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當遭遇“職業閉店人”,你該怎麼辦?,歡迎閲讀。
文 | 财經思享匯,作者 | 趙田禾,編輯 | 管東生
" 還剩 180 多節課,3 萬多,店關了,錢就是不退 "。
2023 年初,羅先生在廣東的一家金寶貝購買了課時數 195 節,價值 3.5 萬元的課包。2023 年下半年,他察覺到員工陸續離職,孩子總排不上課,機構的異常加之親友的提醒,羅先生向機構提出退費的要求,然而沒被批準。
2024 年 3 月份,這家金寶貝閉店了。3 萬元的費用就這麼打水漂了?這令羅先生難以接受。
類似的遭遇不止發生在羅先生身上。近期,一些品牌教培機構突然關閉多家門店,不少家長同樣面臨着退款難的困境,這一事件引起了公眾關注。随之而來的是閉店潮背後,關于 " 職業閉店人 " 的猜疑與讨論。似乎有雙手在暗處攪弄風波,将家長推入一個個圈套之中。而操盤手就是所謂的 " 職業閉店人 "。他們常常現身于商家面臨着倒閉風險或經營不善的情況下,通過變更法定代表人、減少注冊資金、舉辦活動促銷收費、宣布閉店等一套打法,來幫助機構老板 " 安全着陸 "。
錢流走得沒有一絲聲音,操盤手與機構老板卻攜款狂歡。但是,斂财無下限,法律有底線,職業閉店人與機構老板的勾當是否遊走在灰色地帶?消費者又該如何繞開層層設伏的陷阱?
01 暗輪如何轉動?
教培、健身、美容等機構通常會采用向消費者預收款的形式來進行售課。總課時越多,單課價越優惠是較常見的促銷手法,能夠吸引消費者一次性購買價值上萬的課包。短時間内能夠拿到大量現金的預付費模式,也讓職業閉店人發現了商機。
據報道,一位負責金寶貝南京的閉店人透露,他們在介入後,首先會基于機構現狀給出解決方案,其次是向大部分消費者做協調和溝通的工作。此外,還可以給老板創造時間差去籌錢,同時還會幫助門店收割一波。經營不善的機構老板與掌握經驗的閉店人一拍即合,沾沾自喜。被 " 收割 " 的消費者則有苦難言。
據了解,通常情況下,閉店人首先會對店鋪基本負債情況進行評估,收取 5%-10% 左右的服務傭金,确定合作意向。第二步就是慣用套路:變更法定代表人。職業閉店人會選用名下無可執行财產、不進行高消費的人員,例如偏遠地區的老年人,并提前轉移主體公司的賬户内的資產,最終導致公司以資不抵債為由進行破產或者執行不到位的情況。第三步則是學員分流。
北京市康達律師事務所劉柏伶律師表示,法律上并沒有 " 安全閉店 " 這一概念,根據這些年以及最近一段時間網絡上流傳的所謂 " 閉店跑路 " 現象,劉律師解釋,存在類似于專門找一些人來負擔企業欠債的問題,讓企業在負債的情況下能夠安全着陸," 職業閉店人 " 的行為更多是為了規避企業法定代表人的風險。如果公司債務将來在執行的時候執行不到位的話,會對法定代表人進行一個限制高消費的行為,通常情況下,限制高消費意味着對被執行人以及相關人員在飛機、高鐵、保險、酒店等高消費行為上進行限制,因此,為了使老板最終能夠逃避公司債務與被限制高消費的風險,會使用變更法定代表人這一慣用手法,而在選擇法定代表人時,則會選擇經濟能力較差、消費能力較弱的老年人,這類人群受高消費限制的影響較小,同時消費者會因其名下無可執行财產而無法獲賠。
劉律師提到,法定代表人沒有任職期限的限制,一般情況下,辦理法定代表人變更登記時,工商的審查僅是一種形式上的審查,不要求新老法定代表人到場籤字确認。因此對于變更法定代表人的行為是否存在涉嫌違法的情形,無法進行直接監控。
企查查顯示,北京金寶貝、天津金寶貝的主體公司爍晖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都在今年 1 月變更為陳雄生,《中國之聲》曾報道此人為廣東惠州惠東縣某村一名 52 歲男子。今年以來,金寶貝主體公司因教育培訓、租賃合同等糾紛被告上法庭。目前,陳雄生已被限制高消費。
