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時隔6年回歸,王寶強這次活該爆!,歡迎閲讀。
在這片土地上,王寶強的成功是無法被復制的 …
農村娃,少林寺學藝,北京當群演,陰差陽錯當上男主角,第一部電影就拿下最佳新人,自此開挂紅遍大江南北 …
他在最恰當的時間,遇到了最好的導演,剛好出演了這些導演最好的作品,而每個角色又恰好與他本人無比貼合 …
王寶強第一部電影《盲井》
太多偶然,太多巧合 …
這就像有一陣狂風,把拼圖吹到空中,然後,掉下來的每一片,恰好都落在正确的位置上,嚴絲合縫的拼出了王寶強的幸運 …
但我并不是要否定王寶強的天賦和努力 …
我只是想説,假設這世上有一個孩子,跟王寶強一樣的出身,一樣的熱愛電影,有一樣的天賦,也一樣吃苦耐勞和堅持不懈 …
但他能夠成為王寶強的機率,也幾乎為零。
當然,王寶強沒有辜負命運賦予他的這份幸運 …
這些年,盡管已經是大明星,資產以億為部門,但他的很多言行舉止,始終保持着農村孩子的質樸 …
比如,他導演的第一部電影《大鬧天竺》口碑稀爛,被罵得狗血噴頭,還被金掃帚獎評為 " 年度最差電影 "…
《大鬧天竺》海報
但他硬是頂着罵聲,去現場領了獎 …
王寶強可能是金掃帚獎歷史上,唯一的親自到現場領獎的明星 …
他甚至還發表了得獎感言,他説:金掃帚不是一個很光彩的獎,但我必須來領這個獎,因為它可以鞭策我進步。我愛電影,尊重電影,尊重觀眾,也尊重在座的各位前輩們,我欠觀眾一聲 " 對不起 "…
他的話很真誠,有一股泥土的氣息 …
或許,從泥巴裏走出來的孩子,就算飛得再高,雙腳也不會離開大地 …
前幾天,我看了一個預告片,王寶強導演的第二部電影:《八角籠中》
有些感觸,決定寫下這篇推送 …
《八角籠中》海報
2017 年,有一條視頻在網上火了 …
兩個十二三歲的孩子,在鐵籠裏搏鬥,其中一個孩子被打出鼻血 ….
營銷号火速跟進,網友罵聲一片 …
不久後,相關部門介入調查,真相逐漸浮出水面 …
這是一間成都的格鬥俱樂部,他們收留了一些貧苦人家的孩子 …
管吃管住,教他們學習綜合格鬥 …
這些孩子,大多來自四川大涼山,那是中國最貧困的山區之一 …
這間格鬥俱樂部的創始人名叫恩波,是一名退役武警,曾在武警部隊的軍事比武中獲得冠軍 …
退役後,他在成都創辦了 " 恩波格鬥俱樂部 ",先後收留了超過 400 個貧苦人家的孩子進行自由搏擊訓練 …
而這些來自大涼山的孩子,共 25 人,并不都是孤兒,但大多都是父母出門在外,和爺爺奶奶生活在大山裏的留守兒童 …
雖然訓練很苦很累,但他們中的絕大多數都不願返回家鄉 …
有的孩子就幹脆説:在這裏吃得好,不想回家啃洋芋。
不過,由于網絡輿情兇猛,相關部門介入調查,而這些孩子又大多處于國家義務教育覆蓋的年齡 …
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不得不被接回大涼山 …
客觀的説,這一次,相關部門的執法還是有温度的 …
每個孩子每月能拿到 700 多塊錢生活補助,此外,每個月還有 200 塊特困津貼,一年下來,有一萬多塊。在貧困的大涼山,這已經不算是小數了。(引自《局面》報道)
這個事件,在 2017 年的中國互聯網上掀起了相當大的争議 …
一方面,有網友認為,格鬥俱樂部收養本應該接受義務教育的未成年人,這個行為本身就不合法 …
更何況,俱樂部還讓這些孩子接受綜合格鬥這種有極大風險的訓練,并且還讓他們進行了商業表演和比賽,報酬也不公開 …
然而,另一方面,更多網友卻認為,現實社會不是烏托邦,真實的生活不是心靈雞湯,聖母婊們 " 站着説話不腰疼 "…
這些孩子,大多數都已經失學很久了,硬把他們帶回大涼山,讓他們去讀那個他們早已經讀不進去的書,對他們的未來又有什麼幫助?
