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春招AI搶人大戰:應屆生年薪130萬,實習月薪2萬,歡迎閲讀。
文 | Tech 星球,作者 | 林京
穿過擁擠的人群,走到二樓招聘專區的張月,有些失落。此前她在網上早已看好的工作崗位并沒有被貼出來,清一色的工程師、AI 算法師,以及許多陌生的專業術語目不暇接,打消了她上前詢問的念頭。
作為一名文科生,張月碩士研究生畢業時,也來這裏參加過招聘會,但現在變化明顯,與 AI 相關的崗位幾乎占據了 90% 的招聘攤位,某 AI 獨角獸企業挂出的百萬年薪,在招聘會上更是顯眼十足,還有企業打出 " 上不封頂 " 的薪酬待遇。
今年以來,以 DeepSeek、宇樹科技為代表的科技企業頻頻登上熱搜,AI 浪潮之下," 金三銀四 " 招聘季,如張月一般,很多畢業生正在被 AI 崗位包圍。
高校、企業也正在補齊 AI 人才缺口。截至目前,包括北大、清華等在内的超過 15 所知名高校密集宣布本科擴招,招生重點集體聚焦在新興前沿領網域,培養 AI 人才。
互聯網企業也跑到高校門口 " 搶人 "。在社交平台引起大範圍讨論的釘釘,更是在全國替杭州 " 搶人 ",将招聘廣告直接貼在了北大、清華等高校的門口。
一位國内 TOP985 高校的學生告訴 Tech 星球,某互聯網大廠在校園的宣講會上,整場都是圍繞 AI 展開。
一場 AI 搶人大戰,正在 2025 年春招上演。
企業 130 萬年薪搶人,實習生月薪 2 萬
與 AI 行業的火熱形成鮮明對比的是,AI 人才的短缺。
復旦大學黨委書記裘新曾在兩年前表示," 國内人工智能領網域人才總缺口達 500 萬,上海市 2025 年需求 40 萬,而本地高校相關專業在校生規模為 4 萬。"
尤其是頂尖的 AI 人才,更是千金難求。字節跳動、騰訊等頭部大廠,都設定了專門的人才培養計劃。
以字節跳動豆包大模型團隊的 "Top Seed" 人才計劃為例,正職和實習生都是博士學歷起步,在 ACL/EMNLP/NAACL 等頂級會議上發表過論文,在 ACM/ICPC、NOI/IOI、Top Coder 等比賽獲獎者,以及在大模型領網域主導夠大影響力項目,都是加分項。
美團在 " 北鬥人才計劃 " 中更通俗易懂的提到,想要尋找的目标人才是超級學霸、學術達人、競賽大神和工程高手(擁有豐富的項目和實習經驗),其發布的多個算法工程師相關崗位都标記 " 稀缺 ",60% 崗位的發布時間,都是在今年 2 月份到 3 月份。
這背後折射的一個趨勢是,各個互聯網大廠都将 AI 作為重點業務之一,在今年春招批量釋放 AI 崗位 " 搶人 "。
阿裏春招開放的崗位超過 3000 個,其中 AI 相關崗位的占比接近 50%。如同阿裏一樣,Tech 星球獲悉,餓了麼 2025 屆春招崗位中,算法類崗位占比達三成以上,AI 算法類崗位薪酬處于餓了麼所有校招崗位薪酬中 TOP 水平。
還有許多企業在今年春招為新增的 AI 業務急尋人才。在廣州一場大型線下招聘會中,一家重點發力人工智能工業應用的獨角獸企業,釋放出了現在迫切需要上百名 AI 大模型、具身智能、新一代機器人方向的技術和產品碩博人才的招聘需求。
在這場 AI 搶人大戰中,百萬年薪早已不是新鮮事。從招聘網站上可以看到,DeepSeek 發布的 " 深度學習研究員 " 校招崗位,薪資水平為 60-90K(14 薪),按照最高 9 萬月薪計算,應屆生年薪就可以達到 126 萬。
宇樹科技發布的 " 機器人控制算法專家 " 崗位,工作地點為杭州,薪資水平為 70-100K(13 薪),按照最高 10 萬月薪計算,年薪就可以達到 130 萬。
不光正式員工,實習生收入也非常可觀。DeepSeek 發布的 "AGI 大模型實習生 " 崗位,500-1000 元 / 天,非北京地區的實習生還有 3000 元 / 月的租房補助。以最高日薪 1000 元、一周五天工作日粗略計算,實習生也可以月入 2 萬。
一位獵頭向 Tech 星球表示,現在各行業都在招聘 AI 人才,把 AI 技術應用到公司業務中去,他接觸的企業中,需求最多的是算法工程師,薪資大多數在 25K~45K 之間(15 薪)。
獵聘提供的數據也顯示,2025 年 1-2 月,AI 技術崗位同比增長了 22.54%,從細分職能來看,算法工程師、影像算法、機器學習、深度學習、自然語言處理 ( NLP ) 的新發職位位居前五,其中算法工程師占比最多,為 71.03%。
從 AI 技術崗位的招聘薪資分布來看,年收入 50 萬以上占比最多,為 36.77%;其次是 20 萬 -30 萬,占比 18.40%。
踩中風口、錯失機會,與臨時轉行
今年春招,很多畢業生正站至風口之上,尤其是自己感興趣的科研方向也恰好是當下大火的市場需求。
