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投行“貴族”上半年出海承壓,歡迎閲讀。
作 者丨崔文靜
編 輯丨巫燕玲
圖 源丨視覺中國
國家經濟大環境不景氣之下,投行貴族的光環也開始暗淡。
從 2023 年半年報數據來看,中金公司的業績增速有些乏力。
淨利潤繼去年上半年同比下降 23.25% 以後,今年再度縮水 6.96%,跑輸行業均值 11.66 個百分點。營業收入在去年同期下滑 16.11% 的基礎上,年内有所增長,但增幅僅為 2.38%,仍低于 9.0% 的行業平均水平。
其強勢業務投資銀行,上半年少收入 6.89 億元,同比下降 26.70%,降幅在投行業績排名前五的券商中最大。
從數據來看,中金公司業績的确并不樂觀,但細究業績下滑原因,根據受訪人士分析,則在一定程度上彰顯出時代洪流下一家海外布局廣泛的證券公司的無可奈何。
與大多數券商不同,中金公司海外業務布局頗為廣泛且自具特色。
他們并非像銀河證券等以東南亞市場為布局重點,緊随 " 一帶一路 " 而發力;而是在中國香港、紐約、倫敦、新加坡、舊金山、法蘭克福和東京建有七大金融中心。其中,紐約是其海外業務發力的重中之重。
另一方面,中金公司的海外業務按照業務線條垂直統一管理,各業務條線間聯動緊密。
" 這一業務布局,使得海外市場波動對中金公司整體業績的影響遠大于其他券商。在境外上市火熱之年,該布局使得中金公司業績大增;赴美上市遇冷之後,同樣使得其業績大幅縮水。" 受訪人士告訴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由于中金公司海外業務實行垂直統一管理,且各業務條線配合密切,使得投行業務在大環境下的無奈下跌,進一步波及其他條線。
" 王牌 " 投行受累港美股收入
投資銀行,向來是中金公司的優勢業務,也是其業績增長的主要拉動力。但自 2022 年以來,投資銀行似乎成為中金公司業績提升的拖累項。
根據 Wind,今年上半年,中金公司投行收入同比下滑 25.70%。這一變動幅度,既在中金公司經紀、資管、投行、其他業務四大業務條線中表現最差,也在營業收入位列前十的券商中排在倒數第二。
在多數投行收入尚為正增長的 2022 年上半年,中金公司投行收入微降 0.13 億元,變動情況在當年投行收入排名前五的券商中排在倒數第二。也是從那時起,中金公司投行失去了保持多年的行業老二地位,被中信建投反超。彼時,中金公司投行僅較中信建投低 1.51 億元。但在今年上半年,由于中金公司投行少收入 6.89 億元,其與中信建投投行的收入差距拉大至 6.28 億元。
與行業第二的差距拉大,中金公司投行與排在其後的海通證券的差距則在縮小。去年上半年,中金公司投行收入高于海通證券 2.46 億元,今年 1-6 月僅剩 0.43 億元。海通證券 2021 年因奧瑞德事件被立案調查,投行業績受到波及,如今正在逐步恢復。受訪人士認為,如果中金公司投行業績無法明顯回升,存在較大被反超的風險。
中金公司投行收入為何下滑?其與其他頭部券商投行的差距在哪裏?
