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鋼廠造衞星,是被誰逼的?,歡迎閲讀。
來源 | BT 财經
2024 年鋼企們為何步履維艱?
2 月 7 日,山東鋼鐵發布公告稱公司董事、總經理呂銘辭職,這距離山東鋼鐵發布 2024 年業績預告不足 20 天。1 月 18 日山東鋼鐵在業績預告中稱全年最高預虧 24 億元。而呂銘被聘任為山東鋼鐵是在 2024 年 7 月,從上任到離任只有 7 個月。
其實 2024 年鋼鐵企業大多陷入 " 盈利困境 " 之中,截至 2 月 8 日,27 家上市鋼企披露業績預告,最高預虧損超 71 億元。根據已披露的業績預告,多家鋼鐵企業預計出現虧損。其中馬鋼股份預計淨虧損約 45.97 億元,重慶鋼鐵預計虧損 32.53 億元,安陽鋼鐵預計虧損 29.5 億元,鞍鋼股份預計虧損約 71.09 億元 ……
《中國經營報》曾報道 2024 年中國鋼鐵市場低迷,每噸鋼價只有 2000 多元,部分鋼企的利潤每斤只有 5 分錢,甚至有些企業為清庫存虧本也會出售。
傳統老本行鋼鐵不賺錢,鋼企紛紛轉型,多元化發展五花八門,最吸引眼球的還是 " 造衞星 "。對此新華社、瞭望等官媒都對濟鋼集團的造衞星之舉進行了深度報道。濟鋼集團(山東鋼鐵)計劃建設衞星總裝生產制造基地,全部建成後可具備年產 100 顆 500 公斤級衞星的能力。
造衞星的計劃也并未讓山東鋼鐵股價提升,2024 年整體股價平穩,年内漲幅 5.8%,但現股價和高點相比已經跌去 87.4%,截至 2 月 11 日,市值約 151 億元,總市值蒸發超過千億。
鋼鐵企業造衞星是被逼無奈之舉?還是企業自主跨界轉型?
受累房地產
在地產高歌猛進的黃金十年,鋼材需求巨大,各大鋼企賺得缽滿盆滿,股價也創下新高。 随着房地產行業的整體下行,對鋼材需求量明顯降低,形成了鋼鐵行業的產能過剩,各家在質量整體差距不大的情況下,只能比拼價格,直接導致鋼企的利潤越來越低。
1 月 20 日,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六屆七次會員大會數據顯示,2024 年重點統計企業營收 6.02 萬億元,同比下降 6.4%;利潤總額 429 億元,同比下降 50.3%;平均銷售利潤率 0.71%,同比下降 0.63 個百分點。0.71% 的利潤率幾乎創下行業新低,相比汽車制造、AI 等高科技行業,這樣的利潤率顯然不能讓投資者滿意。
2024 年國有五大行的一年定期存款利率約為 1.1%,股份制商業銀行的年利率最高可達 1.6%,這意味着鋼鐵整體行業利潤率甚至不如一年定期存款的收益高。 鋼企之所以做回報率如此低的買賣,是因為高爐一旦停下的代價較高,同時鋼企基本是地方 GDP 的重要支柱,提供大量的就業機會,對當地的税務以及居民生活有較大影響。
業内人士對鋼企的 " 内卷 " 深惡痛絕,但卻找不到反内卷行之有效的方案," 各大鋼企轉型最大的難題還是員工的去留問題,動辄數萬員工如何安置不是小事, 現在唯一可行的就是企業放棄產量執念,将重心轉移到高精尖領網域,提升企業績效,在新能源領網域取得突破,這樣能解決卡脖子難題,也能提升企業效益。"
鋼協會長、中國礦產資源集團黨組書記、董事長姚林認為,2024 年是鋼鐵行業深度調整的關鍵一年,傳統用鋼行業下行壓力加大、原燃料價格易漲難跌,鋼鐵行業運行持續呈現高產量、高成本、高出口、低需求、低價格、低效益的 " 三高三低 " 局面,行業進入 " 減量發展、存量優化 " 階段的。" 鋼鐵市場供強需弱态勢十分明顯,企業生產經營非常艱難。在需求整體處于下行通道的背景下,越產越虧、越虧越產;理性判斷、主動調整的企業,則在沉着應變中鍛煉了能力、增強了韌性、孕育了新機。"
巨虧非個例
山東鋼鐵預虧 24 億元,不是個例,也不是預虧最多的鋼企。馬鋼、鞍鋼、重慶鋼鐵、安陽鋼鐵的預虧都遠超山東鋼鐵。
馬鋼股份在 2024 年前三季度營收 615.1 億元,同比增長 -16.78%;淨利潤 -25.35 億元,同比增長 -58.64%。值得一提的是,馬鋼 -4.49 的淨利率為近年來第二新低,相比上一年同期的 -2.50% 幾乎翻倍。自 2022 年三季度以來,馬鋼淨利率持續為負。算上 2024 年預虧,近三年馬鋼淨虧損接近 70 億元。
另一鋼鐵巨頭鞍鋼同樣陷入巨虧之中,2024 年前三季度鞍鋼營收 792.6 億元,同比增長 -7.78%;淨利潤 -50.84 億元,同比增長 -140.61%。2024 年前三個季度,鞍鋼淨虧損為 16.57 億元、10.32 億元和 23.95 億元,虧損呈擴大趨勢, 其披露的業績預告顯示 2024 年全年淨虧損約 71.09 億元,為國内鋼企淨虧損最高的一家。
