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從新能源到人形機器人新玩家,震裕科技利潤逆勢增長約5倍卻難掩現金流隐憂,歡迎閲讀。
本文來源:時代商學院 作者:陳佳鑫
來源 | 時代商業研究院
作者 | 陳佳鑫
編輯 | 韓迅
在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業績普遍下滑的背景下,2024 年震裕科技(300953.SZ)仍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績單。
4 月 22 日,震裕科技發布了 2024 年年報,其實現營收 71.29 億元,同比增長 18.45%;實現歸母淨利潤 2.54 億元,同比大增 493.77%,止跌回升并創下歷史新高。
震裕科技主要產品包括精密進衝壓模具、電機電芯、锂電池精密結構件,自 2015 年開拓動力電池精密件業務并打入寧德時代供應鏈後,2024 年再度押注人形機器人賽道,其能否復刻在新能源汽車賽道的成功?
4 月 24 日、27 日,就客户開拓、降本空間、機器人業務優勢等問題,時代商業研究院向震裕科技發函并致電詢問。但截至發稿,對方仍未回應相關問題。
電池結構件逆勢增長,預測未來增速高于下遊
震裕科技成立于 1994 年,前身為寧波震裕模具有限公司,早期專注于精密級進衝壓模具業務,打破了國外廠商在該領網域的壟斷。
2013 年,震裕科技成立子公司蘇州範斯特機械科技有限公司,布局電機電芯制造。
2015 年,震裕科技把握住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契機,啓動動力锂電池精密結構件項目,并于 2018 年度、2019 年度連續被評選為寧德時代十大 " 優秀供應商 "。
如今,震裕科技形成以精密進衝壓模具為核心,以電機電芯、锂電池精密結構件為兩翼的業務結構。
2024 年,震裕科技的 " 動力锂電池緊密結構件 " 收入同比增長 29.84%,營收占比近 60%,成為主要增長引擎。锂電池結構件收入增長源于大客户繼續放量、開拓新客户,以及新產品刀片電池順利投產。
震裕科技在投資者調研活動中表示,2025 年锂電池仍将維持一定速度的增長,其作為國内锂電池結構件龍頭之一,今年營業收入增長應該高于下遊锂電池的增長。
而受原材料價格下降帶來的產品降價影響,2024 年震裕科技的電機鐵芯業務收入同比下滑 11.78%,是唯一收入下滑的子業務,不過同期出貨量仍保持增長。
降本效果初顯,存改善盈利傾向
2024 年 6 月,震裕科技發布了股權激勵計劃,計劃向 222 名核心技術及管理人員授予 403.85 萬股股份,授予價格為 27.51 元 / 股。
震裕科技的股權激勵設立了業績考核目标,包括淨利潤和營業收入兩類指标。其中,2024 — 2026 年,淨利潤目标中間值分别為 2.88 億元、3.44 億元、4.14 億元,復合增速達 20%;營業收入目标中間值分别為 80 億元、85 億元、95 億元,復合增速達 10%。
震裕科技設立的淨利潤目标增長率高于營業收入目标增長率,可見其存在改善盈利的目的,這在 2024 年的業績上已有所體現。2024 年,震裕科技營收同比增長 18.45%,而歸母淨利潤同比大增 493.77% 并創下歷史新高。
震裕科技的盈利改善主要源于各項降本增效措施,如自動化產線持續更新,全面鋪開視覺檢測,降低用人成本,逐步提升產品良品率。在降本增效措施的帶動下,2024 年震裕科技的毛利率同比增長 1.96 個百分點至 13.88% 。
受股權激勵計劃推動,震裕科技預計有動力進一步通過提升自動化水平、規模效應等方式改善盈利。
人形機器人業務能否復刻新能源成就?
