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拿下多個“世界之最”,“基建狂魔”上新了!,歡迎閲讀。
" 前海下班,去中山吃個飯,聚個餐,再回深,爽呆呆。"
今天(6 月 30 日),深中通道正式通車試運營。不少網友滿懷憧憬:" 加入打卡清單 "" 自駕遊安排一下 "" 一定要自駕感受一次偉大工程 "。
深中通道集 " 橋、島、隧、水下互通 " 于一體,從建橋到建人工島,再到鋪隧道,每個環節都不容易,也不容有失。從 " 浪尖落子 ",到 " 風中引線 ",再到 " 海底繡花 "…… 哪一項容易?
創下多項 " 世界之最 "
深中通道今日通車試運營
" 鋼鐵巨龍騰灣區,長虹卧波架通途。" 據央視新聞,深中通道是粵港澳大灣區核心交通樞紐工程,全長 24 公裏,集 " 橋、島、隧、水下互通 " 為一體,是當前世界上綜合建設難度最高的跨海集群工程。
深中大橋(原名伶仃洋大橋),全長 2826 米,創下了多項 " 世界之最 "。
主跨達 1666 米,是世界最大跨徑全離岸海中鋼箱梁懸索橋。
橋面距離海平面高達 91 米,相當于 30 層樓高,是目前世界最高通航淨空的海中大橋。
主塔高 270 米,相當于 90 層樓的高度,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海中橋梁主塔。
單個錨碇重約 100 萬噸,面積相當于 17 個國際标準籃球場,是當前世界上最大海中錨碇。
由于身處珠江口台風頻發區,團隊研發了全新的氣動外形,将大跨整體鋼箱梁懸索橋的顫振臨界風速,提高到世界最高的 88 米 / 秒,能抵御 17 級台風。
每一項 " 世界之最 ",都意味着中國在這些方面實現新跨越,取得新成就,一次次展現了為人矚目的中國力量。
" 拿下港珠澳大橋,世界上已經沒有什麼中國人不能造的橋。"此前,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師林鳴如是稱。此非虛言,建設難度極高的深中通道,能夠通過交工驗收,證明了中國在建設超級橋梁等方面具有獨特優勢。
據廣東發布,6 月 30 日上午,深圳至中山跨江通道(以下簡稱 " 深中通道 ")開通活動在深中通道西人工島舉行,活動上宣布,深中通道正式開通。下午 3 時将通車試運營。
作為深莞惠和珠中江兩大城市群之間的唯一公路直連通道,深中通道是珠江口 A 字形交通網絡骨架的 " 關鍵一橫 "。
深中通道開通後,深圳至中山之間車程從兩小時縮短至半小時内,未來廣州南沙至中山僅需 15 分鍾,珠海和江門至深圳從 2 小時以上縮短至 1 小時内,開創灣區交通發展新格局。
毫米級對接、水下 3D 打印 ……
據新華社,作為深中通道的關鍵控制性工程之一,深中大橋為滿足通航需求,采用了主跨 1666 米的世界最大跨全離岸海中懸索橋方案,橋面高達 91 米,又處在珠江口開闊水網域、強台風頻發區,抗風問題突出。
" 面對技術挑戰,我們組織多所高校和科研機構,采用產、學、研、用四位一體方式,開展了 3 年多的平行研究,研發出了新型組合氣動控制技術,在世界上首次大幅提升大跨徑整體鋼箱梁懸索橋抗風性能。" 廣東交通集團深中通道管理中心主任、總工程師宋神友説,項目将大跨徑鋼箱梁懸索橋的臨界顫振風速,從世界公認的 70 米 / 秒,提升到 88 米 / 秒,一舉打破了國外權威論斷。
纜索是懸索橋受力的關鍵構件之一,面對高温、高濕、高鹽的惡劣環境,如何保障耐久性?為讓懸索橋 " 生命線 " 更強勁、更耐久,深中通道項目建設者圍繞制約懸索橋主纜耐久性的核心關鍵技術,團隊在國際上首次研制出 6 毫米— 2060 兆帕鋅鋁多元合金鍍層鋼絲索股,其耐腐蝕性能達到此前熱鍍鋅鋁合金鋼絲的 2 倍。
據紅星新聞,深中隧道是世界最長的雙向八車道海底沉管隧道、世界首例水下高速公路樞紐互通 - 機場互通立交,建設中曾連續 7 節沉管毫米級對接。這些亮眼數據背後,有一個穩固的地基在支撐。
