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四險企跌停,保險股大漲後“深蹲”?行情結束還是暫時回調,歡迎閲讀。
文|記者 何秀蘭
在連續多日大漲之後,A 股 10 月 9 日迎來了首次顯著的調整,這不僅為近期的火熱行情按下了暫停鍵,也引發了市場對于未來走勢的廣泛讨論。
當天,上證指數下跌 6.62%,報 3258.86 點;深證成指下跌 8.15%,報 10557.81 點;創業板指下跌 10.69%,報 2280.1 點。保險、銀行、新能源、白酒等前期領漲板塊紛紛出現深度回調。
其中,保險板塊單日跌幅高達 8.98%,中國人壽、中國太保、中國人保、天茂集團等四家險企更是集體跌停,中國平安距離跌停也僅一步之遙,全天跌幅達到 9.77%。新華保險則回調幅度相對較小,全天下跌 4.03%。
港股中,中國人壽、中國太保、中國人保、中國平安、新華保險近兩個交易日連續出現不同程度的下調,當天收盤,中國平安跌幅明顯,下跌 4.18%,但保險股整體跌幅較上一個交易日明顯收窄。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基金經理楊德龍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10 月 9 日市場調整三大原因:首先是對前期過快上漲的自然修正,在過去一周多的交易日,上證指數從最低的 2689.7 點上漲到最高的 3674.4 點,獲利了結的壓力導致市場出現大幅調整。其次,前一交易日港股、中概股以及新加坡富時 A50 指數均出現大幅下跌,影響了次日 A 股市場的表現。此外,任何一輪行情的啓動都不可能只是急速上漲,而應該有一定的上漲節奏,急劇上漲必然會帶來調整,以完成市場的自我修正。
保險股集體下跌
截至 10 月 9 日收盤,中國人壽、中國人保、中國太保及天茂集團均出現跌停,分别報收于 43.56 元、7.29 元、36.68 元和 3.67 元。相比之下,新華保險表現較為抗跌,僅下跌 4.03%,報 49 元。
消息面上,10 月 8 日晚間,新華保險發布了業績預增公告,資本市場回暖帶動其業績的上漲。經新華保險初步測算,公司 2024 年前三季度實現歸母淨利潤預計為 186.07 億元至 205.15 億元,同比增長 95% 至 115%。
新華保險公告稱,前三季度公司适度加大了對權益類資產的投資,提升了權益類資產的配置比例;同時加強保險負債端的品質管理、優化業務結構。近期資本市場回暖上漲,使得公司 2024 年前三季度投資收益同比實現大幅增長,實現了 2024 年前三季度淨利潤同比較大增長。
新華保險半年報顯示,截至 2024 年 6 月 30 日,公司股票投資金額近 1443 億元,占比投資資產 10.0%,較去年末增加了近 400 億元,增幅 35.9%。
保險資金以其成本剛性而著稱,始終保持着審慎穩健的投資策略。截至 2024 年 8 月末,行業保險資金運用餘額達到 31.8 萬億元,同比增長 10.4%。其中,固定收益類資產配置超過 21 萬億元,權益類資產配置超過 6 萬億元。
申萬宏源最新研報預測,在低基數和權益市場高景氣度的雙重利好下,上市險企三季報将表現亮眼。資產端,利好政策 " 組合拳 " 顯著提振權益市場,預計上市險企三季報業績表現亮眼;負債端,存款利率下調預期下,儲蓄型產品相對優勢凸顯,有望帶動需求提振,預計後 " 報行合一 " 時代銀保渠道新單表現有望邊際改善。
保險股行情能否持續?
在國慶節前,監管層的積極發聲為市場注入了一劑強心針,保險股随之迎來了一波顯著的上漲行情。自 9 月 24 日至 10 月 8 日,中國平安、中國人壽和新華保險等保險巨頭在短短 6 個交易日内分别實現了 32.75%、31.52% 和 41.52% 的漲幅。然而,保險股的回調引發了市場對于保險板塊上漲行情是否已經結束的疑問。
" 任何一輪行情的啓動都不可能是急漲的,而應該有一定的上漲節奏。急劇的上漲必然會帶來調整。" 楊德龍向時代周報記者稱,從推動這輪牛市行情的因素來看,多項重磅政策的推出,以及後續還會不斷推出的一系列增量政策,都增強了市場信心。因此,在完成第一波調整之後,市場有望迎來第二波上漲機會。這輪行情背後的邏輯并未改變。
某券商分銀金融分析師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從市場運行規律來看,任何一輪行情的啓動都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始終保持高速上漲的态勢。市場的上漲需要有一個合理的節奏和邏輯支撐,而急劇的上漲往往會透支未來的上漲空間,為後續的調整埋下伏筆。因此,此次保險股的回調,也是市場内在調整機制的一種體現。
不過,中金公司則在其研報中建議投資者謹慎追高保險板塊個股,提防快速上漲後的潛在回調風險,同時建議關注後續各項政策落地情況,靜待确定性更高的布局機會。
中金公司研報進一步指出,近期保險板塊快速上漲邏輯過于依賴資產端的股票收益,這一邏輯有一定道理,但需要注意的是,股票投資收益在不同年份之間波動較大,不可簡單用今年 3 季度以來的股票投資收益推演後續長期盈利表現,當前市場對于保險公司股票投資收益預期已經較高,短期再超預期空間可能較為有限。
文章來源:時代财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