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軍事經驗:恰索夫亞爾之夜暗藏殺機,實戰視頻解析烏軍無人機偵察兵的戰鬥,歡迎閲讀。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裝甲鏟史官 Author 裝甲鏟史官
請關注我們的備用号,以防失聯!
作者:Walker
編輯:海鹫
商務合作請聯系
成都戰甲科技有限公司
馮老師:18611085496(微信同)
叢老師:13707821945(微信同)
編者按:俄烏戰争堪稱歷史上第一場 " 現場直播 " 的戰争,通過大量戰場視頻,遠離戰場的普通人也能零距離地感受前線的緊張氣氛。不過,目前網絡流傳的戰地視頻大多碎片化,透露的信息也相對破碎散亂。本号資深作者 Walker 通過不懈努力,找到一段頗為完整的戰地行動視頻,記錄了烏東恰索夫亞爾前線烏軍無人機偵察小組的一次常規夜間偵察任務的全程,展現了俄烏戰場上無人機偵察兵的行動細節。
相信很多軍迷兒時的夢想都跟 Walker 大人差不多,那就是當一名來無影去無蹤的偵察兵,深入敵後挖情報抓舌頭,狙殺敵人首腦,指引我方炮火準确消滅敵方據點,然後全身而退,悄然消失在漆黑的夜色裏。
■當一名偵察兵,是很多軍迷的兒時夢想。
正像李白在那首著名的《俠客行》裏所描寫的:
趙客缦胡纓,吳鈎霜雪明。
銀鞍照白馬,飒沓如流星。
十步殺一人,千裏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這種 " 孤膽英雄 " 的畫面,最能激發男性荷爾蒙,只是想一想都會令他們激動不已。
然而,真實的戰争當然不會像詩仙妙筆之下那般浪漫,當前正在進行的俄烏戰争已經真實地告訴世人,戰争,只是一個雙方都以自己的生命為賭注全力搏殺的殘酷修羅場。
■在庫爾斯克戰場上遭烏軍火力摧毀的俄軍車隊,真實的戰争遠比人們想象得更加殘酷。
拜現代信息技術和無處不在的移動互聯網所賜,我們得以近乎實時地觀看到俄烏戰場上的很多真實戰鬥過程。作為史上第一場無人機戰争,俄烏戰場的天空幾乎已經被各種無人機所統治。人們無數次看到,無人機先是偵察到敵情,然後引導己方火力,指揮戰鬥行動,最後評估戰果。
在大多數情況下,偵察無人機都取代了深入敵後的偵察兵。與傳統的偵察兵相比,這些無人機的移動速度更快,受地理條件限制更少,覆蓋範圍更廣闊,隐蔽性也更強了。
■俄烏戰争中的幾乎每一場戰鬥,都處于無人機的嚴密監視之下。
不過,由于軍事行動的保密性質,我們往往只能從事後流傳出來的戰鬥視頻中看到偵察無人機的工作,但對操作它們的無人機偵察兵的具體作戰過程知之甚少。
好在老天不負有心人,出于對偵察兵實戰情況的痴迷,經過不倦的跟蹤和搜尋,Walker 大人終于找到了烏軍第 23 機械化旅的無人機偵察兵,在烏東恰索夫亞爾戰場的一段戰鬥實況視頻。資料非常寶貴,相信可以為大家揭開真實戰地中無人機偵察兵們的神秘面紗之一角。
■2024 年 5 月 1 日恰索夫亞爾戰場形勢圖,恰索夫亞爾(圖中央位置)就在巴赫穆特(圖右側)西側。
在俄軍于 2023 年 5 月拿下巴赫穆特之後,在它西邊相距約 10 千米的恰索夫亞爾就成為前線。2024 年 2 月,俄軍攻克阿夫迪夫卡,然後開始向恰索夫亞爾發起攻勢。4 月初,俄軍在此處已經集結了約 25000 人的兵力,連續猛攻恰索夫亞爾。但經過 4 個多月的拉鋸,目前俄烏雙方仍然在該地僵持不下,俄軍只獲得了有限的進展,而無人機偵察是當地烏克蘭守軍獲悉俄軍動向的重要手段之一。
■2024 年 5 月,恰索夫亞爾前線的烏軍無人機偵察兵正通過無人機回傳的戰場影像觀察俄軍的動向。
■恰索夫亞爾現狀,俄軍仍然未能實質性跨過頓巴斯運河線。
烏軍的無人機偵察兵一般都會在日落時分才開始向前線指定地點進發,因為在這個密集交戰的地區白天行動極其危險,很容易被俄軍發現,從而成為 FPV 無人機的獵物。因此偵察兵們通常在白天準備各種物資,并且與第 23 旅指揮部協調當晚的行動計劃。
