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跟風吹完顏慧德?我做不到,歡迎閲讀。
抖音的一條紀錄片,讓完顏慧德評論區成為網友大型忏悔現場。
你問誰?
不妨看看下面的文字有沒有自動轉化成語音的效果——
" 笑擁了 "" 拱出去 "" 這是一個 lonely ( 倫理 ) 的問題 ""iPhone 手機 (安分守己)"" 讀書的拟人最美麗,讀書的拟人最優秀 "……
最出圈的,還當屬一句 " 好了是閨蜜,不好了是敵蜜 "。
因為這些一本正經的抽象言論,這位名不見經傳的婦女成為了現象級網紅。
50 多歲的年紀,戴着老式眼鏡,稀疏的爆炸頭活脱被嗦過的芒果核,卻受到全網年輕人的追捧、模仿與戲谑。
記錄片前,完顏在互聯網是個醜角,被視作茶餘飯後的消遣;紀錄片後,不少網友卻開始忏悔自己的不識好歹。
又一出好人受冤的反轉公案?
細細考究,其實未必。
上一輩網民(汗流浃背了)曾編過一個故事,説 1999 年外星人和地球發生大戰,幸存者都籤訂了保密協定,只有千禧年前的人記得這事兒。
這個梗本質上源自前浪被拍在沙灘上的危機感,為的是彰顯老人的權威,兼吓唬小屁孩。
然而無論如何,Z 世代的網絡文化還是完全超出了前人的理解範疇,也完全改變了既往的流行生态。
曉得什麼叫 " 抽象美學 " 嗎?
一張人淡如菊的中年男人自拍加一句沒頭沒腦的 emo 語錄,成為血洗朋友圈的模板。
沒有人知道這到底是什麼意思,但所有人都覺得這位叫聞會軍的大叔在演自己。
自此,年輕人表達精神狀态已經越過了寫實的層面,只往寫意而去。
這個時代,《蘭亭序》的官配是一個挑眉比心的種地男子,社會搖披皮 " 科目三 " 後能舞進國際市場,一個鼠頭鼠腦的家庭婦女娟子,因為賊能喝水被稱作當代波塞冬。
為千禧一代所不齒的土味文化,在 Z 世代眼裏成為了文化瑰寶。
不因為這些梗有什麼價值和意義,而正在于它們恰好應和了現代生活的低價值、無意義。
完顏慧德的走紅歷程,想來也是沒頭沒腦的一場鬧騰。
2021 年,一位名為三夢奇緣的婦女在網上發布的視頻被人評論 " 有點像楊幂 ",莫名戳中了網友的笑點,因而小規模走紅。
站在主流文化反面的性少數群體在其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他們挖掘了許多這樣自帶怪梗的素人,讓她們成為網紅,甚至成為了一種亞文化。
而完顏慧德,開始其實也只是所謂 " 分幂物 " 中的一員,因為長相酷似三夢而被戲谑。
後來網友又發現她們的臉型很像出土的一具樓蘭女屍,因而刻薄地将她們奉為 " 樓蘭公主 ",把她們不标準的普通話稱作 " 樓蘭語 "。
總而言之,一切的開端都只是一場小規模的抽象玩梗。
彼時沒人想到,完顏慧德能走得這麼遠。
她不光突破了小眾圈層,甚至還打入了主流視野,乃至完全讓人忽略了她是 " 靠臉 " 起家的。
完顏慧德吸引網友的地方,完全是一個謎。
她自稱畢業于北京大學心理學系,是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但這樣高端的設定,卻偏操着一口濃郁的鄉土口音,小學級的古詩詞每句都背錯,分不清司馬光、司馬遷和李四光,擦手機時還往螢幕上吐唾沫 ……
她的言行舉止,給人的感覺并不是一個高端人才,而更像一個江湖術士。
但無妨,網友本來也不指望在她身上學什麼正經的心理學知識,她的種種矛盾也只會讓她這人更有喜感,毫不妨礙找樂子。
你説網友是閒的嗎?
還真是。
被都市生活榨幹了所有腦力和精力後,你還想讓我們幹點啥有益人類發展的事兒?
