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富士康與河南,誰更離不開誰?,歡迎閲讀。
文 | 華商韬略,作者 | 東木褚
2024 年上半年,曾經長期穩坐中原外貿第一省的河南,出口增速為 -19.1%,排全國倒數第三,其中富士康的產能波動,具體説是手機出口同比大幅下滑 49.1% 是主要原因。
而在關鍵時刻,富士康又 " 回來 " 了。7 月,富士康與河南籤署戰略合作協定,宣布投資 10 億在鄭州建設新總部和七大中心,河南領導更是直言:
" 希望富士康堅定投資河南的信心 "。
01 iPhone 來了
2010 年,廣東開始 " 騰籠換鳥 ",即:推動勞動密集型產業向内陸地區轉移,改而發展高新附加值產業。
深圳市政府就在當年的兩會上表态,深圳面臨 " 土地、能源、環境、人口 " 四個難以為繼的問題,推動新一輪產業更新迫在眉睫。
而當時越演越烈的用工荒加上用工成本上升等因素,也在催促着勞動密集型企業對產能布局作出新的思考。
三到六月,連續發生的員工跳樓事件,讓富士康成為焦點。此後不久,富士康與深圳達成共識,留下研發中心和兩個高技術含量的事業群,其他產業遷往内陸。
消息一出,河南、河北、天津、山東等内地省份紛紛加入了富士康内遷的争奪戰。
對内陸城市而言,引進富士康不但能解決就業、創造税收、拉動外貿,而且有望帶動本地科技產業的發展,甚至是可以改變本地產業經濟命運的重大機遇。
據當時富士康深圳園區的保安透露,那個時期各省市領導簡直要踏破富士康的門檻。如果沒人引薦,就算你是市級領導,也進不了富士康投資規劃處的大門,許多地方都是一把手帶隊來招商,但是連談判的機會也沒有得到。
河南引進富士康的嘗試始于 2007 年,當時鄭州市政府組建了 " 富士康科技集團鄭州投資項目協調推進領導小組 ",市長親自擔任小組長,多位副市級幹部擔任副組長,小組成員都是各相關部門的負責人,但是進展甚微,用省商務廳一位領導的話説就是:
" 當時富士康對鄭州沒什麼興趣 "。
幾年下來,雖然負責招商的領導小組名單換了,但河南對富士康的努力一直沒變,當富士康自己開始感到產能布局的壓力之後,2010 年 3 月,轉機來了。
富士康派出先遣組到鄭州考察了一周,雖然絕口不提是否投資,但問了很多涉及 IT 產業和人力資源的事。
一位參與接待的官員回憶:
" 那時候富士康知道他們要做什麼,我們不知道。"
這次考察之後,河南的反應很快,對接層級立即上調,由書記和省長直接負責。歷經四輪談判後,河南在土地和税收上,給出了讓富士康心動的優惠政策,包括:規劃了 10 平方公裏的超大生產用地;投產前 5 年免企業税和增值税,接下來的 5 年税收減半;申建國家級綜合保税區等。
6 月 20 日,郭台銘終于親赴鄭州,在省長的陪同下參觀了鄭州新區 CBD,雙方在當天的晚宴上确認了合作的意向。
随後,河南分管招商的副省長帶領幾十人的代表團,趕赴深圳敲定最後的細節,鄭州出口加工區管委會副主任説," 那段時間,我們就住在龍華,富士康的事情就是唯一的工作。"
6 月 30 日,鄭州市政府與富士康草籤協定,雙方約定,将在電子信息產業、光電產業、銷售網絡建設等領網域展開合作。
富士康投資河南的第一單剛落錘,為了趕上投產時間表,鄭州出口加工區管委會從領導到員工 100 多人,睡了一個月的辦公室沙發,2000 名工人分三班倒晝夜趕工,完成了一共 7 棟合計 6.25 萬平方米标準廠房的改造及電力設備安裝等基建工作。
施工時,一時買不到富士康廠房需要的特殊規格電纜和空氣壓縮機,市政府的人就到市内正在施工的地鐵工程去 " 借 ", " 只能先讓其他工地等着,不然怎麼辦,這是‘省長工程’。"
