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榮耀GT Pro上手:性能猛獸出籠!主流旗艦手機的“加強版”,歡迎閲讀。
榮耀 GT Pro 終于來了。
作為一款還沒發布就因為 " 超 344 萬的實驗室極限跑分 " 而提前登上熱搜的性能旗艦,榮耀 GT Pro 也算是近期關注度很高的一款產品。雖然實驗室極限跑分并不能完全代表日常性能,但是也預示着這款手機在性能釋放方面的激進,也讓我十分期待這款手機能否帶給我不一樣的驚喜。
好了,廢話不多説,直接聊聊這款手機。
雖然性能旗艦往往不是很注重外觀設計,不過就小雷拿到的 " 幻影黑 " 配色來説,确實也是稱得上低調,除了在影像模組的 deco 上設計了榮耀 GT 家族特有的 "GT"Logo 外,後蓋本身倒是沒有再做特别的設計,并沒有刻意突出這款產品的 " 電競 " 屬性,老實説我還挺喜歡的。
圖源:雷科技
不過,若是因此就説榮耀 GT Pro 沒有設計,那就錯了,事實上在體驗了一段時間後,我很快就發現榮耀的設計師都把時間花在了哪裏,答案就是 " 手感 "。等深四曲面板加上高 R 角的設計,握持時手感格外舒适,在橫握時手指恰好可以搭在 R 角上,避開長時間遊戲後發燙的金屬邊框。
另外,後蓋的防滑處理和手感都很不錯,與邊框的過渡處理也相當到位,并沒有硌手的感覺,即使裸機使用也完全 OK。説實話,在體驗過那些為了輕薄而把後蓋和邊框過渡設計成直角的手機後,榮耀 GT Pro 的設計也再次讓我理解了一句話:" 好的設計,有時候不用眼睛看也能感受出來。"
圖源:雷科技
接下來就是真正的重點了——核心配置,作為一款性能旗艦,榮耀 GT Pro 自然是用上了目前最強的骁龍旗艦芯片骁龍 8 至尊版領先版,CPU 超大核的主頻高達 4.47GHz,并且采用 UFS 4.1+LPDDR5X Ultra 的閃 / 内存搭配。
據官方描述,榮耀 GT Pro 還将首發行業首個異構融合存儲技術,通過對存儲系統的深度優化,讓手機的閃 / 内存讀寫速度得到顯著提升。随着手機應用和手機遊戲對讀寫速度的要求越來越高,這項技術能夠讓軟體、遊戲的加載速度得到明顯提升。
為了壓制旗艦芯片在高負載運行時的發熱,榮耀 GT Pro 采用了全新的 3D 自然态循環散熱系統,利用行業首發的微納尺度相變調控散熱技術,讓 VC 毛細輸運能力提升至 115%,并且用新的 3D VC 結構讓儲液量提升 100%,蒸汽流速提升 60%,同時引入新一代導熱膠,讓導熱能力提升 500%。
從實測體驗來看,榮耀 GT Pro 的導熱能力确實不錯,因為在高負載情況下能夠明顯感受到邊框的升温速度比一般的手機快。這并不是説榮耀 GT Pro 的發熱嚴重,反而是其散熱出色的證明,因為只有足夠高的導熱效率,才能讓邊框快速升温,然後通過金屬邊框與空氣的熱交換進行散熱,确保 CPU 不會降頻。
此外,為了降低 CPU 和 GPU 在高負載場景下的負擔,榮耀 GT Pro 搭載了新更新的幻影引擎,通過 AI 技術來提高遊戲幀數表現,配合 AI 功耗自适應 2.0 系統,可以進一步降低遊戲功耗,同時保證遊戲體驗,而且對長時間的高負載遊戲體驗也有很大幫助。
可以説,榮耀 GT Pro 的整個系統都是圍繞着為玩家提供更好的體驗而打造的,單論遊戲體驗,應該是目前榮耀手機裏最強的,接下來就讓我們進入實測環節。
榮耀 GT Pro 還沒發布前,其性能表現就已經引起了眾多關注,因為某位數碼博主曝光了一張 344 萬的安兔兔跑抽成績,甚至引來安兔兔官方下場。後續榮耀認領了成績,并且表示是在實驗室的極限環境下跑出來的分數,也算是給整個事件畫上了句号。
不過,實驗室極限跑分和日常跑分還是有不少區别的,首先實驗室極限跑分使用的工程機在主頻等方面的限制一般會更少,雖然會導致發熱量激增,但是也可以在實驗室的控温條件下跑出驚人的分數,測試系統的極限性能。
為了看看日常跑分和實驗室極限跑分差多少,第一個測試自然就選安兔兔了。在室温 25 度的情況下,榮耀 GT Pro 的安兔兔最終跑出了 312 萬的分數,如無意外應該是目前安卓手機裏的第一,後續恐怕也只有紅魔 10 Pro+ 能夠一較高下。
不得不説,榮耀 GT Pro 的性能調教比我預想的還要激進,這也讓我對其在遊戲裏的實際表現更感興趣了。
考慮到榮耀 GT Pro 的性能,此次遊戲測試就沒有加入《王者榮耀》之類的低負載遊戲了,甚至就連《原神》對于榮耀 GT Pro 都不算什麼高負載,所以我最後選擇了《鳴潮》《崩壞:星穹鐵道》和《無限暖暖》三款遊戲,這三款遊戲都是近年熱門的 3D 手遊,也是目前對高負載遊戲的第一梯隊。
先來看看《鳴潮》的表現:
在畫質全高的情況下,可以看到幀數一直穩定在 60 幀左右,可以説除了極少數情況外,幾乎沒有掉幀的情況出現,圖片裏的幾次大幅度降幀其實是轉場加載等特殊場景下的幀數下降,并非在實際遊戲時的掉幀。