繼入局新能源汽車賽道後,2024 年,震裕科技正式切入到人形機器人賽道,欲復刻新能源汽車業務的成功。震裕科技認為機器人產業鏈未來是一個能夠比肩新能源電動車產業鏈的長期賽道,且認為自身具有一定的跨界基礎。
震裕科技在年報中稱,人形機器人產業需要大量精密零部件,在材料、熱處理、制成工藝、專用設備開發、裝配及精度要求上和公司精密模具的制造具有很多技術共源性。
震裕科技研發了反向式行星滾柱絲杠、線性執行器、靈巧手精密零部件三個人形機器人產品,目前基本處于客户驗證階段。
開源證券研報顯示,行星滾柱絲杠為人形機器人中價值量最高、最值得關注的零部件,占人形機器人 BOM 成本的約 20%,市場空間較大。
震裕科技也已進行相應的產能建設。目前已建成兩條行星滾柱絲杠半自動產線并投入批量生產,日平均產能 100 套。計劃在 2025 年内建設一條集加工、在線檢測、裝配于一體的全自動行星滾柱絲杠生產線,進一步提高從 1 到 N 大規模量產的一致性及穩定性。此外,該公司還建成一條線性執行器柔性裝配線。
對于業績貢獻,震裕科技表示,人形機器人新興領網域行業還處于從 0 到 1 的起步階段,機器人精密組件及零部件產品都處于投入期,雖然進展順利,部分產品已實現小批量交付,但營收規模相對較小,預計對業績貢獻度很小。
盡管人形機器人業務尚未貢獻業績,但人形機器人作為當前熱門賽道,震裕科技已吸引大批機構調研。據時代商業研究院統計,今年以來震裕科技已吸引五批合計數十家機構的調研,且調研問題多聚焦于人形機器人業務。
震裕科技的股價也水漲船高,年初至今(截至 4 月 25 日收盤)股價已上漲 112.2%,總市值達 184.1 億元。
應收賬款飙升,造血能力仍是最大缺陷
業績增長的同時,震裕科技的應收賬款也在飙升。2024 年,震裕科技應收賬款同比增長 66.46% 至 30.34 億元,遠超同期營收增速,回款存在惡化的迹象。
近年來應收賬款周轉率也在不斷下行。同花順 iFinD 數據顯示,2022 — 2024 年,震裕科技的應收賬款周轉率分别為 5.29 次 / 年、3.62 次 / 年、2.94 次 / 年。
或與回款變慢有關,震裕科技的經營活動現金流持續淨流出。同花順 iFinD 數據顯示,2022 — 2024 年,震裕科技的經營活動現金流淨額分别為 -9.97 億元、-5.58 億元、-4.97 億元。
經營活動現金流持續淨流出,震裕科技頗為依賴外部融資輸血。截至 2024 年末,震裕科技的短期借款為 16.14 億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動負債為 11.18 億元、長期借款為 14.96 億元,合計 42.28 億元,占總資產的 37%,有息負債規模較大。而同期震裕科技的貨币資金為 10.26 億元,無法覆蓋短期借款。
高額有息負債產生的利息費用也侵蝕了利潤。2024 年,震裕科技的利息費用高達 1.68 億元,同期利潤總額為 2.62 億元。若無高額利息費用的拖累,震裕科技的盈利能更上一層樓。
除債權融資外,震裕科技也在密集開展二級市場融資。同花順 iFinD 數據顯示,震裕科技自 2021 年上市以來幾乎每年都開展融資,其中 2021 年首發募資 6.69 億元,2022 年通過增發募資 8 億元,2023 年又發行可轉債募資 11.95 億元,三年内合計募資 26.64 億元。
震裕科技如何加強自身造血能力,擺脱外部輸血依賴,或是比提升盈利更為迫切的課題。
免責聲明:本報告僅供時代商業研究院客户使用。本公司不因接收人收到本報告而視其為客户。本報告基于本公司認為可靠的、已公開的信息編制,但本公司對該等信息的準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證。本報告所載的意見、評估及預測僅反映報告發布當日的觀點和判斷。本公司不保證本報告所含信息保持在最新狀态。本公司對本報告所含信息可在不發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修改,投資者應當自行關注相應的更新或修改。本公司力求報告内容客觀、公正,但本報告所載的觀點、結論和建議僅供參考,不構成所述證券的買賣出價或征價。該等觀點、建議并未考慮到個别投資者的具體投資目的、财務狀況以及特定需求,在任何時候均不構成對客户私人投資建議。投資者應當充分考慮自身特定狀況,并完整理解和使用本報告内容,不應視本報告為做出投資決策的唯一因素。對依據或者使用本報告所造成的一切後果,本公司及作者均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本公司及作者在自身所知情的範圍内,與本報告所指的證券或投資标的不存在法律禁止的利害關系。在法律許可的情況下,本公司及其所屬關聯機構可能會持有報告中提到的公司所發行的證券頭寸并進行交易,也可能為之提供或者争取提供投資銀行、财務顧問或者金融產品等相關服務。本報告版權僅為本公司所有。未經本公司書面許可,任何機構或個人不得以翻版、復制、發表、引用或再次分發他人等任何形式侵犯本公司版權。如征得本公司同意進行引用、刊發的,需在允許的範圍内使用,并注明出處為 " 時代商業研究院 ",且不得對本報告進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節和修改。本公司保留追究相關責任的權利。所有本報告中使用的商标、服務标記及标記均為本公司的商标、服務标記及标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