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互聯網經驗:當造飛機的“狂人”去掃地,歡迎閲讀。
在同行和外界眼中,有點 " 激進 "、有點 " 野 " 的追覓,還在不斷抛出新曲線、設下更大的數字目标。如此兇猛奮進,最終會把追覓帶向哪兒?
作者 | 于惠如 編輯 | 羅麗娟
" 造飛機的人決定去掃地了。"
過去一個月,上海的地鐵站裏,那些人流量最大、最顯眼的核心廣告位,已被智能清潔產品公司追覓科技(以下簡稱 " 追覓 ")占領。
圖源:俞浩朋友圈
區别于同行,追覓顯然是一家擅長做營銷的公司。五四青年節,追覓又聯合新世相推出俞浩與《十三邀》許知遠對話的宣傳片。
在這則名為《為什麼造飛機的人要去掃地》的短片裏,追覓創始人俞浩講述了自己專注研發智能清潔類產品的初衷,再次強調了追覓的宏大願景,預測了未來全球制造業格局。
" 我們講‘造飛機的人去掃地’,這是一個讓消費者好記的東西,它真正表達的品牌理念是把尖端科技用于生活普惠,這是我們公司整個品牌理念的核心。" 俞浩説。
有網友評價這則廣告的文案太狂,也有人認為,它精準的将追覓獨有的特質展現出來。無論如何,在抖音抓住一波流量紅利後,追覓走向線下。并試圖通過大規模曝光和獨具一格的定位讓用户記住自己。
在智能清潔行業裏,追覓一直是一個特别的存在。它身上也被貼了各種标籤:" 熱衷營銷 "、 " 嘴強王者 "、" 野 "、" 行業鲶魚 "、" 卷王 "。
一位熟悉追覓的業内人士向全天候科技評價,相比雲鲸有很重的包袱,注重格調,科沃斯和石頭相對保守,追覓在行事風格上 " 有效、務實 "。" 也可以反着説,追覓夠激進,夠‘野’,對于能抓住市場的東西會拼命上。"
過去幾年,在不少企業選擇韬光養晦、蟄伏蓄勢時,誕生于 2017 年的追覓卻逆勢擴張。
據追覓對外披露的數據,其三年實現十倍增長。2022 年,追覓整體營收同比增長 60%。其中,中國區業務實現了 600% 的增速。
" 不過,追覓的這種野蠻生長也給行業帶來了煩惱。" 上述業内人士稱。
1
" 野心家 " 俞浩
" 要麼不做,要麼世界第一。" 每當有機會公開講述目标和願景,俞浩總是毫不掩飾自己的野心。
這位憑借物理奧賽成績保送清華大學航空航天專業的年輕人,也是中國最早的四旋翼開發者和三旋翼飛行器發明者。
圖源:追覓提供
在清華讀書時,俞浩創建了 " 天空工場 ",這是一個聚集了諸多清華極客發燒友們的科技組織,在那裏,他們讨論未來的飛行器、汽車、機器人。
" 天空工場 " 也是追覓的雛形。2017 年,俞浩帶領團隊研發出第一款 10 萬轉速的高速數字馬達,并借此在谷倉加速營的創業項目答辯中獲得第一名。也是在那一年,追覓正式加入小米生态鏈,獲得小米、順為領投的 A 輪融資。
一家民營企業的文化基因,往往受到創始人特質的影響。
在他看來,第一名是一種習慣,一旦有習慣,就會上瘾。他的公司也可以一樣,一旦大家習慣了這種氣質和氛圍,就可以被延續,進而感染整個團隊。
全天候科技實地走訪了追覓科技蘇州總部發現,在辦公區網域," 未來無限可能 "、要麼不做,要做就做第一 " 等标語随處可見。
追覓創始人兼 CEO 俞浩 圖源:追覓提供
這樣的激進,更體現在營收目标上。
" 不出意外,今年追覓會有過百億的銷售收入。我們計劃今年 100 億,明年 200 億,後年 400 億,再往後到 1000 億。2030 年,我們要實現 2000 億銷售目标。" 在 5 月 25 日的媒體交流會上,俞浩對全天候科技表示。
