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互聯網經驗:130億,孫正義獨角獸Plenty破產,歡迎閲讀。
一聲嘆息。
近日,知名農業獨角獸 Plenty 向德克薩斯州法院申請破產保護。至此,這個曾要掀起全球農業革命的創業公司走到絕境。
曾幾何時,Plenty 風光無限:成立于 2014 年,憑借着獨特農業種植技術,Plenty 目标是把室内農場開遍全球主要城市,宏大的願景赢得了一眾風險投資人,身後集結着傑夫 · 貝索斯、軟銀和沃爾瑪等大鳄,估值達 19 億美元(約合人民币 130 億)。
其中,孫正義的願景基金多輪重金領投。曾有中間人回憶,起初孫正義也是抱着懷疑的态度,但 Plenty 近乎瘋狂的 idea 還是打動了這位 " 投資狂人 "。如今宣布破產,這一筆投資大概率要打水漂了。
孫正義重倉
一個百億農業獨角獸隕落
Plenty 的故事始于一位來自農民家庭的投資經理。
Matt Barnard 在美國中北部的一個農場長大,一出生就與櫻桃、蘋果打交道。但他打算永遠不從事農業,從西北大學獲得經濟學和音樂學位後,先在電信行業工作十多年,又在硅谷一家私募股權公司,負責水技術領網域投資。
到了 2014 年,Matt 意識到可以将水技術和農業結合到一起,于是與農業專家 Nate Storey 共同創立了垂直農業公司 Plenty。
這不是傳統的農業。Plenty 的第一個農場建在硅谷的大樓裏,而非户外。蔬菜在 20 英尺高的塔樓裏水培生長,并配備 LED 燈等氣候控制設施。不使用殺蟲劑、除草劑,也不需要自然陽光和土壤。
當時室内農業還算是新鮮事物,橫空出世的 Plenty 宣稱自身技術實現了比傳統農業高出 350 倍的產量,同時僅消耗 1% 的水資源。可以全年種植多達 300 種作物,不受季節限制,從而提高生產效率。
Matt 有着自己的雄心壯志,多次公開表達要解決數十億人的吃飯問題,在全球大城市落地開花,距離人們的餐桌 " 一踩油門就能到 "。保證大多數人,無論貧富都能吃得起遠離農藥、化肥和土壤污染的蔬果。
很快,風投機構來了。成立前兩年,Plenty 完成了種子輪和 A 輪融資,Innovation Endeavors、DCM、DCVC、Finistere Ventures 等機構投資了約 2600 萬美元。
高光時刻出現在 2017 年,Plenty 完成 2 億美元 B 輪融資,由孫正義旗下的軟銀願景基金領投,貝索斯家辦等跟投。這筆融資創下了歷史,成為彼時最大一筆農業科技投資,一時間風頭無兩。
當中有一段插曲——在一位早期投資人的牽線搭橋下,孫正義同意留出 15 分鍾的會面時間。Matt 将一座種植塔塞進了轎車,前往孫正義的加州豪宅。起初孫正義看着他卸下種植塔切掉生菜時,還有些茫然,卻聊了 45 分鍾。兩周後,他們飛往東京,拿到了軟銀的投資。
孫正義真金白銀的支持還在繼續。2019 年,Plenty 完成 1.75 億美元的 C 輪融資,同樣是軟銀領投。
2020 年,公司又完成一筆 1.4 億美元的 D 輪融資,由軟銀領投,JS Capital、One Madison Group、DLD Ventures 跟投。2022 年,Plenty 宣布完成由 One Madison Group 和 JS Capital 領投的 4 億美元 E 輪融資,沃爾瑪和軟銀跟投。彼時,軟銀多次稱 Plenty 有潛力徹底改變農產品供應鏈。
勢不可擋的 Plenty 再次刷新歷史,E 輪創下全球農業公司規模最大的一輪融資。此時,公司融資額已近 10 億美元。據 PitchBook 數據顯示,Plenty 估值達到了 19 億美元。
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樓塌了。多次刷新融資歷史的 Plenty,終于還是走到破產境地。
為何破產?
