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上汽竟走到要學“跪着做人”的這一天,歡迎閲讀。
出品|虎嗅汽車組
作者|沈達炜
頭圖|視覺中國
" 學會跪着做人,才能有站起來的那天。"
這是來自上汽集團新任總裁賈健旭在集團年中幹部大會上的講話。
2.8 億的淨利潤,暴跌 93.53%,讓這家連續穩坐 18 年銷冠的 " 汽車巨頭 " 上汽集團,一夜之間跌落神壇。
從昔日的業界領軍者,到如今利潤急劇下降、市場份額持續縮減,在新能源汽車的浪潮中,上汽集團發生了什麼?還有機會重生嗎?
從輝煌巅峰到失速谷底
合資自主雙雙下滑
上汽集團的成功離不開合資的大腿。
1958 年,上海成功試制了第一輛中高級轎車—鳳凰牌轎車。80 年代,憑借與大眾、通用的合資,依靠着品牌的魅力和光環,讓旗下無數車型在國内市場叱咤風雲。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2006 年,上汽集團憑借超過 120 萬輛的銷售成績,一舉超越一汽,榮登國内汽車銷售冠軍的寶座。也就是從 2006 年開始,上汽集團連續 18 年穩居國内汽車銷量的頭把交椅。
2018 年,國内汽車市場整體下滑,上汽集團逆流而上,年銷量達到史無前例的 705 萬輛,登上了行業巅峰。
作為行業領頭羊的持續擴張,加之上海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優勢,吸引了一大批領先的汽車零部件產業鏈企業紛紛落户上海。這使得上海不僅成為了中國汽車產業的重要基地,更躍升為全球汽車產業的核心集聚地。
随着市場逐步向新能源與智能化方向轉型,傳統合資品牌昔日的光環逐漸暗淡。上汽集團合資車的 " 利潤奶牛 " 動力減弱,核心競争力幾乎被局限于大眾與通用身上。這種過度依賴合資品牌的模式,導致上汽在新能源浪潮的突變中顯得措手不及。同時,上汽的自主品牌表現平平,未能擔起獨立支撐大局的重任。
時間來到 2024 年,第三季度的财報讓人瞠目結舌,2.8 億的淨利潤,同比下滑了 93.53%。今年 1-9 月,上汽集團累計銷量 265 萬輛,同比下降 21.56%。除了智己,其餘全線下滑。
上汽通用銷售 27.8 萬輛,累計銷量幾近腰斬,下滑幅度超 6 成;而上汽大眾雖然有 77.2 萬輛的銷量,但仍同比下滑 7.24%。
自主品牌方面同樣不容樂觀,包括榮威和名爵在内的上汽乘用車前 9 月銷量為 48.1 萬輛,同比下滑 26.01%;上汽通用五菱銷量為 84 萬輛,同比下滑 5.23%。
作為昔日的王者,上汽集團只是眾多車企的一個縮影。
新能源轉型艱難
傳統的合資模式确實賦予了上汽強大的供應鏈掌控力。然而,在新能源市場,上汽不僅未能構建起完善的新能源供應鏈體系,還在關鍵的電池、電機等技術領網域高度依賴外部供應商。
上汽的另一失策便是 " 靈魂論 " 之争,試圖在汽車領網域保持核心話語權,錯過了與華為一起推動智能電動化的最佳機會,轉型之路愈加艱難。
随着消費需求的變化和更新,合資車不再 " 吃香 ",自動駕駛、智能座艙等已成為許多購車者的剛需,尤其在年輕消費群體中,上汽依舊延續老舊的品牌形象,產品缺乏創新,營銷流策略疲軟,讓上汽在競争中難以占據優勢。
出口盡顯頹勢
合資品牌傳統燃油車型也逐漸失去了海外市場,特别是歐洲和東南亞市場對新能源車型的需求迅猛增長,而上汽的新能源車型尚未成熟,市場擴展舉步維艱。
再加上 10 月底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征收反補貼税,上汽默默承受了最高的 35.3% 額外關税,國際市場的處境愈加艱難。
站在這一背景下,我們就不難理賈健旭 " 跪着做人 " 的焦慮和無奈。
陣痛将會持續
對于現如今的上汽集團來説,變革和調整已迫在眉睫。虎嗅汽車認為,合資品牌對上汽的拖累已到達極限,後續勢頭會逐步企穩,但陣痛會持續較久。
汽車行業的主體不會改變
在中國汽車工業中,國有車企歷來占據重要地位,油車時代市占率長期超七成,進入新能源汽車時代,國有車企市占率跌破 30%。這一變化主要歸因于合資品牌在新能源轉型中步伐緩慢,導致國有車企市占率和盈利能力大幅下降。
如今的國内汽車行業并非完全市場化,未來國有車企仍将是市場中的重要力量。
今年年初,國資委召開的中央企業、地方國資委考核分配工作會議上,對央國車企的要求綜合起來有三點。
首先,強調央企市值管理的重要性。将市值管理納入中央企業負責人的業績考核體系,要求央企更加重視所控股上市公司的市場表現。
其次,對汽車央企的新能源汽車業務進行單獨考核。不僅關注當期利潤,還重視公司的技術實力、市場占有率以及未來發展潛力。
最後,對央企的新能源轉型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在產品競争力、市場占有率、前瞻性技術創新和引領性方面亟需加強。
自身革命力度空前
今年七月,上汽集團迎來了新領導,王曉秋成為董事長,賈健旭則擔任總裁。
如何變革,我們從賈健旭最新的内部講話可窺知一二。
圖片來源:資料圖
" 所有企業要支持整車,我再次和大家明确,這其中尤其是零部件公司,要下定決心把自己作為成本中心,以最好的成本、最好的能力貢獻給我們的整車,讓整車賣好,金牌挂在你頭上。金牌後面也有它的一套激勵機制,大家要搞清楚。"
言外之意,上汽集團内部孵化的零部件供應商需作出 " 犧牲 ",全力支持整車業務的擴張。考慮到上汽集團龐大的組織架構與復雜的體制體系,如何有效實施全局觀念,是更為緊迫的任務。
" 先提銷量再降成本,先求生存再謀發展。"
作為車企,更主要的莫過于銷量。當前最迫切的任務是通過提升效率、降低成本來提振銷量,以确保企業能夠順利度過生存挑戰。
" 一個是降低獲客成本、提高轉化率,奧迪的獲客成本吓得死人,那個數字是上萬的。我們要提高轉化率,我們要全價值鏈降本。"
全價值鏈降本,指的就是除了零部件、供應商、技術部門外,連獲客成本也包含其中。
" 過程很好,結果很差。聲量很高,沒有線索、沒有轉化,有什麼用?"