對不起,俺只想在睡前捧着手機,看抽象笑話傻樂一會兒。
當完顏老師對網友惱羞成怒地罵 " 拱出去 ",螢幕後沒有一個人會感到被冒犯,只會得意地勾起半邊嘴角。
冒犯一切正兒八經的東西是 Z 世代的使命,越是被批評他們只會越得意。
而當她開始聊 " 女人要安分守己 " 的理念時,也沒有人打算認真跟她辯一辯現代女性觀,只在笑她把 " 安分守己 " 讀成了 "iPhone 手機 "。
Z 世代最煩的就是嚴肅説教那一套,故也不會説教回去。
他們愛玩的,是直接用荒謬解構嚴肅,讓那些陳腐的東西自己變成笑料。
完顏慧德的走紅,同樣是醜角式的。
但與初代網紅如鳳姐、芙蓉姐姐等不同,彼時網友批判這些網紅,是為了拉她們作為自己的反面,以其低俗反襯自己價值觀的高尚。
那個時代的網絡文化仍帶着傳統文化取向,娛樂總歸指向嚴肅。
如今,網友們則無意對醜角兒發起審判,也不介意與其打成一片,一口一個 " 完全我本人 "。
這是借荒唐、荒謬的一切,來抒發生活的虛無。
所以别懷疑,完顏慧德的走紅本身就是一個玩笑,沒有任何深層意義在背後。
但這其實也不意味着當代網友把自己當人上人怎麼的。
因為這代人盡管刻薄,但他們心裏最想玩笑的,始終是自己。
而這部紀錄片的出現,是對這場解構遊戲遲來的肅正。
曾被網友抛到腦後的意義呀、價值呀,在這十幾分鍾之内都一一歸位了。
關于學歷,她确實通過自考完成了北大心理學的課程,并非江湖騙子。
關于她更像騙子的遠古姓氏也并非杜撰。她的家鄉甘肅泾川确有女真族後裔,仍自诩完顏氏。
她獨居在西安的一間廉租房,過着粗茶淡飯的生活,三年不曾買過新衣,與眾多差不多年齡的底層婦女一樣節儉樸實。
在完顏慧德的背後,其實有一段不為人知、或者説被刻意略過的成長史。
生在重男輕女的村莊裏,年幼喪父,被母親認為是拖油瓶。
9 歲起開始自己做飯,在學校看到有爸爸疼,只能默默轉身哭泣。
對比鮮明的是,Z 世代面對生活的痛苦選擇了發瘋,完顏慧德面對生活的重量時選擇了所謂 " 積極心理學 "。
能佐證她不是騙子的一點是,她對自己宣傳的學説絕對是身體力行、且深信不疑的。
這個時代我們視之為雞湯、内耗、PUA 的東西,于她則是支撐精神力的唯一寄托。
老一輩人的心理學不治病,只治矯情。
實在地説,完顏慧德這一路走得艱辛,且令人動容。
她的底牌是如此之差,以至于在真正攤開時,網友再不忍去指摘。
靠着一套地攤級的勵志雞湯,驅動自己走出深山、創造事業,還能攀上至高學府,這是一個光是聽聽就能讓當代大學生冒冷汗的故事。
于是,完顏慧德身上的小醜屬性在一夜之間散盡,取而代之的,是 " 喜劇的内核是悲劇 " 的正面叙事。
曾有觀眾提問 " 為什麼我媽結婚不帶我 ",而她給出的回答是 " 因為你是媽媽的拖油瓶 "。
來源 | 抖音 @愛吃的男孩 直播錄屏
如今這被解讀為她有感于自身經歷,是更高層次的感同身受。
甚至,有人開始用現實版《我本是高山》的修辭盛贊她。
過去被當成笑話看的完言慧語,自此也都成了 " 不被尊重的真摯 "。
但我看完紀錄片當下的一點觸動,在這一刻也變成了困惑。
我不否認完顏慧德與命運博弈的勇氣。
但我也并不覺得," 醜角 " 的反面一定是纖塵不染的 " 偉人 "。
或者説,她為什麼不能只是個 " 普通人 " 呢?
用偉人叙事、大女主人設來包裝完顏慧德,不光是失實的,也是沒有正面意義的。
説到底,完顏慧德和獨立、清醒、進步這些現代價值并無關聯,她靠一套舊式的三觀生存,更靠其生存。
當然 " 舊 " 并不是什麼問題,這是她客觀的生命際遇決定的。
但," 舊 " 卻的确代表着過時,這令它既不能指責現代,也無法指導現代。
我們該還給她的身份,是一個具體的底層婦女,而非一座天降的神聖豐碑。
一回有人問,一女生被男友帶到夜店,與三名異性發生了關系,懷孕了不知道是誰的。
完顏的回答是,你鍾情于誰,就説孩子是誰的。
這種故事在她的直播間其實多是玩梗胡鬧。
但作為一位以專業、認真自诩的心理咨詢師而言,她的答案仍是不存在專業性、技術性,乃至基本倫理素養的。
當然,我不是要批判她什麼不利于社會進步啥的,這地球上喜歡看雞湯、發雞湯的婦女數不勝數,我家都有幾個,難道真害到誰了嗎?
