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沒想到好些城市人口數據開始逆轉,歡迎閲讀。
最近
又到了全國各大城市一年一度發全年統計公報的時候了
而人口,作為一座城市競争力的關鍵
自然得到了無數關注
我決定拉出目前已公布的 26 座重點城市的數據來看看
包括:
最受矚目的萬億 GDP 城市,其中包括 2022 年曾被熱議的一線城市、各大省會城市等
備受大家關注的東三省省會城市
以及與内地聯系愈發緊密的香港和澳門
單看一年的數據也説明不了什麼
把時間維度擴展到三年,我們發現了一些有意思的現象
01
這些城市的人口增量,由負轉正了
2022 年,北上廣深常住人口集體負增長引起了一波關注
大家熱議," 北上廣深不吃香了 "
當時有人分析,除了京滬二地對人口的主動控制外,特殊時期引發的人口回流、高房價擠出效應或許更加重要
而最新數據顯示
一線城市北上廣,外加一個省級直轄市天津
重新實現了人口正增長
百度遷徙數據也可以佐證這一流向
2023、2024 年春節假期前後,北上廣深始終為全國 TOP5 熱門遷入地
數據來源:百度地圖遷徙大數據
雖説人人叫着太卷、住不起、吃不起
但不可否認,在當下的經濟環境中
為全國貢獻了八分之一 GDP 的一線城市,依然提供着更多的工作機會
而封控的結束、房價的跌落,進一步掃清了回流大城市的阻礙
正如網友所説," 逃離北上廣的人都回來了 "
類似内地一線城市的邏輯,香港和澳門也實現了逆轉
澳門的人口增減,幾乎完全受特殊情況下外地雇員增減的影響
香港人口重返 750 萬,也部分受益于特殊時期滞外港人回流
而更加關鍵的是香港各種 "x 才計劃 " 下 " 搶人 " 的成功
而在 2023 年初,港府又下了一劑猛藥
當時宣布,1 月 1 日起," 優才計劃 " 增加引進專業種類,并取消每年 1000 名配額限制,為期兩年
結果是,單單 2023 年,就有約 1.3 萬人拿到了優才計劃的通行證
超過該項計劃頒布 17 年以來引進人才的總和
未來,港澳或許會雙雙成為内地一線城市搶人大戰中的重要對手
在一線城市之外,還有幾座城市值得一提
例如人口流向同樣實現逆轉的東莞和佛山
2022 年分别淨流出近 10 萬和超 6 萬人後
2023 年,東莞、佛山人口分别淨回流近 5 萬、超 6 萬人
而它們也紛紛上榜 2023 年春節後熱門遷入地前十
這或許再次和特殊時期的結束強相關,因為:
它們都是典型的外來人口占比過半的城市
其中,東莞外來人口比例近年最高甚至達到了九成以上,2021 年更是以超七成的外來人口占比,超越北上廣深,居于首位
圖片來源見圖注
特殊情況下,當地經濟承壓,部分外來務工人員選擇回鄉觀望
而随着當地經濟的不斷發展,這兩座城市的户籍人口數量,實際上近年來一直在穩步提升
發生數額下滑的主要是外來暫住人口
東莞 2010 年至 2022 年部分人口數據。圖片來源:2023 年東莞統計年鑑
實現逆轉的,還有一座東北城市,長春
在 2023 年人口重新回正的背後,是這座城市的經濟,尤其是支柱性汽車工業的回暖
當年,長春市汽車整車產銷分别增長 16.7% 和 17.6%,其中,新能源整車產銷分别同比增長 43.2% 和 62.7%
除此之外,旅遊業也為長春 GDP 的增長添了一把火
數據顯示,2023 年,長春市接待遊客 1.47 億人次,與 2019 年同時期相比增長 46%,數量居全東北第一
實現旅遊收入 2411 億元,與 2019 年同時期相比增長 11%,貢獻了超三成 GDP 份額
圖片來源:吉林小喇叭
想起之前有個在延吉做民宿的朋友告訴我
