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親子經驗:起底娃學英語的最大騙局,我寫着寫着想哭……,歡迎閲讀。
今日直播
開頭説件事!
昨天咱們平台推薦了,後台收到好多各種各樣的問題。看來各位老母親真的很關心娃的寫字問題了。
我知道很多媽媽,對到底怎麼帶娃練字有一定的疑問,也很想了解專業老師是怎麼教孩子寫字的,所以特意邀請了字閃閃品牌方和主講的靜美老師今晚給大家做一場直播。
這次 biu 媽就不露臉啦,大家有什麼問題可以直接咨詢靜美老師哦,靜美老師還會現場講寫字幹貨,可以拉着孩子一起來聽課哈!
直播間還給大家準備了獨家的禮品和抽獎活動,今晚 19:00 點不見不散哈!
>01
大家好,我是英文編輯多樂西,也是閃閃的媽媽。
突然意識到,生活中 " 萬事開頭,先買為敬 " 的懶惰心态,有點危險。比如,當決定健身了,先考慮的是:全身 lululemon 安排上?請私教?而不是觸及根本,想一想自己是為了減重還是塑形?每天可以投入多少時間?
孩子學英語時,媽媽們也經常糾結 " 我們要開始英語啓蒙啦,讀哪套分級?報外教還是中教?"" 磨耳朵很久了,感覺效果不明顯,買個聽力機會不會好一點?"
其實,我們囤書、報班、跟課、入手工具,都不是關鍵。買,只是最廉價的投入。
關鍵是,如何把手頭的資源盤活,用好,堅持下去,這些才能讓孩子真的有進步。
盤活、用好、堅持,哪一項,都不太需要用錢;但哪一項,不需要我們親自去費心呢?
説這個資源不費媽,那套教材不費媽,報個班就省心了的……得先打個大問号。
▲ 圖源:日劇《勝者即是正義》
英語圈裏,其實大家心照不宣——" 不費媽 " 這句假的不能再假的話,不能信。
要是真有一個 " 不費媽 " 的平行宇宙,那裏的復仇者聯盟,一定是誰家雞英語就痛扁誰
我天天研究英語教材、原版書籍、工具等等等,在這塊兒,自認為有點經驗,也經常有學校老師、機構老板,帶着問題來向我咨詢的。
如果這些還只是紙上談兵,那麼當媽後,開始帶娃啓蒙英語的我,可太有發言權了,跟大家分享兩個層次的體會:
第一個層次,英語啓蒙,主打一個費媽,懶人就是搞不定。
第二個層次,世界上最有效,最高效的英語啓蒙方式,就是親媽 1 對 1 的指導。
你可以承認自己做不到、不願意,但不能否定親媽 1v1 英語啓蒙就是最出效果的!
小夥伴提醒我,寫的這樣話,可能會打擊媽媽們的積極性。确實有點戳心,留言區裏請大家手下留情啊……
▲ 圖源:紀錄片《上野千鶴子的最後一課》
我認為,當代女性的選擇,應該把 " 自我感受 " 放在第一位。我提前告訴你,英語啓蒙的主戰場在家庭,主要中堅力量是媽媽,讓你提前了解事情的困難和重要性,你有了這一層認知,再做決定,是最理性的。
你認為困難沒法克服,那就别做;能做到有信心,那就堅持。不要過度内耗自己,也不要影響親子關系、家庭和諧。
當然也一些小方法小手段,能讓費媽的英語啓蒙,盡量 " 省 " 一點。
" 親媽 1v1 英語啓蒙 " 有 4 個關鍵詞:
Mommy、Timing、Planning、Money,即,母親、時機、規劃、鈔票。
02
「 親媽 1v1 」
Mommy
怎麼不是親爹 1v1 呢?也有的,但我樣本數據太少,不值得參考。
▲ 圖源:電視劇《長相思》
親媽 1 對 1,是指孩子最主要的照料者,通過觀察孩子,制定出滿足孩子興趣、能力水平的學習計劃,滿足家庭的教育規劃,并匹配相應的學習素材進行學習。
説白了就是,量身定制的 1v1 學習指導。
這個人不一定是媽媽,當然也可以是爸爸,是祖父母,甚至是保姆阿姨,一些請外籍保姆住家的家庭,實際上就主要想做 1v1 語言指導這件事。大多數家庭裏,孩子的主要照料者是媽媽本人,所以後文我都用 " 媽媽 " 指代。
如果你和我一樣,本身就非常喜歡做這件事,那開端就很美好——英語啓蒙,只是你家裏早教育兒的一種方式而已。它和塗鴉畫畫、講故事、在小區撿落葉、在海邊數石頭,是一樣的事。
保持這個勁頭,剛開始别太用力,每天一點點就好。
「 為啥親媽 1v1 最有效 ? 」
Timing
你家孩子上幼兒園了沒?或者説之前參加過幼兒園的宣講會、家長會嗎?
