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站在“場景化保險”拐點的致保科技,按下了增長“加速鍵”,歡迎閲讀。
作者:Alter
幾天前的媒體溝通會上,致保科技(ZBAO)披露了 2025 财年上半年的關鍵财務數據:
上半年收入達到 1.464 億元,同比增長 74%,毛利潤達到 4256 萬元,毛利率約為 29%。超出市場預期的增長,主要得益于 B 端渠道與 C 端客户數量的上升,其中 B 端渠道數量同比增長 33%,渠道數量增至 2000 多家;C 端客户數量增長 100%,客户量超過了 2000 萬。
在整個保險經紀市場業績承壓的大背景下,為何致保科技能夠跨周期增長,向外界傳遞了什麼樣的信号?
01 場景化保險,一個萬億級藍海市場
2024 年可以説是整個保險行業的谷底期,在報行合一、去中介化的趨勢下,不少保險經紀公司的傭金收入鋭減,再加上業務模式上的限制,短期内幾乎沒有回暖的迹象,有企業甚至曝出了裁員 30% 的消息。
" 友商 " 們的疲态,和致保科技的高增長,形成了強烈的反差,意味着保險行業正處于新一輪的洗牌期。
時間回到 2023 年 7 月,麥肯錫發布了一份針對亞洲保險市場的研究報告,并在報告中給出了一個 " 大膽 " 的觀點:2030 年亞洲嵌入式保險的毛保費将增長到 2700 億美元的規模,其中 66% 的增長來自傳統渠道轉移到嵌入式渠道。
理由是傳統保險購買的過程漫長且涉及多個步驟,而嵌入式保險可以根據大數據精準匹配,将保險需求無縫集成到客户的數字化體驗中,比如打車平台為乘客提供 " 意外險 " 的選項、電商平台提供的商品意外損壞險等等。麥肯錫認為嵌入式渠道可以為保險公司帶來大量的新客户群體,并且處理時間、轉化率和客户滿意度将顯著提高。
有些遺憾的是,麥肯錫的觀點并未在中國市場引起太多人的關注,直到 " 強監管 " 的靴子落下,保險經紀賽道走過了草莽時期,巴菲特的那句名言再次被驗證:" 當潮水退去的時候,才知道誰在裸泳 "。
在 " 用技術撬動傳統保險變革 " 的浪潮中,商業模式主要有三類,即 ToA(賦能代理人)、ToB(服務保險機構)、ToC(直面消費者),幾乎每個模式都扎堆了大批的創業者,試圖解決各自瞄準的行業痛點。
2015 年成立的致保科技,也曾是保險科技賽道的 " 弄潮兒 ",看起來卻有些 " 異類 ",押注的是 2B2C 的模式:為互聯網平台、大中型企業、政府機構等 B 端場景,提供量身定制的數字化保險解決方案,并将解決方案嵌入到 B 端現有的業務流程,為場景内的 C 端用户提供數字化保險經紀服務。
如果説麥肯錫對 " 亞洲嵌入式保險 " 的判斷是一種學術理論,致保科技的 2B2C 模式可以看作是在市場層面對理論的驗證。
不同的是,致保科技沒有局限在 " 場景嵌入 ",而是為場景、渠道和合作夥伴賦能,一同為個人或中小微客户提供保險經紀服務,為外界拉開了保險行業從 " 產品驅動 " 走向 " 場景驅動 " 的序幕。
02 技術 + 生态,一道穩健的生态護城河
傳統的保險業務,屬于典型的 " 人找服務 ",提供的往往是标準化的保險產品;致保科技的嵌入式保險,将保險服務無縫嵌入到了用户的高頻生活場景中,打造的是 " 即用即保 " 的場景化體驗。
需要回答的問題是:為什麼致保科技能夠打通場景化路徑,當 " 嵌入式保險 " 成為行業共識,差異化的競争力又在哪裏?