而且我在試玩時用的是菲比和今汐的角色組合,并且幾乎全程都在找 boss 互毆,并非單純的跑圖或者用特效一般的角色來降低遊戲負載。雖然從實測來看,榮耀 GT Pro 在一兩個小時裏都滿幀運行《鳴潮》是沒有太大壓力的,但是随着運行時間的拉長,邊框也變得有點 " 燙 ",有條件的朋友建議還是整個搖桿或者每玩一會就休息一下,讓手機散散熱會好點。
再來看看《崩壞:星穹鐵道》的表現,同樣是畫質全高且特效全開的設定:
因為崩鐵這個号基本沒怎麼玩,以至于還在過劇情中,所以場景加載也是頗為頻繁,但是在除場景加載之外的實際遊戲流程中,幀數波動幅度很小,基本上全程都保持在 60 幀左右,而且手機的發熱量并不嚴重,芯片負載明顯低于《鳴潮》。
老實説,在《鳴潮》都能确保全程 60 幀的情況下,《崩壞:星穹鐵道》的表現肯定也不會差的,不過還是要實測一番才能下結論。而且在接近 20 分鍾的遊玩過程裏,電量只下降了 3%,可見幻影引擎的自适應功耗和 AI 技術确實帶來了很大的幫助,加上 7200 毫安時的電池,讓榮耀 GT Pro 有着非常不錯的遊戲續航。
最後看看著名的手機 " 毀滅者 "《無限暖暖》,作為一款用虛幻 5 引擎制作的遊戲,在火力全開的情況下配置一般的遊戲 PC 都扛不住,對于手機來説更是一個大考驗,同樣畫質全高,幀數因為無法設定,所以只能鎖定在 30 幀。
看起來幀數的波動貌似不小?實際上主要是因為縱坐标的數值跨度太小,所以即使是 1 幀的波動也會有明顯的跳動,從實際數據來看,除了過場動畫和切設定頁面時出現較大幅度的掉幀外,而在跑圖等日常遊玩過程裏幀數最低也在 28 幀左右,表現可以説相當不錯。
而且個人感覺 30 幀并非榮耀 GT Pro 的上限,在測試結束後,手機的温度感覺并不算高,甚至感覺比《鳴潮》還要低一些(原諒我一時之間沒找到熱感相機)。從耗電量來看也只掉了 3%,和《崩壞:星穹鐵道》差不多,估計後續《無限暖暖》開放 60 幀的話,榮耀 GT Pro 也是可以無壓力适配的。
從三款遊戲的實測表現來看,榮耀 GT Pro 顯然無愧其 " 性能旗艦 " 的稱号,不管是性能調教還是散熱表現,其實都有些出乎我的預料,而榮耀自研的幻影引擎也再次展示了其出色的 AI 技術。
不得不説,對于遊戲玩家而言,榮耀 GT Pro 确實是一款值得考慮的手機。
雖然性能旗艦一般都主打遊戲體驗,不過榮耀 GT Pro 的日用體驗其實也不差,在抱着嘗試一下的想法拍了一些樣張後,我發現這款手機的影像性能有點出乎意料。
簡單説一下影像配置:主攝 5000 萬像素、1/1.56 英寸大底、f/1.95 光圈;超廣角 5000 萬像素、2.5cm 微距、122° 視角、f/2.0 光圈;長焦 5000 萬像素、3 倍光變、50 倍變焦、f/2.4 光圈,主攝和長焦均支持 OIS 防抖。
單看硬體參數,除了主攝與 Magic7 比略遜一籌外,超廣角和長焦的基本可以确定是相同的,這也意味着榮耀 GT Pro 在影像性能上也其實挺接近旗艦手機的。
在對天空的處理和色彩的還原上,榮耀 GT Pro 搭載的大王影像系統提供了不少的助力,雖然只是随手一拍,但是效果依然不錯。
超廣角的畸變控制等表現還可以,而且與主攝并沒有多少色彩,這一點也讓人感到滿意。
得益于超廣角鏡頭,榮耀 GT Pro 支持超級微距功能,最近對焦距離僅為 2.5cm,成像質量也是相當不錯。
長焦的曝光控制和色彩效果也有點出乎意料,整體來看确實稱得上是旗艦級的水平,比多數性能旗艦的長焦表現都要好。
長焦鏡頭的 3 倍光變 +50 倍混合變焦滿足日常使用綽綽有餘了,作為一款主打性能的手機,榮耀 GT Pro 的影像系統使其在這個市場中更具競争力。
除了不錯的影像系統,榮耀 GT Pro 還提供了 90W 的有線快充和 IP68/69 的防水防塵,加上 7200 毫安時電池帶來的長續航,以及一系列為了遊戲體驗而新增的信号增強 / 穩定設計也能夠帶來更好的上網體驗,即使你不是遊戲玩家,這款手機在日常使用的體驗其實也很不錯。
最後按照雷科技評測模板,總結一下我們對榮耀 GT Pro 的體驗吧。
優點:
超強性能釋放
出色的握持手感
遊戲性能出色
缺點:
榮耀 GT Pro 提供冰晶白、幻影黑、燃速金三種顏色,價格如下(國補優惠後):
12GB+256GB:3199 元
12GB+512GB:3499 元
16GB+512GB:3799 元
16GB+1TGB:4299 元
如果你想找一部遊戲體驗出色,但是日常使用表現也不錯的手機,确實可以考慮一下榮耀 GT Pro,某種程度上這就是一部主流旗艦手機的性能強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