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 餐飲難做,都怪社區小店太多?,歡迎閲讀。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紅餐網 (ID:hongcan18),作者:吳志偉(棧道資本創始人、CEO),題圖來自:AI 生成
作為一名投資人,我深入餐飲投資領網域 10 多年,投資過程中,也涉及到了餐飲品牌的定位戰略,今天我從投資和定位這兩個視角分享一些觀點。
一、中國餐飲業特點:門店面積小、數量特别多
從投資的角度來講,餐飲是個非常不錯的行業。很多進入餐飲行業的投資機構都有一個夢想,希望中國餐飲行業能夠成長出像肯德基、麥當勞這樣的巨頭。
2018 年以後,餐飲上市公司慢慢多了起來,包括海底撈等。我剛開始做消費投資的時候,餐飲行業根本沒有人關注。但在 2020 年,消費投資突然迎來了爆發點,所有的機構,包括外資機構都開始進行消費投資。
到 2021 年,投資開始轉向線下消費了,包括飲品、咖啡、面包等等餐飲品類。那時候很多企業的估值相當誇張,一家門店的估值可能就是一個億。後面的情況大家也都知道,很多資本催化的品牌已經陸陸續續倒閉了。所以,中國餐飲市場資本化還有漫長的路要走。
2021 年,很多餐飲企業拿到了融資,還有很多公司申報 IPO,但其中大部分目前都沒有成功上市。原因有兩個,一是公司的業績受到了挑戰;還有就是估值無法達成共識,過去一家公司的估值可能 100 億甚至更多,到今天機構連 50 億的估值都不願意給。
右邊的這張圖是一個典型的中國小區,有大量街邊店,這種業态對于消費類的業态或多或少都會有影響。為什麼今天大家都不願意去逛大賣場了?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受小業态的侵蝕,這種小業态就來自于小區。
這個影響在餐飲行業很明顯,中國的餐飲市場規模是 5.3 萬億元,餐廳有 700 多萬家。對比美國,餐飲市場規模是 6 萬億元,但人家是 70 多萬家餐廳。也就是説,平均到每家店,我們的收入可能只到别人的 1/10。
這種情況下,營收增長、盈利提升的難度非常大。所以我們的餐飲業有個明顯的特征,就是門店面積特别小。尤其小區的街邊店,基本上在 50 平方米,數量也是極多的。
餐飲業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屬性,就是產業鏈條特别長,從前端的采購,到生產和制作,再到後端的門店經營,都要自己去做。既有商品零售的屬性又要涵蓋服務屬性,這是非常難做的。為什麼咖啡和茶飲發展得更快,因為它們只做產品,服務系數非常低,在整個產業鏈條中可以忽略不計,難度要比整體餐飲業低了一個數量級。
二、價格帶至關重要,影響消費者的選擇
我個人投資生涯裏難度最大的三個行業分别是:餐飲、商超和飲料。這三個行業既要求有品牌,還要產品做得好,同時還要運營能力強,稍微有個短板就做不起來。
很多行業,可能品牌做得非常強,成功概率就很高,比如服裝、化妝品,做好品牌,企業成功的概率就有了七八成。
但是餐飲行業比較復雜,品牌對企業成功的貢獻率就占 1/3。餐飲企業要成功,除了品牌之外,還包括了產品力、單店盈利模型以及擴張節奏這三個要素。
我們機構内部的共識觀點是所有顯性門檻低的,隐性門檻都很高,餐飲就是這樣的。所有人都去開餐飲店,但是要把一家店開好是很難的。
先説產品力,棧道有一個自創的產品力三維評價體系,包括產品口味、标準化程度、價格競争力。
產品口味又包括高度、長度和寬度。高度就是好不好吃。2015 年左右,輕食非常火爆,因為邏輯比較簡單,主打健康,出現了很多輕食品牌。那時候我們也去看輕食,但看了一個多月我放棄了,核心原因還是不好吃。健康不是第一需求,如果產品沒有口味只談健康,不符合人性,或者説閱聽人面極窄。所以產品口味首先要解決好不好吃的問題。
