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教育經驗:你的思考能力,決定了人生高度,歡迎閲讀。
《更新書堂》· 第421篇
内容來源 | 本文摘編湛廬文化出品書籍
《把思考作為習慣》 韓焱 著
責編 | 金木研
第 8067 篇深度好文:5400 字 | 14 分鍾閲讀
蘇格拉底説:" 未經審視的人生是不值得過的。" 意思是:如果沒有思考,就沒有真正的人生。
這個時代不缺聰明人,也不缺思想,但很多人還徘徊在日復一日的循環 " 内卷 " 之中。
互聯網時代,讓我們學會了 " 信手拈來 ",不懂就百度;
" 拿來主義 " 讓更多人不懂就直接問,身邊的同事、朋友總能知無不言;
學習一門課程,不再探究底層邏輯,開口直問 " 我要的方法呢?";
閲讀一本書只追求速度和完結,學到什麼不再是思索範圍……
" 快餐式 " 的學習,讓人們變得越來越 " 躺平 ",恨不得 " 事事有回應 ",不需要自己思考。
然而,這種狀态讓大腦變成了一片荒野。思維的荒野上不會長出任何有用的 " 作物 "。
思考,成了人們稀缺的資源。
有這樣一句話:" 不要空着腦袋思考。" 如今,能運用多種思維工具來審視和解釋世界的能力,已經成了一個人的核心競争力。
一、人們為什麼不愛思考?
1. 元無知帶來的懶惰心态
随着人們經歷的增長,很多人以為自己已經 " 知道了 ",于是不再認真地對待每一件事,開始憑經驗和直覺做事,即使面對的是新鮮事物,也會用自己熟悉的模式去 " 套 ",然後宣稱 " 這個東西我知道 "。
當一個人的認知心态變成了這樣,就像給一個裝了半杯水的杯子加了一個蓋子,杯子永遠不可能被裝滿。這種狀态,我們可以統稱為 " 無知 "。
陷入無知狀态的人,不知道自己有幾成功力,不知道自己還有什麼欠缺,不知道該如何進步,這樣就很難和别人協作。
互聯網時代,信息高速流轉,共享雲端知識庫,讓我們借助手機搜索,就可以随時獲取想要的信息,但搜索的知識是膚淺的,它會讓我們更難意識到自己有哪些盲點。
越是技能水平低的人,越難準确判斷自己的真實水平。
不了解自己的實際水平,不知道自己的元無知,會給我們帶來災難性的後果:一方面使我們的大腦形成了一種新的學習和記憶機制——更少地記憶,更快地遺忘;另一方面,又會使人們產生搜索依賴,懶惰思考。
2. 防御式思維導致的維持現狀
什麼是防御式思維?
防御式思維是一種消極的沒有安全感的循環,是阻擋我們走向自我發展的最大思維障礙。
因為安全感沒有得到滿足,所以不願意去探索世界,不願意去面對一些必要的難題。
防御式思維會讓人抗拒新知識,抗拒他人提出的觀點和建議,進而把整個世界看作難以應付的困難,眼裏充滿了焦慮、競争和威脅。
比如,當一個人犯了錯誤後,因為防御式思維作怪,他會不敢承認自己的錯誤,甚至會讓人掩蓋自己犯下的錯誤。
他不能把自己的錯誤當成一次成長的機會,不會思考錯誤為何而來,何以糾正,最終釀成大錯,也被剝奪了處理問題的能力。
防御式思維也容易讓人限入 " 怕輸 " 而無法自拔。
" 怕輸 " 是人人都有的天性,但也容易讓人陷入損失厭惡的困局,讓人產生一種強烈的維持現狀的欲望,導致我們浪費時間,影響工作效率,影響主動思考。
3. 主觀視角偏多造成偽思考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們經常會從自己出發,用習慣的甚至固化的視角去看待和理解世界,這就很容易被自己的思維方式限制住,甚至還會鑽牛角尖,得出錯誤的結論。
