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第五輪券商并購潮起:國聯+民生衝擊首單,規模有望跻身券業前二十,歡迎閲讀。
本文來源:時代周報 作者:金子莘
培育一流投資銀行和投資機構序幕正拉開,券商正在迎來第五次并購潮。
4 月 25 日晚,國聯證券(601456.SH;01456.HK)發布《關于籌劃重大資產重組事項的停牌》公告稱,公司拟發行股份收購民生證券控制權并募集配套資金。
該并購案也成為去年 10 月底中央金融工作會議首次提出 " 培育一流投資銀行和投資機構 " 以來,有望成功的首單券商并購案。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受此消息提振,公告次日(4 月 26 日),國聯證券港股收漲 25.08%,收于 3.69 港元 / 股,而其 A 股則因籌劃重大資產重組停牌。
除此之外," 平安 + 方正 "" 浙商 + 國都 "" 華創 + 太平洋 " 等多起券商合并重組正逐步推進中。
4 月 12 日,新 " 國九條 " 正式發布後,建設一流投資銀行和投資機構再度被提及。有券商業内人士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 在多項政策的不斷推進下,券業合并大趨勢已經确認,且從最新進展來看,多家并購也正提速,國聯證券率先出手也被認為是信号,其他券商也會加快推進,一些占據區位優勢及差異化發展的中小券商或許會變得更加搶手 "。
" 第一槍 " 已經打響,打造一流投行的預期在二級市場也得到資本充分響應。4 月 26 日,港股中資券商及 A 股券商板塊集體大漲,多家此前市場傳聞将合并的券商直接拉升漲停," 牛市旗手 " ——券商板塊占據當日 Wind 中國行業指數榜首,大漲 6.04%,多只成分股漲停。
國聯收購民生,投行插上翅膀?
歷時一年多,國聯證券終于在拿下民生證券的路上又前進了一步。
這單并購案的始末還得追溯到 2023 年 3 月 15 日,國聯證券控股股東無錫市國聯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 國聯集團 ")經過 162 輪競價,在 30 多萬人的圍觀下,以 91.05 億元競得泛海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 泛海控股 ")手上持有的 30.30% 民生證券股權,合計 34.71 億股。
值得一提的是,一同參與競拍的還有東吳證券(601555.SH)和浙商證券(601878.SH),這次競拍起拍價 58.65 億元,最終成交價格足足高出 32.40 億元。
2023 年 12 月,證監會批復,核準國聯集團成為民生證券主要股東。國聯集團入主後,2023 年 12 月剛被任命為國聯集團總裁的顧偉,于 2024 年 3 月被推舉為民生證券董事長,如此安排也被業内認為是 " 正式并購 " 前的準備工作。
盡管從泛海控股手裏拍下的民生證券股權并不便宜,但民生證券常被業内稱道為 " 投行黑馬 ",投行及研究業務優勢讓民生證券在同等體量的券商中算得上質地優良。更加适配的是,國聯證券正急需補齊投行業務短板。
國聯證券的投行業務由旗下全資子公司華英證券開展,且一直都并非其優勢業務。
據國聯證券年報,2023 年,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 29.55 億元,同比增長 12.68%;歸母淨利潤 6.71 億元,同比下降 12.51%。
分業務板塊來看,2023 年,國聯證券投資銀行業務收入 5.17 億元,同比增長 0.72%,收入在其五大業務中排名第三;但業務毛利率有所下滑,較上年同期下滑 11.97 個百分點至 12.14%。其年報中披露,該部分業務主要來自北交所項目。
盡管同比下滑 3.62%,但經紀及财富管理業務仍是國聯證券第一大收入來源,2023 年合計實現業務收入 7.49 億元。
國聯集團收購民生證券成功後,将對國聯證券的股權承銷業務有較大提升。民生證券在 " 腰部 " 券商中投行業務亮眼,甚至可與頭部投行競争,不僅如此,投行為其業績貢獻明顯。近幾年,民生證券投行承銷數量,尤其是 IPO 項目,均進入業内頭部水準。
