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花30萬買新能源車,我卻快被曬成人幹了。,歡迎閲讀。
最近的天氣是真的熱啊!北京氣温已經逼近 40 ℃,人在北京的同事,甚至表示要去吐魯番避暑。
這麼熱的天,不僅人受不了,車也遭不住。
尤其是那些弄了全景天幕的新能源車,車内温度随随便便就能到 60 多度。要是沒辦法遙控車子開空調,那就只能像這樣給車扇扇風了。
或許是因為主動散熱太累,有人研究起了被動散熱的小技巧。
比如一位合創車主,在玻璃天幕外頭鋪上了青青草原。
但這個改裝最大的 Debuff 嘛,應該就是吸引交警叔叔了。畢竟改裝外部車頂屬于違法行為。
當然,也可以打開思路。以降温防曬作為中心思想,把車内優化當作主要手段,很容易就能收獲更多效果顯著、成本低廉、創意爆炸的。。。樂子。
比如這位女士,身披防曬服、高舉遮陽傘,墨鏡面罩也全都安排上,達成全身 360 度無死角防護。
還有這位 " 老農 " ,頭戴鬥笠,手持蒲扇,一時分不清他究竟是在田裏還是在車裏。
更有手工達人,直接張貼 " 車頂日報 " ,舊報紙二次利用,突出一個該省省該花花。
要是覺得上面的方法不夠優雅,那将預算再拔高一點點,就可以網購到一些相對正經的遮陽產品。
某寶上搜索 " 汽車天幕遮陽 " ,就可以發現這類產品的銷量相當可觀。
就現在車企推廣全景天幕的力度,這個市場絕對還處在藍海階段。只差啓動資金 1000 萬,我們就能立刻上架 " 差評太陽傘車内專用版 " 。
不過話説回來,别看現在全景天幕是人人喊打,但在燃油車時代,那是妥妥的高配象征,老牛 X 了。
第一款配備天幕的車型是 1941 年生產的林肯歐陸 Derham Coupe 。
當時為了緩解這種雙門跑車内部采光不足的壓抑感,設計師靈機一動,用一塊透明材質車頂替換了之前的金屬車頂。
類似的還有 911 Targa ,不僅車頂敞篷,還用一整塊圓弧玻璃取代了 C 、 D 柱的結構,成為一代設計經典。
我還記得第一次坐進 MINI 的時候, MINI 的全景天幕低配版——前後排雙天窗,就很通透、高級。
但是!像 MINI 這樣的家用車,基本都是配備了遮陽簾的。
這麼好用的東西,電動車們為啥不安排呢?
原因很簡單,純電車型的垂直空間比燃油車更擁擠,容不下遮陽簾。
純電車在底盤上鋪設的電池,會對車廂垂直空間造成很大的侵占。相應的,為了把下面丢掉的空間找回來,車企們通常會拆東牆補西牆,從車頂上動手。
如果把傳統金屬軟包車頂換成玻璃天幕,不僅能小幅度改善乘員的實際頭部空間( 大概省 3 - 5 cm ),還能大幅改善乘員的心理頭部空間。
通俗講,就是給乘客一種不頂頭的錯覺。例如蔚來 ET5 ,轎跑造型大溜背,很厚的地台,加上高坐姿,玻璃天幕就成了頭部空間的唯一解藥。
而如果像燃油車那樣給全景天幕配上電動遮陽簾,布簾加上導軌,反而又會占據 3 - 5 cm 的垂直空間,一來一回約等于沒有優化。
所以啊,通常在一部分不太在意車高的 SUV,例如蔚來 ES6 和大眾 ID.6 上,遮陽簾這個配置才比較常見。
其實車企們也想過其他的替代方案。例如極氪 001 上用到的 EC 光感天幕玻璃,可以根據陽光的強弱而改變顏色。
其原理是通過對玻璃施加電壓,讓電子與三氧化鎢材料發生化學反應,變成較深的藍色,波音 787 客機的舷窗上就用了這個。
極氪官方宣稱:" EC 光感天幕紫外線阻隔率高達 99.9 % , SPF 防曬系數可達到 50 ,同時還具有低熱輻射和透明度低的特性,防曬、隔熱、隐私性面面俱到。 "
但根據一部分極氪 001 車主的反饋,這玩意兒防曬還行,隔熱真一般。
問題出在了哪裏?初中物理課本就説過,擋光并不等于隔熱。
熱的傳遞方式分為熱傳導、熱對流、熱輻射。
EC 天幕通過變深顏色降低了陽光對車内的熱輻射,但能量守恒,這部分熱量不會憑空消失,而是幾乎被天幕玻璃吸收了。
加熱的天幕玻璃會慢慢地通過熱傳導向周圍的空氣傳遞熱量,一大部分熱量還是會被傳遞到車内。
而且,陽光中 52 % 的熱量來自紅外線、45 % 來自可見光,紫外線只占 3 % 。
阻隔紫外線确實是能防曬,但這并不意味着它能很好地隔熱降温,最多就證明乘客在車裏不會曬黑。
簡單來説,通過改變玻璃透光度的方式,的确能防曬,但隔熱效果屬實不咋地。
至于普通的車頂,即便是黑色的,車頂和座艙之間也有個夾層,可以有效隔絕熱量。
那怎麼才能既防曬又隔熱呢?
還是得靠遮陽簾。簾子畢竟是一個實體,和車頂天幕玻璃之間留下的空隙,會形成一個小小的密閉空間。大部分熱量會被隔絕在這個密閉空間裏,這樣車艙就能保持陰涼。
但這玩意還是不能盡善盡美。非原廠的遮陽簾一是顏值不夠高,二是拆裝不太方便,部分帶電動的還需要改動頂棚結構,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這裏給備受天幕 " 光明頂 " 困擾的各位車主一些改造建議:側重顏值就貼張 pdlc 光感變色膜( 好看但不隔熱 );側重隔熱效果就加個網布遮陽簾( 隔熱但不好看 );又要顏值又要隔熱,建議買有原廠電動遮陽簾的車。
但説到底,這些方法終歸是亡羊補牢。脖子哥還是希望車企們從問題的根源上想辦法,降低電池的厚度,讓所有全景天幕都能擁有自己的遮陽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