不過,在同行和外界眼中,追覓的路子似乎有點 " 野 "。
有媒體統計,自 2020 年推出第一款掃地機器人至今,追覓在兩年多的時間裏共發布了 8 款掃地機器人,新機發布速度明顯快于行業其它廠商。
今年以來,智能清潔類產品市場依舊萎靡,但追覓實現逆勢增長,根據俞浩披露的最新數據,今年前 4 個月,追覓營收同比增加 100%。其中,4 月單月增長了 150%。
" 消費復蘇總是先從餐飲、住宿這些剛需開始,最後才落在增加生活品質的東西上,掃地機、洗地機屬于後者。所以大家今年對國内市場的預判比較保守,追覓能有這樣的增長确實非常強,這跟它激進的風格有關,不過這種速度之下帶來的增長是否健康,需要打一個問号。" 一位業内人士説。
但俞浩認為,結果多次證明他們是正确的。" 每次站在當時的時間點聊未來時都像在講故事,實際上我們聊的那些吹牛的事情從來沒有變過,只是未來不斷被填補成更多路徑了,過去幾年聊的都實現了。"
在他看來,追覓已經在三四年間成功完成了幾次轉型,業務上從 To B 轉 To C,市場從海外轉國内,產品線也從掃地機到更多品類。
2
" 激進 " 衝擊波
高速數字馬達是追覓成立至今最願意講的故事,被認為是立足的絕招。在俞浩看來,馬達是機器人的 " 心髒 ",AI 算法是 " 大腦 "。
位于蘇州南部區網域的吳淞江科技產業園,規劃整齊、環境清新,這裏藏着追覓 20 萬轉 / 分鍾高速數字馬達的秘密,也聚齊了曠視、金辰、埃諾威等科技公司的智能工廠,它們在這裏孵化、孕育、成長。
2017 年,追覓研發出第一台國產 10 萬轉 / 分鍾的高速數字馬達。随後,為了降低對海外核心零部件的依賴,追覓決心建立自己的配件工廠。兩年前,投資逾 1 億元的追覓智能工廠在吳淞江科技產業園落成。
下午兩點,園區内很少看到人影,時有車輛進出,幾層樓高的追覓 " 無人工廠 " 廠房裏充滿未來感,整個生產系統被一排排機械臂鏈接起來,從原料開始到最後配件成品的 26 道工序,偶能看到一兩個維護機器人系統的技術工。
圖源:追覓提供
秩序感是這座工廠給人的整體感受,當日產量、良率統計、例會結案等信息可實時顯示在制造信息監控中心的大螢幕上。
在進入自動化生產車間之前,訪客會先經過追覓展示 " 戰績 " 的大廳。掃地機、洗地機、吹風機、吸塵器、以及各種轉速的高速數字馬達,記錄着這家公司的產品以及研發的發展歷程。
追覓一邊講着高速數字馬達從 10 萬轉 / 分鍾到 20 萬轉 / 分鍾的故事,一邊以 " 野蠻生長 " 的狀态開拓着市場。不過,這種激進擴張,也為追覓自身和行業帶來了影響。
此前一位追覓員工透露,在公司内部,業績考核壓力非常大,產品更新迭代必須跟上友商的腳步。產品從立項到量產上市,只有半年時間,且功能不能輸給友商。為了完成考核業績,追覓内部搶渠道的事時有發生,某些職位負責人的變動也異常頻繁。
" 這不是正常的商業模式,結果通常也是兩個極端:要麼大成,要麼大敗。" 一位接近追覓的業内人士對全天候科技説。
全天候科技獲悉,過去幾年,追覓從科沃斯、石頭等友商挖了不少人員。
" 他們一定程度上也對行業造成了傷害,一上來就雙倍工資挖人,帶來了行業一定程度上的動蕩。" 前述業内人士説。
俞浩也曾多次表示對人才的重視,他認為偉大的公司一定是擁有一批世界級優秀工程師的公司。
在追覓蘇州總部園區,印有 " 想人才的風還是吹到了追覓 "、" 加入追覓,讓世界看到你的影響力 " 等标語的路牌比比皆是。
