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車企上半年業績:民企表現更優“保銷量”還是“保利潤”成問題,歡迎閲讀。
經濟觀察報 周信 / 文 8 月底,上市整車企業紛紛發布上半年财報。從财報數據來看,民營車企的業績表現要好于國有車企,以比亞迪、吉利汽車、長城汽車為代表的民營企業,實現了銷量、營收和淨利潤三項指标全增長,而上汽集團、東風集團股份等則在主要指标上不同程度出現了下滑。
與此同時,大部分車企的單車均價或單車毛利率有所下滑,即便是銷量第一的比亞迪也沒能例外。在當前車市内卷式競争的環境下,是以銷量增長為先還是以利潤提升為先,需要車企盡快做出抉擇。
民企表現強于國企
上半年,車企在業績上的 " 兩極分化 " 愈加嚴重。14 家乘用車上市公司中,有 6 家車企實現了銷量、營收和淨利潤三項指标全增長,有 6 家的營收出現同比下降。
這其中,業績指标提升的主要是民企,下降的多為國企。從主流民營汽車集團來看,比亞迪(002594.SZ)的成績最突出,其上半年累計銷量為 161.3 萬輛,同比增長 28.46%;營收約 3011.27 億元,同比增長 15.76%;淨利潤 136.31 億元,同比增長 24.44%。
吉利汽車(00175.HK)的增勢迅猛,其上半年銷量為 95.6 萬輛,同比增長約 41%;營收首次突破千億,達 1073 億元,同比增長 46.6%;淨利潤 106 億元,同比增長 575%。
長城汽車(601633.SH)的銷量與比亞迪、吉利相比有不小的差距,其上半年累計銷售 55.49 萬輛,同比增長 6.95%。但長城汽車上半年營收 914.29 億元,同比增長 30.67%,也有破千億的趨勢;淨利潤 70.79 億元,同比增長 419.99%。
國企方面,上汽集團(600104.SH)上半年整車批售 182.7 萬輛,同比下滑 11.81%;營收 2770.86 億元,同比下降 12.43%;淨利潤 66.28 億元,同比下降 6.45%。值得注意的是,6 月份,上汽集團銷量為 30 萬輛,而比亞迪為 34 萬輛。比亞迪單月銷量不僅超過了上汽集團,還超過了本田和日產,成為全球第七大汽車集團。
東風集團的主體上市公司東風集團股份(00489.HK)的自主乘用車業務上半年銷量約 18.80 萬輛,同比增幅 19.90%。伴随銷量上漲,上半年營收達 511.5 億元,增幅約 12.1%;淨利潤 6.84 億元,同比減少 47.95%,虧損雖同比下降 7%,但仍然高達 35.88 億元。
以淨利潤作對比,比亞迪、吉利汽車與長城汽車合計淨利潤為 312.35 億元,而上汽集團、長安汽車、東風集團股份和廣汽集團的合計淨利潤為 116.6 億元。國有汽車集團上半年的淨利潤只及民營汽車集團的一半。
對于這樣的市場表現,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民營企業在電動化、高端化轉型方面更徹底、速度更快,國有車企尚處轉型期,旗下合資品牌的銷量、利潤也都受到巨大衝擊。
多數車企毛利下滑
雖然主流民營車企的業績指标有所增長,但汽車行業整體利潤下滑的趨勢仍舊明顯。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汽車制造業利潤從 2017 年以來逐年下滑,2015 年— 2023 年,汽車制造業利潤率分别為 8.7%、8.3%、7.8%、7.3%、6.3%、6.2%、6.1%、5.7%、5.0%。今年上半年的利潤率仍為 5%,同比持平,但相較于 2015 年,汽車行業利潤率已經下降了 3.7 個百分點。
崔東樹表示,中國汽車企業(500 強)利潤率只有 3%,德國、日本企業利潤率為 6% — 7%,且汽車行業相對于整體工業企業平均 5.8% 的利潤率,仍然偏低。