實際上,這種視角固化的情況很常見,就像人們常説的:" 手裏拿個錘子,看什麼都是釘子。"
但是,每個人説話的時候都會帶着自己的主觀視角,即便對方不是故意用語言框架來誤導你,也有可能在不經意之間影響你的認知。
比如,你的同事和你抱怨上司總是因為工作中的一些事情指責、怪罪他。很多人的反應是這個上司做得不對,從消極的角度解讀上司,陷入了主觀思考模式。
又比如,我們看到一位運動員既英俊又健壯,我們會傾向于認為他的運動能力一定很強,反之,我們就很可能會低估他的運動能力。
如果我們看到一位女士既漂亮又健談,我們可能會高估她的智商,而如果這位女士相貌平平,我們可能就會低估她的智商。
這種 " 光環效應 " 造成了以偏概全的認知錯誤,讓人們在人際知覺中形成了主觀印象,忽略了因果關系的思考,忽略了客觀思考的行動。
二、把思考作為習慣的好處
作為職場人,面對生活和工作,若能把思考作為習慣,就能在某些專業技能上獲得深厚的積累,發揮你的創造力和想象力,甚至是培養對于整個形勢的綜合理解能力,解決那些沒有标準答案的難題。
1. 避免無知而不自知,提升學習成效
在這個知識無限增長、知識獲取快速便捷的時代," 聰明的創造者 ",不是看你知道什麼,而是你能利用你知道的東西做什麼。
把思考作為習慣,靈活學習,既可以避免陷入 " 無知而不自知 " 的狀态,提升學習成效,成為一個資深的知識獲取者,又可以避免過分自大和過分自卑。
既了解自己知道什麼,也了解自己不知道什麼,讓人更加謙卑地面對這個世界,時刻保持開放的學習态度,擁抱未知世界帶來的驚喜。
2. 找到超級工作的意義感
每個人在職場上都在追求多個不同的目标,比如賺錢養家、結交朋友、滿足好奇心等。
越早學會思考,越早在職業生涯中追求自我實現,就能越早認清自己的長遠目标。在這個過程中收獲的意義感、目标感、使命感,能讓你在工作中如虎添翼,更好地取得事業上的成功。
假如你是一位客服人員,每天都有數不清的客户留言需要處理,這讓你感到非常煩躁。
這個時候,你就可以思考重新給自己的工作定位,你可以把自己當作 " 解憂大師 ",工作内容是幫助每位客户消除他們的煩惱和焦慮,同時幫助公司解決客户對產品的意見、抱怨和指責等問題。
你的工作做好了,不僅可以讓用户心情舒暢,還能提高用户滿意度,甚至能對產品的改進提出關鍵性意見。
在職場上通過思考,為身邊的夥伴賦能,為大家樹立目标感,可以幫助你更好地攀登職業發展的階梯。
尼采説過:" 一個人知道自己為什麼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種生活。"如果你能讓工作變得有意義,就能在工作中實現自我價值,你就會擁有一台不斷驅動自己前進的 " 永動機 "。
3. 從容應對復雜系統問題
在學習和工作中,善于思考的人,不僅能了解更多具體的知識和别人的經驗,還能獲得更多的思維工具。
接觸的問題類型越多,大腦積累的思維方式就越多,思維工具箱裏的工具種類就越齊全,在遇到新問題的時候,不僅會不斷切換思維方式,還能更靈活地應對問題。
當你擁有多種思維方式,你就可以在同一個問題的不同環境中,運用不同的思維方式去解決。
比如,當你遇到一個從沒見過的新問題,你的大腦就會嘗試調動不同的資源,形成新的思路。一旦某種新嘗試得到了比較好的效果,大腦就會記住需要用哪些資源來解決這種問題。
在復雜多變的現實中,誰掌握的思維方式更多,誰就更有可能找到復雜問題的解決方法。
三、把思考作為習慣的好處
思考在我們的人生中如此重要,那麼,怎麼樣才能養成思考的習慣呢?