2024 年前三季度,鞍鋼的毛利率分别為 -3.45%、-0.50% 和 -7.26%,同期淨利率為 -6.03%、-3.64% 和 -10.02%。其中第三季度的毛利率和淨利率均創上市以來新低。前三季度 -6.38% 的淨利率也是同期最低。巨大虧損導致鞍鋼的負債率大幅攀升,2024 年前三季度負債率為 48.81%,相比去年同期的 41.29% 提升了 7.52 個百分點。應收賬款周轉期也由上一年同期的 29.53 天提升至 32.92 天。
重慶鋼鐵在 2024 年前三季度營收 206 億元,同比增長 -31.37%;淨利潤 -13.50 億元,同比增長 -127.87%。-6.55% 的淨利率創下近 7 年同期新低。
無論是馬鋼還是鞍鋼亦或者重慶鋼鐵,其資產負債率都創下近年新高,其毛利率和淨利率也都是近年來新低。鋼鐵行業虧損的行業普遍現狀,和其淨利率持續下滑有直接關系。
投資人劉波表示鋼企虧損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原料漲價、環保限制等因素都加重了企業的成本,一個污水處理系統的更新就要好幾個億。環保是好事,可這些成本攤到每噸鋼鐵上,直接抬高了生產成本。但根本原因還是市場需求的變化。" 鋼鐵行業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員工成本占總成本的比例偏高,同時企業高管的薪資普遍較高,動辄百萬以上,而普通員工則是幹得多拿得少,分配不均也造成了員工積極性不高,行業普遍虧損,既有行業大環境的壓力,也有體制問題的積弊。"
造衞星或提供新思考
鋼企轉型并不新鮮,但鋼企直接轉型造衞星還是賺足了眼球。
鋼企跨界造衞星或有自身的顧慮。一味在傳統產業中尋找主業,很可能成為又一次淘汰的開始。企業要長久生存,就必須錨定戰略性新興產業。濟南鋼鐵用時 7 年才完成了這一跨界轉型。
濟南鋼鐵是 A 股更名較為頻繁的一家,2004 年、2006 年和 2012 年分别更名,其中 2006 年一年内更名兩次,由濟南鋼鐵更名為 G 濟鋼再到濟南鋼鐵最後更名為山東鋼鐵。
2016 年,山東鋼鐵淨虧損 5.999 億元,這或是濟南鋼鐵(山東鋼鐵是一個更大的集團,涵蓋了多個子公司和業務部門,濟南鋼鐵只是其中的一員, 造衞星的是濟南鋼鐵)轉型的一大動力。2017 年熄滅爐火,安全退出千萬噸產能,開始尋求轉型之路。2 萬名職工的分流,濟南鋼鐵沒有一蹴而就,而是用時 7 年才平穩分流。2022 年重返 500 強,2024 年《财富》中國 500 強排行榜揭曉,山鋼股份位列第 221 位,説明濟南成功轉型。實現從 " 一鋼獨大 " 到 " 無鋼勝有鋼 " 的涅槃重生。
在轉型中濟南鋼鐵也承受巨大壓力,停產當月,營收從 20 億元減少到 4 億元。 但改革與轉型是唯一出路,陣痛無法避免。
轉型後的濟鋼,不再生產一噸鋼,延伸產業反而需要買鋼。以買鋼和加工鋼材,從中賺取利潤。從 " 賣鋼 " 到 " 買鋼 ",結構調整,體量恢復,員工的心定了。從產鋼靠鋼吃飯到無鋼用鋼發展,濟南鋼鐵逐漸走出一條自己的路。如今濟南鋼鐵已經走上了目标的第二步——多元化主打,培育發展新興產業。
2019 年,山東省政府與中國科學院就推進山東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籤署合作協定。濟鋼瞄準時機,與中國科學院空天院合作,共同成立濟鋼空天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向空天信息產業邁進。經過幾年的摸索和發展,空天信息產業成為濟南鋼鐵主攻方向。
濟鋼空天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郭強接受媒體采訪時稱 " 空天院有技術研發優勢,濟鋼有國企管理與勞動技術人員充足優勢,雙方共同設立了濟鋼防務技術有限公司,如今濟鋼已成為空天信息產業鏈的‘鏈主企業’,其參股孵化了濟鋼防務、飒鉑智能、山東微波電真空等多家空天信息領網域業務公司,帶動上百家上下遊企業發展。"
濟鋼選擇空天信息產業,除了政策的支持之外,濟鋼強大的制造業基礎和大量的產業工人為其提供底氣,同時山東是經濟大省,未來空天信息數據應用場景很豐富。市場前景較為看好。
如今,濟鋼把空天信息作為主導產業,将發展動力從地上的鋼發展成為天上的衞星,計劃 " 用濟鋼生產的火箭,發射濟鋼自己的衞星 ",全年 100 顆衞星的計劃一旦實現,濟南鋼鐵将開啓逐夢星辰大海之旅,為其他虧損的鋼鐵企業提供了可以借鑑和參考的變革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