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汽車召回20年 築牢汽車質量監管防護牆,歡迎閲讀。
近年來,中國汽車市場飛速發展,中國汽車工業水平不斷進步,汽車產品質量也牽動着消費者的心。作為國際通行的產品安全管理舉措,缺陷召回在推動汽車產品質量提升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2024 年是國内汽車召回管理制度實施 20 周年,回顧 20 年來汽車召回的變遷,數量從無到有,規模從小到大,已經成為了覆蓋汽車全生命周期的質量監管手段。
汽車召回總量過億 政策法規不斷完善
市場監管總局公布的數據顯示,從 2004 年開始實施缺陷汽車召回制度以來,截至 2023 年年底,我國已累計實施汽車召回 2842 次,涉及車輛達 1.03 億輛,約占我國汽車保有量的 30.6%。通過梳理 20 年來國内汽車召回總量和召回次數相關數據可以發現,近 10 年年均召回汽車次數達到 210 次,年均召回汽車總量在 853 萬輛以上,已呈常态化趨勢。其中,2016-2018 年受到高田氣囊集體召回的影響,年召回總量連續三年維持在千萬輛以上的水平,并在 2017 年一舉突破 2000 萬輛,在國内乃至國際汽車召回歷史上都屬罕見。通過具體召回情況來看,2017 年大眾(中國)、一汽 - 大眾、上汽大眾因 " 氣囊氣體發生器外殼破損導致碎片飛出 " 召回 486 萬輛車型,成為歷史單次召回數量最多的案例。此外,上汽通用五菱于 2021 年針對 " 發動機曲軸箱強制通風閥閥芯耐磨性不足 " 召回超過了 143 萬輛車型,成為自主品牌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召回。
從參與召回的汽車品牌屬性來看,早期國内的召回活動基本以進口品牌和合資品牌為主。作為國内第一個汽車召回案例,2001 年 2 月,因車禍暴露出帕傑羅制動系統存在設計缺陷,三菱對帕傑羅 V31、V33 兩款進口車型實行了第一次召回。自主品牌後續也意識到了召回的重要性,加入召回大軍。奇瑞在 2005 年 11 月 26 日宣布召回部分東方之子車型,邁出了自主品牌主動召回第一步。而根據近些年的召回統計來看,奔馳、寶馬等豪華品牌在召回總量和召回次數上始終保持領先地位,常常在同一年發起多次召回,并且所涉及的故障點也更加細化,體現出傳統豪華品牌在質量驗證方面的優勢。
政策方面,自 2004 年 3 月 15 日《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規定》發布,标志着我國開始正式實行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工作。後續随着摩托車、輪胎、底盤、兒童安全座椅等相繼被納入召回管理範圍,召回不再僅僅局限于家用汽車,而是擴大到全部機動車領網域,并且涵蓋更多的重要零部件。此外,通過增加主管部門現場調查,以及明确企業實施 OTA 更新活動需報備等,進一步規範了汽車召回流程。随着國内汽車召回制度不斷完善,相關部門監管力度持續加大,促使企業愈發重視產品質量問題。
企業态度轉變 消費者變得更加寬容和理性
經過 20 年的發展,我國在汽車召回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體現在召回方式上,經歷了由被動召回到主動召回的過渡。
車輛在使用過程中出現許多廠家在產品設計、生產階段發現不了的問題。通過受理消費者的投訴,監管部門對涉事企業啓動缺陷調查,并實施企業被動召回,是最初國内汽車召回的主要方式。相關數據顯示,2008 年由缺陷調查而引發的召回車輛數量達 43 萬輛,占當年國内汽車召回總量的 80%。
後續,随着企業對待缺陷產品的态度逐漸轉變,主動召回的意識開始增強,能夠及時發現產品存在的缺陷問題,第一時間制定合理的改進措施。2023 年,由缺陷調查引發的召回車輛數量占比僅為 40% 左右。
而作為汽車產品的體驗者與缺陷問題的發現者,消費者觀念的改變也對國内汽車召回起到了間接推動作用。最初,消費者往往談召回色變,認為 " 召回產品等于劣質產品 ",不能買。如今,消費者面對汽車召回已經變得更加寬容和理性。曾有消費者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召回説明了企業負責任的态度,不會對購車形成過多影響;還有消費者表示,那些從來不召回的企業生產的汽車開着更不放心。良好的輿論環境為企業自主實施召回提供了勇氣和信心,繼而形成良性循環。
" 暗召 " 現象仍然存在 躲避召回不作為有損品牌形象
雖然目前我國汽車召回數量已經躍居全球領先水平,不過,相較美國等汽車召回制度成熟的國家,在召回積極性與召回透明度方面依然存在一些差距。
廠家給 4S 店提供的 " 車輛變速箱抖動問題 " 解決方案告知書
一方面," 暗召 " 情況普遍存在。由于擔心影響品牌形象,部分企業仍然采取 " 暗中操作 " 召回車輛問題的情況,在車輛維修或保養時悄悄進行缺陷問題修復,這在一定程度上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有車主向車質網反映,某日系品牌針對旗下部分車型存在的變速箱抖動問題,檢測更換變速箱總成,不過該通知僅在 4S 店内部發布,由于沒有正式發布召回公告,對于存在問題但未進店處理的車輛可能無法消除安全隐患。
另一方面,躲避召回現象較多。部分企業輕視車輛質量問題,對于消費者的訴求避重就輕,試圖通過其他補償方式掩蓋產品瑕疵,這無疑将對品牌形象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失。某德系豪華品牌車型被車主曝光存在核心部件異響問題,同品牌其他車型此前也存在類似問題,并且曾兩度召回相關涉事車型。然而具體到本次出現問題的車型,企業卻以該問題不屬于故障,不影響安全駕駛為由拒絕召回或延長質保服務,僅為車主免費更換相關部件并提供一定額度的代金券,引發車主強烈不滿。
總結:
汽車召回制度在保護消費者人身安全,維護市場經濟秩序方面發揮了強有力的支撐作用。從 20 年來汽車召回的歷程不難看出,相關部門對于召回機制進行了不斷完善優化,促使企業召回态度更加積極主動,同時對于缺陷產品的質量溯源也更加精準高效。而消費者對于缺陷產品的包容度更高,能夠理性對待召回方案,積極配合企業整改相關問題,共同助力汽車產品高質量發展。然而,面對缺陷產品存在的問題,極少數企業仍然抱有僥幸心理,通過暗中召回甚至躲避召回等方式消極 " 處理 " 問題,不僅對于消費者知情權造成了侵犯,更不利于企業長期發展,對品牌口碑也将造成惡劣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