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賤賣掉環滬的房子,我換到市區老破小,歡迎閲讀。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真叫盧俊 (ID:zhenjiaolujun0426),作者:真叫盧俊團隊,題圖來自:AI 生成
翻出了一些以前寫的文字,好像現在來看又别有一番滋味。
我的好朋友小新和阿守,是一對 95 後夫妻,他們才 23 歲的時候就稀裏糊塗地進入樓市,是我身邊買房最早的人。
他們的買賣房經歷特别典型,簡直代表了一大批年輕購房者的境遇,和當下樓市新力量的買房思路。
他們剛畢業時跟着大勢買了環滬,但是買房三年多,一共就去過那套房子兩次,一次是買房,一次就是賣房。
如今賤賣環滬大房子後,目光又轉向上海老破小 ...... 這條從 2019 年開始、綿延 5 年的漫漫買房路,他們到底經歷了什麼?為什麼賠了 35w 還覺得慶幸?為什麼現在覺得市區老破小是更好的選擇?
聽他們説完,我頗受觸動,相信很多購房者都能產生共鳴,且稍有啓發。
以下是小新和阿守視角的自述:
" 買環滬房的痛,在于毫無出路 "
首先就是房子從買進開始就在虧。
我和阿守的第一套房子,買在了環滬縣城昆山市的千燈鎮,小區是華美達廣場,是套總價 132w、首付 35w、建面約 110㎡3 房 2 廳的次新房(餐廳旁邊的綠色空間也是一間獨立房間)。
圖源安居客
買入時是 2019 年,來到上海的第 2 年,租房的漂泊感使我們迫切地想在上海有個自己的家。而買環滬,既源于希望、也源于絕望。
希望在于,結婚想要一套房,共同迎接新生活。絕望在于,掙錢速度趕不上上海房價上漲速度,年輕的我們甚至覺得一輩子都買不起上海的房,所以環滬第一城昆山,幾乎命中注定般成為我們買房的首選項。
最重要的是,環滬的房價太有誘惑力。
當時昆山千燈品相很好的房子單價僅約 1.2w/㎡,而旁邊的上海嘉定動辄 3~4w/㎡,所以中介一説 " 價值高地、價格窪地 ",我們就深信不疑。而且,從小區開車到上海虹橋也僅僅只需要大約 40min。
圖源百度地圖
相比限購限貸、普通小三房總價幾乎沒有低于 400w、上車又難的上海,我們被拿捏簡直理所應當、易如反掌。
2019 年 5 月 4 日,僅僅看了 5 套房,當天下午就交了定金。
也就是從買房那天開始,我們便尤其關注房價,但是我們買的華美達小區,房價在 2019~2022 的三年之間,一直在 12000 元 /㎡的平均線上徘徊。
數據整理自鏈家成交價
一套房子的持有成本決定:房價不漲就意味着跌。
另外,我和阿守都在上海工作上學又沒有車,去昆山住不現實,所以就把房子租出去。但是誰承想,環滬的房子這麼難租!
不僅租金上不去,3 房 2 廳的大房子,租金只有 1200 元 / 月,按照租售比 =(年租金總額 / 房產價值)*100%,相當于我們這套房子的租售比 =(1200 元 *12 個月 /132w)*100%≈1%。
正常租售比在 1.5% 到 2% 之間,才被認為是相對合理的範圍,而我們這套環滬房的租售比才僅僅 1%,可見租金回報率低到什麼程度。
另外,我們還結結實實地體會到,異城收租的困難。
在把房子租出去的三年裏,幾乎每個月都要主動向租客讨房租,最後半年甚至讨不來,因為一旦租客不接電話,作為房東的我們一點辦法也沒有。最可怕的是,即便租金低甚至收不回租金的時候,我們對于這套房子的投入還在持續,物業費 2600 元 / 年,每個月 6669 元的房貸中,利息就占了 5000 元還多,相當于給銀行打工。同時還有一些日常零碎的養護成本,這些投入產出比極低的付出,對我們都造成了巨大困擾。
最後,這套原來的夢中情房,變成失去居住屬性、收租又少又難、還要不斷砸錢進去,毫無出路的資產黑洞。
" 不計代價地賣,賠了 35w 還覺得慶幸 "
終于,在 2022 年 7 月催租金催了 5 個月無果後,我們果斷去到現場、清退租客、挂牌,将鑰匙交給中介專心賣,一氣呵成。
其實,這次賣房是我們第二次見到這套房子,細細看了還是很喜歡,因為它不僅采光、通風好,尺度感足、還步行 5 分鍾内便能到達約 15w 方的千燈公園。
千燈公園實景圖
幾乎集合了我們關于 " 家 " 所有美好的憧憬和想象。但想到這三年來的時間和金錢成本,我們還是把它堅決地交給了中介。
在挂牌 5 個月後的 2022 年 12 月,遇到出價客户就果斷脱手了,最終以原來 132w 元的買入價格,賣給了一家孩子上初中、有改善需要的中年夫婦。當時覺得白白還了 3 年房貸、而且空置的半年又沒有租金,還要交物業費,這個賣房成本太高了。算一筆賬,我們因為這套房子,花費了多少錢:
支出:
首付及定金 35w+ 各種税費、手續費、中介費等合計約 8w+6669*12 月 *3(24w)+ 貸款 103w=170w。
收入:
