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車市價格停戰市場應有共識,歡迎閲讀。
近日,16 家車企聯合籤署 " 承諾書 " 兩天後,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表聲明,删除 " 承諾書 " 涉及價格的不當表述,遵守《反壟斷法》,自主定價,公平競争。
對此,崔東樹點評説,籤訂 " 承諾書 " 并不是搞價格壟斷、不允許企業降價,不應對此有過度解讀。他解釋稱,價格穩定不是不降價,而是為消費者提供一個穩定的價格預期。
一季度車企瘋狂降價,市場上銷量低迷,至今餘波未了。這場價格戰最先由特斯拉牽頭新能源車,3 月 " 東風系 " 大幅降價掀起燃油車價格戰,油電全員下場。
混亂的價格戰導致消費者持币觀望,對價格有了不切實際的預期,透支了消費者對車企的信任,導致市場需求趨向疲軟,成交乏力。
銷量疲态讓處于轉型期的中國車企日子更加艱難。國内汽車市場正處在艱難轉型期,油電互搏暗示了消費整體不及預期,車企經營壓力加劇,行業生存壓力巨大。
而随着價格戰全面更新,一些亂象也層出不窮。不少企業違背市場競争的非正常手段,以及雇傭網絡水軍抹黑競争對手,都給車企帶來了巨大的負面衝擊。
惡性價格戰對于車企無疑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盲目跟随降價,不僅會對品牌造成損害,影響品牌忠誠度,還造成了區網域市場的震蕩,不同地區消費者預期混亂。
" 東風系 " 一度成了蝴蝶的翅膀,煽動了全國汽車市場。各大汽車集團在地方财政的支持之下,補貼優惠從開始補貼購買新能源,逐漸到買車就補貼,力度不斷加碼。
市場競争一旦有了外力介入,就不再純粹。正如崔東樹所説,要建立全國統一大市場,不能搞惡性的價格競争,尤其是不能搞一些像 " 政企聯動 " 的價格競争。
本能越做越大的盤子,囿于地網域限制只會越做越窄。車企不能保持盈利,在研發等各個層面都會受限,綜合的競争力也會折損,并不利于整個行業的長遠健康發展。
如果供過于求的局面一直得不到改善,價格戰的局面将有可能貫穿全年,這對于車企本就艱難的日子來説,無異于雪上加霜。
" 承諾書 " 必須放在法律的框架下進行,但約束和終結當下非理性的價格戰應該建立共識,而不要等價格戰打到生死存亡的時刻。
在可預見的未來,新能源車與燃油車還會不打不相識,但至少需要企業彼此以更先進的技術和生產效率加持,在硬體和軟體上更上一層樓,真正形成成本上的卓越競争力,而不是一味地卷入其中被動參戰。
北京商報評論員 陶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