網友們一開始拿她當笑話,是因為她本就不是戴錦華或上野千鶴子,她只是一個觀念老派、思維守舊、路子很野的日常中年婦女。
我對她的奮鬥深懷敬意,但我依舊不接受,将她的個人歷史編造成神話的行徑。
無論是妖魔化還是神化,都不是對一個普通人的尊重。
>我在前文努力剖析了 Z 世代崇尚的虛無,也盡力描繪了老一輩熱愛的勵志。
這是這個時代客觀存在的矛盾,不同的價值觀混雜、碰撞、交鋒,從而誕生了許多話題與論戰。
我身處其中,和所有人一樣不知所措。
但我更反對的是,将社會中這種正常的混亂,整合為一種單一價值。
譬如,拿出一個最傳統的偉光正劇本,贊揚努力改變人生、積極成就命運,而讓此前年輕人的嬉笑都顯得不成熟及刻薄,最後大家都要為此道歉。
最後,一切又回到了高尚境界者原諒心智幼稚者的劇情。
我的想法是,我們要為言行上的惡意而道歉,卻不需要為感到虛無而道歉。
誠如前文所言,完顏慧德的走紅不是意外,她完美符合了這代人對荒謬、抽象、無意義的迷戀。
大眾熱衷的東西,往往就是一個時代心理的外化。
在如今,表達能力無限消退,人們被不斷重復的話語包圍,開口閉口 " 家人們誰懂啊 "" 尖叫扭曲陰暗爬行 ",從而已無人能準确地表達自己的復雜情緒。
人們能做的,就是不斷挖掘一些獵奇的、怪異的,甚至傳統上 " 醜陋 " 的東西,借此隐喻精神狀态的異化。
沒有最抽象的梗,只有最抽象的時代。
錯不在完顏慧德的陳舊和俗氣,也不在年輕人的虛無與瘋狂,而應該是造就這些負擔的環境。
撫慰大眾的從來不是雞湯心理學,而就是人們不斷反抗嚴肅,從而創造的那麼一點荒誕派幽默。
于文亮是如此,娟子是如此,秀才一笑傾城是如此,完顏慧德也是如此。
我期望社會有更多善意、包容和理解。
但我不希望看到年輕人在這場封神後,產生一種錯誤的反省——
" 原來是我不懂事,我不能這麼虛無,而應該學習這種勵志主義。"
但問題是,我們感到迷惘,不就是因為老一輩的價值觀已經無法支撐、哄騙我們向前了嗎?
舊的世界都已經崩塌了,我們還怎麼靠舊的精神去生存?
紀錄片裏有一幕始終在我腦海萦繞。
在家鄉蕭瑟的寒冬中,年過半百的她坐在一片枯黃之中,為自己的生命做了一個假設——
如果要是父親在的話
也許我不會離開這個地方
這是一個舊時代人的局限,也是她在命運擺布下的嘆息。
她念念不忘早逝的父親,覺得如果他還在,自己或許不必走這條 " 争氣 " 的出走之路。這是一種深入骨髓的厄勒克特拉情結,一種已來不及改變的對父親的依賴。
而在動辄 " 精神弑父 " 的 Z 世代,我們自己選擇了脱離最穩定的父權,就不得不面對漂泊的無依。
我們不可能和佟湘玉一樣,幹嚼個千年人參,瞬間橫掃喪氣,化身勵志女王。
完顏慧德的故事講到互相理解的時刻,就是剛剛好的狀态。
再非要搞什麼閲讀理解、價值提煉,就真沒勁兒了。
本就是揣着明白裝糊塗,何必非要一個大價值觀扇到假寐人臉上呢?
就像完顏慧德自己也不斷感慨,世界變化太大了,和世界格格不入了。
我想,哪怕她再戀舊,新時代的虛無感其實她也已經觸到。
有罪的不是虛無,
是造成虛無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