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黑色月光,一本工具人使用手冊,歡迎閲讀。
讓我們有情有義地互相利用。
沉寂多年的 TVB 又雙殺回來了!
" 台慶劇 " 這個久違的名詞,帶着濃烈的回憶殺屬性再次出現眼前。和舊榮光時代的 " 小生霸榜 " 不同,當今港劇是依仗 " 大女主 " 出圈( 想回顧港劇大女主的風采,戳這裏 ),少了些傳統慣用的紙醉金迷,多了些與時俱進的社會隐喻。
《黑色月光》海報 ▐
《黑色月光》強勢襲來,直球式復仇最為刺激!她,讓我們看到了新女性主義的蜕變,看到了以直報怨的具象化。還得是你啊,楊茜堯,不愧是當年那個扇耳光不挑日子的 " 姚金玲 "。
《宮心計》劇照 ▐
她來了!她帶着四分籌謀、三分涼薄、二分犀利和一分瘋癫走來了!她就是十分 " 復仇女王 " 範兒的 Moon 姐!從第一集開始就打出明牌:姐就是來快意恩仇的,你們速速站隊!于是所有角色迅速歸入 " 二分法 " ——不是仇人就是工具人。無論同伴、仇人親屬、童年玩伴,甚至連男主角都不例外,工具屬性拉滿。成風、莫家朗、朱柏中 …… 情感糾葛沒看頭,哪有成為復仇 PLAY 中的一環虐得過瘾。月光之下,皆為工具人!
所謂 " 工具人 ",來源于網絡詞匯,我們都能理解其大概含義是把人當做工具使用,如果非要深挖,其實在學術領網域有一個最貼近的概念,就是客體化:将抽象事物施加到具體事物上,使之成為其承受或所表現的對象。説人話就是:用一個概念替代一個物體。比如當你習慣了用冰美式續命,那麼咖啡就不再是解渴的飲料,而是成為一種 " 精神類藥劑 "。同理,如果我們一旦将某種行為作為某人的替代,也就完成了對 TA 的 " 客體化 "。若某天開始,大家口中的 " 小劉 " 變成了 " 那個端茶倒水的 "" 那個收發快遞的 "" 那個貼票據的 ",随即 " 小劉 " 就變成了消失的 TA,一個嶄新的工具人誕生了!這就是 " 工具人 " 的進化路徑。
為什麼阿 Moon 拿成風當工具人會引發熱議?因為對他人的客體化其實包含着兩層含義,一是對其工具性的肯定,二是對其人性的否定。男主難道不應該用來暧昧和纏綿的嗎?Moon 姐偏偏反套路拿他當刀使,暴殄天物啊!違反愛情基本法啊!侵占公共資源啊!但别急着噴阿 Moon 被仇恨蒙蔽了雙眼,其實在生活我們每個人都是阿 Moon!
試想以下場景你中了幾個:點開微信中的某個頭像,發現所有的聊天記錄都是有關某項工作的;和某個親戚的固定聯系是每年秋天代購當季大米;姐妹的噓寒問暖之後緊接着就是她代理的美妝品牌出新品了;當依次嘗試了自媒體、電商、炒股、基金之後發現最後到手的還是最看不上的固定工資 …… 有沒有發現,其實身邊的很多人早已淪為你的世界中的 NPC,原來 "Moon 姐 " 竟是我自己?!這是因為 " 客體化 "(工具化)其實是人類的被動技能,它不一定受主觀意識控制,一旦我們發生帶有特定目的的社會行為,就會被觸發,從而造成 " 三人行,必有工具人焉 " 的現象。
阿 Moon 的行為目标非常明确——復仇,復隐忍了十八年的老仇!她幾乎所有的社會活動都是以此為前提," 被動技能 " 一直處于開啓狀态,接觸到的人要麼成為工具,要麼就排除于生活之外。所以,不怪成風不迷人,只因阿 Moon 的太執着。
将他人視為 " 工具人 " 并非功利主義或漠視人權,我們無需為此感到羞愧,正所謂: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人在樓上看你。我們在他人眼中很大概率也不過是個 " 工具人 "。" 工具 " 或 " 被工具 ",人生就處于這樣一種糾纏态,需要經常做出選擇。你聯想到了什麼?沒錯,《黑客帝國》。現在擺在你面前的是一紅一藍兩個藥丸,前者對應自我客體化,後者對應組織客體化,請做出你的選擇!
