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京東7年來首次下調免郵門檻 “價格鬥士”劉強東:電商不止一場“生死戰”,歡迎閲讀。
十餘年前,京東所歷經的電商間的真正交鋒,應該有三次。
讓京東最為名聲大震的一場,是 2012 年與當時在市場還如日中天的國美、蘇寧的 "8 · 15" 大戰。正是這場戰役,奠定了京東 3C 的市場地位,江湖直接送京東綽号:" 價格屠夫 "。
不過,彼時的劉強東就調侃:" 依我看不如叫做‘價格鬥士’。" 在那時劉強東的理念中,京東的低價格就并非惡性競争,而是來源于切切實實做到的低成本運營。
" 價格鬥士 " 劉強東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VCG31494091304
十年後的 2023 年,京東 " 低價 " 卷土重來。劉強東在新的交鋒中再次當起 " 價格鬥士 ":3 月上線 " 百億補貼 " 頻道、618 更新 " 買貴雙倍賠 ",就連維持數年的 "99 元自營免郵 " 門檻,也首次下調了。
8 月 23 日,京東宣布調整自營商品運費标準。消費者在京東購買自營商品,京東 PLUS 會員享免郵權益不再需要使用運費券,全年無限免郵;普通用户自營免郵門檻從 99 元降至 59 元,仍享京東 "211 限時達 " 等服務。
剛剛釋出的 Q2 卷面,讓外界明顯感覺,京東已經嘗到了 " 低價 " 策略帶來的 " 甜頭 "。2023 年二季度,京東集團收入達到 2879 億元,同比增速超一季度;其中,帶電類商品收入同比增長 11.4%。
但外部市場的競争更加激烈。上半年同樣高調組織變革的阿裏,也交出了一份超預期的财報:2024 财年第一财季(2023 自然年第二季度),阿裏營收 2341.6 億元,同比增長 14%,淘天集團季度收入同比增長 12%。而阿裏慣行的,同樣是 " 價格力戰役 "。
京東、阿裏還未走出直播割走電商餘量蛋糕所引發的震蕩," 抖快 " 又帶着轉型貨架式電商的決心來勢洶洶。電商 " 生死戰 "," 京東們 " 顯然要用更低的價格、更 " 卷 " 的服務,予以更強的還擊。
首次全面下調自營免郵門檻 會員權益也更新
京東此次運費标準的調整,主要涉及三部分。
首先,普通用户在購買京東自營商品時,滿 59 元即可免郵,且依然可以享受到包括 "211 限時達 " 等在内的服務。此前,普通用户的免郵門檻是 99 元。依托自建物流,京東可以做到全國超過 95% 區縣實現當日達、次日達。
京東自營滿 59 元就包郵 圖片來源:京東 APP 截圖
其次是對 PLUS 會員運費和權益的調整。此前,京東 PLUS 會員每月可以領取 5 張運費券抵減自營訂單運費的形式,更新後,PLUS 會員買自營商品可享無限免郵,即不限次數、不限單價、不限額度。此外,會員還有專享的 " 折上 95 折 " 特權,同時擴展至更多品類,涉及百萬商品。
記者注意到,此次權益更新還連接線下全場景,聯合 600 多家生活服務類品牌展開 " 生活特權 " 合作,幾乎囊括本地生活所有選項。
不難看出,京東在本地生活上的觸角将更加深入,與會員權益的打通與鏈接,也在為後續的布局做 C 端上的鋪墊。
最後,京東即時零售業務 " 京東到家 " 此前也已上線免運費舉措。全國業務所覆蓋的超 2000 個縣區市消費者,進入京東 App 首頁 " 小時達 " 頻道下單,滿 59 元立免基礎運費,1 小時配送到家。
運費标準的調整,企業端也有反映。記者從京東了解到,京東企業業務會進一步加大對中小企業客户的補貼力度,京東企業會員同樣可以享受運費減免優惠。
降門檻、搶用户 成本如何消化?