從一紙協定到第一個零件落地,鄭州只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富士康對 " 鄭州速度 " 感到驚喜,蘋果時任首席運營官傑夫 · 威廉姆斯也伸了大拇指," 鄭州非常專注。"
而富士康也給河南帶來了驚喜:它将在這裏生產的是全球最有價值的科技產品,是眾多河南官員和老百姓口中真正能讓中原地區發展起來的東西,這東西的名字叫:
iPhone。
02 鄭州 " 蘋果城 "
2010 年 10 月,在河南省的加緊申請下,國務院批準鄭州設立新鄭綜合保税區,這也是中部六省第一家綜合保税區。
綜合保税區是海關特殊監管區網域類型裏面開放層次最高、優惠政策最多、功能最齊全、手續最簡化的特殊開放區網域,相當于 " 境内關外 ",可最大程度簡化企業進出口流程。
新鄭綜合保税區幾乎可以説是為富士康而設立的,富士康鄭州總部以及生產基地就落户在這裏,其占地相當于四個富士康深圳龍華園區的面積,因為生產 iPhone,這裏也被稱為 " 蘋果城 "。
2011 年 11 月,在鄭州新鄭綜合保税區的封關儀式上,郭台銘感慨道:
" 去年,我第一次來是 6 月份,這裏還是棗園和沙地。現在已經建成了 130 多萬平方米的廠房,河南的速度、河南的效率令人驚嘆,河南人,NO.1!"。
政策、廠房、人員備齊後,富士康以 iPhone 為生產重心,啓動了 " 金匠中原 " 計劃,以河南鄭州、洛陽和山西晉城三座城市為據點,形成中原金三角制造基地:
鄭州負責 iPhone 產品的整機組裝制造,洛陽配置玻璃面板生產基地,晉城則為核心零組件等的生產基地,太原生產 iPhone 後殼等物料。
富士康的到來,給河南帶來很多的改變。
每到用工旺季,從鄉、縣、市再到省,河南各級政府部門都有為富士康招工的任務指标,各地人社局的工作人員就是富士康的招聘聯系人。
街上到處都是 " 富士康招工報名咨詢點 ",諸多河南務工者不用再遠走珠三角打工,而是走進了鄭州富士康現代化流水線,快速讓其成為了全球最大智能手機制造基地。
2014 年 10 月,蘋果 CEO 庫克來到新鄭保税區,在郭台銘的陪同下進入 iPhone 6 的組裝車間,這是他第二次來鄭州,目的是督戰 iPhone 6 的生產。
當時,鄭州有 94 條 iPhone 6 和 iPhone 5s 的生產線,每天的產能達到 50 萬部。
庫克穿上白色工作服和鞋套,在工作台前體驗了一回裝箱工,還在一名女工旁邊坐下,聊了足足 5 分鍾。
ipone6 是庫克接任蘋果 CEO 後推出的首款大屏手機,2.24 億部的全球銷量讓他一戰封神,也把河南的外貿進出口規模拉到了歷史最高。
這個過程頗為戲劇性。
2014 年的前 8 個月,河南外貿月度進出口還徘徊在 300 億元以下,随着 iPhone6 的銷售,其 9-12 月的月度進出口已連續衝破 500 億,最後以全年 3994.4 億元的進出口總值創下歷史新高。
那張庫克和富士康女工笑容滿面的照片,也傳遍世界,刷新了鄭州的形象。
2010 年到 2016 年,鄭州富士康的手機產量實現了每年約 3000 萬部的增長速度,累計生產了超過 4.6 億部 iPhone。
2015 年,全球每七部手機,就有一部產自鄭州。
整個 " 十三五 " 期間,鄭州富士康累計帶動 200 餘家相關產業鏈企業入駐 " 蘋果城 " 所在航空港區,完成投資 3000 億元。
入駐鄭州以來,富士康鄭州科技園產值實現了 " 十二連增 ",年均帶動 300 億美元的出口額,累計進出口額約占河南省進出口總額的 60%、鄭州市的 80%。