獵聘大數據研究院發布的《2025AI 技術人才供需洞察報告》顯示,AI 技術人才的畫像也較穩定,有碩博學歷的總計占比達 73.0%;人才數居前五的專業分别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電子信息、機械工程和計算機技術。
社交平台上,關于 AI 大模型的各類面試經歷,成為新的流量密碼,甚至已經滋生出新的課程 " 收割 " 生意。
在 DeepSeek 大火之後,很多求職者紛紛翻出去年來自 Deep Seek 的面試邀約郵件。一位錯過 DeepSeek 的求職者告訴 Tech 星球,他沒想到自己是理論計算機專業,也被 HR 一直催着發簡歷,但由于未來不打算研究人工智能,便婉拒了,如今他調侃自己已是 " 高攀不起 "。
AI 專業之外的很多畢業生,也想要趕赴這一波浪潮。劉楊是畢業于國内某 TOP985 金融系的一名研究生,遺憾的是,他投遞的多個 AI 崗位中,最終因為博士學歷門檻,簡歷都石沉大海。自知與 " 天才少年 " 有區别的劉楊,最終選擇了國内某互聯網大廠的管培生。
對于網傳 DeepSeek 團隊一大半都是清華、北大等頂尖學府,劉楊并不奇怪,據他了解,DeepSeek 背後的幻方量化本就是國内頂級私募基金,招聘門檻一直很高。他認識的身邊清北畢業生裏面,也有很多拒絕過 offer," 不能説錯過風口,只能説他們當時有更好的選擇 ",劉楊感嘆道。
與劉楊不同,同樣畢業于國内某 TOP985 高校的田雨,則是從文科專業轉行至 AI 企業中的一員。如今回頭看,她很慶幸自己在校園時曾經在一家頭部自動駕駛公司有過長達 1 年的實習經歷,那時候作為一名文科生接觸到了一些前沿科技,且這段經歷,也頗受面試官重視。
田雨説,其實面試官感興趣的是背後求職者所展現的跨行業潛力,他們更看重的是求職者是否可以适應高強度、快速增長的行業。
當然,真正入職之後,幾乎是公司内唯一一名文科生,田雨也喜憂參半。她喜歡科技企業的地方在于,不斷有挑戰性的工作内容刺激自己,入職兩周,她至少用過上百個以前沒有用過的 AI 工具。
在她看來,與移動互聯網時代的人才需求相比,AI 行業更稀缺的是高精尖人才,去走向全球市場中競争。現在她所在的企業,核心部門工作時長不輸大廠節奏,甚至壓力更大,他們要面對日新月異的技術變化,不敢有一絲松懈。
李穎目前在這家 AI 企業的市場營銷崗位,硬币的另一面是,在她看來,AI 企業因為習慣于 AI 的力量,内部工作時可能會高估 AI 工具對工作效率的提升作用。
從高校到城市,搶人大戰還在繼續
AI 時代,最寶貴的依舊是人才。
據界面新聞報道,DeepSeek 在人才儲備上也獨具特點,創始人梁文鋒此前接受采訪時介紹,DeepSeek V2 模型的開發團隊沒有海外回來的人,都是一批本土的 "Top 高校的應屆畢業生、沒畢業的博四、博五實習生,以及些畢業才幾年的年輕人 "。
今年以來,以清華、北大為代表的高校紛紛擴招。以清華為例,2025 年拟增加約 150 名大學生招生名額,同時将成立新的本科通識書院,以培養具備人工智能 AI 思維、勝任 AI 技術、具有 AI 與不同學科深度交叉知識素養的復合型人才為目标。
而以文科專業聞名的復旦,招生方向和專業安排,也将發生颠覆性的變化。此前南方周末報道稱,復旦大學校長金力表示,圍繞集成電路、智能機器人與先進制造等領網域,跳出現有的學科概念,将原來的工科學院全部拆分為 6 個創新學院。
一位清華畢業生向 Tech 星球表示,現在學校的一些大模型公開課,幾乎場場爆滿,晚來的同學,在沒有座位情況下,很多都在站着聽,還有很多人文社科專業的學生也趕來旁聽。
在很多畢業生參加的校園招聘會和宣講會中,AI 的含量也在提升。一位 2026 屆畢業生向 Tech 星球表示,他的目标崗位是互聯網大廠,現在各個互聯網大廠都在往 AI 領網域投入更多精力,不同于以往冗長無聊的的宣講會體驗,諸多 AI 相關内容讓他對職業規劃產生新的思考。他的實習會選擇更考慮和 AI 結合的業務内容,盡量向 AI 靠攏。
不止高校,各大城市也在加碼對頂尖人才和前沿技術的投入力度。今年因為 " 杭州六小龍 " 的出圈,杭州成為讨論最多、風頭最勁的城市之一,而深圳、廣州等城市也不甘落後一步,以張月所在的城市廣州為例,在她看來線下招聘會中 AI 崗位的暴增,也是體現這座城市大力招納 AI 人才的決心。
教育部的數據顯示,2025 年高校畢業生預計将達到 1222 萬人,同比增加 43 萬。
AI 行業也正等待更多年輕血液做出更多突破。正如 DeepSeek 在其發布的招聘需求中提到,希望你對通用人工智能的實現和到來感到無比激動。
(備注:文中張月、劉楊、田雨都是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