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理财經驗:基金公司發布首批環境報告,“真綠”還是“漂綠”?,歡迎閲讀。
出品|虎嗅 ESG 組
作者|袁加息
頭圖|視覺中國
本文是 #ESG 進步觀察 # 系列第 040 篇文章
本次觀察關鍵詞:ESG 投資、綠色主題基金、信托責任
去年 11 月底的時候,永興材料環保暴雷。永興材料是江西重要的锂材料供應商,作為新能源概念股獲得華夏、國投瑞銀、易方達等多家基金重倉。當時,公司的主要工廠由于涉嫌以逃避監管方式向江西錦江中排污,被要求停產檢查。
消息一出,永興材料遭到機構砸盤。重倉該股的基金中,排在第一位的 " 華夏能源革新股票 A",很可能賣空了所持的 5 個多億永興材料股票。
教訓歷歷在目。新能源是風口,但風口上的公司也會暴雷。
今年的 6 月 30 日,深圳的一眾公募基金公司首次發布了《環境信息披露報告》,正説到基金們的環境投資策略。這些報告對普通基民是否有參考意義?基金公司們有沒有在認真地發掘環境機遇,并且規避環境風險?
目前不要抱太高的期待
説一點背景。公募基金公司的這些報告以後會成為常态。它實際上是深圳市金融監管布置的 " 作業 "。
2021 年起,深圳提出建設 " 全球可持續金融中心 "。到了 2023 年,變革的壓力給到了在深圳注冊的公募基金。他們被要求以統一的模板發布 " 環境信息披露報告 "。于是,事情就和普通投資者、" 基民們 " 產生了聯系。
一個最值得關注的話題,是公募能否在環境領網域更好維護基民利益,即發掘環境機遇、規避環境風險。(由于基金公司們基本把 " 環境信息 " 和 "ESG 信息 " 劃了等号,本文也權且混着説了。)
各家的報告顯示,整合了 ESG 投資策略的基金產品仍是基金中的 " 奢侈品 "。目前在雲雲基金公司中,能幫你仔細考慮一下持倉股票的 ESG 狀況的,可能只有頭部的那幾家公募公司。
例如,資管規模在 5000 億以上的如南方、鵬華、博時、景順長城等,通常設有一個完整的管理體系來制定、執行 ESG 策略。具體的事務,要求的專業度會非常高。比如景順長城介紹説,投研團隊針對船舶行業的研究,會參考國際海事組織(IMO)對船舶運營碳排放的要求,以此調整投資策略。
總之,高質量的 ESG 策略,可能是區分頭部公募和其他公募的一道分水嶺。
稍有些特殊的例子是前海開源。這家資管規模 1000 億出頭的基金公司,前段時間高調将基金經理崔宸龍任命為公募行業首個 " 首席 ESG 官 "。事情的淵源,是 2021 年崔宸龍手下兩只新能源主題基金,以 119% 和 109% 的收益率奪得當年全行業的冠亞軍。這讓前海開源一炮走紅,成了以新能源投資聞名的基金公司。然而公司的綠色主題產品在 2023 年全方位拉垮,所以其 ESG 主張可能要打不少折扣。
這引出另一個問題,即漂綠問題。随着基金公司開始用 "ESG 投資策略 " 來吸引投資者,目前程度的 " 環境信息披露 " 其實還很難判斷基金公司真 " 漂綠 " 還是 " 真綠 "。這種真假難辨的狀況,大大消磨了這些 " 環境信息披露 " 對普通基民的參考價值。
從更專業的角度講,投資者可以考察基金公司有沒有做出一些更具實質性的 ESG 舉措。虎嗅統計了相關的信息,供參考。
幾個較大公募基金公司的 ESG 管理舉措披露情況統計 | 重大環境和氣候議題識别 | 内部 ESG 評級 | 情景分析與壓力測試 | 股東積極主義 | 棕色資產披露 |
---|---|---|---|---|---|
南方 | 有 | 有 | 有 | 有 | 無 |
鵬華 | 有 | 無 | 無 | 未披露 | 無 |