寬度就是閱聽人面的寬窄。除了有明确的目标用户,還應該覆蓋更多閱聽人群體,比如要考慮老人、小孩能不能吃,所以產品寬度要拓寬。
長度是產品生命周期。這點我深有體會,因為餐飲投資的難點就是生命周期,很多門店看起來生意很好,排隊兩三個小時,但是投進去就不是這麼回事了,想要持續火爆很難,可能三年後這個賽道都已經不存在了。很多做大單品的品牌,起步很快,因為很精準,最大的挑戰就是生命周期。
類似的邏輯還有,很多傳統餐飲做一兩家店,或者老字号做一兩個大單品,這些都沒什麼問題,但如果一旦連鎖化做一個大單品,從商業邏輯上來説就有很大挑戰。
第二是產品标準化。中餐标準化難點就是如何在口味和效率之間達到平衡。現在,中餐的解決思路就是前端盡可能标準化,為了效率和復制擴張,但是最後一步要靠人工解決,因為需要煙火氣和口味。這可能是中餐标準化的最終解決思路。
如果純粹是因為口味的問題而做得非常高端,是很難的。這兩年預制菜在風口之上,大家都覺得預制菜不好,但預制菜是必然的發展趨勢,這是解決問題的最好方案。如果全都現制,消費者需要考慮到底能否負擔得起成本。
第三是價格帶。快餐的價格帶是在 30 元以下,解決飽腹需求。如果價格帶高于 30 元,就很難做。之前有一批面館,定價在 40 元左右,一開始表現還可以,但是後面出現了口味更好、價格還便宜的對手,挑戰就非常大,因為面條在大家的理解裏就是快餐。休閒餐的價格帶比快餐更高一點,比正餐便宜一點,其實價格帶在消費者心中是非常清晰的,他們首先考慮的是要花多少錢去消費這個產品,其次才考慮選擇哪個品牌。
三、門店的競争力在設計時已奠定,低成本運營是關鍵
餐飲企業能否成功的第二要點是單店盈利模型。一個品牌的競争力在最開始設計的時候就已經奠定了。如果這個品牌的門店是沒有壁壘的,大部分人都能開,那它最終的核心競争力一定是低成本運營,也就是門店面積不能大;但是如果開店的門檻非常高,比如開一家醫院,不可能随随便便開,需要有牌照,它的核心競争力就是技術。
通常來説,一家有效的、常規的實體店,覆蓋的有效區網域是周圍兩公裏。如果開在商場,覆蓋面會大一點,但是商場很貴。社區店的覆蓋面大概就是周邊兩公裏,要低成本的運營,門店面積就不能太大。
單店的營收結構是比較簡單的,包括堂食、外賣,但有些品類天生就沒有辦法做外賣,比如火鍋,哪怕海底撈的外賣營收占比都很低,只有 3%。
堂食最核心的要素是翻台率,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指标——有效運營時間,這是很多的餐飲品牌真正要解決的問題。
肯德基、麥當勞最開始進入中國的時候,很多人認為它們是快餐,所以對标肯德基、麥當勞的門店面積去開店,門店都很大。但這個邏輯是錯誤的,肯德基、麥當勞雖然叫快餐,但它的商業模式完全不是快餐,它可以做早餐、中餐,可以做下午茶,還可以做晚餐、夜宵,這是一般餐廳做不了的。所以有效的運營時間最為關鍵的,有效運營時間長,才能提高翻台率。
這裏看組數據,注意統計時間是到 2021 年(2020 年的數據因特殊時期無法做參考,部分公司 2021 年申報 IPO,後面沒有更新數據),鄉村基的翻台率是 2.8 次 / 天,但它的外賣收入占比 34%,算上外賣它實際的翻台率是 4.2 次 / 天。同樣,大米先生的翻台率是 4.2 次 / 天,算上外賣的翻台率是 6.3 次 / 天。
海底撈的翻台率是 3.5,一些門店每天營業時間能達到 24 小時,很多餐廳把白天的 12 個小時做好已經非常不容易了,更何況做到晚上。現在所有的快餐都往正餐去做,就是希望晚上或者周末有人來消費。而正餐開始快餐化,是為了提高運營的效率。所以餐飲發展最終的指向應該是 " 休閒化 ",休閒化可以承接正餐,也能托管外餐。