那你一定聽園長阿姨總是在重復一個不明覺厲的詞:腳手架 /Scaffolding
這是把建築領網域的術語用到教育學中:一個人在地面,但他想去二樓,樓梯又沒修好,那就需要一個腳手架,爬上去。樓梯修好後,腳手架就可以撤掉了。
幼兒教師就是孩子和新知識 / 新能力之間的腳手架,娃可以在幫助下,完成一些之前完全做不到的事。比如種植一顆小樹。
而媽媽,就是 0-6 歲的英語啓蒙最有力的腳手架。媽媽能幫娃做到什麼呢?
一聽,二説。
在語言學習黃金期裏,媽媽是孩子待在一起更多的人,這就注定了,媽媽説的話,就是孩子的聽力詞匯第一桶金。
在家庭裏,孩子的聽、説,很多情況是同步發生的。比如,
媽媽説的話,孩子會主動模仿發音,媽媽讀的繪本,孩子聽多了也能從句子裏識别出熟悉的單詞,進行跟讀。聽媽媽的話,原來周董當年的歌,已經唱出了啓蒙的秘訣
即使我們也借助聽力設備、故事機、點讀筆,但媽媽的角色依舊不可代替,因為我們説的是 "1v1"。
這種媽媽和孩子之間的 1 對 1 互動,是世界上最有温度的教學方式。
你不厭其煩地重復每一個單詞;你耐心地引導和等待,很多娃聽力輸入 8-9 個月後,才有第一次發音;你用誇張的肢體語言,展示給孩子 push 和 pull 的區别;每晚的親子閲讀時間,孩子都伴随着你的聲音入眠。
沒有技巧,全是感情。
但光有感情也不行,媽媽對孩子 1V1 的指導,最大的價值在于,我們可以随時根據孩子的學習進度,及時調整,直到找到孩子最能接受的方案。
不喜歡聽這個?OK,換一個。這套讀物沒有興趣?那試試另一本。這本書娃愛得不得了,那麼把感興趣的話題抽出來,來一次深入點的主題學習 ~
▲ 給娃做交通工具啓蒙時自己畫的
這就是任何機構、學校做不到的,因娃施教。
而腳手架的最終宿命是,被撤掉,所以媽媽在聽、説這個階段的角色,一直在漸退,直到完全透明。
比如,當孩子的聽説能力上道,聽力詞匯轉變成閲讀詞匯,媽媽要做的只是尋找合适的聽力素材持續保温,不需要總是親自上陣了。
那麼你就明白為什麼學校教育,做不到英語 " 培優 " 了。因為所有孩子使用同樣的教材、進度,朝着就是一個同樣的目标和水準在學習。這個水準在小學階段,是 "NOT 英語文盲 ",在中學階段,是 " 應試拿高分 "。
而「你的孩子」,因為得到了「你給出的最優方案」,按照「孩子自己的進度」在往前走,這樣的個性化學習方式,反而讓孩子走得更快。
03
那可不得把親媽薅秃 ?
解決方案是什麼 ?
「 先規劃 , 找外挂 」
Planning & Money
1
規劃 /Planning,比任何讀物 / 教材 / 資源都有價值
有媽媽問我:" 閃閃媽,我的孩子 3 年級了,目前看不懂圖畫書,也不接受分級讀物,怎麼辦啊?"
" 我的孩子馬上進初中,單詞始終記不住,課外學的教材也看不出效果,有建議嗎?"