在降本的基礎上,還要提高銷售轉化效率。對此,賈健旭也給各乘用車品牌銷售一把手們進行了着重強調:" 我希望我們的銷售人員懂市場、敢預測、上效能、抓銷售。你們要懂市場,在我們規劃車型時,你們要用最嚴苛的詞語來鞭策我們,你們要盡所有的能力去銷售,不要再跟我説有毛病。"
也就是説,銷售不僅要深入一線的競争市場,還需基于一線市場的反饋,與後方的中台部門保持密切溝通。在車型規劃研發、降本增效實施以及終端銷售等各個環節,銷售人員都需發揮關鍵作用。
這也暴露了上汽集團與一線的脱離,缺乏爆款的原因。
最為值得一提的是,為了進一步有針對性的對各個品牌提高銷售效率,賈健旭分别針對不同的乘用車品牌設立了針對性地目标。
智已:擔創新、強聲量、上規模。
上汽乘用車:提效能、理型譜、謀協同。
上汽通用五菱:重要的事情説三遍,向上、向上、向上,品牌向上、單車售價向上、利潤向上。
上汽大眾:促油車、穩電車、上奧迪。
上汽奧迪:Vorsprung durch Technik,技術引領未來,同時加持智已。
上汽通用:樹信心、求生存、謀發展。
作為如此龐大集團的革命性轉型,挑戰的難度是可想而知的。
但參考其在上汽大眾任職期間提出的 " 促油車、穩電車、上奧迪 " 的策略,這一系列戰術并非口号,ID.3 不但成為了爆款,ID. 家族也成為了合資品牌純電市場中的領頭羊。且在新政策的指導下,智己品牌在 10 月、11 月的銷量均超過了一萬輛,這給上汽集團的改革無疑注入了信心與活力。
尋合作也守靈魂
眾所周知,目前華為給車企提供了三種合作模式,分别有供應商模式、HI 模式、智選車模式。而上汽集團的品牌已非常多,可能不會選其中任何一種,而是探索出一條全新的路徑,且不排除将戰略投資華為子公司引望的可能。
據知情人士透露,上汽集團和華為除了有可能在資本層面進行合作,也會落地在產品上。具體來説,雙方的合作或将落地在飛凡品牌上,後者将采用華為提供的智能解決方案,但這個合作不會基于 "HI" 模式進行。
将飛凡作為落腳點也不無歷史可循,2022 年 5 月飛凡 R7 就曾搭載了華為 AR-HUD;飛凡獨立運營之前,MARVEL R 也曾使用過華為的巴龍 5G 芯片,雙方此前的合作屬于華為的供應商模式。
飛凡結束 " 單飛 " 後将回歸成榮威的高端產品序列,且不再局限于純電技術路徑,榮威主打混動,MG 品牌更注重年輕個性,最快在今年底就會有更多明确的信息。
若上汽對引望實施戰略投資,不僅能推動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還能顯著加快自身在核心技術研發的步伐。既能緩解上汽在智能化方面的迫切需求,又能确保其在技術 " 靈魂 " 上的掌握。
事實上,對于上汽牽手華為的 " 绯聞 ",資本市場也給出了向好的反饋。11 月以來,上汽集團股價已累計上漲近 37%。
與特斯拉合作并非空穴來風
無論是從上汽智能化的迫切程度,還是特斯拉在上海的工廠及本地化存儲中心的建立,都透露出,一旦合作上汽的可能性更大。
如果合作成功,對于特斯拉來説就具備了一定的可復制性,能夠進一步提升 FSD 的滲透率;對于 Robotaxi 而言,上汽賽可智能具備運營資質與現成的 FSD 承接載體;對于上汽而言,通過 FSD 賦能,實現旗下眾多品牌在智能化賽道的彎道超車,同時在商用車智能化領網域站穩腳跟。
但同時還有具備一定的不确定性,一方面 FSD 核心為算法軟體和數據能力,特斯拉相比國内車企在數據方面缺乏本地訓練數據,且數據中心的建立目前還未明确;另一方面,車企對于 FSD 授權暗盒模式的接受程度。
寫在最後
上海市委高度重視并給予了全力支持,上汽也已經完成管理層的大調整。央國車企新能源汽車市占率已下滑不足 30%,對比油車時代的 70%,這種狀态不會持續成為常态。
未來新能源汽車的競争核心是智能化,而智能化競争核心不僅在于技術,還涉及 Robotaxi 牌照獲取和運營等商業化領網域,虎嗅汽車猜想大概率還是會交給央國車企來主導。
同時,中歐之間的談判似乎有 " 撥雲見日 " 的迹象,如能取消并以價格限制替代,對上汽的出口必将是不錯的利好。
改革中的上汽,跌無可跌或迎反轉,但陣痛仍會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