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國產手機,買不起了,歡迎閲讀。
文 | 鋅刻度,作者 | 李觐麟,編輯 | 李季
如果有一天,小米和蘋果賣同一個價格,你會選誰?
從今年上半年開始,國產手機廠商都紛紛面露難色地透露過成本漲價的情況,甚提前為用户打好了新機漲價的預防針。
到了最近集中發售新機的秋季新品季,小米、vivo、OPPO、榮耀、一加不出意料地不同程度上漲了售價。國產手機旗艦機型集體突破 5000 元大關,在卷高端、卷 AI 的這條路上,它們與蘋果的距離還遠嗎?
有人説," 高通芯片年年漲,從幾百到一千,你讓廠家怎麼辦?" 也有人説," 手機一年不到就發一次新款,説是花高價搞研發,但對普通用户來説真實的漲價比虛無的 AI 功能更容易感受到。"
國產手機十幾年磨一劍,終于在 AI 時代等到了彎道超車的機會。但眼前這波漲價潮,似乎正在讓 " 以前沒錢買國產,現在沒錢買國產 " 這句話的含金量繼續上升。
" 以前沒錢買國產,現在沒錢買國產 "
小米 15pro,5299 元起;
OPPO Find X8 Pro,5299 元起;
vivo X200 Pro,5299 元起;
榮耀 Magic7 Pro,5699 元起。
集中在秋季發布的新一批國產手機品牌旗艦機型,默契地集體漲價,躍上 5000 元大關,屬于國產手機的低價内卷時代或許一去不復返了。
雷軍此前對小米 15 定價的回應
然而,這會是國產手機定價的天花板嗎?肯定不是,此前各大廠商關于漲價的解釋可以見得。
從小米 14 系列開始,雷軍就向 " 米粉 " 透露,這将是最後一次定價在 3999 元。" 今年 3nm 工藝更新,同時供應鏈 RAM 和 ROM 成本漲幅很大,我們在研發上的投入也非常大,小米 15 确實需要漲價。"
vivo 產品副總裁黃韬也説," 目前手機元器件漲價很多,包括 Soc、螢幕、内存等等,目前新機的定價已經是 vivo 能做到的極限 "。
消費者不會共情資本給出的理由,相比聽起來距離用户更遠的手機元器件漲價,手機的最終定價才是更能夠被感知到的變化。
并且對于大多數選購手機只在乎品牌、系統與價格的用户來説,将成本壓力轉嫁到消費者頭上的品牌,則會得到用腳投票的結果。
網友對國產手機漲價的态度
" 現在的手機太貴了,疊加一大堆復雜的功能就開始一步步漲價,但實際上絕大多數功能的實用性并不高,很多人甚至到最後換手機的時候都不見得會用。" 秦為選手機通常都會直接選擇國產品牌的新款旗艦機型,在他看來,過去的國產手機香就香在 " 便宜又大碗 "。
但從這兩年開始,國產手機品牌的性價比正在漸漸減弱," 一家比一家的廣告做得精美,請的代言人流量大,各種花裏胡哨的功能也變得越來越多,能夠真正提升手機體驗感的功能不見得有多少,但它們一定會成為漲價的原因。" 秦為對鋅刻度談到。
如果诟病國產手機品牌旗艦機型漲價有些苛刻,那麼再來看看平價機型。
"2016 年買的 OPPO R9,4+64G,2500 元,2019 年買的一加 7Pro,8+256G,4499 元,今年準備買一加 13,12+512G,4899 元。從我個人的感受來看,每次換手機在内存上的投入都越來越大,但這又是無法取舍的配置,因為内存小的國產手機很快就會卡得不行,2、3000 元左右就能拿下的國產手機,性價比已經越來越低了。" 正在為媽媽挑選手機的 " 栗子 " 感慨道如今想選個有性價比的手機實在太難。
逛了一圈國產手機線下店之後," 栗子 " 總結道:" 便宜的手機也有,但一看配置,基本上都下不去手,畢竟如果用兩年就壞了或者卡了,到時候換手機又是一筆費用。但是稍微配置看得過去的,就是中高端機型,價格也就沒什麼優勢了。"
" 栗子 " 還表示,其實哪怕是老年人,現在對手機的需求也不再停留在基礎功能上。" 栗子 " 的媽媽在老年大學上攝影班,想要換一台稍微攝影功能好一些的手機,國產手機品牌往往只有旗艦機型才主打強大的影像功能,但旗艦機對于 " 栗子 " 媽媽這樣的老年人來説實際上存在着功能冗餘的情況,甚至可以説為了一個功能付了雙倍的價錢。" 我好像突然懂了為什麼國產旗艦機全部都愛卷影像了。"
國產手機的漲價進程如同 " 温水煮青蛙 ",只有恍然回頭才能發現,國產手機早已不是當初的模樣了。
AI 功能真的就這麼值錢?
