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門童事件”:粉絲經濟背後的冷血截面,歡迎閲讀。
"
不要神的光環,只要你的平凡。
"
撰稿:阿諾
粉圈最近并不太平,頻繁因各種事件登頂熱搜。
只今年三月,就爆出了三起事件:近有 3 月 28 日韓國 " 門童 "BOYNEXTDOOR 曼谷演唱會遇地震取消後提前離境,将大量中國粉絲滞留在當地,造成部分粉絲滞留,門童粉絲于 4 月 1 日發起了七站聯合維權,要求經紀公司 KOZ 娛樂在 4 月 3 日前公開道歉;遠有 3 月 24 日 " 張頌文把粉絲信件扔出窗外 ",引發了公眾的關注與讨論;還有 3 月中旬百度副總裁謝廣軍的 13 歲女兒 " 開盒 " 孕婦,只因孕婦對韓國藝人張元英的看秀動态持不同看法。
三起事件當中," 粉絲 " 一詞被頻繁提及,但卻身份各異——是受害者,也是施暴者。
門童粉絲七站聯合維權
殊途同歸的是,這兩種迥然的身份都自飯圈中孕育產生,于無意間映射出部分飯圈生态。不僅如此,飯圈文化作為一種亞文化,眼下也大有破圈之兆,向普通人的生活無限蔓延,即便你從不關心娛樂圈、更不追星,你都能關注到它的存在,感知到它的影響。
破圈的同時," 粉絲 " 作為當局者,也不再只是懵懂地困囿其間,而是通過愛豆們的 " 失德 ",警醒到某些權力轉換:明星和粉絲之間從來都不平等,一個是站在鎂光燈下享受功名利祿的上位者,一個是傾盡所有用愛發電的下位者。
1
關鍵時刻被 " 遺棄 "
對粉絲乃至公眾來説," 門童事件 " 是諷刺荒誕的,也是冰冷刺骨的,它讓很多人看清了某些愛豆的真面目:在他們心中,粉絲是可以棄之如敝履的。
3 月 28 日,緬甸發生了 7.9 級的大地震,泰國震感強烈,很多房屋都劇烈搖晃,甚至倒塌,整個國家都進入了緊急狀态。韓國男子組合門童原定于 29 日在曼谷舉辦的演唱會,不得不因此取消。但吊詭的是,主辦方本在第一時間發布取消公告,可随即删除,直到 " 門童 " 組合乘機返回韓國後,才于 3 月 30 日重新發布正式公告。
門童泰國演唱會物料
這出 " 先斬後奏 " 很可能是避免粉絲得知消息後提前回國、與門童 " 争搶 " 班機。因為當時班機的席位在遭遇地震的情況下已非常短缺,且當天下午就有傳聞説泰國空中交通管制部門對全國所有機場發布了禁飛令。門童的這個舉動給粉絲們打了個措手不及,大量中國粉絲被迫滞留泰國并承擔額外費用。更糟糕的是,滞留的粉絲大多不到 20 歲,且其中多為女性,他們不僅要在異國他鄉面臨恐怖的餘震,還要忍飢挨餓,防範人身安全問題。
愛豆們逃之夭夭,但粉絲們卻被 " 遺棄 " 在了險境,這是一件多麼諷刺且荒誕的醜聞!而 " 門童曼谷場取消 "" 門童脱粉 " 等話題也随之迅速登上了熱搜高位。與此同時,在微博、小紅書、抖音等多個平台,也充斥着大量的找人信息——每個滞留的粉絲背後,都是一個焦慮、彷徨卻又無可奈何的家庭。最後還是中國人主動站出來向同胞們伸出了援手。門童組合的中國粉絲站之一的 "@BOYNEXTDOOR_Apical" 在地震後很快采取了各種應對措施并安慰了滞留粉絲。另外,據媒體報道,還有網友協助失聯粉絲家屬建立了尋人的互助文檔在網上流傳,力求早日找到失聯者。但互助文檔的建立者也表示,文檔中的信息真假摻半,對部分無法核實的虛假信息感到擔憂。
網友整理的 " 互助文檔 "
對愛豆們來説," 門童事件 " 本質上其實是一場信任危機——韓娛愛豆 " 撈錢但不擔責 ",粉絲們 " 花錢買罪受 "。愛豆、主辦方以及經紀公司遇事火速切割的态度,不僅令粉絲權益受損,也無恥的令人心寒,徹底撕碎了 " 偶像與粉絲共同成長 " 的温情叙事。
不僅如此,透過這起事件,我們也能看出高位者的冷酷無情,它讓我們不得不問一句:某些人在享受萬眾矚目的榮光時,他是否真的知道這榮光自何處來?