2023 年延吉被分流,和長春哈爾濱的爆火有直接關系
從這幾座成功實現人口逆轉的城市來看
它們之所以 2022 年進入人口負增長,多與當年的特殊情況有關
而無論原因為何,其 2023 年的逆轉,進一步佐證了這句話:
無論如何,人總會流向機遇聚集的地方
02
這五座城市的人口,除了保持持續增長外,還有其他亮點
而即使在如此優等生的列表中
合肥依然有其獨到之處
三年連漲,且漲幅不斷增加
連 2022 年都沒能打斷它迅猛的勢頭
畢竟,合肥曾因其有效的防疫政策而廣受稱贊
當時就有網友給我們留言:
除此之外
在其他城市陷入停擺時,合肥卻在默默蓄力,喊出 " 招商引資不停步 " 的口号
例如 2022 年 5 月,合肥就 " 雲籤約 " 了 24 個重大項目
包括集成電路、新型顯示、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新材料及高端裝備等重點發展領網域,投資總額超千億
在人才引入方面也沒有絲毫放松,例如組織 " 兩誠 " 招才活動
圖片來源:合肥市人民政府發布
除了邀請外地大學生來合肥就業,還誠邀當地大學生留在合肥
帶來的一個結果是:2023 年數據顯示,近兩年,中科大碩士留肥的比例為 43.5%,博士留肥的比例為 44%
目前,合肥仍然保有不僅數量龐大,且細致入微、拳拳到肉的人才補貼政策
主打 " 就不信你一個都不動心 "
包括但不限于:就業見習補貼、一次性就業補貼、一次性進站(博士後科研工作、科研流動站)補貼、留(來)肥津貼……
甚至還有一次性面試補貼,省内畢業生 500 元 / 人,省外則是 1000 元 / 人
圖片來源:人才引進中心
這一套組合拳下來,想不來人都難吧……
因此,2023 年合肥的人口增量達到近 22 萬
其中遷移淨增長人口 20.1 萬人,較上年增加 6.6 萬人
也就不奇怪了
不同于合肥,其實從數據上看,鄭州和成都在 2022 年都多多少少受到了特殊狀況的影響
但是它們 2023 年人口增量卻都同比翻番
其中鄭州達到三年來的新高,并首次超越杭州,跻身第二位
論其原因,除了大城市中不太多見的近 3% 的自然增長率,以及背靠全國第三人口大省帶來的腹地優勢外
2023 年產業結構調整是更重要的人口吸引要素
當年,比亞迪鄭州工廠、鄭州上汽乘用車二期項目先後建成投產,鄭州市汽車產量增幅近 62%
受此帶動,2023 年鄭州 GDP 同比增長 7.4%,跑赢其他 26 座萬億 GDP 城市
甚至有河南網友表示
對于不想遠走他鄉的中原人民來説,鄭州是唯一的選擇
鄭州和成都之間,是第三名杭州
計算一下,會發現杭州三年來人口增量總和穩居第一,近 56 萬
但不同于前三座城市人口曲線的昂揚
杭州人口增速有放緩的趨勢
在目前的增量前四名之外,排在第十位的沈陽也引起了我的興趣
印象中,東北一直是人口流失大省
而沈陽所在的遼寧省,2012 年以來的确連續 11 年人口淨流出,2023 年這一局面才剛剛扭轉
來源:遼寧省統計局
但統計數據顯示,沈陽近三年人口一直保持增長
2023 年的增量不僅實現了翻倍,也創造了三年來的新高
由于當地自然增長率 2020 年就已轉負,增長主要來自外來人口
七普數據顯示,這些外來人口中有六成來自東北兄弟城市
工作就業、拆遷搬家、學習培訓是他們來到沈陽的三大主要原因,占比近六成
這背後是當地經濟發展形勢向好
2023 年,遼寧省 GDP 總量突破三萬億,增速 5.3%,近十年來首次超過全國增速
在人才吸引政策方面也多管齊下,包括但不限于:
針對高校畢業生的首次購房補貼、生活補貼、靈活就業保險補貼、創業補貼
針對高精尖人才的 70 至 500 萬不等的科研經費、50 至 100 萬不等的獎勵以及其他購房補貼……