變更法人代表後,閉店提上日程,學員分流是其中重要一步,據齊魯晚報報道,一位閉店人介紹,其團隊研發的微信小程式上架所在城市的相關機構,将剩餘的學費在小程式中進行等額充值積分,家長可自行在小程式中選擇感興趣的機構進行轉課。最後的手段是建議家長走起訴流程,在起訴的調解期,會為家長退一部分現金,以及多補一點積分," 到這一步,一般家長都可以接受 "。
此外,花招與話術層出不窮。北京财富購物中心發布公告稱,金寶貝與北京财富中心的租賃合同于 2024 年 3 月 31 日到期,且不再續約,出租方已通知該店鋪應于 2024 年 4 月 30 日之前完成全部清場工作。該門店員工表示,目前總部正在協調遷址,尚未落實,新址應在方圓十公裏内。并且,從北京财富購物中心服務台獲知,金寶貝目前處于欠租狀态。
據金寶貝财富中心店員工稱,自 4 月 14 日起至月底,每個周日,店裏都會開辦活動,參加一次需消課 5 節,并交 80 元左右的材料費。而有家長反映,之前參加類似活動需消課 3 節,如今又 " 漲 " 了。按 200 元一課時來計費,目前參加一次活動的費用合計 1000 元左右,一位家長表示,這明顯是為了提高消課速度," 毫無性價比可言 "。
無獨有偶,另一位消費者表示,位于北京市東城區的一家金寶貝最初也是這一説辭,最終等來的卻是閉店。看似拿商場不肯續租、承諾開新店作為遷址理由,實則為達成其閉店跑路目的。
對于門店以遷址為理由閉店,家長是否可以要求退款,劉律師表示,首先要了解當時的合同是如何籤訂的,針對這方面内容,合同變更的權利是如何約定的,對于确實要發生變更的情況,在個案當中法院會根據實際上的合同履行情況、供求關系,以及考慮在訂立合同時是否雙方能夠預見到變更情況,在訴求不一致的情況下,法院會綜合考慮來判定,通過公平原則來判定到底是允許變更還是直接解除。如果籤協定後,迅速變更地址,那麼很可能存在欺詐的情形。因此,消費者在籤訂合同時,對于各項條款需更謹慎細心。
除此之外,還有一種較為慣用的學員分流手段是轉課給同行,閉店人通過支付一定的金額給同行,由其為學員繼續提供服務,不過,消費者轉課後還将面臨着無人受理、報課困難等風險。北京的一位家長反映,須向轉課後的機構額外交錢才能繼續上課。
除了找各種理由來達成閉店,更有甚者悄無聲息,一夜之間卷鋪蓋跑路。燕郊的王女士在水孩子遊泳培訓學校購買了總計一萬五千元左右的課包,然而突然發現微信群解散、機構閉店," 沒有收到任何事先通知,還是從其他家長那知道老板跑了 "。
值得注意的是,不乏利欲熏心的閉店人争分奪秒全力收割最後一波,羅先生反映,2023 年底,廣州一家金寶貝仍在舉辦大型活動,吸引會員續費,2024 年 3 月,繼續通過全腦之星挑戰杯、促銷賣課繼續收費。在燕郊水孩子報了課程的一位家長反映,跑路前一天,機構還在搞開年大促銷,吸引老會員進群,進行課程推銷。
無奈被卷入機構閉店漩渦的家長們采取諸多方式希望追回款項,不過在這過程中會遭遇重重阻礙,甚至再次誤入閉店人的陷阱。《中國之聲》報道,一位閉店人表示,閉店後,自已會不斷告知家長要挽回損失,通過降低家長的預期來降低公司的風險,家長們出于利益而綁定,也會因為利益而分開," 也許你能接受 500 塊,他能接受 300 塊,消費者就會因此被劃分為不同的團隊,那麼風險也就不復存在了 "。
去年以來,北京多家金寶貝接連閉店,一些家長選擇将主體公司訴至法院,案件正陸續開庭審理。張女士講述訴訟調解經歷時表示,開庭時,被告方提供了三個解決方案,方案一是拿判決書,會勝訴,但是拿不到錢,因為雖然金寶貝的主體爍晖公司的賬户被法院凍結了,可裏面早就沒有錢了;方案二是拿調解書,沒兑現的課時費會分五個月退還給消費者,但是若沒有錢退,那麼自動轉成判決書;方案三則是換校區上課。張女士最終選擇了方案二,不過對于是否能追回退款,仍是未知。
02 法律是底線,是武器
閉店人能成為 " 職業 ",既出于市場的需求,也反映了卷錢跑路這一行為的猖獗。他們采取涉嫌違法的策略逃避責任,鑽法律的漏洞,抓住消費者維權成本高的弱點,賺着灰色地帶的錢,家長則舉步維艱。提前變更法定代表人、為機構老板逃避債務并轉移風險等行為是否真為萬全之策?又是否踩到了法律的紅線?
