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為了當醫生,大學生去讀專科了,歡迎閲讀。
為了成為醫生,工作多年的汪山林今年重新參加高考,最終被一所專科院校的臨床醫學專業錄取。在此之前,他已擁有化工專業本科學位。
收到錄取通知書後,汪山林在社交媒體上分享喜悦,有人祝他圓夢成功,也有人表示不理解:裸辭考大專值得嗎?醫學博士進醫院都有難度,專科畢業能找到工作嗎?就算畢業後繼續深造,規培結束都快 40 歲了,為什麼還要當醫生?
面對這些質疑,汪山林對 " 醫學界 " 表示,自己也有焦慮的時候," 不過這些問題我高考報名前就想好了。不管能不能進三甲醫院,無論多少歲進入臨床,只要能順利當上醫生我就滿足了。"
汪山林被陝西一所專科院校的臨床醫學專業錄取 / 本文圖片均由受訪者提供
立志學醫
汪山林清晰地記得自己第一次立志學醫的日子—— 2023 年 6 月 18 日,父親節。
那一天,汪山林看到朋友圈許多同齡人曬出與父親的合照,而他翻遍相冊,卻幾乎找不到父親的照片,心裏很不是滋味。
汪山林的父親是當地一位小有名氣的外科醫生,醫院官網上一直挂着他的專家介紹。汪山林下意識地打開醫院官網,看到父親身穿白大褂的照片,他仔細閲讀着父親的簡歷,内心感到慚愧。
" 我有這麼優秀的父親,為什麼自己卻混成現在這個樣子?" 汪山林告訴 " 醫學界 ",從那時起,他萌生了學醫的念頭。由于父親是在 27 歲時重新高考學醫,26 歲的汪山林覺得,自己也能做到。
當時,汪山林在一家藥物研發公司做檢測工作,每個月收入 4000 多元。在此之前,他還在一家電子廠做過環境檢測員,工資略高一些,但很辛苦。通常,他日班要連上 13 個小時,夜班 12 個小時,每周只休息一天。
工作強度大,收入卻不高,汪山林很早就想過轉行。父親光鮮的履歷,讓他很快堅定了轉行的方向——像父親一樣重新高考學醫,未來成為一名受人尊敬的外科醫生。
汪山林興衝衝地向父母講述自己的計劃,卻首先遭到了父親的反對。
" 我父親還是比較傳統的人,覺得我已經本科畢業了,就老老實實找個本專業的工作。而且他覺得國内的醫療環境每況愈下,以後做醫生只會越來越難,不希望我像他當年那樣吃苦。" 汪山林説。
相比之下,母親态度較為緩和,她認為汪山林可能只是一時興起,堅持不了多久,畢竟汪山林本科時也提出要跨專業考研,最後不了了之。
大家沒想到的是,這一次,汪山林比以往更加堅定。他立刻上網搜索,了解社會考生報名高考的材料、報考院校和專業限制等,開始備考。
裸辭備考
2023 年 12 月,汪山林收集好所有材料,準備報名之際,卻發現已錯過當年的高考報名時間。無奈,他只能計劃 2024 年 10 月報名,2025 年參加高考。
但就在幾天之後,汪山林從一位網友處得知,他所在的省份次年 1 月可以高考補報名。
這讓汪山林感到既驚喜又慌張。驚喜是因為他有望早一年讀上心儀的臨床醫學專業,慌張是因為留給他的復習時間只有 5 個月。此時,距離他高三畢業已經 8 年了,用這麼短的時間復習能不能考進好學校,他心裏沒底。
因此,汪山林參加了補報名後,将目标鎖定為大專類院校的臨床醫學專業。這是一個更符合他個人實際情況的選擇,可以增加自己被臨床醫學專業錄取的可能性。
起初,汪山林邊工作邊備考,但他很快發現這樣完不成復習任務。忘掉的高中知識比他預想的還要多,而且考試題型和他第一次高考時相比變化很大。兼職備考一個月後,汪山林辭職回家,全身心備考。
