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社會經驗:新冠病毒更厲害了嗎?專家提醒:這些人要警惕重症風險→,歡迎閲讀。
近日,新冠頻上熱搜,不少網友表示自己又 " 陽 " 了。據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局消息,廣東省 7 月新冠發病報告數量為 1.8 萬例。
廣東本輪新冠感染
年輕人症狀更明顯
廣州新市醫院呼吸内科主任醫師楊建民表示,新冠病毒感染幅度增加屬于階段性波動,在可控範圍之内。
本次感染症狀分人群,年輕人會有輕微疼痛、發燒症狀;有基礎疾病的老年人呼吸道症狀反而不明顯,主要表現為發燒、肺部有大片狀陰影,需要早發現早治療。
新冠病毒更厲害了嗎?
北京佑安醫院呼吸與感染性疾病科主任李侗曾告訴記者,中疾控公布的數據顯示,最近國内新冠感染率有明顯的增加。目前在國内流行的主要是 JN.1 及其亞分支,以及 XDV 及其亞分支,這兩種病毒的傳染性和致病力與此前相比沒有顯著變化,患者臨床表現也保持一致。
廣東省健康管理學會感染病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傳染病專家蔡衞平教授告訴記者:" 從症狀上看,當前的新冠依舊以發熱、疼痛及上呼吸道症狀為主。非藥物預防上,也仍舊以呼吸道傳染病的預防舉措為主。"
專家:
當年囤的藥物只要不過期就有用
病毒不斷變異的情況,此前囤下來的藥物還能用嗎?抗病毒治療還有必要嗎?
" 只要是根據此前國家指南推薦的藥物,無論是針對症狀的退熱、鎮痛、清咽類對症藥物,還是針對新冠病毒本身的抗病毒藥物,目前看來都是有用的。"蔡衞平告訴記者,在經歷了全年散發和多波次變異株衝擊洗禮後,事實證明新冠也和其他大多數病毒性疾病(如流感)一樣是一種自限性疾病。在度過疾病的急性期後,症狀會緩解,更會逐漸康復。" 因此,利用對症的藥物緩解症狀,肯定是有效的,雖然不一定能縮短病程。"
蔡衞平表示:" 盡管新冠病毒已經發生了多次變異, 包括 JN.1 變異株的出現, 但現有的特異性抗病毒藥物仍然能夠對這些變異株發揮效用。關鍵是需要在專業指導下使用,在感染的早期使用。"
網友曬出囤藥照片
為什麼會出現夏季感染高峰?
疫情不斷反復," 二陽 "" 三陽 " 浪潮的襲來,許多人陷入了 " 陽 - 陽康 - 復陽 " 的反復循環。在與病毒的持續對抗中,人體内似乎經歷了無數輪戰鬥,有些人感覺 " 自己的身體大不如前 "。
國際頂級學術期刊 Cell 上的最新研究指出:新冠感染之後出現組織修復變慢、抵御其他感染能力下降、慢性炎症以及長期後遺症等諸多情況,正是因為免疫系統遭受 " 創傷 "。感染新冠後切莫大意,尤其是重症患者。重症新冠患者在 " 陽康 " 後,無論是早期還是晚期,單核細胞的表觀遺傳景觀均處于 " 持續改變 " 的狀态。重症新冠肺炎可引發先天性免疫系統的長期性變化。這種免疫力的下降,或許是夏季陽性高峰的一個原因。
盡管很多專家也将此歸結于暑期出行人數的增多、人們在封閉空間的活動集中(比如在空調房中度過的時間越來越長),促進了病毒的傳播,但無法忽視的一點,在北半球夏季出現如此高的感染循環率是 " 非典型的 "。
因為呼吸道病毒往往主要在寒冷的氣温下傳播,新冠病毒完全是 " 反常識 "。新冠疫情的爆發在多個方面都極大地改變了呼吸道感染的流行病學。新冠病毒是否會保持雙重季節性流行?目前還尚無定論。
這些人要警惕重症風險
在我國,免疫功能受損人群包括風濕性免疫疾病患者、器官移植患者以及合并免疫功能缺陷 / 使用免疫抑制劑的患者,他們可能缺乏足夠的免疫反應來清除病毒,導致罹患新冠病毒感染後病毒脱落時間延長。此外,在免疫功能受損狀态下,COVID-19 引發的過度炎症反應可直接造成多器官功能衰竭。數據顯示,合并免疫功能受損的新冠病毒感染患者新冠重症風險進展為危急重症的風險是非免疫功能受損患者的 2.2 倍。
與此同時,根據最新數據,我國每年新發腫瘤患者為 482.47 萬例。腫瘤會阻止人體免疫系統行使正常功能,同時患者在治療中還會用到放療或化療,這些都會進一步削弱人體的免疫力。數據顯示,合并腫瘤的新冠病毒感染患者進展為重症的風險是未合并癌症患者的 3.56 倍。
廣東省人民醫院老年呼吸二科主任、博士生導師吳健此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很多老年人都患有呼吸和心血管疾病等基礎疾病,若合并新冠病毒感染則會增加重症及死亡的風險,而免疫功能受損人群和腫瘤患者需要尤為警惕,無論是否出現典型或非典型症狀,一旦出現流感症狀或者身體不适,應加強動态監測,及早進行新冠抗原自測。如出現結果陽性,要及時在醫生指導下進行小分子抗病毒治療,以預防疾病進展為危重症。
據介紹,對于高風險人群,新冠治療的首要目标是降低重症和死亡風險。早期高復制是冠狀病毒入侵人體的重要特征,新冠病毒高復制會帶來多方面危害,因而及早降低病毒載量是新冠治療的關鍵,以減少疾病進展,降低住院風險,降低死亡率,緩解症狀,加速轉陰。重症高風險人群,應在症狀顯現後的 5 至 7 天内盡早服用國内外指南推薦的、能降低住院和死亡風險的并在全球應用廣泛的 3CL 蛋白酶特異性抑制劑類小分子抗病毒藥物。
專家提醒,盡管新冠病毒的影響在某種程度上已趨向常态化,但對于高危人群而言,它依舊是潛在的健康威脅。在這個關鍵時刻,尤其需要保持警惕、遵循科學指導、及時應對症狀。
來源 | 綜合南 · 方日報、人民日報、南 · 方都市報、廣東疾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