博時 | 有 | 有 | 無 | 有 | 無 |
招商 | 有 | 有 | 無 | 有 | 無 |
景順長城 | 有 | 有 | 無 | 有 | 無 |
前海開源 | 有 | 無 | 有,但無具體説明 | 無 | 無 |
大成 | 有 | 無 | 無 | 有 | 無 |
圖:虎嗅根據各家《環境信息披露報告》整理。其中深圳金融監管局 " 鼓勵 " 披露的棕色資產狀況,則無基金公司披露。
判斷基金公司對 ESG 的重視程度,一個可能有争議的判斷方式是:如果基金公司維護着内部自有的 ESG 評級體系,那麼它在 ESG 投資上一定是認真的。考慮到市面上有很多 ESG 評級機構在為金融機構提供服務,而一個基金公司依然打算從自身投研需求出發,親自來做 ESG 評級,應該可以説明其對 ESG 策略的重視。
總體上,各家公募的《環境信息披露報告》,已經顯示出行業内 " 有 " 與 " 沒有 " 的分野——有沒有 ESG 治理架構、ESG 投資策略,以及一些有效 ESG 舉措。
接下來的問題,自然是 " 有效 " 與 " 無效 "。
2022,綠色主題基金跑輸大盤
基金公司《環境信息披露報告》裏面可能最 " 説人話 " 的部分,是一章叫作 " 投融資活動的環境影響 "。這部分説到了公司擁有的綠色基金產品規模。
由于 2021 年新能源行業大爆發,綠色主題基金也受到基民的追捧。但是情況在 2022 年急轉直下。這一年,滬指全年跌幅 15%,下半年的行情尤其慘淡,新能源行業也不好過。
據平安證券《2022 年度綠色金融發展報告》統計,2022 年綠色基金的收益率跑輸了大盤。(見下)
另據上海華證,2022 年整體基金的平均年化收益率為 -9.93%。相比之下綠色基金的收益率更是慘不忍睹。
所以基金公司們對 2022 年的綠色產品,也不是特别好交代。各家的《環境信息披露報告》顯示,2022 年内,多數基金公司依然在發布新的綠色主題基金產品,但存量池子裏面的資金流失也十分厲害。像博時、前海開源兩家沒有新發綠色基金的公司,存量規模發生了顯著的縮水;此外景順長城雖然有新發綠色基金產品,但相關資管規模依然縮減嚴重(見下表)。
綠色主題基金產品統計 | 2021 年末規模(億元) | 2022 年末規模(億元) | 年度變動比例 | 2022 年新發綠色主題基金數 |
---|---|---|---|---|
南方 | - | 99.71 | - | 3 |
博時 | 25.9 | 20.7 | -20.1% | 0 |
鵬華 | 79.3 | 123.1 | +55.2% | 2 |
招商 | 13.7 | 29.8 | +117.5% | - |
景順長城 | 208.3 | 116.3 | -44.2% | 2 |
前海開源 | 429.6 | 294.2 | -31.5% | 0 |
大成 | 0.6 | 5 | +733% | - |
安信 | 14.3 | 54.2 | +279% | 1 |
圖:主要幾家深圳注冊的基金公司的綠色主題基金產品數據統計。圖中 "-" 指未披露。此外,各家對 " 綠色主題 " 的定義也不盡相同,影響整體行業的可比性。
一個更普遍的狀況是,基金公司總體投向綠色產業、綠債的錢,在 2022 年有顯著減少。綠色產業對資金的需求按説是巨大的,但這個資金蓄水池為什麼在 2022 年暫時滿溢了(至少是對于公募的資金來説),這或許是宏觀政策層需要思考的問題。
圖:南方基金綠色投資規模,2021 vs. 2022。| 圖片來源:南方基金《2022 年環境信息披露報告》