在致保科技的媒體溝通會上,沒有過多聚焦 2025 财年上半年的業績,而是将很大的篇幅留給了 " 數字保險經紀平台 ",着重講述了在 B 端、PaaS 平台和 C 端的增長策略,也讓我們對上面的問題有了清晰的答案。
首先是在技術方面。
致保科技圍繞 " 數字保險經紀平台 " 進行了長達 10 年的研發迭代,包括底層的工作流引擎、場景與解決方案的自動匹配、預置交付工作流等等;中間包含業務 SaaS 服務、數據中台、技術中台在内的 PaaS 平台;以及面向不同行業、組織、場景的數字化保險解決方案。
對于 B 端渠道而言,不僅省去了自行經營保險所需要的大量長期的人員和費用投入,同時可以 " 一鍵 " 獲得保險經紀的 2C 運營能力,利用運營推廣、理賠客服、數據分析、合規管理等保險經紀服務,高效完成客户需求的轉化。
然後是在生态方面。
就像前面所提到的,傳統保險提供的是标準化的產品,而用户的生活場景是碎片化的,想要跑通 " 場景化保險 ",必須要有定制解決方案的能力,也是保險經紀和保險中介最核心的差别所在。
致保科技作為 2B2C 商業模式的 " 樞紐 ",将很大的精力用于構建垂直的場景化生态網絡。目前已經和保險公司、渠道夥伴等聯合打造了 40+ 場景保險解決方案,涉及燃氣、旅遊、運動、物流、寵物、中高端醫療等場景,通過消除保險運營轉化與服務上存在的痛點,形成了一張張無形的安全網。
直接的例子就是致保科技與 " 中國燃氣 " 壹品慧的合作。
致保科技為壹品慧提供了涵蓋保險產品及服務、數據分析等全鏈條解決方案,面向個人及企業客户提供民用燃氣險、商用燃氣險、家庭财產險等多元化險種,進一步诠釋了場景化保險的想象空間:通過實時分析用户畫像、動态優化保險產品組合,能夠向客户精準推送保險服務,不僅提升了保險服務效率,還将風險管理前置化,從過去的 " 被動投保 " 轉向 " 主動防護 "。
03 三位一體戰略,按下增長 " 加速鍵 "
致保科技誕生的 2015 年,時值保險科技破土萌生的時間點,不乏曾在資本市場高歌猛進的時代寵兒。相比之下,致保科技一直在 " 小步慢跑 ",在技術上不斷迭代,在生态上久久為功,最終成為行業的領跑者。
站在 2025 年的節點上,保險經紀市場等來了新一輪的洗牌期,穩扎穩打的致保科技又将怎麼布局呢?答案是 " 三位一體 "。
一是保險經紀服務,繼續深耕 2B2C 模式,同時加速 2C 轉化與服務,抓住 " 傳統渠道向嵌入式場景化轉移 " 的機會視窗。
除了在場景化解決方案上的持續擴張,AI 正成為致保科技 2B2C 模式的另一個 " 關鍵詞 "。一個多月前的時候,致保科技推出了 AI 智能體 ZBot,聚焦在保險銷售環節,比如幫助銷售人員精準識别潛在目标客户,利用大數據分析挖掘潛在需求,提供精準拓客方向以縮短銷售周期。
根據致保科技的透露,ZBot 智能體将從銷售、運營、改善客户體驗等多方面重塑業務流程,并将通過 PaaS 平台将能力輸出到 B 端渠道。
二是 MGU 業務,承接保單全生命周期保單管理服務,以及和保險公司、再保公司共同設計產品、參與日常風控。
不為外界所熟知的是,致保科技還是中國保險行業承保總代理業務(MGU)的先行者。作為中高端醫療保險服務的主要供應商之一,可在健康險領網域協助保險公司完成保險產品設計、核保、風控、理賠、再保、銷售及供應商管理等所有核心保險業務。
個中原因并不難解釋,2B2C 模式的價值在于快速滲透市場,高利潤率的 MGU 業務的目标是提升盈利能力,進而形成 " 低成本擴張 - 高溢價轉化 " 的正向循環。
三是再保險業務,與保險公司、再保公司等共創滿足客户需求的產品,同時也是對業務品質的信心和共擔風險的承諾。
致保科技在馬來西亞拉布灣的再保險子公司已經獲得當地再保險許可,一方面将大力拓展國際再保險業務,另一方面與中國境内的運營實體形成戰略協同效應。簡單來説就是通過資源、技術和客户網絡的共享,實現跨境業務的互補與協同發展,為全球業務拓展奠定基礎。
譬如篩選賠付波動小、風險可控的短尾業務,并與國際評級機構 AM Best 合作推進信用評級,為生态内業務提供穩定的杠杆支持。
做一個總結的話,致保科技已經确立了 " 保險經紀 +MGU+ 再保險 " 的三位一體戰略,以生态協同的方式夯實技術優勢、塑造競争壁壘、提升造血能力,在行業洗牌期果斷按下了增長的 " 加速鍵 "。
04 寫在最後
根據《2024 中國保險發展報告》的數據顯示,2023 年中國保險密度僅為 3635 元 / 人,不到美國市場的十分之一。
巨大差距的背後,隐藏了兩個信息:一是中國保險市場的潛力尚未挖掘,二是中國保險行業亟需新的範式。保險的本質應是生活的守護者,而非冰冷的經濟合約,相較于 " 賣保險 " 的舊模式,場景化保險的價值不可小觑。
至少致保科技在内的創新派,正在以場景為入口編織起一張融入用户生活場景的 " 保險服務網絡 ",掀起了一場範式革命。