1. 打破元無知,構建成長框架
無知可怕,元無知(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更可怕。只有直面元無知,承認無知,才是我們進步的開始。
第一,打破盲目自信,了解自己的知識盲點,接受新的認知,擴充自己的知識儲備。
比如,以前很多人認為微商是一種傳銷,并不認可。現在看到朋友圈有銷售的文案,就會憑着自己的經驗,認定這是變相微商。
但在你抗拒的微商裏,微商抓取客户的心理、培訓機制、選品用人的體系等,比很多銷售都厲害,這是我們應該了解的盲點,也是需要學習與思考的信息。
第二,建立 " 喬哈裏視窗 " 框架,了解自己和對方需要共享的信息,拉齊彼此認知,找到共同認知。
首先,按照 " 自己知道 - 自己不知道、對方知道 - 對方不知道 " 兩個維度,畫出一個四象限圖:雙方都知道,那就是開放區;自己知道、對方不知道,那就是隐秘區;自己不知道、對方知道,那就是盲目區;而雙方都不知道,那就是未知區。
接着,主動提供相關信息,如背景信息、事情前因後果等,詢問對方,努力擴大開放區,縮小隐秘區、盲目區和未知區。
任何學習,只有真正去做,才能得到關于自身能力的及時、持續的反饋,才能真正準确了解自己的學習效果和實踐能力。
讓自己成為一個警覺的樂觀主義者,保持對無知狀态或領網域的警惕态度,保持對學習能力和洞察能力的樂觀态度。
2. 突破防御式思維,增強心裏能量
要突破防御式思維,就要建立開放式思維,如何才能激活開放式思維,增強心理能量呢?
① 在工作和生活中,養成良性的思考習慣
比如,你報名學習西班牙語。課堂上,老師向你提出了一個又一個的問題,這時,如果你擁有防御式思維,那麼就會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受到了挑戰。
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在你的身上,你會特别關注老師對你給出的答案的反應,你還會感到十分緊張,并感受到你的自尊心正在被蹂躏。
而如果你擁有開放式思維,那麼你就會想,你是一個初學者,這也是你來這裏學習西班牙語的原因。你來這裏的目的就是學習,老師可以幫助你更好地學習。
如果你能這樣思考,緊張的心情就會遠離你,你的思維就會變得更加開放和活躍。
一個擁有開放式思維的人,不僅能夠打開自己的思維,也能在溝通協作中,激發周圍的人形成開放式思維。
② 建立積極情緒檔案袋,增強心理能量
很多時候,挫折和變故突然來臨,讓人猝不及防。平時主動為自己建立 " 積極情緒檔案袋 ",在需要的時候,随時随地提取積極情緒,恢復心理能量。
積極情緒,比如過去一周發生的關于喜悦、感激和愛的東西,或是喜歡的照片、禮物等。把這些記錄下來歸檔保存,就成了積極情緒檔案袋。
每一個職場人都會有消極情緒、焦慮的時候,如果感覺自己陷入谷底,就打開檔案袋,欣賞裏面的照片、信件、留言、禮物等。
适當的焦慮可以提升某些能力,比如考試前、百米比賽前的适度緊張等。
我們應該正确看待焦慮,不要一味想着對抗、消除、戰勝它,而是要學會把焦慮情緒當作自己的 " 生物報警器 ",把它轉化成有價值的心理能量,發揮它的積極作用。
③ 開放心态,提出探究式問題
當你想要讓團隊成員發揮他們的創造力,提出盡可能豐富的創意時,不能一開始就用限制性的封閉問題阻塞大家的思路。
比如不要提 " 怎麼才能讓用户多使用我們的新服務?" 這樣的問題,而是提出探究式問題—— " 用户為什麼要使用我們的這項新服務?"
然後,你可以在每個潛在的方向上進行有針對性的追問,比如 " 我們能如何幫助用户減少操作步驟 "?
