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理想距離特斯拉還有多遠?,歡迎閲讀。
撰文|張芮白
編輯|翟文婷
理想赢麻了。
關于這家造車新勢力的最新數據都在刷新紀錄,大有一騎絕塵的增長态勢。
2023 年第二季度,理想營收 286.5 億元,環比增長 52.5%,這已經是連續四個季度環比增長;淨利潤達 23.1 億元,上個季度公司也是掙錢的,淨利潤為 14 億元。
這得益于理想的一個關鍵指标穩定保持在兩位數。Q2 理想毛利率為 21.8%,同期特斯拉的毛利率則為 18.2%,這已經是理想連續第二個季度毛利率超過特斯拉。即便是今年第一季度,理想毛利率為 20.4%,蔚來和小鵬則分别為 1.5% 和 1.7%。
全是好消息。李想放松到在電話财報會議開始十幾分鍾後,等待翻譯的間隙,發了一條微博,内容是 2023 年理想的目标。
财務數據只是令此前占據明顯領先優勢的理想,進一步證實了它的江湖地位。
2023 年上半年,理想賣出 13.9 萬台車,超過蔚來 5.4 萬和小鵬 4.1 萬的銷量之和。理想目前市值為 436.11 億美元,是蔚來(238.57 億美元)的将近兩倍、小鵬(146.28 億美元)的将近三倍。
中國車企上市公司序列,除了比亞迪,所有人都被理想甩在後面。理想成功的同時,也成為更多人的敵人。
這迫使李想必須跑得更快。肉眼可辨的一個關鍵指标是,銷量。
剛剛過去的七月初,理想交付了第 40 萬輛汽車,第二季度總交付量為 8.65 萬輛,是去年同期的 3 倍,今年上半年的交付量也已經超過 2022 全年總和。
基于此他制定出一個更為激進的目标:年底衝擊 4 萬輛的月交付量,并且突破千億人民币的全年營收目标。
最重要的是,李想已經提前下戰書,2024 年将挑戰奔馳、寶馬、奧迪在中國區的銷量。晚點 LatePost 得到的數據是,理想明年的銷量目标初步定為 80 萬台,要知道去年特斯拉在中國市場賣出 44 萬台車,而且是進入中國十年的成績。
挑戰 BBA,越過特斯拉。理想敢于這麼瞄準,是實力自信,還是情緒烘托到位了?
押注爆款
2018 年理想 ONE 發布後的将近四年時間裏,理想只有這一款車型。但這款車型卻在造車新勢力中首個衝破十萬,首個單月交付破萬,一度是新勢力中賣得最好的產品。
押注爆款是理想成立以來一以貫之的戰略打法。
2020 年 3 月,理想 ONE 正式開始交付,截至 2023 年 4 月底,累計交付量已經達到 20.3 萬,差不多是理想全部銷量的一半。這是理想爆款思路的直接證明。
給理想參考和信心的是蘋果。「很長時間蘋果就靠 iPhone 一款爆品,理想 ONE 為什麼不能是?」李想的設想是,要能達到月銷 1.5 萬台的爆品基準線,以後任何一款車的銷量都不會更低。
其實當初決定走哪條路時,内部沒有統一説法,李想思考良久後拍板,「如果不能推出最好的產品,只能湊合,那就不做了。」集中所有資源,只做增程、六座。
除了有蘋果成功的先例給予支撐,集中資源還有一個好處,研發、制造、服務的攤子不至于鋪得過大,利于企業成本控制,健康發展。
理想 ONE 成功了,但沒有來得及狂喜,李想很快陷入了焦慮:理想 ONE 是偶然嗎,繼續保持還是開辟新路?