■烏軍無人機偵察兵乘坐的面包車中滿載各種偵察行動所需的物資器材。
據烏軍無人機偵察兵透露,目前俄軍仍然比較缺乏具備夜視功能的偵察無人機和 FPV 無人機,但烏軍無人機偵察兵們乘坐的面包車上還是安裝了無人機幹擾器以防萬一,不過這并不保險,因為俄軍也會采用跳頻等手段避開烏軍的電子幹擾。
■視頻 01:夜幕降臨,烏軍無人機偵察兵乘車出發前往前線陣位。
為無人機偵察兵擔任警戒任務的烏軍步兵需要在他們到達指定位置之前,監測那裏的天空中是否存在俄軍無人機,以免己方無人機偵察兵被發現并立即遭到打擊。
到達陣位之後,烏軍無人機偵察兵們迅速将戰鬥物資從面包車上卸下,并把它們轉移到事先挖好的地下掩體中。
■視頻 02:天邊還有一絲光亮,烏軍偵察兵到達位置并将物資卸下。
在面包車離開之後,偵察兵們開始安裝和連接所有設備,包括通信天線和提供互聯網接入的星鏈衞星天線等。
■視頻 03:給星鏈天線罩上偽裝網,即便是在夜間也不能馬虎,而在連接天線時頭燈就很管用了。
除了自身配備的電池之外,進行無人機空中偵察所需要的全部電子設備都由從面包車上卸下的柴油發電機進行供電,才能維持長時間的工作。
■視頻 04:啓動發電機,為設備供電。
之後烏軍無人機偵察兵們需要在地下掩體中耐心等待,直到确認頭頂的空網域不存在俄軍無人機活動,才能安全地部署自己的偵察無人機。否則一旦被俄軍發現,必然遭致炮擊和俄軍派出的 FPV 無人機襲擊。在确認安全之後,烏軍無人機偵察兵們組裝好德國援助的 " 矢量 "(Vector)無人機,并做好放飛準備。
■視頻 05:烏軍無人機偵察兵們耐心等待頭頂天空确認安全,在一切正常後,他們開始組裝無人偵察機,在夜暗條件下進行組裝時,無人機的易拆卸性就變得非常重要了。
德國量子系統公司研發的 " 矢量 " 無人機是一種可垂直起飛的小型固定翼偵察無人機,由安裝在雙翼和尾部的 3 個可偏轉電動螺旋槳驅動,既不需要跑道,也無需彈射起飛,可以适應森林、山地等各種復雜環境,非常适合用于前線偵察行動。
■德國量子系統公司制造的 "矢量"無人機,由三台電動機驅動,可垂直起降。
這種無人機采用模塊化設計,可以輕松進行組裝和拆卸,便于運輸和快速部署。這種設計還允許無人機根據任務需求配置不同的傳感器和有效載荷。它可以在 3 分鍾内準備就緒,組裝和拆卸時都不需要工具,徒手即可操作。
由于是固定翼無人機," 矢量 " 的續航時間可以達到 180 分鍾(3 個小時),巡航速度在 54~72 千米 / 小時之間,航程可達 180 千米,它采集的視頻影像流媒體信息可以在 35 千米範圍内通過加密數據鏈路同步傳輸給地面控制站。
■模塊化設計使"矢量"無人機的組裝和拆卸都很簡便,并可根據任務需要更換傳感器等載荷模塊。
" 矢量 " 無人機配備的 " 猛禽 " 雲台傳感器可 360 ° 旋轉,光學和紅外分辨率都達到了 1280 × 720,具備 40 倍光學變焦 +2 倍光學數字變焦,以及 8 倍紅外數字變焦,并提供影像穩定、地理鎖定和目标跟蹤功能。内建的人工智能可以自動檢測、分類和跟蹤指定目标,必要時對操作員發出提示信息或聲音警告。因此操作員無需持續監控實時視頻,可以有效降低無人機偵察兵的工作強度。
■"矢量"無人機配備的"猛禽"雲台傳感器。
" 矢量 " 無人機的最大起飛重量為 8.5 千克,包裝箱總重量為 8.2 千克,包裝箱三維尺寸為 80 × 54 × 34.5 厘米,算是一種比較輕巧和便于攜帶的裝備。
烏軍無人機偵察兵在月光下的空地上放飛 " 矢量 " 無人機,這天晚上的任務與往常并無不同,仍然是對巴赫穆特周邊的俄軍陣地進行偵察,為烏軍火炮和無人機尋找合适的打擊目标。
■視頻 06:在月光下烏軍偵察兵準備放飛無人機,"矢量"無人機可以垂直起飛的設計在作戰時非常有用。
烏軍無人機操作員就來自頓涅茨克州,他使用 Xbox 遊戲機的操作搖桿來控制無人機。執行一整夜的偵察任務,通常需要喝下好幾罐能量飲料,才能保持充沛的精力。
■烏軍無人機偵察兵奧列克桑德拉(呼号:藥劑師),來自頓涅茨克州。
■烏軍無人機偵察兵伊霍爾(右,呼号:流氓)使用 Xbox 遊戲搖桿操縱無人機。