圖源:全天候科技拍攝
3
新曲線
在成立初期,追覓的主要業務是 To B,後來在做自主品牌時,先将重心放在了海外。2021 年下半年開始,追覓以自主品牌業務開始拓展國内市場。
同一年的 10 月,追覓又獲得小米、順為、碧桂園、IDG 等資方的 36 億元 C 輪融資,創下了智能清潔行業的融資金額新高,估值接近 200 億元。
因選擇了合适的線上渠道,追覓 " 回國 " 後的發展較為順利。抖音 " 全天候 " 式直播的賣貨方式,彌補了智能清潔產品在線上渠道缺少的體驗店式的互動場景,多款爆款視頻内容也讓追覓從抖音 " 出圈 "。
打造局部渠道優勢的同時,追覓開始了線下渠道的擴張。2021 年 9 月 30 日,追覓在杭州七堡花園城的首家線下門店正式落成。截至目前,追覓已在國内十餘個城市開拓了線下門店,建立了會員體系。
當前,完成 " 產品帶品牌 " 的階段後,追覓希望進入新的階段。在這個階段,消費者可以對追覓這個品牌有更明确和清晰的認知。" 高端品牌必須是行業領導者。我們希望把品牌高地立起來。"
在近期的一條朋友圈中,俞浩談及對奢侈品的看法表示,奢侈品是大多數普通人的夢想。" 從學生時代起,我就喜歡做競賽題,競賽題做完之後做普通題易如反掌。追覓要研究怎麼做品牌,建立高端品牌就是品牌中的競賽題。我要學會做它。"
有趣的是,俞浩理想的品牌畫面是希望當消費者談到追覓時,想到的場景是:一人一狗一咖啡。" 一人是機器人服務,一狗是機器狗情感陪伴,咖啡是精致生活。這是我們希望給用户帶來的未來生活。"
圖源:追覓提供
這種設想與俞浩對追覓未來的定位契合:一家廣義的機器人公司,将核心技術 " 大腦 "(智能算法)和 " 心髒 "(電機)應用到諸多產品與用户生活場景中。
俞浩今年給追覓定的目标是:線下門店開到 1000 個,進行 10 萬場地推教育消費者。
根據俞浩披露的最新數據,今年前 4 個月,追覓營收同比增加 100%。其中,4 月單月增長了 150%。
不過,在追覓創造增長神話的同時,智能清潔行業也發生着變化。第三方機構奧維雲網(AVC)的數據顯示,去年中國掃地機器人市場銷量為 441.4 萬台,同比下降 23.8%;洗地機市場盡管仍然保持增長态勢,但行業玩家擴容,競争更激烈。
面對如此環境,追覓也在尋找更多的新曲線。
以產品品類為例,近兩年追覓在加速發展其他品類,如洗地機品類,是追覓在 2021 年 8 月正式推出的新品類,俞浩也透露會探索淨水器等新品類。
圖源:追覓提供
今年 3 月,追覓推出了通用人形機器人、仿生四足機器狗 Eame One 二代兩款機器人,其中仿生四足機器狗已經是追覓過去兩年推出的第三款四足機器狗產品。
但在俞浩看來,追覓所做的事情并非多元化,其拓展均基于一條主線——所有產品基于高速數字馬達以及智能算法等底層技術。" 外殼 " 無非是商業模式和產品形态發生變化。
俞浩給追覓内部設了一條規定:研發投入要達到同行的 3 倍。其中三分之一投到現有領網域的產品迭代,三分之一投到現有領網域的產品創新,三分之一投到新領網域的創新。
" 我們今年要讓研發費用再增長 200%,做到其它同行研發費用加起來的總和。研發的持續投入是基礎。" 俞浩説,企業必須要具備連續創業的能力,才不會被時代所抛棄。
點 "在看 ",變好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