乘聯會統計的一項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國内乘用車零售均價已達到 17.9 萬元,7 月更是達到 18.2 萬元,相比于去年的 16 萬元有了顯著的提升。雖然上半年乘用車的零售均價上升,但這主要是來自占比更小的高端車型的貢獻,大部分車企單車均價在上半年出現下滑,或僅微增。
公開資料顯示,受價格戰影響,比亞迪上半年單車營收降至 14.15 萬元,其 2023 年新車平均售價為 15.1 萬元。造車新勢力車企的單車售價下降更嚴重:零跑汽車今年上半年單車均價為 10.2 萬元,同比降了 2.85 萬元;理想汽車二季度單車均價下降至 27.9 萬元,較上季度減少 2.2 萬元;小鵬汽車二季度的單車均價為 22.6 萬元,環比下降了 2.8 萬元。
毛利率方面,上汽集團 2024 年上半年毛利率為 8.53%,同比下降 1.15%;吉利汽車上半年毛利潤增長 0.7% 達到達 15.1%,但仍不及 2023 年整年 15.3% 的毛利率水平。
上半年乘用車平均售價增長的另一大原因在于,海外市場單價和毛利更高," 補貼了 " 國内市場。" 海外汽車業務銷售的均價和毛利總體表現優異,均價在 27 萬元左右(為國内的 2 倍),毛利預計超過 35%(接近國内 1.5 倍)。" 比亞迪表示。
上半年,長城汽車國外單車均價為 18.2 萬元,同比增加 1.6 萬元;長安汽車出口單車均價為 8.32 萬元,同比增長 22.52%,長安國際上半年淨利潤同比增加至 10.0 億元,成為長安汽車上半年傳統自主業務的主要盈利來源;零跑汽車聯席總裁武強表示,零跑 T03 在法國小批量銷售價格比國内價格高出 70%。
" 保銷量 " 還是 " 保利潤 "
民營車企和國有車企上半年在業績方面的反差,是中國汽車行業進入電動化、智能化時代之後,車企轉型速度快慢、綜合實力強弱的體現,也是中國車市淘汰賽加速的重要表現。在這一局面下,對于銷量與利潤哪個更重要,不同的企業有着不同的做法。
8 月 27 日,在小鵬汽車低端品牌 MONA 的首款車型 M03 上市發布會上,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預測,未來 10 年,中國汽車市場主流品牌将僅剩 7 家,達不成年銷 100 萬輛的品牌,都難以成為最後的勝者。
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此前也談到,未來三年是規模、成本與技術的決戰。零跑汽車董事長朱江明在業績電話會上表示:" 如果沒有規模、沒有(體)量,連競争的資本都沒有。" 此外,包括理想汽車董事長李想、小米集團董事長雷軍、華為常務董事餘承東等都曾發表過類似的觀點。
與此同時,認為利潤更重要的企業也不在少數。其中,長城汽車是堅定的 " 保利潤派 "。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多次提到,長城汽車的原則是,追求有質量的市場占有率。
廣汽集團也選擇了利潤為先。6 月份,廣汽董事長曾慶洪在某行業公開論壇上痛批行業内卷,直言企業需要利潤。廣汽集團在半年報中提到,上半年廣汽集團主動實施了結構性調整,大幅優化了新車庫存,合并報表毛利總額同比增長 5.5%,毛利率同比提升 1.38%。
中國國際貿促會汽車行業委員會助理會長柴占祥表示,汽車產業競争下半場,一定不是單純的銷量競争,而是長時間、多維度、全生态競争,企業要尋求多方共融共赢平衡。
長城汽車首席增長官李瑞峰近日向經濟觀察報談到:" 我們無法回避價格戰,但在此過程中,也必須找到進入新能源領網域的獨門秘籍,或者説差異化的競争優勢。" 當前,長城汽車奉行 " 品類創新 " 的整體戰略,且在 SUV、皮卡、硬派越野領網域打造了較強的标籤,其新能源發展也在此差異化的基礎上通過純電、插電等多元的方式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