誰還記得 2011 年 8 月 16 日,雷軍穿着黑色 T 恤和深藍色牛仔褲,站在北京 798 藝術中心的舞台中央,帶來了 1999 元的小米 1?
自那以後,小米一炮而紅,搶到一台手機堪稱被幸運女神眷顧。如今也能從一些論壇的舊帖中瞥見當時主打低價的小米究竟有多炙手可熱。
" 抛開不靠譜的網絡因素不提,在中午 12 點開放購買時能否擁有足夠快的手速也是能否成功購買的因素之一。" 小米社區裏的大神會在小米手機開售前提供搶購手機的注意事項和搶購攻略。
小米手機曾靠低價殺出重圍
那時候的小米,搶到就是賺到。
同樣是在 2011 年,餘承東正式接手了華為手機業務,開啓大刀闊斧的改革,全面放棄給運營商做貼牌手機的 ODM 業務,轉頭開創華為自主品牌;
2011 的 OPPO 正式推出了首款安卓智能手機 OPPO X903,正式進軍智能手機領網域;
2011 年的 vivo,艱難完成清庫存之轉型任務後,終于推出了旗下第一款安卓機 vivo V1。
這一年的國產手機打通 " 任督二脈 ",和喬布斯的最後一部手機一起站上了同一個賽道。
13 年過去,AI 手機元年悄然而至,主流廠商集體跟進 "All in AI" 的策略,過去的影像競争退潮,AI 成為征服市場的核心戰略,也是導致漲價的根本原因。
國產手機廠商在 AI 領網域的研發投入還會持續增加,目前的定價也還沒觸及到天花板。據了解,小米今年的預計研發投入将超過 240 億元,并計劃在 2025 年将這一數字提升至 300 億元,這些投資将主要用于 AI、作業系統(OS)和芯片等底層技術的持續研發與創新。
OPPO、vivo、榮耀企業近年來在 AI 方面的投入也普遍超過百億元。各大廠商搶灘 AI 手機,為了盡早掌握移動 AI 時代的入口。
不過為了在現階段控制成本,平衡價格與配置,今年秋季的集體上新已經開始呈現出一個趨勢,那就是影響硬體較去年基本沒有提升,甚至有部分產品還存在倒退情況,而 AI 端側模型,即智能體,則開始帶來更多落地場景,讓用户能在花了真金白銀之後感受到錢用在了哪裏。
盡管不少用户依舊感受不到 AI 手機的魅力何在,看不見手機背後供應鏈漲價帶來的影響,但國產手機漲價的趨勢已經難以阻擋,至于未來成本的變化和整體市場的供應情況是否會導致手機定價產生動态波動,仍然是個長期命題。
只是也有消費者直言," 不管是 AI 還是拍照像素,卷的方向都是非必要。誰能把價格降下來才是真的契合大部分人的需要。" 關于這一點,廠商和消費者之間或許存在着分歧。
誠然,一切的教育都需要時間,也需要代價,但漲價的國產手機,還會是你的選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