據 Wind 股權承銷排行榜,民生證券 2020 年 IPO 承銷數達 22 家,與國泰君安(601211.SH)并列第五;2021 年 IPO 承銷數量 31 家,仍列行業第五;2022 年 IPO 承銷數量為 18 家,排名行業第七,而排在其前面的都是 " 三中一華 " 等頭部投行;2023 年承銷保薦 IPO 項目數量達 20 個,超越華泰證券,再度重回行業第五的位置。不僅數量占優,以上年份民生證券的 IPO 承銷金額均列行業前十。
同時,據民生證券 2023 年年度報告,其 46 家證券營業部 35 家位于北方地區,而國聯證券以江浙滬地區展業為主,兩家整合後将對國聯證券北方地區的區位資源有較大補充作用。
據 Wind,以 " 國聯 + 民生 "2023 年年報數據簡單相加計算,兩家若成功整合,總資產将位列第 20 位,超浙商證券;營收将位列行業 21 位,超過西部證券;淨利潤位居 24 位,超過長城證券。
财信證券在《外延式擴張提升競争力,看好與民生證券整合效果》研報中指出,民生證券為投行業務特色券商,看好未來國聯證券和民生證券整合推進工作;通過 2022 年雙方數據測算,整合後公司規模指标排名有望提升超過 10 位,各項關鍵指标有望跻身行業前 30 位,經紀、投行業務排名均有望提升超過 20 位。
4 月 25 日國聯證券發布的停牌公告,意味着兩家證券公司的重組整合将步入實質性階段。
但國聯證券也在公告中表示,本次交易事項尚處于籌劃階段,目前正與民生證券各股東接洽,45 家主要交易對方合計持有 95.48% 民生證券股份,現已與上述交易對方籤署《合作意向協定》。
第五次券業并購潮開啓
收購消息經過一夜發酵,4 月 26 日,受利好消息提振,多只券商個股接連漲停。
A 股方面,國盛金控(002670.SZ)、太平洋(601099.SH)、浙商證券、方正證券(601901.SH)、首創證券(601136.SH)、中國銀河(601881.SH)、中金公司(601995.SH)、錦龍股份(000712.SZ)8 只個股集體漲停。
港股方面,除國聯證券大漲超 25% 外,截至 4 月 26 日收盤,中金公司(03908.HK)及申萬宏源香港(00218.HK)均漲超 10%,中資券商板塊全線上漲,無一個股下跌。
對于券商行業未來的發展前景與方向,業内不少觀點認為,差異化将逐步成為大趨勢。
中金公司非銀金融團隊曾在去年 10 月底舉行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後進行簡評。該團隊認為,券商及财富資管機構迎來高質量發展機遇期,且對于券商來説,行業将迎來差異化發展。" 具備領先組織機制和客户服務能力的頭部券商将實現綜合化發展、中小特色機構(精品投行、特色資管、專業财富管理機構等)則通過細分領網域深耕實現專業化發展。"
此次國聯證券收購民生證券,就被認為是 " 優勢互補 " 的一次整合。
珠玉在前,我國近 40 年證券行業發展歷程中,前後已經歷四波券商并購重組浪潮,已有多家券商演繹過 "1+1>2" 的傑出案例,其中不少公司抓住機遇,成為頭部。
1985 年 1 月,我國第一家券商——深圳特區證券成立,而在我國券業發展的前期,即 1985~1995 年間,行業迎來大發展,各地機構紛紛發起組建證券公司。
據東吳證券研報,截至 1995 年底,我國證券公司數量已達 97 家,總資產規模超過 832 億元。但也因混業經營,諸多風險點逐漸暴露,監管明确銀證、信證體系分離,也因此掀起了第一波兼并收購潮,其中的代表——廣發證券(000776.SZ)先後兼并 80 餘家營業部跻身大型券商,也有不少券商多次增資,逐漸壯大。
2004 年,為治理證券市場運作不規範等現象,改善行業發展不均衡導致的虧損,證監會啓動為期 3 年的證券公司綜合治理工作,券業第二次并購重組浪潮襲來。部分問題券商被優質同業托管,例如,2005 年中信證券(600030.SH)和建銀投資共同出資成立中信建投證券,受讓曾為我國三大證券公司之一的華夏證券的全部資產及業務。也是在這期間,中信證券通過收購金通證券及萬通證券大幅提升了其經紀業務市場份額,一定程度上為其如今的龍頭地位奠定了基礎。
2008 年,《證券公司監督管理條例》正式發布,條例明确一家機構或者受同一實際控制人控制的多家機構參股證券公司數量不得超過兩家,其中控股證券公司的數量不得超過一家,也就是行業著名的 " 一參一控 "。此次規定帶來的并購重組也是第三次券業并購潮,而大型金融控股平台匯金系、建銀系、中信系、廣發系等也逐漸按該規範整合,共涉及 20 家左右的證券公司。