不過,數字的背後,一些公募基金公司的努力不能被埋沒。新能源股票在 2022 年的總體走勢雖然不佳,但新的機遇依然在湧現。從光伏、電池、整車,到後來的锂礦、隔膜,再到新能源基建,在新能源技術更新和產業結構調整過程中,投資的機會也在變化。擁有更有效 ESG 投研能力的基金公司,也能更靈敏地抓住這些機會。
這反過來説明,當下的 " 環境信息披露報告 " 标準或許存在一個問題:未顯示綠色投資的收益與效率。單從現有的數據披露結構上,不太能直觀地看到哪些基金公司能更為靈敏地嗅到新的綠色機遇,為投資者創造更多的價值。而不同基金公司在這方面的高下之分是存在的。
除了上述情況,2022 年的公募的綠色資產上,還發生了兩件有意思的新事情。
第一個是 " 綠色資產證券化 " 的興起。這説白了就是 REITs,諸如光伏電廠、風電場等綠色設施開始作為基金上市交易。這部分資產開始占據基金公司綠色投資的一小部分比例。
第二個是基金公司開始計算 " 持倉碳排放 "(或曰 "投資組合碳足迹")。這也是深圳監管的要求,即要根據各個被投企業的碳排放,換算出投資組合的碳足迹。但這次基金公司算得并不全面,出來的數據不可比。未來等這個數據更為規範,将成為資本市場倒逼產業減碳的一個新抓手。
能否保證不踩雷?
所以,ESG 投資有沒有未來?
對新能源和綠色產業的投資,肯定是有未來的。但基金公司能否用 ESG 策略給投資者帶來更好的收益,這還尚未被完全證實,要看基金公司自己有沒有這個信心。
對此,南方基金的《環境信息披露标準》給出了一個很标準的回應。公司的中長期目标分為微觀和宏觀兩個維度。微觀上,南方要 " 逐步建立一套超越單純财務數據的評估框架……預警尾部風險,識别潛在機遇 ",從而為投資者創造更多價值。宏觀上,就是通過 ESG 投資來推動社會可持續發展。
普通基民的訴求,顯然偏向于微觀。他們需要分享到經濟綠色發展的果實,并且确保自己的資產不受環境和氣候風險、合規風險和不良企業的侵害。
目前而言,國内的資管機構還不大會像國際上最先進的資管機構那樣做具體的許諾。這些許諾可能是:把投資組合中的氣候風險、高碳資產、生物多樣性風險等等,減少到一個怎樣的程度。
或許西方資管人的這些表述過于不接地氣了,國内基金公司應該給出更适應于中國市場的 ESG 目标和承諾。2021 年底,南方基金推出 " 南方中證長江保護主題 ETF",是一個很前沿的嘗試。該產品的理念在于,致力于長江生态保護的企業,未來将會獲益于長江流網域經濟與生态可持續發展。但這支基金建倉在了山頂上,發行之後的半年跌幅近 30%,之後業績保持穩定。但其價值還尚未兑現。
還是實在點最好,保證盡可能不踩雷。比如回到永興材料的例子上,這種雷應該怎麼避?2022 年底以來江西锂原料產業經歷了一番環保整治,在政府執法和媒體走訪中暴露出不少問題。我們以後見之明往回看,如果能向企業施壓,促使其提升合規标準和環保透明度,或許能降低類似的風險。再如最近的醫療反腐,如果基金能對腐敗問題有防範,顯然是基民的民心所向。
據披露,很多基金公司都在做類似的事了,但保證 " 不踩雷 " 就太理想了。希望他們可以提升 ESG 投研水平,多多證明自己。
最後,讀完各家的《環境信息披露報告》之後,有個感受不得不提。目前的報告格式要求,會從 2023 年維持到 2025 年。但其内容還是多多少少有 " 向監管交作業 " 的感覺,給普通投資者的參考價值有限。廣大對綠色主題和 ESG 策略感興趣的基民們,可以聯合起來讓基金公司把報告再寫好一點。
感謝您的閲讀。ESG 從業者或對此有興趣的研究者、投資者,歡迎掃描下面二維碼,申請加入我們社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