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不送牌半年後,上海插電混動市場復蘇了嗎?,歡迎閲讀。
2022 年的最後兩個月,也是上海市給插電混動車發放專用牌照額度(也就是俗稱的送牌)的最後兩個月。不出意料,這兩個月上海賣出了接近全年四成的插電混動車,對 2023 年開年的插電混動車消費造成了嚴重的透支。
但是,經過今年一季度的過渡後,上海的插電混動在二季度出現反彈了嗎?情況可能依然不容樂觀。
一方面,上海插電混動市場的復蘇,比想象中要更慢。另一方面,上海插電混動市場的結構,也因為政策的變化,而有了新的格局。
復蘇緩慢的上海插電混動市場
盡管從一季度的 1,000 餘輛,增長至年中的 2,000 餘輛,但是上海插電混動的月銷量即便相比去年上半年 6,000 餘輛的常态,也還有不小的差距。而仍然徘徊在 3% 左右的市場份額,同樣與去年 17% 的份額相去甚遠。
但是,上海市場的新能源滲透率,卻并沒有因為插電混動銷量的暴跌而随之下滑。除了今年 1 月短暫地降至 35.1% 外,從 2 月開始就重新回到了 40% 以上。今年上半年,上海市場新能源滲透率為 45.1%,與 2022 年 45.3% 基本持平。
插電混動的鋭減并沒有影響上海市場的新能源滲透率,這裏有兩點原因:一是上海在不給插電混動送牌前一年多,已經收緊了對插電混動送牌的條件,一定程度壓制了投機型的消費。二是上海市場對于純電動的接受程度很高,補能基礎設施布局也較為完善,從插電混動轉向純電動的障礙并不大。
而作為全國第二個将純電動與插電混動區别對待的城市,上海插混市場唯一可以參照的對象,就是一直都沒有給插電混動政策的北京。
但令人頗感意外的是,北京插電混動市場無論是銷量還是滲透率,都在一路上行,并在今年超過了上海。
今年上半年,北京的插電混動銷量已經超過了去年全年,插電混動滲透率已經達到了 6.3%,相比去年的 2.9% 有了大幅提升。
這就證明,即便沒有政策的支持,即便和燃油車受到同樣的購買限制,插電混動車依然可以顯著增長。而這其中的前提,一定是因為插電混動車在和燃油車的比較中,有了足以打動消費者的優勢,才讓消費者将手中寶貴的額度投給了一台 " 沒有政策支持的綠牌車 "。
上海市場插電混動的競争,也因此進入了全新的格局中。
插電混動消費回歸 " 該有 " 的樣子
什麼是插電混動消費 " 該有 " 的樣子?簡單來説,就是和現有包括燃油車在内的汽車市場大盤,保持一致的消費結構。
如果對比 2022 年和 2023 年上半年的上海插電混動市場結構,其中最大的差異在于 10-20 萬元價格段的份額,從 61.1% 鋭減至 35.7%。而增幅最大的則是 30-50 萬元價格段,從 11.8% 增至 40.1%。
但和上海市場整體的消費結構相比就能發現,在不送牌之後,上海插電混動市場結構與整體市場正在趨于一致。考慮到一張上海牌照額度價值超過 9 萬元,現在的市場結構符合政策的引導方向。
而這也是理想汽車在所有插電混動品牌中,率先在上海市場恢復至 2022 年平均水平的原因。
從今年二季度開始,理想汽車在上海的月銷量穩步回升至 700 輛,這與 2022 年理想汽車在上海月均 733 輛的水平基本一致。而且,今年上半年,理想汽車在上海插電混動市場的份額,從去年僅 7% 大幅增長至 28.3%。
而另一個因此而得益的是騰勢。如今能與别克 GL8 在銷量上掰手腕的騰勢 D9,由于有很多是公司采購,對于牌照的價格敏感度更低,今年在上海插電混動市場的占有率也達到了 6.1%,排名第三。
而份額下滑較大的品牌,就是 10-20 萬元車型占絕對大頭的比亞迪與榮威。不過在算上騰勢後,比亞迪今年上半年在上海市場的份額仍然是名列第一的 11.8%,相比 2022 年的 11.8% 并沒有下滑太多。對于純電動與插電混動兩條腿走路、母品牌之上再用其它高端品牌向上拓展的比亞迪汽車,抵御政策變化產生風險的能力也更強。
總體來看,上海市場因為消費力、消費觀念、超過 9 萬元的牌照等原因,天然就不是适合中低端車型生長的環境。此前,上海市場超過 60% 的插電混動車型都集中在 10-20 萬元,本質上是對應了能夠節省 9 萬元的牌照錢。如今,這項政策的取消,勢必意味着這部分消費會快速削弱。
相反,在 30-50 萬元的高端車市場,大部分消費來自于手握額度的增換購。此時,插電混動是否送牌照,從長期來看不會對高端車消費產生本質影響。更不必説,插電混動還可以省下數萬元的購置税,以及可觀的用車燃料費用。
上海的高端插電混動市場整體趨勢完全可以參照北京,大家最後是在同等價格、同等政策下比拼產品力。像理想 L 系列、騰勢 D9 這樣的車型,相比同價位的燃油車有諸多產品力優勢,完全可以作為燃油車的替代。
所以,并不是説插電混動不送牌之後,就一定幹不過燃油車。恰恰相反,對于上海這樣的限購城市,原本在高端市場插電混動車和燃油車還可以分屬不同的消費池,但在不送牌之後,插電混動車要和燃油車去搶同一個消費額度。此時,產品力強大的插電混動車,反而會加速侵蝕燃油車的份額,產生更強的零和博弈。
寫在最後
從銷量數據來看,上海插電混動市場确實還沒有出現整體復蘇的迹象。但從結構來看,上海高端插電混動市場的局部,已經基本回到了去年的平均水平。
所以,真正能決定插電混動在上海市場前景的,其實還是能轉化多少燃油車的消費。當插電混動沒有了牌照政策的扶持,它就必須要去和燃油車正面競争,去争奪手握燃油車額度的增換購消費,争奪拍到額度後的首購消費。
此時,插電混動市場的底層邏輯,已經從 " 不受路權限制的新能源車 " 變成了 " 新時代的燃油車 ",最終一切都要靠產品力來説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