接下來講比較重要的兩個費用:人員工資占比、租金。可以看到,中餐的人員工資占比非常高。如果把人員工資節約出來,就是利潤。解決辦法就是把這些崗位變成通崗,大量使用小時工或者兼職。不過,如果企業要在 A 股上市,這個方式不太可行,因為不符合資本市場監管的要求,但可以去港股。
租金主要受兩個因素影響:門店面積大小,以及品牌影響力。比如海底撈,已經建立了極強的品牌影響力,就可以低成本拿到不錯的位置,租金占比能做到 7% 左右。再比如七欣天,它的門店都開在郊區或者三四線城市,租金成本相對比較低。
常規的餐飲企業,租金占比做到 10%~12% 就已經不錯了。如果租金占比超過 15%,那運營難度就非常大了。
四、快速擴張、優質點位、低租金三者 " 不可能 " 兼得
第三是擴張節奏。這裏我們談的是直營,加盟是另外的邏輯。直營的核心能力是組織力,量變引起質變,門店數量發生變化,對等的組織力也要變革。我們提出了一個 " 不可能三角 " 擴張模型,即如果要快速擴張又要優質點位,就一定做不到低租金;如果要快速擴張加低租金,那就一定拿不到優質點位;如果要優質的點位和低租金,就肯定做不到快速擴張。
什麼是快速擴張?新店與老店的比例大于 1,就是快速擴張了。合理的擴張應該是,新店與老店的比例在 1:2 左右,這個邏輯已經被很多企業驗證過了。
就算是海底撈也一樣。2019~2020 年,海底撈快速擴張,新店老店的比例大于 1,出現了關店的情況。不過海底撈品牌影響力夠大、組織力夠強,它壯士斷腕的決心也非常強,但很多人遇到這個問題時是會猶豫的。
這麼多年,我們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一個品牌十家店或者幾十家店的時候,是最掙錢、最舒服的,利潤率也是最好的。一般來講,這十幾家門店都在一個地方,在當地有品牌影響力,老板也能管得過來,管理的成本比較低,也不需要做後端供應鏈。
一旦決定做大做強,就會出現分水嶺,部分老板可以做出來,但很大一部分都會陷入谷底。因為一旦擴張,就要去外地開店。但換個城市開店,新的城市認不認同你的品牌影響力,這是要思考的問題。另外,門店數量多了,可能要請高管、職業經理人,員工的工資也要漲一漲,門店管理要上系統。然後老板就會發現,一旦擴張全是成本,收入還不一定上得來,最後的結果就是利潤持續下跌。
所以門店數量在 100~150 家的狀态是最難受的,如果能衝到 300 家、500 家,能力就會大幅度提升。這個時候,企業的商業模型、品牌戰略都要重新梳理。
第四是品牌定位戰略,其實就是消費者為什麼選擇你,不選擇你的競争對手的理由。放在餐飲行業就是,消費者為什麼進你的店,而不是他的店。餐飲也是排他性消費,因為消費者進了這家店就不可能去吃另外一家了。
此外,我們經常看到一些品牌廣告,可能就是一句話,但背後隐藏的是品牌定位戰略。
最後分享一下餐飲行業的定位模型。由于時間有限,這裏我跟大家分享兩個:領導者定位和開創新品類。
領導者定位是最強有力的定位,效果最好。中國餐飲每個品類都有很多的品牌,領導者定位就是去 " 封殺 " 對手。
比如老鄉雞,消費者為什麼要進你的門店,因為它最大。還有馬記永,做蘭州牛肉面的品牌很多,消費者為什麼要去馬記永?最重要的就是下面圖上的 " 上海蘭州牛肉面排行榜 Top1",不過馬記永不要僅僅挂一個橫幅标語,而應該作為一個戰略定位去傳播。
第二是開創新品類。開創一個新的品類,并成為這個品類的領導者,在餐飲行業是非常有效的。比如蘇小柳 · 江南點心,消費者之前對江南點心這個品類可能沒有認知,蘇小柳就開創這個新品類并且成為了領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