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長城怒掀桌子,比亞迪擊鼓喊冤,歡迎閲讀。
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鋅财經,作者|路世明,編輯|大風
汽車圈的 " 新鮮事 " 沒斷過,但這一次可謂是 " 行業巨震 "。
5 月 25 日,長城汽車官突然發布了一則聲明,表示其已于 4 月 11 日向生态環境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工業和信息化部遞交舉報材料,就比亞迪秦 PLUS DM-i、宋 PLUS DM-i 采用常壓油箱,涉嫌整車蒸發污染物排放不達标的問題進行舉報。
來源:長城汽車官方微博
由于此次事件涉及的均為國内汽車領網域的龍頭企業,因此該舉報信息發布後,迅速衝上各大平台熱搜。
就在長城舉報信發布不久之後,比亞迪也迅速做出了回應。比亞迪稱:我們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不正當競争行為!并保留法務訴訟的權力 ...... 鑑于以上,我們認為其檢測報告無效,長城不能以此作為依據 !
來源:比亞迪官方微博
有意思的是,鋅财經留意到,在比亞迪官方回應之後,比亞迪多位高管也公開發聲表态:吹滅别人的燈,并不會讓自己更加光明!阻擋别人的路,也不會讓自己行得更遠!更有意思的是,比亞迪宋 PRO DMI 冠軍版也在當天上市。
什麼是常壓油箱?什麼又是高壓油箱?為什麼是長城舉報?比亞迪的兩款車型到底有沒有排放不達标?對于廣大消費者來説,這份 " 大瓜 " 的背後有着太多的疑問。
子彈仍然在飛,在 " 瓜熟蒂落 " 之前,能夠看到的是,汽車行業的 " 内卷 " 已經到了掀桌子的地步,接下來便是真正拼刺刀的生死階段。
究竟怎麼回事?
根據長城的舉報信内容不難看出," 常壓油箱 " 是本次事件的焦點所在,與常壓油箱相對應的則是高壓油箱。
眾所周知,汽油在油箱内放置時間較長之後,會有少量的揮發。絕大多數主流燃油車會采用常壓油箱,并且配置碳罐吸附揮發的油汽,集中儲存起來。當整車運行時,利用發動機的進氣負壓,将儲存在炭罐中的油蒸氣脱附至發動機,并燃燒處理,避免排放到大氣中,以滿足法規要求。
但與主流燃油車不同,混動車型由于其特有的動力模式,在純電模式時發動機不會啓動,沒有進氣負壓也就沒辦法将儲存在炭罐中的油蒸氣脱附至發動機進行燃燒。
經常跑短途的混動車主基本上長期都在使用純電模式,但如果長時間不啓動發動機,則會導致燃油蒸汽外溢,造成碳氫排放不達标。
這也是很多消費者的一個知識盲點,國标對排放的限制不局限于發動機燃燒產物,也包括對燃油揮發物。那麼基于這樣的技術事實,為了滿足排放标準,車企不得不在混動車型上使用高壓油箱,保證能夠儲蓄更多的汽油揮發物。
但問題在于,高壓油箱由于内部壓力較高,如果像常壓油箱那樣直接開蓋,燃油可能反噴出加油口,所以需要泄壓開關才能開啓油箱蓋。加上高壓油箱的管路也需要用耐高壓的管路和耐高壓的閥門,所以高壓油箱的成本較高。
圖:高壓油箱示意圖
鋅财經通過查閲相關資料了解到,高壓油箱要比常壓油箱大概貴 1000 元左右,這對于大型車企來説,是一筆不小的成本,尤其是比亞迪這樣走量車型均為混動的車企。
長城此次舉報的兩款車型,秦 PLUS 和宋 PLUS 為比亞迪目前最為暢銷的混動車型。今年前 4 月,比亞迪秦 PLUS 合計銷量達到 11.92 萬輛,占到比亞迪前 4 月整體銷量的 15.64%。而宋 PLUS 前 4 月合計銷量更是達到 12.75 萬輛,銷量占比為 16.73%。兩款車型合計占到比亞迪銷量近 1/3。
如果均使用不符合排放标準的常壓油箱,僅四個月,比亞迪便能 " 省 " 下約 2.47 億元。2022 年全年,比亞迪宋 PLUS 車系累計銷量為 36.5 萬台,秦 Plus 為 31.53 輛,一年便能 " 省 " 下 6.8 億元。反之,比亞迪采用高壓油箱,則要付出數億的成本。
長城圖個什麼?