劉律師表示,如果公司遭遇經營不善情況,在滿足消費者的退款需求或是正常轉讓的情況下,一般只需背負基本民事責任,但如果閉店之前,商家與 " 閉店團隊 " 合作,或者刻意通過促銷活動,誤導消費者進行消費,從刑事角度來看,可能會涉及到詐騙。如果在合同的籤訂和履行的過程當中,行為人以非法占有為目的,騙取對方當事人合法财產的話,那麼首先可能會構成合同詐騙罪,合同詐騙罪的入刑條件是 2 萬元,甚至有些地方是 1 萬元,更嚴重者可能還會構成詐騙罪。
《中國之聲》報道,北京工商大學法學院教授呂來明認為公安機關可以考慮從合同詐騙的刑事犯罪角度進行打擊,以起到警示作用," 從債務關系上看,債務轉移應經債權人同意,原來的經營者應該承擔的債務,并不能因為店鋪轉讓給職業閉店人而免除,但其可能承擔的民事法律責任過低,因此難以懲戒 "。
在機構老板與閉店團隊的合謀之下,消費者又該如何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對此,劉律師提出幾點建議,首先,作為受害者的家長可以到當地的工商登記部門、工商監管部門或者是消費者協會投訴;其次,家長在得知權益受損後,盡量不要觀望,可以采取立即進行民事訴訟的方式。劉律師表示,在處理類似案件時,有些家長會迅速起訴,同時與商家溝通,進行退款、換課等協商。劉律師認為,投訴和訴訟同時并及時展開,或許能提高解決問題的效率。
此外,劉律師表示,在訴訟過程中,消費者掌握的證據十分重要,包括交費等憑證,其次要盡可能去證明商家誤導、鼓動甚至欺騙消費者進行消費。其三是考慮對方的執行能力,可以去關注當時轉賬的賬户,及時對賬户進行财產的保全,或許會保留一部分還沒轉移走的錢款,可能對未來的償付有所幫助。因此,消費者可以及時保存各憑證,以加強維權手段。
那麼,消費者該如何辨别 " 閉店 " 圈套呢?劉律師提到,跑路行為通常會有迹象,比如説工商登記的變更、員工的遣散等,其中一些迹象對于消費者而言,或許難以時刻關注,為了盡量避免落入陷阱,在進行預付式消費時,家長應保持理性的态度,在經濟能力承受的範圍内去支付相應的費用,盡可能減少這項支出對家庭經濟產生的壓力,同時,警惕一些價格大額減免、增送大量課程等促銷活動。此外,在校外機構的規範性方面,這些年出台了一些規定,比如收費一般情況下不會超過三個月、課時不能超過 60 個課時等,所以家長在消費時可以對此适當關注,從而降低風險。
劉律師認為,這一規避風險的行為大多鑽了法律的漏洞,這些職業閉店人擁有了可操作的空間,随着這個問題逐漸暴露,在監管以及法律層面,包括法定代表人的變更方面,相關部門或許會考慮去做适度的幹預,以更好地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