紅色藥丸—沉迷—自我客體化
自我客體化指将自己視為被外界觀察和評價的對象,以觀察者的角度來審視自己。意思是當别人将你視為工具人,你便也把自己定位為工具人。叔本華認為自我意識也是一種意志的客體化,所以 " 自我 " 這一概念,取決于我們的觀察角度和認同程度。一旦你認同了别人對你的評判,順從了别人看你的角度,便會化身成《摩登時代》裏的卓别林,相信工頭灌輸的 " 你只是流水線上的一個工具 ",放棄反唯命是從是從,即使下班也會不主地扭螺絲,真正活成了一個 " 人形扳手 "。
藍色藥丸—覺醒—組織客體化
組織客體化指将組織或其成員視為無生命的物體或工具,忽視其主體性和能動性。這種情況下,你同樣也認識到公司是一個 " 工具箱 ",自己是一個 " 工具人 ",但你不會自我洗腦,不願盲目地認命,而是根據情況選擇自己的行為狀态。此時,你将成為吃下藍藥丸的基努裏維斯,可以自由切換,在真實世界裏特訓或在虛拟世界裏耍酷。
意識到自己是個工具人,但拒絕把自己定位為工具人,即 " 認知但不認同 ",才能在人生的遊戲中匹配到理想的隊友。為什麼上班會讓人感到疲憊?因為 " 工具化 " 壓制了人的主動表達,降低了參與感,從而滋生抑郁情緒。如何應對?适度的自我隔離是一個不錯的方法。比如 " 擺爛 " ——那就像個工具一樣,按基本标準完成工作任務(反正也不需要 " 螺絲釘 " 發揮創造力),比如 " 摸魚 " ——在流水線中擠出塊 " 自留地 ",做點與工作無關的事,給 " 自我意識 " 一點空間(課間尚且有 15 分鍾休息是吧),這些都是拒絕 " 工具 " 标籤,避免迷失自我的心理錨點,就像千尋和赈早見琥珀主記住自己的名字才能找到回家的路!(友情提示:以上論點不宜和老板分享)
" 工具化 " 無處不在,我們會在工作、家庭、情感、社交等幾乎所有領網域中,交替扮演 " 玩家 " 與 "NPC" 的角色。我們一邊因為生存需求而放棄自我甘為 " 工具人 ",一邊又試圖泯滅他人意識為我所用,所以對于 " 工具化 ",不應該一味地抗拒,而是要練習掌控之道。其關鍵所在就是:分辨在何種情景下保持何種程度的 " 自我意識 "。
這一方面我們有一個極佳的學習榜樣——成風!在與阿 Moon 的關系中,他并沒有将自己狹隘的定義為 100% 的工具人,也沒有歸類到 100% 的追求者,而是在兩者之間尋找到了一個平衡點,既能幫助愛人實現目的,也能恰到好處地表達愛意。下面我們按照成風的做法,來做一個模拟練習吧!
假設:現在某個同事想請你分擔某項工作,你起初是拒絕的,因為這會讓你淪為 100% 的工具人;接着該同事遊説你:此事可以為你後續的工作積累必要的經驗,與你有益,你認同了該説法,工具人屬性變為 80%;随後,你得知自己下一個工作任務的難點,恰恰是這位同事最為擅長的,這份預支的人情将工具人屬性降低到 50%。至此,你已經可以在這件事中找到付出與獲得的平衡點,化解了 " 被工具化 " 的怨念,于是很樂意地幫了這個忙。其實,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是屬于這類 " 混合型 " 事件,大可不必聞 " 工具 " 而色變,社會是一個龐大而復雜的綜合體,若以平均值而論,我們每個人可能都是一個 50% 成分的工具人。
也許我們并不是恐懼成為 ,而是恐懼無法表達想法,恐懼人生被支配,但現實偏偏讓自己時而被 " 利用 ",時而被 " 奴役 ",可是為什麼從相反角度看待呢?我們不過是偶爾不需要 " 多慮 ",偶爾又可以體驗做 " 主人 "。白色皎潔是月光,黑色清冷亦是月光,誰説阿 Moon 在成風的幫助下成功復仇之後,兩人就不能收獲美滿的愛情?人生如戲,拒絕 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