據了解,深中通道沉管隧道由 32 節自重約 8 萬噸的巨型沉管首尾相接而成。為了讓這些龐然大物安穩入海,建造一個平整穩固的海底基床尤為關鍵。在建設中,采用了深層水泥攪拌技術(DCM)和被稱為" 水下 3D 印表機 "的海底整平船等技術裝備,保證隧道建設不受沉降、泥沙回淤影響。
" 就像人在床上睡覺,這個人就是我們隧道的沉管,床就是沉管的地基,床的四條腿就是咱們的 DCM 樁,保證地基不沉降。床墊就相當于塊石層,大概 2-3 米厚,用震錘震實。" 沉管安裝技術負責人、中交一航局深中通道項目部常務副總工寧進進舉了一個例子,來講述地基鋪設的整個過程," 為了讓床墊更平,我們在上面鋪了一層碎石層,相當于褥子,這裏用到的就是我們的‘水下 3D 印表機’。用三層減少沉降、避免回淤,保證通車穩定。"
據了解,中交集團曾在 2016 年赴韓國考察 DCM 技術,但韓方拒絕深入講解,同時禁止中方技術人員近距離接觸 DCM 施工船。
本次深中通道建設,則是 DCM 技術首次在國内大規模成功應用。中交一航局一公司船機管理部總工程師李立,就是當年的親歷者之一。他認為,DCM 工藝的應用,不僅解決了深中通道的施工難題,還打破了國外的技術壟斷,證明我們擁有足夠的自主創新能力。
帶動粵東粵西蓄勢騰飛
據新華社,深中通道開通,連接的不僅僅是深圳與中山兩地,更是珠江口東西兩岸經濟命脈的強勢激活,将改寫陽江、茂名、湛江等粵西地網域與深圳的時空聯系。此外,粵西是粵港澳大灣區、北部灣城市群和海南自貿港三大國家戰略交匯的中心,深中通道也将催化幾大城市群融合共生的新篇章。
" 以前深圳到粵西,要走虎門大橋或者南沙大橋,三四個小時的車程讓許多遊客望而卻步。"深圳新景界創景國際旅行社的總經理助理黃楚平,作為資深旅遊從業人員早已嗅到深中通道通車後為旅遊行業帶來的 " 超級流量 "。
黃楚平介紹,從去年開始,他和團隊小夥伴們就謀劃深中通道開通之後的旅遊產品,不止于深中雙城,更深入到佛山、江門、珠海、陽江,挖掘隐藏在深巷中的美味,探訪被歲月雕琢的古迹,體驗美麗鄉村的寧靜。" 深中通道開通在即,10 多條粵西縱深旅遊的線路已經推出,而且獲客很不錯。" 黃楚平説。
高速發展 40 多年,深圳完成了 " 深圳加工—深圳制造—深圳創造 " 的產業跨越更新之旅,逐步成長為以高新技術產業為主導的、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型城市。但高速發展的另一面,深圳也面臨着土地空間有限的瓶頸。" 裝備制造企業有些環節不适合上樓,只能找土地資源空間充足的地方 ",深圳市志奮領科技有限公司銷售總監唐善斌考察江門後表示," 江門建設‘一樓工廠’很有優勢 "。深圳市利和興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林宜潘説:" 我們研發總部在深圳,生產在江門,非常便捷,這是一種共享共赢的模式 "。
作為中國僑都和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節點城市,江門市也伴随着深中通道、黃茅海通道,迎來了 " 大橋經濟 " 視窗期、黃金期。江門市委書記陳岸明表示,江門将乘勢而為,落實好大灣區規劃綱要,抓住深中通道、黃茅海大橋通車重大機遇,發揮區位、產業、土地、水源、能源比較優勢,加快與深圳、香港共建現代產業合作區,建設港澳居民、華僑華人發展新平台,加快發展農業食品、先進材料、電子信息等六大千億產業,為廣東高質量發展貢獻江門力量。
深中通道所帶來的交通便捷性以及江門獨特的文旅資源禀賦,也吸引了深江兩地旅行社的關注。江門市旅遊行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陳文飛説:" 新會的梁啓超故居紀念館、小鳥天堂國家濕地公園、古兜温泉度假區都是省内知名景區。我們前期已經和深圳、香港的旅行社對接,計劃推出深江兩地遊、江門深度遊等線路,吸引更多深圳、港澳的遊客來江門旅遊。"
編輯|王月龍 易啓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