帶來的一個結果是:
2023 年,遼寧共引進海内外優秀博士和高級職稱人才 4387 名,同比增長 77%
縱觀這些人口持續正增長的城市,除杭州外,都有一個共同的特質:
人口流失大省的省會城市
合肥所在的安徽省,鄭州所在的河南省,成都所在的四川省,都是全國排名前列的人口流出大省
注:數據源于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 全國按現住地、性别分的户口登記地在外省的人口 " 一表)。流出人口指:本省户籍但常住外省的人
而它們都推行了" 強省會 "戰略
或許正出于人口外流的壓力,招商引資、人才政策等舉措力度更大,因而也更有效
畢竟,如果一個強市都沒有,人才、資源根本留不住
03
本次統計中還出現了一個負增長的城市
天津實現了逆轉,而同樣貴為省級直轄市的重慶,境遇卻天差地别了
這是它 2005 年以來首次人口負增長,且有近 22 萬之多
不過,作為人口體量可以媲美一個省份的城市,不能單看數字
因為數額會被基數放大
計算下來,重慶的流失率只有 0.7%,比 2022 年的天津還要稍低一些
除了自然減員,有一半人是去省外工作了
畢竟,2023 年,大家又可以跨省打工了
例如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去年,全國本地農民工下降 2.2%,而外出農民工增長 2.7%
同時,相對于 2017 年以來花式 " 搶人 " 的各個城市,重慶的人才政策一直有點不温不火
低自然增長率的大環境、特殊時期的結束、產業結構和人才政策缺乏競争力、其餘城市的人才争奪愈演愈烈……等等
多方因素累加,或許是本次突然陷入負增長的原因
這也給重慶敲響了一記警鍾
就在前幾天,重慶政府新頒布了一個四年計劃
圖片來源:重慶市政府網
針對高校畢業生留渝來渝創業,設定了三大總目标
還特别注明了外地人比例要求
圖片來源:重慶市政府網
在手段方面,市政府也拿出了一些真金白銀
例如,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可以申請個人最高 30 萬元的擔保貸款,等等
可以看出,在之前零星由區級頒布的落户、購房補貼等政策後
重慶市這次是真的要加入搶人大戰了
畢竟,随着人口紅利的不斷消失,再不搶可真就來不及了
04
最後
對于全國的城市來説
外部條件陡變後的 2023 年,或許是和 2022 年開始時同等力度的大考
而 2023 年的城市人口數據,向我們清晰講述着人們用腳投票的結果
其中,拿出實實在在的產業、政策,真金白銀的補貼的城市,往往可以做到屹立不倒
例如合肥、鄭州、杭州、成都、沈陽
而在 2017 年開始的搶人大戰之外
近幾年,還有不少網紅城市出現,争奪着人們的注意力
雖然,從已經公布數據的淄博來看,城市走紅對吸引人口的作用并不大……
但總之
在搶人、曝光手段更加多元,人口紅利不斷消失、大家的視野趨于開闊的今天
如何保持人口結構的相對健康、穩定,是擺在所有城市面前的重要考驗
首圖注:本表遴選城市包括内地 26 個 GDP 超萬億的城市(除本稿寫作時尚未披露官方數據的深圳、青島、長沙、煙台),東北三省省會城市(除本稿寫作時尚未披露官方數據的哈爾濱),以及和内地樓市聯系愈發緊密的港澳。其中按照港府統計口徑,香港人口數據包括常住居民和流動居民;另外,由于長春 2021 年人口增量數據存疑,因而未統計在内
以上為正文,來自瑪克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