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理财經驗:違規保本保收益、未按規定備案……多家私募接連被罰!昔日業績暴漲43倍網紅私募在列,歡迎閲讀。
今年以來私募的監管一直保持高壓态勢,近期有多家私募收到監管罰單,涉及問題包括 " 違規保本保收益 "" 未按規定備案 " 等。值得關注的是,曾因旗下產品收益暴漲 43 倍而紅極一時的建泓時代也在其中。
據統計,截至 12 月 4 日,年内已有超 2400 家私募注銷。其中在今年 1 月,中國證券基金業協會就一口氣注銷私募基金管理人 1565 家。有業内人士指出,高壓監管的背景下,行業面臨優勝劣汰,私募行業或許将迎來大洗牌。
昔日產品暴漲 43 倍網紅私募收監管函
近期,多地證監局發布監管通知。
12 月 4 日,北京證監局發布了關于對中企智慧谷投資顧問(北京)有限公司采取責令改正行政監管措施的決定,公司存在以下行為:從事私募基金業務未能遵循誠實信用原則,未能維護投資者合法權益;私募基金募集完畢未按規定辦理基金備案手續;向合格投資者之外的個人募集資金,單只私募基金的投資者人數累計超過規定的數量;未制作風險揭示書,由投資者籤字确認;侵占、挪用基金财產等。
12 月 1 日,深圳證監局發布了對深圳建泓時代私募證券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書。建泓時代和公司高管以及相應基金經理均被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監管措施。據了解,建泓時代私募基金曾因旗下產品收益暴漲而一度成為網紅私募。2022 年 8 月,建泓時光二号歷史收益率高達 4324.5%,成為當時的私募冠軍。後來建泓時代基金經理被曝出因參與場外期權被查,公司為此還進行了澄清。
深圳證監局指出,建泓時代存在以下情形:一是建泓盈富五号、建泓時光 5 号未按照合同約定進行投資交易;二是向個别風險識别能力和風險承擔能力不相匹配的投資者推介銷售私募基金;三是未按照合同約定向建泓盈富五号的投資者披露可能影響其合法權益的重大信息;四是未妥善留存部分私募基金投資者适當性管理方面材料,上述情形違反了相關規定。此外,公司法定代表人陳志輝,公司總經理李曉東,建泓盈富五号、建泓時光 5 号的基金經理趙媛媛等也被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監管措施。
11 月 30 日,北京證監局發布了對北京悦成私募基金采取責令改正行政監管措施的決定。經查,該私募管理的部分私募基金募集完畢後未依據中基協規定辦理基金備案手續。同日,浙江證監局對杭州暾瀾投資管理有限公司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該私募未按規定及時辦理基金備案手續、未對風險告知警示過程進行錄音或錄像、未謹慎勤勉履行管理人職責,未要求投資者提供收入或資產證明等違規行為。
11 月 28 日,上海證監局發布了關于對上海易钜資產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決定,公司未按合夥協定要求向投資者提供财務資料及召開例會、未審慎認定專業投資者、重大事項未征求投資者意見、内部培訓内容不規範、基金募集環節已知的投資标的風險未及時告知投資者等。未如實向投資者披露被投企業相關風險事項等可能影響投資者合法權益的重大信息,信息披露不及時。
年内超 2400 家私募機構被注銷
除了各地證監局發布的監管措施之外,中基協也在密集發布對于違規私募的處罰決定。
12 月 1 日,中基協對私募連發三份紀律處分決定書。其中,上海镕堃資產因存在未要求投資者提供資產證明檔案或收入證明的違規行為而被警告。經查,上海镕堃在管的山争 1 号、镕堃石磊 1 号、镕堃弘平對衝 1 号等私募產品,在募集階段未要求投資者提供資產證明或者收入證明。
深圳基成資本則因為存在保本保收益的違規行為,被中基協公開譴責。其中,深圳基成與基成宏觀量化 7 号私募基金、基成宏觀量化對衝 8 号私募基金、基成宏觀量化 9 号私募基金的部分投資者籤回購協定,承諾如果基金到期低于預期收益率,由深圳基成進行補償。該行為違反了相關規定,對此協會對公司做出了公開譴責的處分。
此外,上海鼎嘉創業投資的違規行為更多,其中包括向投資者承諾保本保收益、未充分履行信息披露義務等違規行為。
值得注意的是,12 月 4 日,上海證監局聯合上海金融法院選編了 10 件涉私募基金典型案例對外發布,旨在進一步引導私募行業合法合規經營,維護資本市場秩序,促進私募基金行業高質量發展。其中包括 5 件私募基金案例、5 件行政違法案例,這些案例涉及到私募基金管理人和相關責任人員的多個違規行為,包括未及時進行信息披露、挪用私募基金資產和 " 偽私募 " 等問題。
今年四季度以來,中國證監會及各地證監局共發布 66 張罰單,其中多家知名私募機構被點名違規,包括冠軍私募和百億規模私募等。對于私募行業的強監管,一些私募機構心生退意,據中基協數據,截至 12 月 4 日,年内超 2400 家私募注銷,其中在今年 1 月,協會就注銷私募基金管理人 1565 家。
對此,有業内人士在朋友圈表示,監管機構對私募行業采取了嚴格的退出機制,在這樣的監管背景下,私募行業的門檻提高了,行業面臨優勝劣汰,私募行業或許将迎來大洗牌。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