Plenty 走到這一步,其實業内人士并不驚訝。
危機浮現是在 E 輪融資後,盡管與沃爾瑪達成戰略合作,Plenty 進軍零售業的速度仍慢于預期,幾乎沒有進展。
真實的市場説明了一切,消費者願意為蔬菜支付的價格與成本之間存在巨大差距。雪上加霜的是,創始人 Matt 将重心轉向其他創業項目,唯一的農業專家高管 Nate 也無限期休假。
事實上,Plenty 成立十多年來一直虧損,從未盈利。據破產檔案披露顯示,Plenty 負債總額在 1 億至 5 億美元之間。
Plenty 臨時首席執行官将破產原因歸咎于融資環境變差,表示盡管該公司曾不止一次成功,但自 2022 年以來,Plenty 多次試圖融資以及尋求賣身卻以失敗告終。去年,甚至一度傳出融資估值暴跌 99% 的消息。
此前披露的計劃裏,公司将在紐約、洛杉矶、北京、上海、中東等地的全球大城市建立 500 個農場。然而這一切沒有實現。Plenty 最初開設的三家農場中,目前只有一個草莓農場還在運營,而且產量剛剛開始擴大。
盡管 Plenty 從未公開透露成本,卻一心想要規模化。在創始人的理念中,依靠技術躍升,投入越來越少,作物產出越來越多。就像電視、半導體或電腦一樣,農業領網域的成本曲線正在變成現實。而上一個提出成本曲線説法的公司,是早已失敗的 WeWork。
與其説 Plenty 是個農場,倒不如説是名副其實的硅谷公司——從總部位置到軟銀、貝索斯的支持,再到創始人的講話方式,無不體現了這一點。
" 他們用了很多大膽的措辭來宣揚食品革命。這種説法對投資人來説很管用,但在農業領網域卻毫無用處。" 一位硅谷投資人稱,為了吸引投資機構,不少農業科技公司不惜制定了事後看來無法實現的商業計劃和财務模型,大多數過分依賴資本輸血來進行業務開拓。
不止 Plenty,農業科技獨角獸公司近年來接連遭受破產重創。2024 年 11 月,同為垂直農業公司 Bowery Farming 籌集了超過 7 億美元的資金後宣布倒閉,該公司在四年前的估值為 20 億美元。更早前,AppHarvest 也申請了破產保護,此前曾融資超過 7 億美元。
誠然,洗牌的機會誰都不想錯過,FOMO 情緒(Fear of Missing Out)渲染下,投資人總是害怕錯過下一個時代。
如今回頭看,Plenty 當初宣稱的願景成了一個個牛皮。然而當企業面臨着運營成本不斷上升、供應鏈挑戰以及資本獲取渠道逐漸受限,不去關注如何盈利,倒下只是時間問題。
潮水退去
獨角獸融不到下一輪
那些充滿遺憾的故事裏,似乎總是離不開孫正義的身影。
不久前,孫正義還被牽扯進更為荒誕的 " 融資騙局 " 裏。農業科技曾是孫正義極其看好的藍海市場之一。正因如此,他還投出了另一個暴雷的獨角獸項目——印尼水產養殖創業公司 eFishery。
通過智能手機操控投喂魚食,eFishery 的故事曾吸引一批全球知名風投機構,其中孫正義的軟銀願景基金多輪押注,最終持股比例超過 8%,捧出了全球水產養殖行業的首家獨角獸企業。但結果卻令人意想不到——根據内部調查,該公司宣稱 2024 年前九個月營收達 7.52 億美元,實際數字僅為 1.57 億美元。
直至今年初東窗事發,一眾投資人損失慘重。放在今天的投資視角看,這種漏洞百出的錯誤并不難發現,但很長一段時間内其融資依舊順利,令人難以置信。
如今再復盤,孫正義以往豪賭的投資風格被擺上桌面。" 要賭就賭大的 " ——細數他流傳甚廣的投資項目,往往是不出手則已,一出手便是大手筆。很長一段時間内,這樣孤注一擲的打法締造了硅谷諸多投資神話。但同樣的方法論復制在其他獨角獸身上,卻成了軟銀一個個窟窿。
江湖已經不是過去的江湖,眼下全球獨角獸正在集體面臨融資難,被資金堆起來的泡沫終究要散去。
一個殘酷的事實是——當估值泡沫退去,投資人集體反思投資邏輯,變得愈加謹慎務實。那些曾無限風光卻沒有盈利能力、一味依靠輸血的企業,率先被擺上遺棄的桌面。
這是全球獨角獸共同面臨的困境:如何融到下一輪。實際上,更多初創公司正在默默掙扎——降低估值、出售資產或不聲不響地關門。PitchBook 數據顯示,2024 年持平或折價融資比例接近 25%,創十年來新高。
敬畏風險,認清現實。這是眼下所有創業者都要直面的現實。
本文來源投資界,作者:王露 吳瓊,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2504/548694.shtml
【本文為投資界原創,網頁轉載須在文首注明來源投資界(微信公眾号 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轉載,須在微信原文評論區聯系授權。違規轉載必究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