這其實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孩子最初的啓蒙規劃不明确,到了高年級又看到别家孩子的啓蒙成果,就有點慌。
比如第一個孩子,假如 TA 身處在,所有娃都是 3 年級 0 基礎接觸英語的環境裏,你絕對不會認為一個 3 年級娃不讀分級讀物有啥大問題。
再比如,假如你不滿足學校教育,你意識到孩子還有上進的空間,那你從現在開始,可以做一個中期的 "3 年目标規劃 ":
這個規劃可能比較粗暴。我舉這個例子是想告訴大家,什麼樣的目标,決定了什麼樣的規劃;不同的規劃,你就要給孩子去匹配不同進度的教材、資源,并且各有側重。
因此,不同的目标和規劃,也決定了 " 費媽 " 的程度。
對 "Planning/ 規劃 " 做了比較詳細的解答,需要的啓蒙媽媽可以看看 ~
上圖這個中期規劃裏,如果目标只是分班考,那麼你家大概率就可以先放棄口語了,多分配時間給詞匯、語法、閲讀,即可。再細看,閲讀主要考察的就是詞匯、語法、閲讀策略。很清晰了,這三年,主要整詞匯、語法,再加上少量的閲讀策略,就對了。
按照咱們東西兒童教育的英語學習标準,無論孩子之後出國還是繼續國内升學,在 13 歲時英語都能達到「可以出國留學」的能力。
我以這個目标為例,應該給孩子怎麼規劃啓蒙呢?
你説我不認同你們的觀點,我覺得能跟着學校節奏,3 年級開始學英語,之後中考、高考英語要達到優秀水平就 OK,那這個孩子的規劃,肯定又不一樣。
很多娃啓蒙一段時間,讀了原版也上了教材,但始終進階不了,根源其實是在規劃階段,家長還沒想得太清楚,導致 " 外挂 " 沒找對。
看見别的孩子在讀這個,在用那個,覺得真好,那就給咱娃也安排上——沒有考慮到這個東西,門檻要求了孩子必須達到什麼樣的水平,能帶孩子最終走到什麼程度,能獲得什麼樣的能力。
説到底,這個高價值的規劃 Planning,也得靠 Mommy 媽媽們經過 1 對 1 的觀察,結合自家大人的精力、時間、财力,來分配,因此每一家的方案,都是獨一無二的。
2
外挂 /Money,達到 " 類親媽 1 對 1 效果 " 的輔助手段。
有了規劃後,如果我們媽媽啥啥都自己上,那真的會累狗帶。積極尋找一些達到 " 近似親媽 1v1" 效果的輔助,也很必要。
這個标準就很統一了,每家都可以套用——
1)想象下,假如你不在場,這個東西能給孩子什麼樣的幫助?
2)假如你在場,用它能幫你做到什麼你做不到的事兒?
剛好我帶娃在用的兩個啓蒙資源,就分别符合上面兩個 " 類親媽 1 對 1 外挂 " 的标準(無廣無鏈接)。
一個是專門整低齡聽、説的系統啓蒙 APP,來自新東方。它幫我解決的問題是:
✓
假如我不在家,孩子也有高頻地聽、説的機會(一節課 10 分鍾,有 50 次以上聽 + 説的機會);并且搭好了娃在生活中自主開口的腳手架。
我不在家,他也能獲得" 可理解輸入 "(依靠外教的 TPR 教學和課程界面設計)。
我不在家,他也可以系統習得 + 復習(每次新課都會復現之前學到的詞、表達,5 天一個小閉環,3 個月一次集中大復習)。
▲ 圖源:新東方 BOBO 英語
另一個是專門搞閲讀的分級讀物。
我一個英語博主,你説我就用某一套分級也是不可能的,牛津樹、大貓、RAZ 我家都用,最近我研究汪培珽老師的書單,對 I Can Read 系列也蠢蠢欲動。
但目前為止,只有一個設計,是我自己無論如何也做不到的,那就是《大貓》每本書最末頁的 Story Map。
讀過《大貓》的都知道它,但你們也許不知道,它的含金量是多麼巨大。
一個 Story Map 相當于對一本書的總結、復述,所以每一本書 Story Map 形式、畫風,都不一樣。
▲ 圖源:大貓分級
這個 Story Map,我借助它可以獲得:
現成的提問模板。
比如,虛構類故事讀物我可以問孩子:重要事件、人物,故事的開端 / 轉折 / 結尾。非虛構的科普讀物我可以問:物體的細節、狀态、變化、以及導致的後果。
順理成章的背誦、重讀。
上面這些問題擺出來,娃需要回顧、思考整本書的脈絡、細節,不懂或記不清楚的,就順理成章地再讀一遍;
如果想 " 不動腦筋 ",那背誦一遍,是回答問題的最簡單方式 ~ 但這過程,不也強化了口語發音和重點詞句的記憶?