在偵察過程中,附近不斷響起炮火聲,這是因為在無人機偵察兵藏身的地下掩體周邊,還有其他烏軍火炮和迫擊炮在向俄軍開火,這引起了俄軍對這片區網域的注意,在 30 分鍾内大約 8 架俄軍無人機先後從陣地上空飛過。
■視頻07:在偵察過程中,地下掩體外面不時傳來炮聲。
過了一會,有一輛烏軍坦克開到地下掩體旁邊,并開始向俄軍陣地方向射擊,這也意味着無人機偵察兵們必須要隐藏一段時間,因為烏軍坦克根本不知道旁邊存在自己的偵察兵,而且它還把俄軍無人機吸引過來了。
在一段時間裏,地下掩體中的烏軍無人機偵察兵們呆呆地坐在那裏,面面相觑,因為一架俄軍無人機就在他們上方盤旋。不過,偵察兵們被夜色和掩體掩護得很好,只要他們不亂走動,就不會暴露自己的熱輻射信号。即便如此,每個人都感受到了危險的迫近,畢竟誰也不知道俄軍是不是真的發現不了他們,也許下一刻俄軍的無人機就會丢下一顆炸彈。
從烏軍 " 矢量 " 無人偵察機傳回的監控畫面上可以很清晰地看到,俄軍在已經變成一片廢墟的巴赫穆特城中移動,很多時候他們都依靠全地形車和摩托車,因為裝甲車的損失速度太快了,根本來不及補充。
■視頻08:"矢量"無人機傳回的紅外視頻影像還是相當清晰的,黑夜中的景物在螢幕上看得一清二楚。在皎潔的月光下,人們卻在拼命厮殺。
夜空不斷被空中投下的炸彈和雙方的交火所照亮,遠處的恰索夫亞爾正在夜色中燃燒。
在這一夜的任務中,烏軍無人機偵察兵們通過更換電池,共進行了 4 次偵察飛行。最終在 " 矢量 " 無人機輕輕地垂直着陸之後,确認天空中沒有俄軍無人機,偵察兵們才走出地下掩體去回收自己的無人機。
接應他們的面包車一到,偵察兵們迅速收攏物資器材裝車返回。
■視頻09:烏軍偵察兵們必須确認安全之後才能出去回收無人機,之後收拾東西裝車,準備撤退,在返回的路上誰也不知道會不會遇上俄軍無人機。
這是最危險的時刻,在空曠地面上停止和行駛的面包車,總是有被俄軍發現的風險,返回途中也許會遭遇俄軍的無人機襲擊,對于這些偵察兵們來説,每次執行任務都可能是自己的最後一次任務。
沒有那麼多豪言壯語,他們只能默默忍受,别無選擇。
結語
通過烏軍無人機偵察兵的戰場紀實我們可以發現,無人機确實極大地改變了戰場面貌。
要想為未來的戰争做好準備,首先需要認真觀察俄烏戰場的情況,以及雙方對無人機的應用和對抗,有針對性地研發更适合未來作戰條件和戰場環境的各類無人機,包括相關的作業系統和戰術網絡。
■這是一支新型部隊,裝備、人員、組織架構和戰術戰法都需要不斷學習摸索。
其次,烏軍偵察兵的實戰操作告訴我們,對于人員的培訓刻不容緩。别看只是一架小小的無人偵察機,卻凝聚了非常多的高科技要素,要想充分發揮出它的潛能和作用,需要一定的文化素質,更需要長期的訓練培養。
再次,我國作為無人機大國,在無人機的研發和生產方面已經走在世界前列,但民間無人機的應用卻不算普及,并不利于無人機人才的大量湧現以及對無人機應用研究的不斷深入,值得有關方面加以重視。
■視頻 10:參加這次行動的烏軍無人機偵察兵們對着鏡頭説了些什麼,筆者聽不懂,有懂烏語的朋友可以在留言區指點一二。
(全文完)
作者有話説
挖掘和尋找真實的戰場案例着實不易,因此還請各位真正熱愛軍事的軍迷朋友們鼎力相助,動動您的小手,支持原創,支持高水平的簡體中文内容,積極轉評贊,打賞走起來!另外别忘了關注公号并加星,以免錯過重要更新内容,謝謝大家!
【鑑今講武】往期精品回顧
哈尼亞遇刺是 " 長釘 " 幹的?血淚教訓凝聚世界最成功反坦克導彈家族
美國 " 高超 " 急起直追,陸軍 " 暗鷹 " 導彈部署在即,射程近 3000 千米
等了兩年的援烏 F-16 駕到,俄空天軍壓力驟增,解析俄烏空中形勢變化
裝甲鏟史官作者群像
Walker
煮酒論疆場,鍵盤談兵忙。海陸空天網,英豪話弱強。自由自在假軍迷一枚,喜愛技術推動的武器發展,關注地緣演變的大國博弈,痴迷兩軍對抗的軍事謀略,探究戰争背後的人性善惡。
end
原創不易,點個在看你最好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