2
群體性暴力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任何一個圈子都存在黨同伐異的現象,飯圈也不例外。近年來,飯圈的文化入侵,讓很多人感同身受——将飯圈的那套法則強加在飯圈之外的人頭上。
" 飯圈 " 作為偶像文化下形成的粉絲群體。偶像是聯結他們的紐帶,而 " 圈子 " 則讓他們找到了同好與歸屬感。同時,依托這個亞文化形态,他們還被賦予了一定的話語權,甚至產生了明确的等級制度:經紀公司、後援會、粉頭、職業粉絲、學生粉等。
其中,後援會作為主導者,扮演着意見領袖的角色,而職粉則擅長挑起事端、引發關注,尤其在 " 互撕 " 等網絡事件當中充當操盤手和主力軍;而數量眾多的學生粉,可能因其缺少必要的社會經驗和獨立思考能力,更多的是付出時間、精力、金錢、情感,甚至成為 " 哥哥 " 的 " 韭菜 "。
伴随着飯圈的野蠻生長,粉絲們的情感也會被異化為狂熱的非理性。3 月發生的 " 開盒孕婦 " 事件,就是一起極端化的事件。事情的起因是韓國愛豆張元英在巴黎時裝周期間乘飛機前往巴黎,被其粉絲營銷吹捧為 " 這是什麼魔鬼行程,看秀當天往返 "。一名孕婦只是在粉絲的評論區提出異議 "12 小時的飛行又不是她自己開飛機 ……",結果便引發了張元英的粉絲不滿、遭到圍攻。
此後,微博 ID" 眼眸 " 的網友對孕婦 " 開盒挂人 ",将孕婦包括姓名、電話、家庭住址在内的個人信息發布到網上,對其進行網暴,有惡劣者甚至對孕婦未出生的孩子進行詛咒、給孕婦的家人發短信辱罵、線下踩點孕婦的工作部門等。就連部分聲援孕婦的理智網友,也接連被 " 開盒 "。最終此事以粉絲被扒出是百度副總裁謝廣軍 13 歲的女兒、謝廣軍發布致歉聲明而不了了之,由于粉絲是未達刑法刑事責任年齡的未成年人,且她遠在加拿大留學、極有可能是加拿大籍,所以人們無法進一步的追責。
飯圈缺乏容納異見的能力,慣于進行敵我劃分、淨化涉及偶像的一系列網絡場合。于是,就有了我們看到的 " 因一句吐槽挑起的應激反抗 "。
事實上,受粉絲言行波及的不只有素人,還有不堪其擾的明星。張頌文就是其中之一。盡管張頌文近期有不少負面纏身,但在 " 扔粉絲信件 " 問題上,很多人卻力挺他、覺得他做得沒錯——不能總慣着那些欠缺邊界感的粉絲們。
據 3 月 24 日流出的現場視頻顯示,張頌文在乘坐商務車前去劇組開工的路上,一名守在路邊的白衣女子一路小跑地跟随車輛,将一個有些重量的大信封通過車窗扔進車内。緊接着,讓人沒想到的一幕發生了:張頌文反手就将信封扔出了車窗。
視頻發酵後,網友們對此產生了兩種看法:一種認為張頌文耍大牌、不尊重粉絲;另一種認為該粉絲為私生飯,随手投遞的信封存在安全隐患,張頌文從視窗扔出屬于下意識舉動,且該粉絲将信封扔進視窗本身便欠缺尊重,張頌文 "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 沒毛病。
由于張頌文本身并非流量明星,不受流量掣肘,所以在大多數人看來,他此舉并無不妥,至少向粉絲們遞出了自己的情緒與态度。
