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互聯網經驗:食品飲料出海要邁過「有貿易無戰略」的難關,歡迎閲讀。
文 | 窄播,作者 | 肖超
「在 2018、2019 年的時候,你問我們的被投企業是否考慮出海問題,絕大多數都覺得在國内市場夠他們做一陣子了。今天要問大部分的被投企業是否考慮出海,不管是主動還是被迫,幾乎沒有人不考慮出海。」
出海從完全不是共識,到現在或主動或被迫,已經變成完全共識。峰瑞資本創始合夥人李豐在 FBIF2024 食品飲料創新論壇全體大會上回顧過去五年中的關鍵變化時,如此提到。
中國企業在品牌層面的出海大概分為幾個階段,一是傳統制造業品牌,如服裝、家電、機械設備等;二是消費電子和通訊設備,如小米、華為等;三是互聯網平台和包括新能源汽車在内的新興產業品牌;四是當下正在進行的食品飲料品類的品牌出海。
在我們看來,食品飲料是品牌出海裏是非常值得關注的一個行業。
因為它滲透到了海外消費者的日常生活行為和生活習慣中去,一定程度上,它是一種實體消費層面的文化輸出,它的重要性和影響力不亞于内容層面的文化輸出。就像我們談起美國文化對全球的統治性影響力,繞不開的兩個例子,一個是好萊塢電影,一個是可口可樂。
中國食品飲料品牌的出海,理論上扮演的就是可口可樂層面的意義。它比純粹的技術出海的意義重大得多,它與海外零售市場、日常生活甚至消費文化結合更緊密,影響的是普通人的日常生活。
因此它的出海方式、出海進展、出海難度格外值得關注。
但食品飲料大盤在線下的基本面,食品飲料需要解決口味以及配料本土化、服務本土化的基本要求,對于那些有志于出海的成熟品牌方來説,面前仍然有諸多困境。
在 FBIF2024 上,我們聽到的還更多是困難和審慎的告誡。要想清楚出海的目的,要有長期建設和深度融合的心理準備,諸如此類。
2023 年,中國食品出海總量達到 765 億美金。在這其中,品類性、原料性的產品比如葱姜蒜的出口占據了很大比例,真正作為大品牌企業出海的銷售總體量,可能大概也就只有幾億美金,還是相當小的部分。
包括 Lazada 中國食品飲料保健品品類出海負責人 Maria Yang、裏斯品類創新戰略咨詢全球 CEO 兼中國區主席張雲在内的多個從業者都認為,整個食品飲料出海處在極其初始階段,食品企業普遍的做法是有貿易無戰略,大部分品牌都是由經銷商自發帶出去,沒有人管渠道沒人做服務,處于自然分銷狀态,非常原始,非常粗放。
比如有國内知名飲料品牌的茶飲產品,在新加坡那麼貴的地方只賣折合三四塊錢人民币,甚至可能比大陸便利店賣的還要便宜,價格體系無從談起。
比如美國消費者認為沒有波霸沒有珍珠的根本不叫奶茶,市場上賣的奶 + 茶那不是奶茶,那是假奶茶。但是我們國内的品牌對此也并沒有了解。
而且基本上經銷商能帶去的也就只有華人超市、華裔渠道。2023 年全球華人數量約為 6000 萬,放眼國際,做第一步可以,但這只是一個非常小眾的市場。且由于部分華人超市的渠道定位低、商圈位置和門店裝潢都比較一般,如果将品牌心智與這樣的渠道強綁定,其實反而有害于品牌形象。
「食品飲料的出海是最難的」。
「食品飲料是一個買方和賣方信息嚴重不對稱的產品,更需要花時間去建立自己的品牌和教育海外消費者。」
「食品飲料必須要做本地化照顧當地人的口味,你看肯德基麥當勞現在都出包子油條。」
新加坡 Aice 艾雪集團是國内企業自 2015 年進入東南亞市場、至今成長為東南亞頭部冰淇淋品牌的典型案例。其總裁王嘉成也在分享中呼籲,「我們雖然有好產品、好經驗,但如果不是鬥志昂揚背負使命的出海、不去深度了解當地的市場需求,這種出海就好比早些年坐着木筏子去海上漂流一個道理,能到彼岸是真的挺幸運,但這個概率是非常低的。」
王嘉成認為,對于想要出海的快消品企業,都至少應該先派上一組人去到當地生活一段時間,不斷的研究當地消費需求、行業現狀、法律法規、政策要求等等。這樣做最起碼算提前安了定位器,不至于在出海航行中迷失了自己。
耐心可能是最重要的。
耐心在建立品牌在海外扎根下來的渠道能力。
以東南亞市場為例,不大的區網域被劃分六個國家,而且各個國家宗教、政策都不一樣,且國外的經銷商也并不如國内一般有很強的終端服務能力。要進入并服務好這些碎片化的渠道,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耐心在搭建本土化的管理和服務團隊。
以國内市場的内卷程度之深、創新玩法之多和工作效率之高,在出海時讓國内員工打頭陣無疑是最輕松便捷的方式。但要做本土化品牌就必須依賴本土化團隊,不管一開始是自主招聘員工還是與當地企業合資。
這對從幾十年前踏入中國市場的國際巨頭來説,是它們已經走過的道路。
雀巢大中華大區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張西強就提到,雀巢自 20 世紀初抵達香港,改革開放後再次進入大陸市場,經歷了差不多兩代人的努力,已經完全可以聘用本地人做各級層面的負責人。
從 2022 年 1 月 1 日起,雀巢首次把大中華大區作為獨立匯報的大區,組織結構、财務規劃、預算投資等獨立于亞洲大洋洲之外。如今雀巢大中華大區 2.2 萬多名員工,只有個位數為外籍。這些本地員工,支撐起近 500 億的國内銷售額。
耐心在陪新一代消費者成長,把中國口味變成世界口味。
王老吉大健康常務副總經理趙敏即表示,80 後喝着碳酸飲料長大,00 後喝着奶茶長大,這兩者都是舶來品,説明消費者的口味是可以被教育的。中國品牌也可以從教育年輕一代的口感開始,真正的融入當地餐桌和飲食環境。這一過程雖然路徑長難度大,但也藴含着非常大的可能性。
中國美國商會主席 Sean Stein 也提到,今天每個中國人都看到了中國的轉型,從以前食品安全有問題、食品質量有問題,到現在大家都默認這些已經被解決。中國人都經歷了這樣的觀念轉變,但全球還有很多其他國家的消費者,仍然認為今天的中國還是數十年前一樣生產低質、低價、劣質的產品。他們的觀念轉變,正在全球各地以不同的速度展開。
真正走到他們身邊,打破原有偏見,從嘗試到接受再到習慣,是一個品牌能夠在海外立足的必要條件。難做,但只要全球化仍然是必然趨勢,那也就,不得不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