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一頂配小屏!1TB+滿血性能,這新機有點東西啊,歡迎閲讀。
moto 摩托羅拉這個牌子咱們平時好像很少提到。
我估計哦,不太關注手機的小夥伴知道它還在繼續推出智能手機這回事,心裏首先會想到:
真的嗎?我不信。
但有一説一,人家每年的新機還不少,全球銷量也還行。
要是説到豎向小折疊,拿個全球市場占有率第一都不是什麼稀奇的事情。
國内銷量好不好我不知道。
但是在價格這塊,moto 一直是門檻比較低的哪一類。
像去年的 razr 50,現在國補之後 2.8K 就能拿下,主打一個大部分人都能買得起。
前幾天,moto 小折疊又傳來新消息。
moto razr 60 系列将于 5 月 8 日正式發布。
預熱節奏,挺怪的我只能説。
這還有小半個月的時間,但官網已經把新機亮點全數公布,可以説就差價格。
產品陣容和之前一樣,依舊是一款 Ultra,一款标準版。
moto razr 60 Ultra
外觀方面,razr 60 Ultra 整體和上代差不多。
合蓋狀态下,正面是 4 英寸接近方形的小屏。
再加上橫向排列的雙攝和閃光燈。
這 ... 貌似和之前的 razr 50 Ultra 也沒啥區别啊 ...
放在一塊都分不清楚誰是誰的程度。
上一代
但是話又説回來,屏占比已經幾乎到頂了,好像确實也沒啥調整的必要。
參數方面,這塊外屏支持 1272*1080 分辨率和 1~165Hz LTPO。
一個小細節,外屏采用康寧大猩猩玻璃陶瓷,是首款搭載這配置的安卓手機。
據説可以抵抗 2.2m 自然跌落,耐刮擦能力也提升了 4 倍,同時不會降低視覺效果。
雖然但是,我覺得現在小折疊外屏,最重要的還得是軟體體驗。
moto 表示,razr 60 Ultra 外屏已經實現 2000+ 個熱門應用的适配。
還支持内外屏應用雙向接力,遊戲看樣子也有适配一部分。
但我看你這遊戲頁面也沒顯示全啊 ...
外屏「養寵」玩法,貌似現在也已經變成小折疊屏的标配。
背面,moto 還是一如既往的有想法。
豪華汽車同款的 Alcantara 都給搬到手機上來了。
還有家居同款的楊木與椴木。
皮質也是必不可少的。
突然感覺手裏的玻璃手機有點拿不出手了是怎麼回事 ...
展開之後是一塊 7 英寸的内屏。
hold 住,想要 7 英寸大屏的朋友先 hold 住。
之所以 7 英寸,純粹是螢幕比例(22:9)比較長的結果,并不知大家想要的那種大屏。
2992 x 1224(1.5K)分辨率、1~165Hz LTPO、全程 DC 調光等參數也可以關注一下。
對于折疊手機很重要的鉸鏈。
razr 60 Ultra 采用了 3D 打印钛合金鉸鏈,再搭配更厚的超薄玻璃,宣稱折痕降低 30%,折疊次數達到 80 萬次。
防護方面,razr 60 Ultra 支持 IP48 防塵防水。
8 級防水不少見,現在大部分折疊機都拿下了。
不過防塵這塊,印象中 moto 之前只有三星宣傳過,也是 4 級。
雖然 4 級是個比較簡單的防護,只能防止大于 1mm 的固體顆粒進入。
但,有在努力就是好事。
期待接下來的有廠商可以挑戰一下防粉塵的 5 級,甚至完全防塵的 6 級滿級。
性能方面,這次是真的猛。
去年的 razr 50 Ultra 搭載的骁龍 8s Gen 3,跑分大概 150W 不到。
按道理這次應該會用 8s Gen 4 之類的。
但 razr 60 Ultra 選擇了目前第一梯隊的骁龍 8 至尊版,算是小折疊賽道的首發。
就算折疊散熱比較弱,拿個 250W 分也應該沒啥問題吧?
瞬間從平平無奇進化成性能小鋼炮。
續航方面,得益于能量密度的提升,razr 60 Ultra 搭載了一塊 4700mAh 的電池。
不大,但相較于之前的 4000mAh,還是非常可觀的。
充電也有提升,有線從 45W 提升到 68W,充滿大概 40 分鍾。
無線從 15W 提升到 30W。
影像方面,razr 60 Ultra 搭載 5000 萬像素 OIS 主攝,以及 5000 萬像素超廣角微距鏡頭。
記得上一代嘗試了一下主攝 + 小長焦的組合,當時還覺得挺特别的,不知道為啥又改了回去。
得益于折疊形态,外屏預覽、懸停拍照都是 OK 的。
最近風很大的 LivePhoto,也支持。
細節方面,razr 60 Ultra 還支持 5000 萬像素前置、雙揚聲器、X 軸馬達、NFC,機身重量 199g,最高提供 16GB+1TB 版本。
價格目前還不清楚,應該是 5 月 8 号的發布會上公布。
作為參考,上一代 5699 起步。
今年處理器更新跨度很大,估計難逃一漲喽。
razr 60 标準版
和 Ultra 一樣,razr 60 标準版也更新了钛合金鉸鏈,以及 IP48 級别的防塵防水。
電池同樣加持新技術,容量從 4200mAh 增加到 4500mAh。
充電這塊 0 更新,依舊是對标 iPhone 的 30W 有線 + 15W 無線。
外屏尺寸延續上代的 3.6 英寸,屏占比比 Ultra 小一點,但應用适配理論上差不多。
内屏為 6.9 英寸,分辨率只有 1080P,邊框也略感人。
影像方面,後置 5000 萬像素主攝 + 1300 萬像素,超廣角比 Ultra 弱一檔。
處理器則是從天玑 7300X 更新到 7400X,看參數就是超了一下頻,妥妥擠牙膏。
依舊是入門水平。
細節方面,雙揚聲器、X 軸馬達、NFC 都支持,最高提供 12+512GB 版本。
不過這玩意我覺的最重要的是價格。
作為參考,上一代剛上市的時候,也就 3699 起步(8+256GB)。
新款配置變化不大,應該不會漲價,甚至降一點都有可能。
而且别忘了,今年很多新機都是一上架就進國補。
So... 想體驗一下小折疊,但是預算不是很高的話,還是可以期待一下的。
買來當美麗小廢物 ... 哦不是,美麗小備機,也不是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