以上現象只是飯圈事件的冰山一角,從控評舉報到人肉搜索,原本局限在追星場景的行為模式正在異化為新的網絡暴力工具。當打榜、反黑、控評等機制滲透進公共讨論,将理性對話空間被數據至上的 " 超真實 " 邏輯侵蝕,如果想要改變現狀:一方面是有關部門從外部入手,繼續出台清朗政策,整治飯圈亂象;另一方面是粉絲從飯圈、從個人入手,規範個人言行,強化個人思考能力,理智追星,并保障個人的人身安全。
3
放棄造神
爆紅的偶像越來越多,塌房的偶像也不計其數。對飯圈之外的人來説," 爆紅 " 和 " 塌房 " 只是一個茶餘飯後的談資,但對作為當局者的粉絲們來説,這背後其實藴藏着他們的情緒、意識導向—— Ta 紅,你感到快樂,覺得自己慧眼識珠、成功 " 買股 ",将自己的熱愛放對了地方;Ta 黑,你感到失望,甚至因此迷茫無措、失去了生活的方向,覺得自己 " 所托非人 ",被蒙蔽了雙眼。
當你的情緒被一個陌生人的上桌與跌落所左右時,這本身就已藴藏危機。誠如韓裔德國哲學家韓炳哲在《娛樂何為》中説的:當娛樂成為一種存在方式,反而會帶來新的痛苦。
這麼説并不意味着我們否定追星的意義,而是意在強調理智追星的重要性。有欣賞的偶像固然是一件好事,這裏面有很多積極意義。就像撒貝寧説的:真正的追星其實你是在追自己,你其實是在為自己設計着一個你理想中生活的人設狀态,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然後你慢慢努力成為這樣的人。不要盲目崇拜,荒廢學業,陷入消費主義陷阱,甚至讓自己置身于危險當中。
那麼,粉絲要怎樣才能規避追星誤區呢?或許粉絲進行自我保護的最好方式就是放棄 " 造神 ",不給愛豆包裹層層濾鏡,不對其進行過度的美化與解讀,并避免讓對方的言行影響自己的個人認知。
我們把明星當作普通人去看待——他們也有自私、膽小、懦弱的陰暗面,也會撕下虛偽的假面,在危急關頭逃之夭夭。比如,地震發生前,門童成員曾被粉絲問及 " 如果世界末日的話,你一定要帶走的是什麼?" 當時,門童成員在問題下方情深款款地回復—— " 你 "。結果在地震這塊 " 照妖鏡 " 面前,門童組合卻立馬現出了原形:他帶走的根本不是 " 你 ",而是他自己!
粉絲對偶像,可以始于顏值、敬于才華,但是千萬不要陷于所謂的人設。因為你永遠不知道,在那些光環背後,究竟藏着什麼東西,有着怎樣復雜的人性。愛一個身邊的人,你可以愛 Ta 的全部,可以包容 Ta 的缺點與不足;但是愛一個遙遠的人,一個高高在上的人,你大可不必付出自己所有的真心。因為你并不了解,也很難知道 Ta 的全部,更難以辨别哪些是真心話,哪些是場面話,哪些又是裝模作樣的謊言。粉絲對偶像最好的追逐狀态,或許正如歌中所唱:" 不要神的光環,只要你的平凡。"
同時,粉絲們在處理異見與明星關系時,還要學會掌握追星的邊界與度,盡可能地保持理智、客觀,既不能被流量衝昏頭腦,為愛失了邊界,也不能掌控欲過強,動辄彈劾團隊、肆意挂人。
在偶像經濟和粉絲經濟時代,要做一個足夠獨立的人,做出足夠清醒的判斷和足夠理性的選擇。唯有如此,我們才能給自己留有餘地,讓我們可以更清醒地看清一個人,更不至于在對方塌房後,像一只風筝斷了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