仔細分析,原因則有些無奈。實際上,中金公司投行 A 股業務,尤其是 IPO 業務整體表現并不遜色,其投行收入下滑主要源自海外業務。由于中金公司海外業務、尤其是在美業務布局較其他券商明顯更大,在中概股式微、赴美上市難等因素的影響下,其投行業務所受衝擊遠高于其他券商。因此,在 A 股業績與其他頭部券商變動相近的情況下,海外業務所受衝擊更大的中金公司,投行整體收入下滑更為嚴重。
數據亦可印證。A 股業務上,根據 Wind,與 2021 年上半年相比,中金公司今年 1-6 月 IPO 主承銷金額增加 86.42 億元,再融資發行主承銷金額微增 3.97 億元;中信證券對應承銷金額分别減少 46.20 億元和增加 211.64 億元。
從 IPO 與再融資承銷金額來看,二者并無明顯差距。但在投行收入上,中金公司與中信證券的差距則由 2021 年的 6.13 億元大增至 18.32 億元,如今,中信證券投行收入(38.24 億元)已經接近中金公司投行(19.92 億元)的兩倍。
中金公司投行收入的下滑,主要源自港股與美股。
根據中金公司半年報,2021 年上半年,其港股 IPO 與再融資主承銷金額分别高達 19.66 億美元和 27.03 億美元;今年上半年,已經分别僅剩 2.58 億美元和 4.83 億美元,為 2 年前的 13.12% 和 17.87%。
更為重要的是,2021 年半年報,中金公司還曾披露中資美股主承銷金額,其中,IPO 主承銷金額為 12.56 億元,再融資主承銷金額為 0.60 億美元。2022 年起,中資美股相關數據已經不再出現在中金公司的半年報中。
由于中信證券、中信建投等頭部券商投行業務僅披露 A 股承銷數據,并無港股承銷數據,因而無法就中金公司港股業務變動情況與其他券商相對比。但可以确定的是的,在 A 股承銷規模差距不大的情況下,中金公司投行與其他券商的收入之差大概率源自海外業務。其他券商在海外投行業務上過去收入遠小于中金公司,如今在海外投行收入普遍縮水之下,業務所受衝擊也較中金公司更小。
中金公司的海外業務收入下滑,不可簡單歸咎于其業務能力,而是更多受當前大環境的波及。
實際上,從排名情況來看,中金公司海外業務仍然保持優勢。今年上半年,其港股 IPO 主承銷金額達 5.08 億美元,排名市場第一;中資企業境外債承銷規模同樣位居中資券商榜首。
值得一提的是,盡管中金公司港股主承銷規模相較于 2021 年存在很大差距,但與去年同期相比已經有所改善,IPO 與再融資承銷金額較去年同期分别增加 13.66% 和 51.89%。
這被受訪人士解讀為,中金公司海外業務在去年因大環境影響而遭受重創以後,其投行團隊積極尋求發展新路徑,目前或已初步探得業績改善的新方式。但海外投行收入若想恢復到 2021 年時水平,除非大環境明顯好轉,否則難度很大。
因 " 海外業務 "
從 2023 年半年報來看,除投行業務以外,中金公司相對遜色的業務是資產管理。
上半年,中金公司資產管理業務實現收入 5.28 億元,較去年同期少收入 1.08 億元,同比下降 16.98%,這一變動幅度較中信證券差 5.01 個百分點。但由于中金公司資管業務基數略高于中信證券的十分之一,因而其資管收入減少絕對值小于中信證券。
與其他券商相比,盡管中金公司 16.98% 的同比降幅在下降券商中不算太大,但由于年内券商資管業務漲跌參半,中金公司資管業務整體表現中等偏下。
經紀業務上,中金公司 1-6 月同比下降 12.85%,這一降幅在頭部券商中中規中矩,上半年頭部券商經紀業務普遍下滑 10% 左右。
其他業務上,中金公司則表現相對較優,實現收入 68.08 億元,排在行業第五;同比增長 29.31%,增幅在營業收入排名前十的券商中位列第三。
但與 2021 年上半年相比,上述各項業務均存在差距。
差距原因,在受訪人士看來,一定程度上或也與其與海外業務聯動更為密切且去年以來海外市場景氣度欠佳有關。
值得關注的是,在中金公司半年報中,包括資產管理、固定收益業務、私募股權業務在内的各項業務,均明确提到服務于境内外投資者。由于中金公司具備相對更強的國際化背景,在境外投資者服務上相對更具優勢,境外投資者參與積極性下降對其各業務條線帶來的衝擊也相對更大。
與此同時,中金公司的海外業務布局同樣較其他券商更為廣泛。
其在中國香港、紐約、倫敦、新加坡、舊金山、法蘭克福和東京設有七大金融中心,按照業務條線垂直統一管理。此種模式下,能夠充分調動境内外的研究、團隊、產品等資源,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跨境服務,實現境内外業務無縫銜接。但當某一市場或某一業務大環境惡化,營利能力被迫下降之時,也更易對其他市場及其他業務條線帶來更大波及。
2021 年全年,中金公司國際業務在其公司總收入中的占比高達四分之一,如今已經大幅下滑。
" 正是由于遠大于其他券商的海外業務布局、尤其是歐美市場布局,使得中金公司近兩年業績表現較多數頭部券商更為遜色。" 受訪人士告訴記者," 但這不能簡單歸咎于中金公司的能力問題,而是時代洪流下一家海外業務布局廣泛券商的無可奈何。"
該人士同時認為,大環境的變化難以準确預測。對于廣泛布局海外業務的券商來説,當前海外業務帶來的業績拖累,待日後市場改善以後,同樣很可能成為業績提升的重要推動力。
" 評價一家券商的綜合能力,不能只看眼下,而當放之長遠;也不能僅局限于賬面數據,而當洞察背後原因。" 該人士表示。
SFC
本期編輯 黎雨桐 實習生 譚雅涵
21 君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