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她要翻紅,為什麼大家都不同意?,歡迎閲讀。
估計誰也沒想到,李晟竟然成了《乘風 2025》的舞台上第一個翻紅的人。
當唱響《當》的那一刻,無數觀眾的記憶閘門轟然打開。
那個曾經被貼上 " 雷劇 " 标籤的《新還珠格格》,竟随着湖南衞視的深夜重映,以破 3% 的收視份額登頂衞視榜首。
這一幕看似荒誕,卻又充滿深意——
一部曾被豆瓣 5.4 分釘在 " 翻拍恥辱柱 " 上的作品,為何在 14 年後成為一代人的 " 童年回憶 "?
這背後究竟是時代濾鏡的魔法,還是代際審美的必然碰撞?
要理解這一現象,首先要回到 2011 年《新還珠格格》首播時的輿論場。
彼時,李晟版小燕子被批 " 刻意模仿趙薇 ",海陸飾演的紫薇因 " 不夠水靈 " 成為眾矢之的,而瓊瑤新增的洋畫師班傑明更被觀眾嘲諷為 " 畫蛇添足 "。
劇中 37 場吻戲遠超原版,台詞中夾雜的網絡流行語與瓊瑤式排比句形成詭異混搭,甚至被老劇迷痛斥 " 亵渎經典 "。
然而正是這些 " 離經叛道 " 的改編,在 14 年後成為 Z 世代眼中 " 去沉重化 " 的閃光點——
當短視頻平台将新版解説為 " 古裝甜寵 + 搞笑番 ",當年被嫌棄的狗血橋段,反而成了年輕人追捧的 " 反套路爽感 "。
這種評價的逆轉,本質上是一場關于 " 青春定義權 " 的代際戰争。
當老劇迷質問 " 雷劇憑什麼翻紅 " 時,年輕觀眾以 " 我的青春拒絕被定義 " 反擊,甚至将 " 保三争一 " 的李晟投成《浪姐》斷層第一。
但這個第一,對于李晟的演藝生涯來説,頗有一番味苦。
2011 年,李晟帶着嬰兒肥的臉和清脆的笑聲,成了新版《還珠格格》裏争議最大的 " 小燕子 "。
其實李晟的星途起點并不低。
瓊瑤為翻拍劇舉辦演員選拔,她一路過關斬将拿下小燕子角色。
那時," 瓊女郎 " 還是金字招牌,但 2011 年的影視市場已悄然生變。
這一年,《甄嬛傳》開啓宮鬥劇時代,《步步驚心》讓穿越劇成為新寵。
觀眾對 " 傻白甜 " 女主的容忍度,随着《宮》《陸貞傳奇》等劇的熱播逐漸降低。
李晟版小燕子的 " 咋咋呼呼 ",在宮鬥與權謀盛行的時代顯得格外突兀。
更殘酷的是,流量時代的大幕正在拉開。
楊幂的《宮》同年爆紅,她憑借 " 洛晴川 " 一角微博粉絲暴漲 500 萬。
而李晟的 " 小燕子 ",卻成了傳統電視台造星模式的最後絕唱。
" 戲紅人不紅 " 的魔咒 《新還珠》之後,李晟不是沒努力。
《花非花霧非霧》裏,她挑戰苦情戲;《新京華煙雲》中,她飾演大家閨秀。但這些劇要麼口碑撲街,要麼熱度不足。
問題出在哪裏?翻看她的作品列表,角色類型高度重合:
要麼是活潑少女,要麼是苦情女主。當趙麗穎用《杉杉來了》《知否》完成從甜妹到青衣的轉型,李晟仍在 " 傻白甜 " 的怪圈裏打轉。
更致命的是,她錯過了綜藝風口。
2015 年,李晟與李佳航公布戀情,而後低調完婚。
婚後李晟減少工作量,偶爾在社交平台分享育兒日常,俨然一副 " 半退圈 " 狀态。
這種選擇無可厚非,但娛樂圈的殘酷在于:一旦暫停,便難再續。
除非,你對于觀眾而言有特别的濾鏡。
對于 80、90 後而言,《還珠格格》是 VCD 租賃店裏泛黃的碟片,是暑假午後蟬鳴中的集體狂歡;
但對 00 後來説,李晟版小燕子卻是觸屏時代的 " 電子榨菜 ",與《愛情公寓》《花非花霧非霧》共同構成他們的童年拼圖。
湖南衞視的 " 還珠策略 " 更是精準踩中了懷舊經濟的脈搏。
曾一年内重播《還珠格格》13 次的湖南衞視,此次借勢《浪姐》熱度深夜重映,本質上是将李晟的舞台情懷轉化為劇集流量。
這種 " 經典 IP+ 當紅藝人 + 懷舊營銷 " 的組合拳,不僅讓《新還珠》在社交平台掀起 " 新舊還珠迷 " 的罵戰,更通過争議性話題完成對多年齡層觀眾的無差别覆蓋。
有趣的是,當老觀眾痛心 " 魔改經典 " 時,年輕一代正用 AI 工具生成 " 還珠風 " 寫真,将懷舊轉化為可參與的娛樂消費——
經典從未消失,只是被不同世代以不同方式重新解構。
更深層的矛盾,則在于影視創作中 " 經典復刻 " 與 " 時代适配 " 的永恒博弈。
瓊瑤曾強調新版有 70% 的原創劇情,試圖在保留 IP 精髓的同時注入現代價值觀,但這種努力在當年被視為對原作的背叛。
而今再看,班傑明的跨文化視角、女性角色更直白的感情表達,恰恰暗合了 Z 世代對多元叙事的需求。
當短劇版《還珠格格》宣布以 " 女明星穿書爆改金鎖 " 的設定登場時,市場已用行動證明:
經典 IP 的持久力不在于復刻完美,而在于能否成為每個時代的情緒容器。
或許,我們不必執着于争論哪版《還珠》更 " 正統 "。
老版承載着改革開放初期人們對自由與反叛的朦胧向往,新版則映射了互聯網一代對個性化表達的渴求。
當李晟在舞台上唱起《當》,彈幕裏飄過的既有 80 後 " 爺青回 " 的呐喊,也有 00 後 " 終于能為你投票 " 的宣言——
這首跨越 27 年的主題曲,早已成為串聯不同世代的情感紐帶。那些曾被貼上 " 雷劇 " 标籤的作品,或許只是提前預支了時代的審美寬容。
所以,當湖南衞視第 14 次重播《新還珠格格》時,與其糾結 " 時代的濾鏡是否有用 ",不如承認:
每一代人都在用當下的眼光重塑記憶。
經典之所以不朽,并非因其完美無瑕,而是它總能以新的姿态,叩響不同世代的心門。
就像主題曲裏唱的那般—— " 讓我們紅塵作伴活得潇潇灑灑 ",無論是趙薇的靈動還是李晟的甜野,無論是老版的清純還是新版的喧鬧,轟轟烈烈的從來不是某部劇集,而是我們終将逝去卻永遠鮮活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