鄭州因此成了全球獨一無二的 " 蘋果城 "。
03 攜手轉型
近年來,受中美貿易摩擦和疫情等因素的影響,蘋果加大了在印度以及東南亞的產能布局,作為其主要代工服務商,富士康在中國大陸的產能調整成為最受關注的話題。
兩種觀點也開始流行:一種觀點認為,河南更離不開富士康,富士康打個 " 噴嚏 ",河南經濟就會 " 感冒 ";另一種觀點則認為,富士康更離不開河南,印度產 iPhone 的良品率很低,沒有在鄭州的幾十萬產業工人, iPhone 的供應無法保證。
毋庸諱言,蘋果供應鏈的分散和產能轉移确實會對鄭州富士康產生影響,進而影響河南的電子信息產業,衝擊外貿產值,拖累河南經濟發展;而蘋果與富士康,也的确需要鄭州富士康的產能支撐,才可以确保其 iPhone 的繼續成功。
但客觀地説,無論富士康,還是河南,抑或是更多合作者,都不至于誰離開了誰就過不下去。
河南不只有富士康,2023 年,富士康全年營收 4763.4 億元,而河南全省的 GDP 是 5.9 萬億元,不存在所謂離不開富士康;作為世界 500 強排名 27 位的鴻海集團,其業務也不止在河南,即便是 iPhone,全世界也不只有鄭州才能做得出來。
所以,真正的發展思維不應該是誰離不開誰,而是如何更好在一起,如何更好地相互需要,相互合作,通俗地説,就是更好地攜手共進。
事實上,所謂的誰離不開誰背後,河南與富士康一直都在更努力地雙向奔赴。
一方面,即便蘋果要實現将 25% 的 iPhone 產能轉移到印度的目标,鄭州富士康依然将是 iPhone 最重要的生產基地。
以被蘋果寄予厚望的 iPhone16 為例,目前,該產品正在備貨周期,而鄭州富士康也進入到生產旺季,其工人時薪從 21 元漲到 26 元,在制造車間做滿三個月還有超過 8 千元的獎金,據财新報道,僅 7 月份有 5 萬名新員工進廠。
另一方面,河南與富士康還在合作更多。
以 iPhone 為導入," 蘋果城 " 所在的鄭州航空港區搶抓產業機遇,探索出了以新型顯示和智能終端為突破口的電子信息產業轉型的發展道路。
這條道路下,鄭州航空港區正從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更新,從單一的手機制造拓展到後端模組、半導體、集成電路等關聯產業,河南正在構建 " 芯屏網端器 " 的全產業生态圈。
鴻海集團現任董事長劉揚偉表示," 數位轉型是鴻海從過去‘勞力密集’轉型為‘腦力密集’的重要階段。" 目前,其轉型也正對應到在鄭州,在河南的投資發展中。
2023 年以來,富士康在河南動作不斷,新事業總部在鄭州揭牌,并且成立了河南富士康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公司等多家新公司。
劉揚偉更是三次訪問河南,承諾在河南再造一個 " 新富士康 ",他在富士康新事業總部揭牌儀式上説:
" 将持續深耕河南,加快實施包括電動車、半導體等方向在内的轉型發展戰略。"
據不完全統計,建廠至今,富士康累計培養熟練產業工人 350 餘萬人,它不但有效緩解了勞動力大省河南的就業難問題,也幫助許多農民工變成了產業工人,這也是它給鄭州,給河南留下的,轉移不走的巨大财富。
鄭州與富士康或許只是一個縮影,在中國產業轉型更新,全球供應鏈和市場變局的過程中,無論中國,還是投資中國的企業,都會面臨新的變化,乃至分合,但無論怎樣:
重要的都不是誰離不開誰,而是如何更好在一起,攜手應變,續創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