備考期間,汪山林經常因為焦慮而失眠,夜裏 2、3 點才能入睡,第二天 7、8 點又被鬧鍾叫醒。夜裏睡不着的時候,他就爬起來刷題、背單詞,也算是催眠的一種方法。
汪山林備考期間的英語練習
日後回憶起這段經歷,汪山林用 "struggle(掙扎)" 來形容。而且由于是一個人備考,沒有老師給他評分、講題、出模拟卷,汪山林只能自己粗略地估分,對照往年的分數線推算自己能否考上,多次陷入擔憂之中。
考慮到時間緊迫,汪山林制定了 " 抓大放小 " 的復習策略,争取在短期内快速提高總分。數學放棄難題;語文不容易拉開差距,留到最後 10 天再開始復習,古詩文填空直接放棄。好在化學他有一定基礎,不占用太多時間。
汪山林的復習資料
今年 6 月 7 日,汪山林第二次踏入高考考場,最終取得 421 分的成績。他給自己的發揮打 80 分," 基本滿意,還算可以接受。"
汪山林告訴 " 醫學界 ",按照他的分數,省内只有一所民辦專科的臨床醫學專業可以選。綜合考慮學校聲譽、地網域等因素後,他第一志願填報了陝西一所專科院校的臨床醫學專業,并被順利錄取。
" 如果這次沒有考上,下一步怎麼打算?"" 醫學界 " 問。
" 這次沒考上就再考一年,必須上臨床醫學專業。" 汪山林説。
進不了大三甲,能當醫生就行
高考結束後,汪山林開始自學醫學,買了臨床醫學本科教材,學習臨床醫學本科網課。他發現,臨床醫學專科的學制比本科少 2 年,用的教材也比本科的淺顯很多,無法滿足自己的未來規劃。
未來,汪山林計劃繼續深造,報考臨床醫學碩士,為自己将來找工作多積累籌碼。他打算首選外科方向,尤其是骨科," 平時我有健身習慣,力氣大,适合幹骨科。"
對于網友熱議的 " 專科畢業怎麼進三甲醫院 " 這一問題,汪山林説,他在備考之初就想清楚了,自己即使碩士畢業,也不是非三甲醫院不進," 進二甲醫院工作我也挺滿足 "。
相比于醫院的等級,汪山林更看重當醫生的成就感和社會地位。小時候,汪山林經常看到患者登門感謝、送錦旗,讓他覺得醫生是一份受人尊敬的職業,社會地位比他原本從事的工作高得多。
暑假自學期間,汪山林也曾在一家酒店兼職當禮賓。一方面是因為重回校園後沒有固定收入,他希望能自己負擔學費和生活費;另一方面是因為女友(現在兩人已婚)還在工作,她在汪山林備考期間給予了很多支持,汪山林希望承擔一定責任。
從備考開始,汪山林就在社交媒體上記錄自己的學習進度,以此監督和激勵自己。他也由此認識了許多和他有相似經歷的人:有人從 985 大學畢業後回高中復讀,考上醫科大學;還有人在 30 多歲時再次高考學醫,而他們的原先職業包括導演、中學老師、護士等。
" 這些人的故事給了我很大的動力。不過,他們中有些人已經财富自由,學醫只是為了回饋社會,有些人家裏開了診所或是民營醫院,畢業後就回去繼承家業。" 汪山林説。
因此,汪山林提醒其他想要辭職學醫的人,切忌一時衝動。醫學專業漫長的學習時間、大齡畢業生就業難、做醫生初期收入低等都要提前考慮。如果無法接受這些現實,他不建議重新高考學醫。
在其中一條貼子裏,他寫道:我還年輕,沒有很沉重的負擔,我覺得追求夢想是一件很棒的事。我不僅有堅持到底的決心和勇氣,也有清晰的規劃和認知。從報名高考到現在,我一直都在行動和學習,我的内心比外表看上去更加強大。
" 我打算再花 9~12 年時間來學醫,我也會一直記錄自己的學醫經歷,直到成為醫生的那一天。" 汪山林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