 股份,未來将其完全招至麾下。受此消息影響,格力電器市值當天内蒸發 132 億,截至發稿日總市值為 1875.26 億元,僅有老對手美的集團 3723.04 億元市值的一半。
現在,萬達和京東等巨頭開始認虧離場,只有董明珠還在堅持,她希望大家再給格力钛一些時間," 坑有個填平的過程,但我覺得新能源是未來和世界上一個起跑線上奔跑的行業,也是中國最大的制造業轉型的一次絕好的機會。所以我要投,要賭。"
03 格力,該變了
董小姐的執着,或許是因為她手中的格力開始無牌可打。
業内共識的是:中國家電市場已經進入相對激烈的存量競争階段,市場極度飽和,產能嚴重過剩,尤其是空調行業,增長逼近天花板。
相比老朋友美的、海爾開始布局多元化,格力電器的營收依然高度依賴空調單一產品,以 2023 年上半年為例,美的空調業務營收占比僅 32.77%,非家電業務營收占比已超過 30%;而格力的空調業務營收占比高達 70.54%,其他業務尚未成型。
更血淋淋的現實是,格力這頭大象很難起舞,活得并不輕松。
2019 年,格力營收同比增速僅有 0.02%,與前一年 33.61% 的增速相距甚遠,2020 年,格力更是營收同比下降 14.97% 至 1681.99 億元。最近的兩年,格力也只是抱穩了基本盤子。
董明珠很清楚,當下,格力電器必須戮力收入多元化,以保證在市場競争中擁有更多優勢,否則格力的下一個 1000 億只能是空談。為此她曾布局良久。
手機產業爆發時,格力期望平地起高樓,大手筆組建手機團隊,從聯想、酷派、金立重金挖人。2015 年初,董明珠曾揚言:" 我要做手機,是分分鍾鍾的事情,太容易了,肯定會超過小米。" 幾個月後,格力第一代手機問世。
但她小瞧了手機市場的内卷,翻看中國智能手機歷史,能夠活下來的人,通常擁有準确占位的時間點和過硬的產品思路,而這兩點格力手機都不具備。正如一位手機行業分析師所言,格力手機進場較晚,產品力也不夠能打。
問世 8 年,從未披露相關銷售數據,自 2022 年起,格力電器的财報中,手機業務更難覓蹤影,已經從側面説明,該業務表現并不亮眼。
2023 年 5 月,格力手機團隊被曝解散,手機官網下線,官方公眾号停更,2021 年 11 月格力第六代新機 TOSOT G7 問世後,已有兩年沒有新作發布,留下一地雞毛。
從手機到預制菜,再到芯片與汽車,董明珠接二連三的創業,亂花漸欲迷人眼,讓格力徹底陷入了多元化的增長迷霧,始終沒有跑出第二個如空調一般的龍頭產業。
這也就很好理解董明珠對格力钛的執着,螞蟻雄兵,總要扶正一個,而新能源和儲能是當下最具投資熱點的風口,藴藏無限張力。董明珠在多次采訪時重復説," 新能源板塊代表着格力電器的未來。"
在她的期望中,借由儲能開發技術,為格力的空調、電機、汽車增加應用通道,延長格力的產業鏈厚度。在她的暢想下," 大家坐着格力造的車,拿着格力的手機,控制家裏空調的温度,享受格力帶來的美味佳肴。"
現在,回顧董明珠勾勒的畫面,更讓人無限唏噓。押寶格力钛的六年間,即便不是完全失敗,但也遠遠談不上成功。
在去年 8 月發布的《财富》世界 500 強中,格力沒能上榜。面對媒體提問,董小姐説,她一點兒都不難過," 還是那句話,身體怎樣自己最清楚。雖然格力這兩年增長慢,但依然是一家很優秀的企業,是一家穩健發展的企業。"
确實,根據格力電器最新年度業績預告,2023 年預計實現收入 2050-2100 億元。
唯一問題是,董明珠這個标志性的女企業家符号從以前的完全褒義,慢慢轉為略帶貶義,年輕人害怕她的苛責,看不慣她的媽味十足,進而不認可她主導的產品,因為時代在變,一個過時的富翁所在意的那些優秀品質,以及督導的設計,在當下的年輕人世界中是強弩之末。
雖不分對錯,但如此一般的價值衝突,在新舊世界更替時,很可能成為格力心中揮之不去的倒刺。
看着沈文秋眼帶失落,格力專賣店的銷售員打開了抖音中 " 格力明珠精選 " 的櫥窗,看看是否可以為她在網上下單。其中,挂式玫瑰空調售價為 13529 元,已售數量為 1;櫃式玫瑰空調,變頻兩匹、三匹的價格分别為 27999 元、29999 元,已售數量為 4。這份由董明珠親自設計的 " 愛意 ",似乎并沒有走到用户心坎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