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蘭博基尼所有純燃油車賣完了,一個時代結束了,歡迎閲讀。
在董車會《中國超跑,不都是笑話》的文章中,我們曾經談到了一些蘭博基尼「家喻户曉」的發家史,講述了這家成立于 20 世紀 50 年代的農用拖拉機制造商最終轉型為超跑品牌的故事。
時隔 60 年,這一家超跑再次迎來了自己的重大轉型時刻。
7 月初的時候,這家隸屬于大眾集團旗下的超跑品牌正式宣布,所有面向 Huracan 以及 Urus 訂單已經關閉,不再接受對這兩款車型的訂購。并且,蘭博基尼 CEO Stephan Winkelmann 向外界透露,蘭博基尼的純内燃機車型已經全部售罄。
蘭博基尼「純粹」的高性能燃油車時代,落下了帷幕。
▲蘭博基尼 Huracan
蘭博基尼電動化無法阻擋
電動化的浪潮似乎沒有澆滅這幫内燃機超級愛好者的熱愛,内燃機的「倒計時」效應,反而為
蘭博基尼帶來了更多的銷量訂單。
Winkelmann 談到了蘭博基尼近年來出色的銷量表現,2021 年蘭博基尼的總交付量為 8420 台,而在 2022 年,蘭博基尼的全年交付量達到了 9233 台,同比增長約 9.65%。
更有意思的是,這批純内燃機車型的火熱程度,遠遠超出了蘭博基尼内部團隊的預期。根據 Winkelmann 透露的訂單關閉細節,蘭博基尼訂單關閉的時間點遠遠早于這批車型原定的生產結束周期。簡而言之,蘭博基尼這一批純内燃機車型賣的比造的還要更快。
市場對蘭博基尼純内燃機車型的買賬程度,可見一斑。
不過,内燃機愛好者們的狂熱追求,似乎并不能挽留内燃機的「純粹」,蘭博基尼電動化心意已決。
在去年的 7 月,蘭博基尼向外界表露了轉型電動化的野心。這個意大利超跑品牌宣稱,為了更加積極适應全球電動化的浪潮,未來計劃将會投入多達 18 億歐元(約合人民币 142.3 億元)支持自己 2024 年的「混動計劃」,在蘭博基尼完全電動化前,混動產品将會是蘭博基尼過渡純電的「絕對主力」。
▲ 蘭博基尼 Aventador
Winkelmann 表示,轉型電動化對于蘭博基尼來説并不容易。18 億歐元的投入幾乎是蘭博基尼品牌史上最龐大的一次投資,除此以外,想要在電動化中保持蘭博基尼獨特的超跑 DNA 這是無法回避的問題,一場混動的「豪賭」一觸即發。
在蘭博基尼的「混動藍圖」裏,18 億歐元中的 15 億歐将會用于 Huracan、Urus 以及 Aventador 車型的能源結構更改,三款車型全面過渡至混動平台。
插電,已經行動起來了
蘭博基尼轉型電動化,早有征兆。
蘭博基尼已經不止一次向外界「抱怨」,日益收緊的環保政策給大排量發動機帶來的麻煩了。這家超跑品牌認為嚴格的排放标準讓他們在内燃機的研發上「寸步難行」。
為了能夠通過日益「收窄」的歐洲排放标準,蘭博基尼需要不斷調整旗下的大排量發動機。根據蘭博内部研發團隊的説法,内燃機的研發和調教背後往往伴随着巨大的資金投入,沉重不堪的成本擺在眼前,逼迫蘭博基尼做出電動化的選擇。
這讓我想起了一個類似的案例,來自豐田。
跟現在的電動化變革極為相似,随着汽車變速箱邏輯的不斷精進,自動擋取代手動擋基本已經成為了業界共識,可偏偏有人就是「不信命」,豐田這個「頑固派」決定在 GR Supra 上面還原手動擋的原汁原味。
Supra 本身與寶馬 Z4 就是同根同源,兩者使用相同的發動機以及 ZF 同款的八檔變速箱(2022 款)。然而,在即将發布的 2023 款 Supra 上,豐田重新把手動擋帶了回來,并且傳聞會使用寶馬 M3 的同款發動機,匹配六速手動變速箱。