自 2020 年 5 月到 2022 年 7 月賣房,月租 1200 元 / 月,收到約 25 個月租金,合計 3w 元左右 +2023 年 1 月收到 132w 房款,即總收入 135w。
那麼,淨支出即為:170w-135w=35w 元。
對于剛入社會的我們,相當于一年半的所有存款。設想一下,如果我們 2019 年沒有買這套環滬房子,大概率可以存下這 35w 元。加上阿守 2021 年初畢業落户上海,已婚 + 社保合計積分約 65 分,配合當時的存款,三成首付上車上海 400w 左右的新房,是沒有問題的。
但是因為當時上海全國範圍内認房認貸,我們在昆山有了房貸記錄,夫妻首套首貸的資格報廢。所以,2022 年 12 月後賣完環滬房的我們,即使已婚有户口,即使名下全國範圍内無房,在上海買房也得 5 成首付,以總價 400w 的房子為例,5 成首付就是 200w,對于當時的我們來説,實在太高。
而且,即便賠了 35w、失去首套首貸資格,站在今天回頭來看,卻只覺得幸運。因為它還在下跌,如果拖到今年賣,恐怕連本金都保不住。
我們那套房所在的華美達小區,近期單價已經降到 9000 元 /㎡。
圖源千燈本地中介
相當于那套 110㎡的房子,在 2022 年 12 月到 2024 年 5 月期間,從 132w 驟降到 99w,一年半時間,降幅高達 25%,而且這頹勢截至目前絲毫沒有轉還的迹象。
正在我們求房無門之際,上海房價不僅回落,還終于出有利于我們這種剛需客的政策了。
" 堅定不移地買上海老破小"
如果是總價 1500w 的房子,即便降了 500w,我們還是買不起。但如果是 400w 的普通住宅,不僅總價在降,首付還只要 3 成,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
比如上海内環内老破小原來 40~50㎡的 2 室,以前一般都沒有低于 400w 的,現在 300w+ 就能買,中間接近 100w 左右的價差,對于剛需客來説,就能直接決定有無機會上車。所以我們立刻就實地看了幾十套老破小,發現其優勢非常明顯。
實景圖
不僅上車就能解決居住問題,而且房子地段價值高,位于上海内環内,屬于核心城市的核心區網域,除了總價降低、區位價值高,高租金回報率,也是吸引我們的重要原因。
以我同事在租的位于内環邊的紫雲小區為例,租售比高達 1:390,要知道上海平均的租售比僅為 1:680,可以説,靠近内環或者内環内房子的租售比,斷層式領先。
除此之外,上海的老破小區很多都做了美麗家園改造、加裝了電梯,屋内裝修再好一點的話,生活體驗并不比新房差。
最實際的一點是,房子買到市區,大大節省了通勤時間。我們每天至少可以節約出兩個小時的寶貴時間,去睡覺和自我提升,這太重要了。有機會考慮買上海老破小的前提是,2023 年 9 月 1 日晚,上海四部門聯合印發通知,執行 " 認房不用認貸 " 政策措施。
這就意味着我們在上海貸款買房,銀行只看名下有沒有房,而不看是否有貸款記錄,對于我們這種 "上海無房、但外地有貸款記錄的剛需客户" 來説,就是絕對的利好。
簡單粗暴理解就是,政策後,我們在上海買房的首付直接打對折,哪怕是普通住宅,也有 15% 首付比例的降低。
以一套内環 449w 普通住宅為例,首付成本直接降低 30%。
政策上的利好也給了我們更多信心。所以,綜合總價下探、區位優越、租金回報率高、生活舒适、政策支持等多方原因,市區老破小不僅成為我們,也已經成為身邊不少夥伴的買房新方向。
" 買環滬血虧、轉戰上海的,不止我們 "
其實,2017~2019 年間,環滬房價蒸蒸日上,成交量也節節攀升,未來預期良好,當時,買環滬本身就是大熱點。
那時我們身邊好多同學朋友都選擇買環滬房子住,比我們年齡大一些的同事老師,投資環滬的也不在少數,把年輕時最寶貴的錢投在環滬,我們不是個例。
然而當初傾盡全力買的環滬房,由于通勤太累、租不出去又很難賣掉,最終成了負累。且經歷了艱難的三年,大家也深刻體會到跨省通勤的困難,直到現在才意識到,年輕時的彎路是多麼避無可避,選擇大于努力這句話也在我們身上再次驗證。
樓市波動是一個大勢,我們每個人都在這個大勢裏起起伏伏。相信我和阿守的故事,很多夥伴都有共鳴。
無論如何,我們還是鼓勵大家:别回頭,向前看。
如果你還年輕沒買過房子,在上海有漂泊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一定珍惜自己的首套首貸資格。
如果你有一套環滬的房子,失去居住功能又失去投資屬性,不要心疼、不要可惜、不要猶豫,沉沒成本不可追,我們自有更光明的未來。
如果你已擁有核心城市的核心資產,那麼祝福你。
買房,落到根本就是一道計算題,而非閲讀理解。希望我們都多看多學,做出盡量有利于家庭資產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