口語表達。
當孩子準備好後,鼓勵娃復述内容,用自己的思路、表達,重新整理全文。而這個過程,又是非常好的口語表達鍛煉。
自然開啓精讀訓練。
讀到中階,還會出現 " 分角色復述 " 這樣的高級精讀訓練。這玩意放歐美小學、中學課堂,也是非常高階的閲讀技巧,因為它涉及 " 不同視角看待同一事物 " 的辯證思維。
孩子還可以自己動手畫畫簡單的思維導圖,追溯事件、事物的發展軌迹。
這一串操作下來,你覺得孩子得到了什麼?
聽、説、讀、寫,這不都有了嗎?
所謂高門檻、普通家庭難獲取的 " 閲讀思維 ",這不就是了嗎?
實話説,雖然考到了國内應試英語的頂點,專八,那又怎樣,我口語表達依然拉胯。
還有,有件事大家得知道,怎麼磨耳朵、怎麼給小朋友做 0 基礎閲讀啓蒙、怎麼教自然拼讀、怎麼搭配分級讀物……這些都是師範生教科書裏沒有的事兒。
只有這種原汁原味的素材才有,只能靠咱們自己摸索。
你看,這兩個外挂,減少了我自己的工作量,但我的孩子在跟着它們聽、説、讀英語的過程,達到了 " 類親媽 1v1",甚至 " 超過親媽 " 的效果。
EASTWEST
為這篇不算輕松的文章打個總結,最有效的英語啓蒙是 " 親媽 1 對 1 的指導 ",它有 4 個關鍵詞:
Mommy,媽媽的角色至關重要
Timing,搶占聽説的時間先機
Planning,規劃大于執行
Money,必要的付費服務
而後面 3 個的執行,又回到了 Mommy 媽媽的角色上。
花時間,花精力,花錢,真是挺費的。
要不咱就别生娃了,留這精氣神雞自己的話,我們讀者群裏肯定能出一大批優質人類女性。
我的孩子恰好趕上了這波低生育率,我也在 " 妄想 " ——你説咱們會不會順勢就将學校教育做成精品小班?
畢竟,如果咱娃的運氣足夠好,遇上一個觀察力、同理心超群的好老師,那是能達到遠遠勝過 " 親媽 1 對 1" 的專業教學效果的!
這個趨勢值得期待,可主導權不在我手上啊……
理想的教育,應該由最好的人,成為最好的老師,來教孩子。但明顯目前我們達不到。只能靠媽媽多努力。
因此,我可以确定的是,
一定會有更多家長,願意去做 " 親媽 1 對 1" 的英語啓蒙(也确實有很多媽媽在這樣做),
一定會有更多家長,主動尋求能實現 " 類親媽 1 對 1" 效果的教育服務(都達到堪比親媽的效果了,肯定是付費服務),
一定會有更多家長,願意費心費力為娃打造一副 " 量身定制 " 的盔甲。
▲ 圖源:兩位讀者媽媽
假如,假如隊友實在不給力,咱也得想開。畢竟,如果自己不費心費力,指望孩子自由發展,野蠻生長……那憑什麼我家孩子就比别人家的優秀呢?
我們當媽的,費就費在,從產房出來的那一刻,就瘋狂生長億點點責任心。
End.
~ 入英語群 + 我 ~
當然咯,我也可以成為大家的一個外挂,沒事翻翻文章,英語啓蒙、英語進階少踩坑:
/ /
/ / / /
/ /
>>>
/
細讀經典專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