實際上,想要在原有的動力系統上做文章并不容易,豐田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價」。除了對 Supra 中控台的改進,豐田還實驗了三個不同的變速箱齒輪質量,在 68-200 克之間,豐田做出了取舍,選擇了最終的齒輪質量,保證 Supra 的靈活性。
在這整個過程中,反復的測試給豐田帶來了近乎「天價」的研發成本,除此以外,豐田還要因為中控台的重新設計向供應商下達新的「模具訂單」。
普通的性能車型尚且如此,更别提是超性能豪車的調教成本。
不過,蘭博基尼的轉型速度倒是極快的。在今年的 3 月份,蘭博基尼發布了「大牛」的繼任者—— Revuelto,也是蘭博基尼首款使用混動結構的車型。
全新 Revuelto 依舊搭載着大排量的引擎,一顆 6.5L V12 自然吸氣發動機為 Revuelto 提供龐大的動力來源,不同的是,蘭博基尼在此基礎上還為 Revuelto 帶來了三台驅動電機,使其馬力最高能夠達到 1015 匹。
蘭博基尼的首款 SUV 車型也繞不開混動化的宿命,據蘭博基尼官方透露,2024 款的 Urus 将會使用插電結構。也就是説,2023 款純内燃機版本的 Urus 已經成為了絕唱。
▲蘭博基尼 Urus
超性能豪華車需要新的差異點
不轉型沒有「好果子」吃,但轉型之後也有着超性能豪車的「專屬煩惱」。
在電機面前,性能的「階級性」變得脆弱不堪。正如前文所説,轉型不是難事,轉型後怎樣保持品牌的 DNA 才是更要命的事情。
轉型中的超性能豪車品牌,還需要一些差異化來維護自己的「獨特性」,蘭博基尼并不是唯一一家為此「煩惱」的車企。
勞斯萊斯也在電動化中盡可能地保持着自己的「優雅」。在勞斯萊斯電動化車型閃靈的尾燈上,内部設計團隊使用了多個獨立、不間斷的燈組嵌入平滑的車尾,帶來足夠辨識度的同時,維持了勞斯萊斯一貫的優雅。
▲勞斯萊斯閃靈的尾燈
英倫經典阿斯頓 · 馬丁,也開啓了自己的電動轉型計劃。董車會在今年六月份受邀參加了阿斯頓 · 馬丁 DB 12 的中國首發發布會,無論是首發當天的現場布置,還是阿斯頓 · 馬丁的造車理念,都可以看到其主動擁抱年輕化的态度。
在電動化這條路上,阿斯頓 · 馬丁同樣選擇了一種「年輕」的方式。在不久前,阿斯頓 · 馬丁正式與美國造車新勢力 Lucid 達成合作,Lucid 将會成為阿斯頓 · 馬丁電動車型的供應商。
▲ 圖片來自:The Drive
另一個積極擁抱電動化的還有阿爾法 · 羅密歐。除了早前發布的混動車型 Tonale,阿爾法 · 羅密歐透露了首款純電性能車型—— Quadrifoglio。盡管相關的細節還不明晰,但根據阿爾法 · 羅密歐官方的説法,新的「四葉草」純電車型将會擁有超過 1000 匹的馬力,這幾乎是 2.9T 性能車型的兩倍。
阿爾法 · 羅密歐還透露了一些領先業界的電池服務。阿爾法 · 羅密歐 CEO 展示了他對未來無線充電的構想,并且阿爾法 · 羅密歐保證了他們電池的領先型,他們承諾會在 3-5 年内更新他們的電池,以保持他們常年處在電池業務的「第一梯隊」。
除此以外,阿爾法 · 羅密歐後續的電動車型,也将會更加傾向于考慮一些復古經典的設計,2026 年推出的純電車型,将會吸收阿爾法 · 羅密歐經典車型 SZ 的外觀設計。
▲ 圖片來自:carrozzieri-italiani
其實無論是優雅、年輕還是復古,背後的邏輯都是一樣的。這些超性能豪華車品牌在電動化轉型後,也急需要一個新的招牌「标榜」自己的不同,打造超豪華的「護城河」。
純粹的高性能燃油車時代落下帷幕,各家超性能豪華品牌都得走上「電動差異化」這條殊途同歸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