李想很快想通了這個問題,「從 1 到 10 走的時候,好的企業都是延續從 0 到 1 積累下來的產品和組織優勢。」
理想 ONE 的改款和 L 系列均沒有進行大幅度的調整,只是在原來的基礎上進行了優化,覆蓋到了一孩、二孩、三孩家庭,也被網友戲稱為「套娃車」。
「大家老説套娃有問題,但全世界最成功的企業都是套娃。」李想舉了蘋果手機、博朗刮鬚刀的例子佐證。
這依然是爆品策略的延續,就像 iPhone4 是單一爆品,到了 iPhone11 就是產品組合的爆品方案,也代表着更大價格區間的市場占有率。
L 系列完美復刻了這一策略,目前每款車的月銷量都在一萬輛以上。無疑,爆品策略在理想汽車的整個成長路徑上發揮了重要作用。
大單品爆款策略可以提升效率節省成本,但也可能像一部耗資巨大風險極高的電影,讓理想暴露在產品設計的風險之中。因為一旦某款車型無法貼合市場需求,對公司來説就是災難。
據公司官方解釋,為應對此問題,理想從華為引入 IPD 流程,核心是 PDT(車型與智能產品研發小組),負責每一款產品的商業成功;負責一款車從定義到銷售的全流程。
IPD 流程帶來的好處是公司在產品定義、設計、研發、營銷流程中思路高度統一。因此成品車型具有清晰的用户畫像,在功能端精準的滿足用户需求。這個流程是理想未來持續打造爆款的基礎。
沒有任何一種解決方案是萬無一失的。理想現在同時推進有 11 個項目,每個產品都打造成爆款,這是巨大的挑戰,甚至一定程度上是不太現實的。
外力助推
在多數情況下,事物的發展無法按照設計者的軌道,精準無誤地推進。反之亦然,L 系列的成績來自爆款策略的成功運用,也不能忽視外部環境的助推。
去年 9 月,理想做了三件大事。L9 的交付,L8、L7 的發布。這三輛車,差不多就是一款車。但是無形中趕上一個好時機。
同月,小鵬發布了第一款 30 萬以上的 SUV G9。但因為配置混亂,且與此前的產品價格差距太多,目标人群不一致,遭遇滑鐵盧。
同樣因跳躍式出牌陷入泥潭的是蔚來。去年 9 月 30 日,蔚來二代的主力產品 ET5 正式開啓交付,比一代產品 ES8 便宜 12 萬,由蔚來新工廠生產。產能爬坡致使車輛不能如期交付,加上新車型空間太小,引起消費者不滿。ET5 未能承接上一代的榮耀。
毫無疑問,理想抓住了同行掉棒的機會。
對手的失誤或許是拉開差距的絕佳時刻,但大環境的發展更能影響一家企業的載沉載浮。
出行距離的延伸、充電效率有限的情況下,裏程焦慮并沒有完全消失,甚至不降反升。銷量能佐證這個現象:2023 年上半年,國内插電混動和增程式汽車銷量在新能源車比重上升至 32.24%,同比增長近十個百分點。
今年 4 月,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3)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歐陽明高提出,未來 5~10 年插電混動車和增程式電動車(在新能源汽車中)的占比會從 2022 年的 22% 逐步提升到 30%~40%,甚至接近 50% 都是可能的。
他的理由是電動車價格成本、電池成本仍然偏高,補貼還在下降。過渡車型相比純電需要更少的電池容量,有利于降低車輛成本,同時平抑锂價的波動,穩定電池價格。
據晚點 Auto 報道,比亞迪騰勢 D9 提供純電和混動兩個版本,但純電版本僅貢獻不到 5% 的銷量。36 氪給出另一個維度的參考,銷量頭名比亞迪的 187 萬年銷量中,插電混動車型超過一半占比。
SKU 有限,增程式產品理念突出的理想,自然不會錯過這波增長勢頭。
國海證券結合理想招股書分析,增程車 BOM 成本比電動汽車低約 25%,因此能比競品車型提供更具性價比的產品。
對于剛剛接觸新能源的消費者來説,裏程焦慮仍然排在優先級,插混和增程車型滿足城市用電、長途用油的需求,更容易讓人接受。
但理想的棋局裏除了增程還有純電。
今年年底,理想的首款 5C 純電超級旗艦車型 MEGA 就要發布。李想重申銷量目标是 50 萬元以上市場第一,前提是不區分車型、驅動形式。
MEGA 依舊是爆品策略,但據晚點 Auto 報道,有投資人認為現在已經是理想短期内的最高點,就算成功了也不會是特别的爆款。
未來無法準确預測,但可以肯定的是,在 40 萬 -60 萬的這一賽道上,小鵬、極氪、問界等,越來越多的競争對手正在湧入。
明年,理想還會發布四款車型,包括一款增程 SUV,三款純電車型,相比過去的穩扎穩打,它的進度明顯在加快。要想把每個產品都做成爆款,是巨大的考驗。
短暫收獲之後,就要應對新局面。對企業而言,打一次勝仗不算什麼,持續不斷打勝仗才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