鋅财經留意到,在 2021 年末,比亞迪向長城送出 " 魏 " 商标,而長城則于 2022 年初回贈 " 登陸艦 "。此舉曾被網友贊道:自主品牌是對手也是朋友。誰曾想,時隔一年,兩家竟會鬧出如此大的動靜。
究竟是什麼樣的原因造成眼下這般局面?答案或許離不開我國汽車行業競争加劇。近兩年,各大車企已經内卷到極致,車企們不僅在產品、供應鏈上下了血本,在價格、營銷等多層面也是劍走偏鋒。
今年 3 月以來,一場浩浩蕩蕩的汽車降價風波從湖北武漢向全國蔓延。降價、補貼、降價 + 補貼,車企們為了搶奪市場份額,什麼方法都用上了。國内的絕大部分車企,無論自主品牌還是合資品牌,有一家算一家,好似都陷入了危機四伏的境地。
不過,這裏面不包括比亞迪。從數據上看,過去一年比亞迪以年銷 186.6 萬台的成績完美謝幕,同時完成了由國内到海外市場的跨越。進入 2023 年,比亞迪仍然持續爆發式增長,市場份額進一步擴大。今年前 4 個月,比亞迪總銷量約為 76.24 萬輛,同比增長 94.30%。
與比亞迪的迅速崛起背道而馳,同樣主打混動的長城汽車,近兩年過得頗為慘淡。
長城 2023 年一季報顯示,其當季實現營業收入 290.39 億元,同比下降 13.63%;歸母淨利潤 1.74 億元,同比下降 89.34%;扣非淨虧損 2.17 億元,同比下降 116.65%。
來源:長城汽車 2023 年一季度财報
銷量上,長城一季度總銷量為 22 萬輛,同比下滑 22.41%。其中,哈弗品牌銷量 125773 輛,同比降 24.58%,哈弗 H6 長期以來是長城的主力車型,曾連續數十個月摘得國内 SUV 市場銷冠,被譽為 " 一代神車 ",但近兩年銷量表現一直比較疲軟。而将哈弗 H6 擠下榜首的,正是比亞迪的熱門車型比亞迪宋 PLUS。
除哈弗外,被長城寄予厚望的魏牌 WEY 表現也不盡人意,一季度銷量僅有 3403 輛,同比降 76.18%。其餘品牌,歐拉品牌銷量 17766 輛,同比降 47.37%;坦克品牌銷量 24209 輛,同比降 6%。
從各項數據不難看出,長城正面臨快速衰落的處境。比亞迪作為市場上最大的競争對手,無疑成為了長城的眼中釘、心中刺。
必須要提及的是,長城舉報比亞迪的時間是在 4 月 11 日,比 5 月 25 日早了一個半月的時間。為何會選擇在這樣一個時間?一個足夠充分的理由是,5 月 25 日,也是比亞迪的新車宋 Pro DM-i 冠軍版的發布日。
站在市場的角度,舉報行為本身是符合法律規定的,且是在履行法律所賦予的監督權利。
站在長城的角度,或許是因為投入了不少人力、财力、物力達到國家标準,回頭卻發現 " 賣 " 不過一個 " 偷工減料 " 的對手,一時難以接受。當然,又或許是長城感受到了比亞迪強大的競争壓力,才想出這一招,從品牌力上給比亞迪當頭一棒。
後續會如何收場?
就目前來看,長城既然敢 " 掀桌子 " 公開舉報,必然是有足夠的底氣。最起碼可以确定的是,長城内部對比亞迪產品的實驗中,大概率出現了燃油揮發物排放超标的情形。
然而,從常理推測不用高壓油箱的确很難做到排放達标,同時比亞迪旗下相關車型又的确拿到了認證。因此,兩家的矛盾也會将做檢測認證的相關部門牽扯進來。
子彈仍然在飛,随着後續第三方檢測機構的進場,相信事實總會浮出水面。而在這之前,此次行業巨震的收場結果,歷史或許能給出答案。
對于長城來説,如果舉報不實,則會讓消費者對其誠信度打上一個大大的問号,進一步加快其衰落的速度。
根據相關法律規定,長城汽車和比亞迪作為同業經營者,應當公平競争,如有損害其他經營者合法權益的行為,還可能構成不正當競争,将會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對于比亞迪來説,如果真被 " 實錘 ",那麼将會成為中國版排放門,後果無疑非常嚴重。
2015 年 9 月 18 日,美國環境保護署指控大眾汽車所售部分柴油車安裝了專門應對尾氣排放檢測的軟體,可以識别汽車是否處于被檢測狀态,繼而在車檢時秘密啓動,使汽車能夠在車檢時以 " 高環保标準 " 過關,但在平時行駛時,這些汽車卻大量排放污染物,最大可達美國法定标準的 40 倍。
這一事件經過數年的發酵,最終以大眾付出 300 億歐元的結果落幕。
如果長城舉報 " 成功 ",比亞迪要面臨的不僅僅是品牌力的大打折扣,還有近百萬輛車的召回,以及更換 " 高壓油箱 " 帶來的巨額資金。
無論結果如何,二級市場的反應總是迅速的。5 月 25 日當天,長城汽車一度跌超 7%,比亞迪跌超 2%。截至收盤,長城汽車股價報 24.80 元,下跌 6.17%。比亞迪股價報 255.60 元,下跌 2.41%。汽車整車板塊則下跌 0.85%。
走到 " 舉報 " 這一步,結果必然會有一方受到沉重的傷害。無論是比亞迪還是長城,對于廣大消費者來説,這并非一件壞事。
只有充分的競争,才能讓良币驅逐劣币。也只有充分的競争,汽車市場才會出現更多 " 物美價廉 " 的代步工具。
更多精彩内容,關注钛媒體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載钛媒體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