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财報滿分,股價大跌,理想怎麼了?,歡迎閲讀。
二季度的理想汽車賺翻了,但是美股卻出乎意料地跌超 8%,投資人到底在擔心什麼?
昨晚,理想汽車交出了一份人人為之豔羨的二季度答卷,無論是交付量、營收還是淨利潤,都可以説是爆發式增長,别説蔚來小鵬會眼紅,就算特斯拉看了也要寫個 " 服 " 字。
但是和财報數據截然相反的,是資本市場 " 綠光璀璨 " 的反應。友商眼中幾乎是滿分的答卷,投資者卻給出了負分的評價。
所以,在這份滿分答卷背後,到底隐藏着理想怎樣的隐憂?
01
理想賺翻了,資本卻不看好?
理想汽車二季度有多賺錢?簡單來説,那就是比特斯拉還能賺。
作為衡量汽車業務健康水平的關鍵指标,毛利率是最有説服力的。截至二季度末,理想汽車毛利率已經連續兩個月超越特斯拉。二季度 21.8% 的毛利率環比一季度上漲了 1.4 個百分點,相比特斯拉二季度 18.2% 的毛利率水平領先了 3.6 個百分點,相比一季度進一步拉開了差距。
眼下,理想的毛利率水平已經明顯領先于比亞迪和特斯拉這兩大新能源龍頭。
從淨利潤來看,按照 23.1 億元的淨利潤和 86,533 輛的季度交付量計算,理想二季度每賣一輛車就血賺 2.6 萬輛!從去年四季度至今,理想已經連續三個月淨利潤為正,而且二季度環比增速達到 147.4%。從目前的走勢來看,理想汽車實現 2023 年全年盈利應該是沒有疑問的。
相比一眾友商頂着虧損賣車的局面,理想這幸福簡直是難以想象。説它是最賺錢的新能源車企不為過。
此外,737.7 億元的現金儲備更是讓蔚來小鵬羨慕不已,相比一季度末 650 億元增加了 87.7 億元,環比增速進一步提升;粗略算下來,二季度李想每天一覺醒來,理想汽車賬上就增加将近 1 億元現金儲備。理想目前的現金儲備水平,約等于蔚來和小鵬一季度現金儲備的總和。
看完理想喜人的二季度财報,再看 8 月 8 日的理想股價,就難免有些摸不着頭腦。
截至 8 月 8 日收盤,理想汽車美股跌了 8.62%,截至 8 月 9 日收盤,理想汽車港股也跌了 5.52%。面對這喜人的财務數據,投資者似乎并不滿意。
一方面,理想汽車二季度多個關鍵指标同比高增長,一定程度上是基于去年同期疫情和產品換代帶來的低基數。
其次,由于補能網絡和銷售網絡擴張的需要,理想汽車第二季度的銷售、一般及管理費用為 23.1 億元,同比增加 74.3%,環比增加 40.4%。而且,今年年内理想汽車 5C 超級充電站要從 37 座擴張到 300 座,所以預計下半年三費支出将進一步增加。
而讓投資者最為失望的因素,則不得不提產能和訂單量的問題。
年初的時候,考慮到疫情後經濟形勢的問題,李想将原本 36 萬輛的全年交付目标下調到了 30 萬輛,這直接導致了汽車零部件供應跟不上訂單,目前理想單周 8000 的產能完全供不上 1 萬多的新增訂單。李想明説了:本季度無解。
7 月份 34134 輛的交付量,雖然同比增長 227.5%,但環比增速卻只有 4.7%。
展望下半年,理想汽車給出了三季度交付量 10.00 萬至 10.30 萬輛的預期,算下來 7 月到 9 月每個月的交付數量也在 3.4 萬輛左右,這意味着三季度理想月交付量的環比增長可能出現停滞。
資本市場投資的是企業未來的市場表現,從這樣的三季度展望來看,理想汽車股價下滑是合情合理的。
02
野心很大,挑戰更大
現階段理想的成長無法讓投資者滿意,于是,李想掏出了更大的野心給你看。
但是,野心很大,挑戰更大。