MMA 綜合格鬥,已經是全世界認可的競技運動,張偉麗都已經拿下 UFC 世界冠軍了,居然還有人説這項運動 " 打黑拳 " 和 " 沒人性 "…
終極格鬥冠軍賽 Ultimate Fighting Championship
我們知道,這年頭,熱搜上的事情,大多數都難以達成共識,孰是孰非,誰對誰錯,請大家按照自己的道德标準判斷 …
對錯,并不是我寫這篇推送的初衷,我想説的在後面 …
2023 年,王寶強将 " 格鬥孤兒 " 事件搬上了大銀幕,7 月 6 日公映 …
片名定為:《八角籠中》
從片方放出的 1 分 47 秒的預告片來看,王寶強對這一真實事件進行了類似《我不是藥神》的改編 …
主角原本是一個圓滑勢利的小混混,只想以教拳的名義,利用這些窮孩子給自己搞錢 …
沒想到,在與孩子們朝夕相處的過程中,他的良知被觸動,善良被激發,他最終選擇了與這些苦命孩子一起拼搏,完成了道德上的自我救贖 …
故事不新鮮,甚至可以説很套路 …
現實主義題材是否好看,關鍵在于能不能拍出生活的 " 痛感 ",并傳遞給銀幕前的你我 …
電影好不好看,我還沒看,不好説 …
但王寶強拍這個題材,這件事本身挺有意思 …
就好比,當一個人從泥巴裏走出來,好不容易換上了幹淨衣服 …
然後,他又回到泥巴裏,去拉一把還在泥裏的孩子 …
我們中國人的説法,這叫:不忘本。
在預告片裏,有這樣一個鏡頭 …
兩個孩子,在鐵籠裏打得不怎麼賣力,贊助商很不高興 …
王寶強飾演的輝哥大吼一聲:是不是想滾回去搬石頭?給老子把氣勢打出來!
話音未落,兩個孩子就像瘋了一樣,玩了命的打 …
這種橋段設計,只有吃過苦的人才設計得出來 …
我還在抖音上看到一段拍攝現場的花絮 …
兩個孩子啃饅頭 …
按照劇本要求,他們手上拿着的應該是 " 半個饅頭 "…
工作人員就把其中一個孩子手上的饅頭,掰掉一半 …
這個時候,另一個孩子慌了,他趕緊把饅頭塞嘴裏,一口就啃掉了大半個 …
據説,發生這一幕的時候,王寶強導演有點動容 …
我想,那個孩子當時是怎麼想的,他應該是很熟悉,很了解,并且感同身受 …
或許,那個孩子和半個饅頭的事情,讓王寶強想起了一些往事 …
多年前,王寶強住在北京潮濕的地下室裏,身上長了一大片疹子,沒錢看病,為了找家裏要兩百塊錢,他在出租屋裏哭了一整天 …
絕大多數大山裏的孩子,他們的命運是注定的 …
那就是啃洋芋和搬石頭 …
能到籠子裏去打拳,能吃上饅頭和牛肉,那已經是極少極少的幸運兒 …
像王寶強那樣,從一個農民的孩子,到家喻户曉的大明星,這種近乎神話的幸運,這樣匪夷所思的飛躍,簡直讓人想都不敢想 …
從某種意義上説,王寶強的存在,對于這個時代意義重大 …
他是一個标志,一個符号,一個念想。
有個念想,總比徹底絕望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