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軍事經驗:美國只要關閉GPS,全球導彈都将變成“睜眼瞎”?只有兩個國家除外,歡迎閲讀。
在現代戰争中,精準制導已成為決定勝負的關鍵。
作為最重要的全球定位導航系統,美國的 GPS 不僅是民用領網域的 " 活地圖 ",同時也是美軍制勝的核心技術。
然而,GPS 的真正威力在于其控制權完全掌握在美國手中,這使得其他國家在高度依賴這一技術的同時,也面臨着巨大的安全隐患。
若美國切斷 GPS 信号,全球依賴該系統的軍事力量将陷入癱瘓," 睜眼瞎 " 的説法絕非誇張。
然而,并非所有國家都對 GPS" 俯首稱臣 ",其中有兩個國家通過獨立研發,成功打破了美國的技術壟斷。
GPS 的技術霸權與軍事控制力
GPS 由美國國防部主導,于上世紀 70 年代開始研發,并于 1995 年正式投入運行。
GPS 系統共部署了 31 顆工作衞星,能夠覆蓋全球,其定位精度達到亞米級。
憑借着這一 " 神器 ",美國在全球範圍内建立了無可匹敵的軍事技術優勢。
在戰争中,GPS 不僅可以精确指引導彈發射,還能夠為戰機、艦艇提供精準導航。
通過這一系統,美國軍隊能夠實現萬裏之外 " 取敵首級 ",徹底改變了戰場形态。
例如,1991 年的海灣戰争中,美軍依托 GPS 實現了首次 " 精準制導式 " 戰争,伊拉克軍隊的傳統火力完全無法匹敵。
更重要的是,GPS 的控制權完全由美國掌握,這賦予其一種 " 技術封鎖能力 "。
一旦美國關閉目标區網域的衞星信号或篡改定位數據,依賴 GPS 的國家将徹底失去制導能力。
例如,只需将導彈的目标位置偏移幾百米,就足以讓對方的打擊行動徹底失敗。
這樣的技術霸權不僅讓美國始終立于主動地位,也在潛在衝突中形成了巨大的威脅。
全球依賴的隐患:失去 GPS 後的後果
在全球範圍内,絕大多數國家的導航系統都依賴于 GPS,尤其是軍事應用。
除了導彈制導外,戰機、艦艇甚至地面部隊的行動都需要通過定位系統進行導航。
若美國在戰争中切斷 GPS 信号或施加幹擾,這些國家的軍事行動将陷入混亂。
沒有精準定位,武器如同 " 無頭蒼蠅 ",只能依靠傳統火炮進行作戰。
這種依賴不僅表現在軍事領網域,還影響到民用交通、通信等關鍵行業。
一旦失去 GPS 支持,不僅國家安全會受到威脅,社會運行也将陷入嚴重紊亂。
兩個打破壟斷的國家:俄羅斯與中國
盡管 GPS 在全球範圍内占據主導地位,但非所有國家都對其 " 俯首稱臣 "。
其中,俄羅斯和中國通過自主研發導航系統,成功打破了對美國的技術依賴。
俄羅斯的 GLONASS 系統誕生于冷戰時期,作為蘇聯對抗美國技術霸權的產物。
1972 年,蘇聯啓動 GLONASS 研發項目,并于 1982 年成功發射了第一顆衞星。
1993 年,GLONASS 正式投入使用。
盡管蘇聯解體後,系統曾一度停滞,但普京政府自 2000 年後投入巨資恢復了 GLONASS。
目前,GLONASS 擁有 24 顆工作衞星,覆蓋全球,其定位精度與 GPS 相當。
在俄烏衝突中,GLONASS 成為了俄羅斯軍隊的重要保障。
即使在 GPS 信号受限的情況下,俄軍仍能夠依靠 GLONASS 進行精确制導,這充分體現了其軍事價值。
中國的北鬥系統被認為是全球導航領網域的 " 後起之秀 "。
研發北鬥的初衷是為了擺脱對 GPS 的依賴,以免在國際衝突中被美國 " 卡住脖子 "。
2000 年,中國發射了兩顆衞星,标志着北鬥一期(雙星定位系統)正式啓動。
2018 年,北鬥第三代系統全面覆蓋全球。
北鬥不僅在中國國内得到廣泛應用,還在 " 一帶一路 " 沿線國家深受歡迎。
巴基斯坦、非洲等地的用户逐漸擺脱了對 GPS 的依賴,轉而使用北鬥作為導航系統。
這不僅增強了中國的技術自主性,也在國際推廣中展現了中國的科技影響力。
早在 2019 年 8 月 20 日,《日本經濟新聞》就曾報道,在全球 195 個國家首都上空,中國北鬥衞星在 130 個國家被觀測到的頻率,已經超過了美國全球衞星定位系統 GPS。
這一轉變對于高科技產業可能會產生巨大影響。
2024 年 9 月 19 日,中國在西昌衞星發射中心發射第五十九顆、第六十顆北鬥導航衞星。
全球導航系統的未來:多極化趨勢初現
随着技術的進步,全球導航系統正逐漸向多極化方向發展。
除了俄羅斯和中國的獨立系統,歐盟也啓動了伽利略系統,意圖擺脱對 GPS 的過度依賴。
然而,由于技術缺陷和運行不穩定,伽利略系統至今仍難以與 GPS 抗衡。
此外,印度、日本等國家也在開發區網域導航系統,以減少對美國的技術依賴。
未來,量子導航等前沿技術或許會逐步替代傳統衞星導航,進一步打破美國的技術霸權。
2023 年 10 月 17 日,美媒《華爾街日報》發文稱,美國 GPS 系統恐難保 " 黃金标準 " 地位。
美國情報和國家安全機構支持的科技投資公司 In-Q-Tel 執行副總裁薩拉 · 休厄爾也表示:"GPS 曾被認為比其他全球系統更具優勢,然而這一優勢不再明顯,GPS 的主導地位已被削弱。"
對于任何國家而言,技術自主不僅是軍事保障,更是主權安全的核心命脈。
總結
随着全球導航技術的多極化趨勢逐步顯現,未來國際博弈的格局或将發生重大改變。
無論是軍事領網域還是民用領網域,技術自主将成為國家安全的基礎,導航系統的競争也将更加激烈。
全球範圍内,只有能夠掌握核心技術的國家,才能在未來競争中占據主動。
參考信息
齊魯壹點 GPS 全球定位系統已上線運行 25 年
國家航天局 精确到厘米——打破 GPS 統治地位的伽利略計劃
新華網 北鬥三号定位系統開建 2020 年 35 顆衞星全球組網
觀察者網 美媒稱 GPS 系統延遲更新、中俄迎頭追趕,GPS 恐難保 " 黃金标準 " 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