今年以來,京東圍繞低價策略,相繼推出了百億補貼頻道、單件到手價功能、買貴雙倍賠服務等一系列舉措,同時,還進行了相對應的包括采銷體系、事業群和作戰單元等組織架構的調整,以适配集團整個大方向的轉型。
而此次運費門檻的調整,無疑是京東貫徹低價策略下的一次 " 更實際 " 的落地。
一方面,由于長期的物流及供應鏈布局,京東在時效上的優勢明顯。"211 限時達 " 也是京東一直以來維持口碑的關鍵。下調免郵門檻,用更低價格享受同樣的物流服務,對比競争對手而言,無疑是在既有優勢上的 " 降維 " 打擊。
另一方面源自規模性。圍繞百億補貼所落地的各項低價活動,對于絕大多數消費者而言,感知度可能相對并不十分明顯。但此次免郵門檻的下調,面向京東平台 6 億用户,是一次更具規模性的低價印象的 " 制造 "。
但同樣可以想象的是," 低價心智 " 的打造,背後是真金白銀的投入。錢從哪來?京東方面給出的答案是:供應鏈增效和自營業務的規模效應。
換言之,一是通過提升自營業務的規模效應,帶動采購成本持續降低,進而可以讓利。二是向供應鏈要低價,通過供應鏈提效帶來成本的優化,補足讓利的部分。
京東 Q2 财報顯示,二季度,在自營商品 SKU 達到千萬級的基礎上,京東的庫存周轉天數繼續保持着 31.7 天的水平;履約費用率從去年二季度的 6.1% 降至今年二季度的 5.8%。對于具備一定規模的公司而言,履約費用率的降低,以及對各項成本的把控,帶來的收益是相對可觀的。
電商分析師李成東通過微信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降低免郵門檻,還是能看出京東壓力比較大,包括用户流失等問題。通過降低免郵門檻,彌補用户的流失,獲取更多優質用户。
針對門檻下調後對應成本增加的消化,上海财經大學數字經濟系教授、電子商務研究所執行所長崔麗麗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微信采訪時認為,短期内迅速增加的成本,主要還是從兩方面予以覆蓋,一是通過整體銷售量及銷售額的拉升。從目前來看,京東低價策略階段性奏效,對銷售形成了一定的拉升作用,且這個作用可持續。
" 另一方面就是‘拉新’用户。免郵門檻降低,老用户的重回、新用户的引進,以及 PLUS 會員規模的增加,從而帶動核心指标的增長,繼而覆蓋多出的成本。" 崔麗麗補充解釋道。
李成東則認為,其中更多是平衡的問題,優先級考慮的不是物流成本的問題,核心還是搶用户,通過低價又優質的物流體驗這個優勢。
" 消費者去京東購物,一是物流服務體驗好,二是品質有保證。京東原來 99 元的免郵門檻,會讓一部分用户流失到客單價在幾十、大幾十塊的淘寶、拼多多。現在把免郵門檻降到 59,享受的是京東的品質和物流服務,有利于部分流失的用户回歸京東,以及一定程度上可以拉新。" 李成東再次強調。
京東阿裏業績超預期 但戰争的号角才剛吹響
如果橫向對比今年上半年的京東和阿裏,兩家無論是在大的組織結構調整,還是小的聚焦低價的戰略布局,節奏是相對一致的。
最新财報電話會議上,淘天集團 CEO 戴珊反復強調 " 用户為先、生态繁榮、科技驅動 " 的三大戰略,她表示,将進一步加大用户和商家生态方面投入,同時 " 價格力戰役 " 作為未來持續投資的重點,仍将堅持大力投入。
" 回歸淘寶 " 的戰略,也在本季度有了新的體現。過去一年,淘寶新增 512 萬個新商家,其中絕大多數是中小商家;天貓本季度新入駐商家同比增長 75%。
而這一季度,淘寶 App 日活躍用户數(DAU)同比增長 6.5%,客户管理收入(CMR)近 800 億元,增長 10%,經調整 EBITA 同比增長 9%。
具體而言,淘寶 App 6 月日均 DAU 達 4.02 億,MAU 達 8.87 億。據高盛研報,淘寶用户活躍度達到 45%。此外,今年 618 期間,淘寶天貓實現了訂單量和客單價的同步增長。參與人數達 9.15 億。
對于 Q2 超預期的業績,京東集團 CEO 許冉在中期業績會上也表示,今年上半年主要推動的低價項目、平台生态項目等已經取得階段性成績。
" 消費者能明顯感知京東在調整價格策略,取得的效果是好于預期的,這也從側面證明消費者對于促銷的心智強烈。" 許冉還透露,京東未來還将推動天天低價的日銷模式,需要更長時間和周期,逐步改變用户的心智。
" 下一步京東也将改善流量算法、運營規則,打造新的平台生态。" 而免郵門檻的下調作為首槍,打響下半場電商低價戰略的比拼。
從現階段來看,京東阿裏都還未走出直播電商崛起引發的陣痛,而抖音、快手又帶着轉型貨架式電商的決心來勢洶洶。因為他們知道,做内容場景與貨架場景的強鏈接,新的想象仍然可期。只不過,短期内還需要持續投入,做新的探索與嘗試。
也恰恰是直播帶貨降速,新模式登場的 " 中間時刻 ",是京東、阿裏展開全面反擊的時刻。從現階段來看,各家面對競争都已進入戰時狀态,仿佛一夜間回到了電商厮殺最慘烈的那些年。
改革是徹底的、對抗是直白的、投入是真金白銀的,因為沒人想成為那個被洪流衝翻的人。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