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不發周銷量榜,對所有人都是好事,包括理想。,歡迎閲讀。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差評汽車部 Author 脖子哥
車圈裏,吃瓜群眾們最喜聞樂見的周銷量榜,最近又起争議了。
起因是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了一個倡議書,裏頭説有部分車企頻繁發布不能代表市場規律的銷量周榜,加劇内卷,倡議停止發布。
好家夥,這不明擺着就是衝着大家的周榜指定供應商理想喊話的嗎?
而理想确實響應了倡議,這周沒有發榜。搞笑的是,它沒發,網上流傳了一個不知道哪裏來的民間榜,字體排版都和理想的一模一樣。
搞得理想高管 @ 硬哥出來回應,上面這個是野榜,大家可别信。
這兩年,關于周榜的争議其實就沒怎麼消停過。
尤其是榜上排名發生較大變化的時候,各種聲音就會開始嚷嚷,有些排名上升的選手使勁宣傳,而後頭的選手壓根不認這玩意兒。
一直到現在,周榜搞着搞着,已經讓這個榜單變味兒了,純純成了吵架的工具。在脖子哥看來,周榜其實已經沒必要再搞,不但周榜該停,還有那些不知道從哪裏來的充滿各種定語的榜單,最好也都停掉。
本來汽車行業慣例是按月發榜,大家這麼多年都這麼弄過來的,行業的兩個協會組織乘聯會和中協會,也都是每月定時報數據。
但在 2023 年上半年,理想開始一周發一次銷量榜。
那會兒它剛當上新勢力老大沒多久,搞這個動作無非是想給自己造造勢,讓更多人知道我理想已經是新勢力銷量第一了,你們考慮新勢力車子的都來看看呗。
它是打破常規了,但就是搞得友商們多少有點煩,其中有一次包括蔚來、吉利、小鵬在内很多車企的高管,集體發聲反對周榜。
友商大佬們質疑理想很重要的一點是,它發的數據人家不認可。
雖然李想説這個數據是每個車企都會購買的上險量,但畢竟這不是公開數據,你内部參考一下可以,要説它有多權威那确實也未必。
李斌之前就説,蔚來一周的銷量,只有四五個人知道。小鵬高管更是直言,某一周的榜單裏關于小鵬的信息是假的。
況且,周榜數據和實際銷量數據确實會有差距。
所以要我説,這種涉及到多家車企的榜單,要發也是由具有公信力的第三方來發,而不是讓某個車企來,搞得其他人一肚子怨氣。
但這還不是主要問題,周榜更大的問題在于,它讓榜單數據變得具有欺騙性。
其實早些時候,圈裏子就有一些野生排行榜,但周榜無疑加劇了這個現象,現在大家都在發榜,關鍵是每個人的榜單标準還都不一樣。
比如這個成交均價 20-30 萬元純電 SUV 的排行榜,這是什麼細分市場?怎麼在電車的榜單裏,前十名裏還能看見寶馬和奧迪。。。
還有這個 3 月前兩周 30 萬以上中國電動 SUV 上險量榜,限定詞多的給人都整蒙了。
這些就算了,還有人趁機搞起了抽象,什麼極字頭品牌銷量,還有什麼前十倒數榜,這 TM 純粹是來搗亂的!
最近我還看到一個,交付熱度榜。不兒,銷量好歹還有數據可查,熱度這玩意兒你是怎麼算出來的?
照這樣,我也搞個榜單,叫杭州市餘杭區夢想小鎮差字頭科技自媒體排名,你猜俺們差評能排第幾?
而每家車企都有自己的立場,它肯定希望站在對自己有利的方面去發布數據,這樣的榜單完全淪為了營銷工具,只要你定語加的足夠多,誰都能在自己的榜單裏當第一。
網上的這個榜那個榜,其實都是碎片化信息,但對于不清楚的消費者來説,這些東西很容易幹擾到他們的判斷。
再説了,周銷量數據本身,也并不能反映出車型在市場上的競争力。
因為周銷量本來波動性就比較大,比如一款車之前賣得好好的,突然有兩周掉下來了,然後大家就説你看它不行了,但其實人家只是準備改款而已。
但有些車企,就會趁着對手掉下來這會兒瘋狂宣傳自己完成了超越。這樣的事情,脖子哥已經見過很多次,哪些品牌咱就不點名了。
總之,無論是對于行業還是消費者,周榜其實意義都不大。
汽車行業上下遊供應鏈非常復雜,很多零件的生產、備貨周期都很長,車企會提前幾個月甚至半年就向供應商下達需求,按計劃排產,不可能每周都跟着銷量榜再調一遍。
消費者這頭,這些五花八門的榜單對購車價值确實不大,還容易誤導人家。
既然兩頭都不讨好,幹脆别整了。車企們與其每周都去卷銷量,真不如拿這個精力去聽聽用户反饋,改善下自己的產品來得實在。
撰文:白日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