這樣不僅能激發大家的思路,找到更有效的解決辦法,還能讓我們以開放的态度更好地溝通,找到共同成長的道路。
3. 豐富思維方式,跳出死循環
思考的前提,是要實事求是地看待問題。
很多時候,現實中很多現象難以理解 ,這時需要從當下的現實中跳出來,思考可能的選項,從而發現解決問題的新思路。
豐富自己的思維方式,順利跳出死循環,有三個建議。
第一,創造餘閒,讓自己有能力思考。
現代人的生活和工作節奏越來越快,會議一個接一個,日程表排得滿滿當當。難得的休息日,手機都要 24 小時開機。有些終身學習者,恨不得所有時間都熬在學習。
這種所謂的充實,會在不知不覺間侵蝕人們的思維能力。
避免這種情況,就要主動創造 " 餘閒 "。餘閒,是要留有餘地,擁有一些閒置的資源 、時間和金錢,不論是人或組織發生意外,都能從容不迫地應對,不幹擾原有的工作計劃和節奏。
比如,約瑟夫 · 普裏斯特利(氣體化學之父)出身貧窮,只能靠做教師的微薄收入養家糊口。
不過,這種比較自由的生活也讓他擁有了更多的餘閒,他有更多的時間來做研究、發明和寫作,随意去探索自己感興趣的領網域。
最後發明了制作純氧的方法,推動化學工業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第二,創造思想流動,讓思維多樣化。
主動構建一個開放的、多元化的思想網絡,社交圈盡可能有不同領網域、不同專業背景的人。
站在跨界網絡的中心點上,接觸各個學科的獨特觀點,從不同的角度來審視問題,讓自己更有可能擁有新的視角,找到嶄新的道路。
比如,一個問題一個人思考,解決的方案總是有限,但若是以頭腦風暴的形式,每人提出一個解決方案,就有很多種解決方式。這樣就能讓大腦記錄多種解決思路。
第三,斬斷循環鏈條,跳出輪回困局。
在職場中,很多人常會陷入一種困境:感覺自己在做無用功,每天辛辛苦苦地解決問題,但永遠也不能徹底消滅問題,就像進入一個死循環,沒有盡頭。
改變這種情況,就要明确責任、具體事項、同步溝通,從根源上斬斷循環鏈條。
工作和生活中反復出現的問題,之所以來來回回,是因為在系統結構裏根本沒有解決的方案。
要改變這個局面,就要思考洞悉系統的結構,想辦法改變系統破局而出,才能終止循環。
比如,公司銷售經理抱怨產品種類太少,產品部門開發速度太慢,不能滿足客户差異化需求;產品部門又抱怨銷售部不給力,辛苦做出來的產品賣不出去。兩個部門互相抱怨,陷入了 " 先有雞還是先有蛋 " 的争論怪圈。
這時,解決問題的關鍵,是多角度出發,找出怪圈原因,他們既不是個人矛盾也不是利益分配,而是系統結構出了問題。
公司把利潤當成唯一目标,缺乏清晰客户定位,導致產品部門只針對重點客户開發好產品,銷售部門追求銷售量照單全收。
思維方式越豐富,越可能找到復雜問題的答案。
四、把思考作為習慣,賦能人生
蘇格拉底説過:" 未經審視的人生是不值得過的。"
我想説,未經審視的思考,也不是真正的思考。如何審視思考,這不僅與我們掌握了多少思維工具相關,更與我們的人生寬度有關。
在漫漫人生路上,復雜性和不确定性有如懸崖與沼澤,時常攔住我們前進的腳步,而每個人克服困難前進的過程,其實就是在經歷自己的 " 英雄之旅 "。
我相信,只有從 "把思考作為方法"、"把思考作為答案" 轉變為 "把思考作為習慣",才能更好地探究問題的本質,為人生帶來動力,激發思維火苗,讓你能勇敢地展開自己的 " 英雄之旅 ",強化自己的核心競争力。
*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筆記俠立場。
分享、點贊、在看,3 連 3 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