在昨晚的财報電話會上,李想放話了:有信心在 2024 年提前挑戰奔馳、寶馬、奧迪在中國區的銷量,我們在 2024 年将努力成為中國市場銷量第一的豪華品牌。
對于李想這番話,網上質疑聲頗多。有人説 " 理想不是豪華品牌 ",有人説 " 碰瓷第一名倒是真的 "。
咱們暫且不讨論理想是不是豪華品牌,單就銷量來説,理想要在一年半以内反超 BBA 并不容易。
2022 年 BBA 中銷量第一名的寶馬在華年銷量為 79.2 萬輛,半年 40 萬輛銷量就已經比理想全年 30 萬輛的目标要高出 33%。理想要想反超這個成績,2024 年月均交付量在 6.6 萬輛以上,相當于當前月交付量水平的兩倍。
要達成這樣的目标,需要需求端和供應端雙向發力。
供應端方面,理想的底氣是有的。目前常州制造基地有兩條產線,用于生產 L7、L8、L9,單純從整車產能來看,在雙班制的基礎下月產能最多可以達到 5 萬台。北京順義工廠也将在 2023 年内投產,所以整車月產能要達到 6.6 萬輛并不難;至于供應鏈方面,以理想目前的品牌号召力來看,零部件保供 6.6 萬輛挑戰也不大。
難就難在需求端的銷售網絡擴張和市場下沉的工作。
截止 7 月理想已布局超過 330 家店,覆蓋超過 120 個城市階段;而寶馬方面,截止 2022 年 1 月 13 日,寶馬全中國(含港澳台)有 632 家 4S 店,是理想的兩倍。
理想面臨的挑戰不只是門店數量的問題,更難的,是下沉市場接受度的問題。
李想表示,開店的方式、邏輯、還有用户群沒有特别的奧秘,奔馳,寶馬,奧迪這樣的豪華品牌已經把應該下沉到什麼級别的城市,應該開多少家店,已經驗證的非常清楚了。
李想這話意思大概就是説,BBA 門店開到哪,理想門店就會開到哪。但是一二三線城市還好説,可是到了四線以下城市,理想是否能實現和 BBA 同等的認知度和接受度,就不好説了。
除了銷量擴張,純電產品的成長是理想汽車第二重挑戰。
今年年底,售價 50 萬以上的首款純電車型 MEGA 就要發布了,李想説,有信心 MEGA 會成為 50 萬以上銷量第一的產品,不分能源形式,不分車身形式。
現階段,起售價在 50 萬以上銷量最高的車型是寶馬 X5,月均銷量 7388 輛,而起售價在 50 萬以上銷量最高的純電車型極氪 009,月均銷量只有 1680 輛左右。
理想 MEGA 憑什麼能打破極氪 009 的天花板,還要直接逆襲寶馬 X5?是靠 5C 超快充技術、超大空間,還是如法炮制的冰箱彩色電視機?現階段無論是從理想自身還是市場整體來參照,都是沒有成功先例的。
除了 MEGA 外,2024 年理想還計劃推出另外三款純電車型和一款增程車型,這意味着,2024 年純電產品将會成為理想的核心業務。轉變往往伴随着挑戰,此前理想從理想 ONE 向 L 系列的切換過程,曾面臨過銷量崩盤的階段。2024 年從增程切換到增程 + 純電,雖然有機會帶來新的增量,但是如果布局不及預期,也有可能為剛剛好轉财務狀況帶來不利影響。
不少人認為,理想的強勢考的是增程動力,純電強才是真的強。所以説,在這個新能源市場裏,理想現在只是半程領先,高銷量高毛利高利潤的局面到了純電時代,到了 80 萬輛規模,是不是還能持續發展,仍需靜觀其變。
- END -
梁非凡
所有的人類
都可以憑借自己的力量變成光。
2023.08.09
[ 7 月新能源市場:真心換銷量,訂單不缺席 ]
[ 車圈版 " 爸爸去哪兒 ",全新軒逸家族給你 " 穩穩的幸福 " ]
[ 小鵬大眾聯姻:競合千萬變,成敗一念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