第四波券業并購潮則以資源整合、增強綜合實力為大方向。2012 年起,券業并購開始走向市場化,在之後的十餘年時間,綜合型頭部券商逐步向集團化、規模化方向發展。此期間知名案例包括申銀萬國與宏源證券并購重組整合業務資源,以及中金公司收購中投證券實現财富管理賦能。也有不少券商瞄準了跨境市場,2012 年,中信證券收購法國裏昂證券,國金證券(600109.SH)也拿下中國香港券商粵海證券以增強實力。如今輝煌的 " 券茅 " 東方财富(300059.SZ)也分别通過兩次收購成為首家獲得境内證券業務牌照的互聯網公司。
培育一流投行,箭在弦上
随着行業逐步發展,并購是目前證券行業高質量發展的 " 頭等 " 大事,也是近期券業最重要的關鍵詞。
2023 年 10 月底,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明确提出,要培育一流投資銀行和投資機構。證監會指出,将支持頭部證券公司通過業務創新、集團化經營、并購重組等方式做優做強,打造一流的投資銀行,引導中小機構結合股東背景、區網域優勢等資源禀賦和專業能力做精做細,實現特色化、差異化發展。
2024 年 3 月 15 日,證監會發布《關于加強證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監管加快推進建設一流投資銀行和投資機構的意見(試行)》(以下簡稱 "《意見》"),再度明确證券行業并購整合大基調。同時,該《意見》中還提出了相關機構及行業發展的總體要求及時間節點。
《意見》指出,将力争通過 5 年左右時間,基本形成 " 教科書式 " 的監管模式和行業标準,推動形成 10 家左右優質頭部機構引領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态勢;到 2035 年,機構監管體系完備有效,行業機構治理水平全面提高,行業作為直接融資 " 服務商 "、資本市場 " 看門人 "、社會财富 " 管理者 " 的功能得到更為充分的發揮,形成 2 至 3 家具備國際競争力與市場引領力的投資銀行和投資機構。
随後,2024 年 4 月 25 日,國務院發布關于金融企業國有資產管理情況專項報告審議意見的研究處理情況和整改問責情況報告。報告再次指出,要推動金融國資國企提質增效,集中力量打造金融業 " 國家隊 ",推動頭部證券公司做強做優。
該報告發布的當晚,國聯證券積極響應,打響此輪并購 " 第一槍 "。與此同時,一直熱度不退的 " 平安 + 方正 "" 太平洋 + 華創 "" 浙商 + 國都 " 等券業并購關注度再度爆表。更令人遐想的是,此前一度流出 " 合并 " 傳聞的兩家匯金系頭部券商中金公司及中國銀河 4 月 26 日一同漲停。
二級市場 " 一呼百應 ",近期多起券商并購也在陸續更新相關進展。
3 月 29 日晚,浙商證券發布公告稱,公司已與重慶信托等 5 家國都證券股東籤訂股權轉讓協定,拟受讓國都證券 19.15% 股權,股份轉讓價格為 2.673 元 / 股。如本次受讓成功,浙商證券将成為國都證券的第一大股東。
更加沒有懸念的則是方正證券與平安證券的整合,目前兩家券商均由中國平安(601318.SH)控股,在 " 一參一控 " 的監管下,如何進行下一步整合一直持續受到資本市場多方關注。
方正證券董事長施華近期在 2023 年業績説明會上回應整合進度稱," 公司會與各方一起,從股東、投資者價值最大化出發,根據方正集團重整投資協定以及監管要求,按節奏推進相關工作。"
同業競争日漸加劇,對中小券商來説,如何突圍也是新階段的新課題。
相較于行業發展初期,現階段牌照價值下滑、行業傭金不斷降低等大趨勢已無法逆轉,中小券商盈利能力也逐步下滑,對管理能力及資源配置能力要求提升。比起被動 " 求關注 ",不少中小券商主動求變,近期,中小券商股權流轉事件頻現。
在業内人士看來," 一方面,券商盈利能力下滑導致股東出售相關股權的意願增加;另一方面,對于中小券商來説,頭部地位穩固的行業背景下,被兼并重組實現集群式發展也并非不是一種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